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奈何江山唱晚(另类解读大明帝国沦亡史)
内容
编辑推荐

新浪“大话春秋”、天涯“煮酒论史”、九界网联袂强力推荐,再创《明史》超强读本!作家凌列全程解读中国最后的汉人王朝衰亡史!明史读物终结版本!

本书从魏忠贤专政开始谈起,辗转讲述二十来年的人间变幻,从宫廷内斗到朝野暗战进而再到明末的内外忧患,展现给你的是一段不一样的历史。

内容推荐

仔细回忆,自己从小到大,历史读物真的是看了不少,但看得越多疑问也越大,而这其中最大的疑向在于,即便是同一段历史,每位史家的叙述也都有着大大小小的区别。因此,历史在我眼里更像一团迷雾,真假总是难以厘清。

在我的思维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还原历史,即便是条理清晰的考据也不可以。而事物又总是拥有连锁的可能,一点细微的错漏,就会导致翻天覆地的结局。因此我更喜欢从结果去反推历史,去寻找或者说是猜测最初的真相,而这也正是我撰稿时的基本原则——有人痴迷于过程,而我首先考虑结果。

《奈何江山唱晚》这本书以明崇祯十七年为主线,其间穿插了一些之前之后的事情。资料引用了很多,当然,每次引用都让我充满疑问和顾虑。我总希望能有一种工具让我回到1644年之前的空间,让我看到汉民族最后的王朝是如何积重难返、看到袁崇焕是如何铁血镇辽东、看到吴三桂为什么会选择那样一条不归之路、看到轰轰烈烈的闯王到底是如何功亏一篑……

然而假设毕竟是假设,时间机器也不属于我,我的根据更是离不开有限的史料。不过这没有关系,因为我的思考可以插上翅膀,自由穿梭在那个时空之中。

当然,必须说明的是:我目光所及、心中所想,只是我脑海中的当年,代表我的观感,未必代表所谓的真相。

至于真相嘛,它太虚无了!

目录

楔子 从长平公主的悲哀说起1

第—卷 干掉魏本监还是干掉九千岁?

一 魏忠贤的发家史3

果敢机敏的流氓,还算忠诚的太监

二 宦党的一枝独秀9

对食客印月,内廷崛起的新势力

三 九千岁的“辉煌年代”17

结党营私,凶悍的政治黑手党

四 朱由检的政治开端29

结仇魏忠贤,有些窝囊的信王生涯

五 年轻皇帝的新胜利40

够阴、够狠,毕其功于一役

第二卷 政治多动期和温周争权

一 “周温”一并崛起53

入阁之战,联手狙击钱谦益

二 不可谅解的悲剧61

杀“袁”退“钱”,温体仁初入内阁

三 杀袁之后,分道扬镳70

奸党分裂,温体仁大败周延儒

四 温体仁的首辅生涯78

激烈的内阁斗争,崇祯的政治多动

五 东山直落见黄昏86

温体仁自掘坟墓,周延儒最后一搏

第三卷 辽东军政要略和女真之复兴

一 草原上的新盟主105

十三副遗甲起兵,女真民族的共主

二 和朝廷第一次正面对决119

萨尔浒大战和熊廷弼之死

三 宁远大捷和后金的波动130

袁崇焕初露头角,皇太极走上舞台

四 袁崇焕的起落悲歌147

千古之冤和辽东局面的最终形成

第四卷 失民心者失天下

一 野火如此燎原182

农民起义军的缓慢崛起

二 落日不可阻挡194

战略形势的巨变,起义军进入全盛期

三 皇朝的最后角逐207

李闯王进京,国君死社稷

尾声217

回首明朝末年的历史,最多的是叹息

试读章节

明隆庆二年正月,在河北肃宁一个普通人家里,日后权倾朝野的大太监魏忠贤顺利地降临人间。整个生产过程平稳无奇、波澜不惊,上天也没有给出任何预兆来表示这个孩子日后会与众不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名为魏四的少年慢慢长大,不错的家境让他没有其他人的衣食之忧,但同时他也从未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仕途在此刻似乎和他毫无关系。在很长时间里,我们日后的九千岁都是一个非常标准的泼皮无赖,是乡里坏蛋的一个标杆。但作为日后无赖们的榜样,魏四还是表现出了一种不同凡人的品质,那就是果敢和机敏。魏四正是靠这两种品质在多年后的宫廷生涯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也让他的名字从魏四改成李进忠,又改成魏进忠,最后终于功德圆满,成了权倾天下的魏忠贤。

