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米调
内容
编辑推荐

主人公米调曾是位叱咤风云的红卫兵领袖,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上过山,越过境,参加过缅共,打过仗,当过“克钦帮”,曾与死亡擦肩而过,后受佛教高僧的点化,得知自己的远祖来自一个湮灭了许久的古国。为此他苦学“古梵文”,在丝绸之路到处流浪、 考证、寻根。几十年过去了,他心中从未忘记过初恋情人廖冰虹,同样初恋情人也未曾忘记过他。一日,她终于踏入大漠来寻找米调……

内容推荐

《米调》曾被中国小说学会选入“2004年中国最佳小说排行榜”。小说以非凡的艺术想象力,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上铺陈、展开了主人公数十年来富于戏剧性与荒诞感的人生故事:从叱咤风云的红卫兵领袖,到为了理想上山、越境、参加缅共打仗、参加“克钦帮”。他曾与死亡擦肩而过,后受到佛教高僧的点化,苦学“古梵文”,在缅甸丛林、西双版纳、荒沙大漠到处流浪,考证西夏之迷、寻找更古老的文明古国……在信仰消解与信仰重建之间,穿行着一股深沉的思考力量,使作品保持了雄浑向上的态势。这是一部大视界、多声部的小型人生史诗,写实中充满奇情想象,象征里不乏典型人物与细节的经营,在历史的追溯中同时涉入人类学、考古学、地理学等诸多领域的知识趣味,充满了奇幻奇情的寓言色彩,同时又浸淫着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顿悟与哲思。被有关批评家称为“一部奇书”,“散发着艺术想象力的奇异香气”。

试读章节

1

她告诉我说,她是因为看了报上那几行小字的报导:“西夏之谜的破译”什么什么的,而追踪到这里来会他的。她为此已经找了他二十几年。从一九七三年在云南缅甸边境的乔芭寨和他共渡过一夜之后,这场穿越国境、雨林、高原和沙漠的寻找就开始了。她说她知道他也在找她,或者说,一直等着会合她。这话她是辗转从他的各种路上的朋友那里听说的。她说她好几次错失了和他相遇的机会,因为线索断了,不是擦肩而过,就是南辕北辙。这一回,她终于查找到正确的线索了,她一定要把它抓得牢牢的。

我闻见了烧炕的干骆驼粪袅起的满屋怪味儿。

我想她是在讲故事。因为在她告诉我她叫“廖冰虹”的时侯,我就断定这个故事是她编造的。也许是因为这么个浅俗的名字,显得有点配不上她说的那么个浪漫故事吧。她甚至说,这名字是她在一九六六年北京“破四旧”的时侯特意改的。“茅盾叫沈雁冰,因为有大雁的时侯不会有冰雪,所以叫——矛盾,加上了草字头的。”她说,“那时侯我就想,有冰雪的时侯也不会有彩虹的,冰上的彩虹有多美呀,比冰上的大雁还美。”我就断定,连这个改名字的故事都是她顺口胡编的。因为在那个时兴改名字的革命年头,要改的顶多只能是“兵红”或者“红兵”什么的,决不可能是“虹”还加上“冰”——都是些有“情调问题”的字眼。我就疑心“兵红”或“红兵”才是她的本名。问她改名以前的姓名,她不肯告诉我,这就更象假造的故事了。这些年走南闯北,我碰见过的疯疯颠颠、信口雌黄的中国女人太多了,尤其是中国大陆北方的女人。

我是在从西安出发到敦煌“×日游”的迷途中遇见这位“信口雌黄”的。那是在一个我至今也弄不清楚是什么地方的地方掉了队,迷了路,为着一个琐屑得难以启齿的理由——内急什么的,而落到了这个无名驿站上的。说“驿站”似乎很古雅,可大漠上确确凿凿就留下了不少据说是当年清将左宗棠盘设的传令驿站。当地人大概叫马店或者客栈,反正不是现在习见的旅馆。黄沙边上,几株胡杨树,几堵土墙,再添几抹直直的炊烟,就成了村落。土墙外拴着马匹,门口的红柳疙瘩下卧着一溜骆驼。我在第二天天亮到屋后小解的时侯,还发现羊圈里圈着的是一群驼羊——脑袋象骆驼、身子象绵羊样的一堆毛滚滚的活物。当晚塬上正刮着沙暴,我是在一片落土砸灭了酥油灯的当儿,出去问掌柜找火,碰上这位自称叫冰虹的已不是姑娘却作姑娘家打扮的北方女人的。彼此的北京口音,大概是她得以用最快的速度和我相识交谈,并向我编造出上面那么多故事的原因。顺便说一句,这种马店的住宿是不分男女铺位的。要不是我晚来一步,很可能我会是和她同一个火炕上滚爬的“枕边人”,长夜漫漫,一定就会有更多或者编造或者真实、甚至不乏奇情浪漫的故事可以细说了。