有关魏忠贤进宫的传说大同小异,综合起来基本是这样: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泼皮生活之后,魏忠贤娶了一个姓马的老婆还生了一个女儿。但缺乏激情的家庭生活对当时的魏四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反而是赌博这种拼运气的娱乐活动让他找到了人生的初级目标。我们可以想象,在那时,泼皮魏四的最大梦想也就是多赢些银两以便能充分享受吃喝嫖赌带来的乐趣,如果点儿高些还能光宗耀祖。但可惜的是愿望往往与事实完全相悖,魏四不光没能靠赌发家致富,反而搞得恶债缠身。在某次聚众赌博中,魏泼皮再次把钱输了个净光。在其他赌徒刻薄的讽刺声中,生性果敢、颇具血性的魏四做出了一个日后影响大明王朝政治历史的决定——

那就是当太监。

当然这个当太监的过程也不是很多历史散文所叙述的那样,魏先生把裤子一脱,掏出剪刀自己就完成了从正常人到阴阳人的转变。毕竟在魏四的果敢、大胆之外还有一种机敏的特质,在经过严谨的论证之后,他觉得凭赌博赚钱来光宗耀祖恐怕是没有可能了。又想想本朝大太监们的种种光辉,于是他决定与其混吃等死莫不如痛快一点,干脆豁出青春赌明天。在孤注一掷变卖家产之后,他先是花钱请人很专业地解决了自己的生理问题,接着又买通了相熟的太监,从而迈进了紫禁城的大门。

从魏忠贤进宫这段历史来说,这个人确实算条汉子,想法虽然有些冒险,但做起来当真是说一不二,毫不拖泥带水。和一般的无能泼皮相比,虽然他的决定让他从生理上变成了假汉子,但这事做的确实挺爷们儿,虽然这事干完之后,他和爷们再也没有任何关系了。

在投入宫中之后,魏忠贤的性格优势也很快地体现了出来,与生俱来的果敢和义气使他在众多太监中成为另人喜爱的另类。虽然长期混迹于底层太监的行列,但乐观豁达又拯救了他。于市井中培养出来的幽默感以及颇为机智的钻营,更让他在尔虞我诈的宫廷内斗中,有惊无险地走到了历史的前台。

和很多太监一样,魏忠贤人宫之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在宫廷斗争的漩涡中获得生存的空间。这对于他这样一个完全不学无术的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为了自己的阉人生涯能有所建树,魏忠贤在人宫之后立刻投到与自己同姓的太监魏朝门下,并取得了魏朝的信任,初步在皇宫中站稳了脚跟。此时的魏忠贤已不像混迹市井时那样以魏四为名,现在的他大名叫做魏进忠。这个名字虽然无甚文采,但也颇为讨巧,最起码主子们听见之后不会心烦。但事实依然严峻,在明朝宫中的太监不计其数,想要在千军万马中挤过独木桥实属不易,从初进皇宫的被指定叫李进忠一直到恢复本姓的魏进忠,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却足足熬了十几年,这也是魏忠贤太监生涯中最为艰难的阶段。

文化知识的极度匮乏使魏进忠很难有太好的差使,纵然人缘不错、机智无双,但在当时的宫廷之中留给他的机会实在少得可怜,然而凭着豁达上进的个性,经过几番拼搏,进忠先生终于获得了一个负责东宫伙食管理的工作。这个工作表面上是个小差事,但实际却颇有说道,毕竟这是东宫,按照现在的说法,魏进忠买的是潜力股,而随着时间的变化,这潜力股随时都可能完成向绩优股的转变。一旦这种转变发生,魏进忠就不再是魏进忠,小太监也不再是小太监。

在奉值东宫之后不久,魏先生就过河拆桥,抛弃了自己原来的大佬魏朝,极具眼光改投到了著名大太监王安的门下,开始在甲子库供职。在当时,王安可以说是太监中的极品人物,早在泰昌帝还是太子的时候,王安的营生就是陪太子读书,泰昌帝登基之后,王安平步青云升任司礼监秉笔太监,一时之间,权倾后宫。而且这位王安大太监与外廷关系也很不错,就连以正派知识分子自居的东林派官员,在许多问题上也都要依仗于他。

可以说,在投靠王安之后,魏忠贤看到了一个太监走向成功的范例,从王安身上,他体会到,作为一个太监,最重要的就是眼光和漫长的情感投资。在当时,太子朱常洛地位飘摇,时刻有被废黜的危险,但魏进忠却兢兢业业,将东宫的伙食打理得有条不紊,同时在与帝国王储的直接接触中,他也完全称得上是忠心耿耿,做足了一个太监的本分。

平心而论,由于没有任何文化修养可言,此时的魏进忠本来很难获得太子朱常洛的尊重,但生性机敏的他很快发现太子的儿子朱由校算不上一个好学上进的优秀王储,而更像是一个灵气四溢的小木匠。这对于他来说实在是一个不错的事情。从那时起,他开始刻意地给这个未来的帝国继承人制造和提供各种新奇古怪、机关巧妙的玩具,并以此博得了孩子的喜爱。一老一少的感情也在日常生活的积淀中逐渐稳定而牢不可破,在朱由校的眼中,这个忠诚好玩的老仆,给他郁闷飘摇的皇子生活注入了非凡的活力,更多的时候,他都愿意与这个鬓发渐白的太监待在一起,这不光是因为魏进忠能给他制造各种心思巧妙的机关玩具,最重要的是在与魏的相处中,朱由校真正地体会到了一个人少年时代应有的轻松和乐趣。而这种直接积淀自童年的情感,也成为了魏进忠日后翻云覆雨的最大资本。

然而宫中生活虽然日渐稳定,但对于此时的魏进忠来说,权力毕竟离他还很遥远,博得太子的欢心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这直接可以带来自己地位的稳固,同时也能更进一步地接近自己光宗耀祖的目标。但刨除这层功利心之外,曾经有过孩子的魏忠贤也很可能对太子产生了一些非常微妙的感情。虽然他是刻意的投太子所好,但未必安了什么坏心肠。与太子越来越亲密的主仆关系,让他也从心里对这个孩子产生了情感的依赖,甚至于很大程度上他都把太子当作了自己的孩子来看,这从后来二人的君臣生活中可以看出端倪。

P4-7

书评(媒体评论)

作者看待历史的角度很独特,看过全书之后,有些细节甚至让我感到诧异。例如对魏忠贤的解读,完全打破了以往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更丰富,更有人性,相比以往冷冰冰的那些“历史教材”,《奈何江山唱晚》让我看过之后,更多了一思索。

——鬼鬼(作家)

文章写得非常细腻,又颇具幽默感,虽多是叙述评论却毫不枯燥,让人物的性格特征跃然纸上,完全摆脱了以往历史读物的脸谱化、定式化。作者的分析非常独到、视角也很独特,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棱角和锋芒。

——游牧人(文化编辑)

凌列不是历史专业的科班,他所写的《奈何江山唱晚》也不是一本严肃反映历史事实的教材,而是一本历史随笔。然而凌列的随笔又无处不尊重历史的原貌,在没有破坏历史的情况下,他以睿智的目光和惊人的想象力向我们重现了那些并不遥远的故事。大到整个框架,小到每一个细节,无不在情理之中。整部书极具亲和力的语言轻易便将那些几百年前的人物都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老刀(浙江某报记者)

有人说崇祯是个不错的皇帝、明末的经济高度发达,但是国库没钱、皇帝也没钱,钱哪里去了?一些人回答:在地主、官员、勋戚的手里。那么我要问,这些官员、地主、勋戚归谁管?

又有人说,李自成、张献忠是流民,是流民推翻了明帝国,那么为什么有如此多的农民变成了流民?一些人回答:这是农民反抗地主的斗争,不代表崇祯昏庸。那么我要问,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多的农民变成了流民?

还有人说:明朝之所以毁灭,是因为严峻的边境形势和严重的自然灾害。那么我要问,是不是边境形势严峻、有自然灾害就一定要亡国?

让我遗憾的是,我的问题,“一些人”回答牵强。不过还好,在这本书里我发现了另一些答案。

——新兵(网友,历史爱好者)

简单来说,《奈何江山唱晚》最吸引我的是文笔,其次才是对历史的叙述,作者文字幽默、绵里藏针,读起来非常舒服。

——谷雨(诗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奈何江山唱晚(另类解读大明帝国沦亡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凌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723177
开本 16开
页数 2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7-04-01
首版时间 2007-04-01
印刷时间 200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48.07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5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