以我的经验,这样粗线条的北方女人应该是抽烟的。她不,喝茶。喝很酽的茶。用小炕桌上一把店家的三角黑铁茶壶,将粗黑的茶饼用手揉碎,沏出深褐色的浓茶。她一再劝我陪着她喝,我说,喝了我就今晚别想睡了。

我在天亮的时侯被马队、骆驼队吆牲口的声音闹醒,才知道已到了这种马店结帐,开始盘计第二天宿费的时侯。戴着回回白帽的马姓掌柜没有忙着来叫我,是他知道我是从美国回来探亲旅游的学生,可以付美元——他说他现在喜欢攒一点美元,如今可是连这塞外黄沙,都以美元为尊了。况且,我需要等一个晚一点才会路过的别的什么旅游团,好加插进去追上我的“×日游”队伍。等我爬起来向马掌柜要过一口缸洗脸的热水——这里用水奇缺,顺口向他打听那位叫“廖冰虹”的女客时,掌柜才告诉我:她已经走了,一大早跟着一队送皮货的骆驼队走了。说是急着去会一个她的什么人,也没给我留下什么话——自然,我也算不上值得她留话的什么人。

记得被驼铃马嘶闹醒的时侯,朦胧中曾想到过两句古诗的意境:“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想:只须改两三个字眼,便又可以成为黄土绝唱了,比方:“荒沙茅店月,驼迹板桥霜”之类之类。日后我一想起这犯酸的时辰就懊恼得紧,要不然,哪怕我早起片刻,和她说上几句道别话,至少可以留下一点她爱说的“线索”,不至于落到后来这种几乎要为她沦为“人质”的地步的。我在羊圈边小解的时侯看见了天顶挂着的残月。大西北沙原之上的天蓝得透顶,清冷,但是没有霜。P1-4

书评(媒体评论)

文学想象力应该有更多的维度,更多的层面,更多的可能,它应该像一种香味,不受任何拘束地向任何地方散发和流动,我喜欢《米调》的地方,就是因为我在这里闻到了想象力的另一种香气。我以为想象力的解放,是这部小说写作上最大的特点,《米调》在这方面比作者的另一部小说《迷谷》更突出。这个小说从头到尾笼罩着一种似真若幻的气氛,可是在匪夷所思的经历和奇遇里,却又贯穿着某些沉重的写实性断片,还有某些历史的和意义的思考。

——李陀《新的可能性:想象力、浪漫主义、游戏性及其它》

说《米调》是一部奇书,在于它的视野开阔、心胸远大、气吞万里的叙事角度和文体结构,以及叙述方式的奇特。小说是采用多层次、立体交叉的复式结构和宏大叙述方式。作为一位学者型的小说高手,他既能把爱情写得柔肠寸断,催人泪下,又能高瞻远瞩,多层次地纵横开拓,建立起立体架构,对故事的历史背景进行更广泛的哲学的、史学的、社会学的、宗教学等等方面的深层思考,其中从地质学、古生物学、人类学的角度对“西夏之谜”的深度解读,没有社会科学的坚定的知识基础和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是无从下笔的。

——公仲《人性的开拓,宠大的叙事》(摘自《米调》被评为中国小说学会2004年中国小说最佳排行榜的评语)

读《米调》时,我感觉一股大漠孤烟扑面而来,在梦一般的异域情调里,历史和现实像彼此的镜像一样纠缠在一起,一切都显明得扑朔迷离,唯一真实的是痛与爱:理想失落的隐痛,追随理想失落的当然还有爱情,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如果要为《米调》这部以“文革”为背景的“后文革小说”画一个坐标,那么理想是纵轴,爱情是横轴,两轴交汇的原点是米调。一切都因他而起,然而一切并不会随他而结束。

——夏维东《爱与边缘的激情书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米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50549
开本 16开
页数 1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07-06-01
首版时间 2007-06-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30
16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1:3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