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百人一诗(传递生命的感悟)/百一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择古代诗人百家,各选诗一首,不限诗体,皆为各人代表作。遴选的各家各作均为最令人感悟的作品;一般诗人之作,亦多为值得的涵咏品味之作,入选作品题材丰富多样,凡山水诗、咏物诗、登览诗、咏史诗、游仙诗、爱情诗、趣味诗琳琅满目,其年代上至汉魏、下至清代。作者介绍原作品本事及相关的知识,揭示诗歌的内在意蕴和精妙构思,使读者可以从中获得关于诗人与诗作的丰富信息。全书解说行文生动活泼、雅兴共赏,别出心载。

内容推荐

本书择古代诗人百家,人各一诗,不限内容体裁。大家选录最有感悟之作,一般诗人取本事生动、可资涵咏者。题材则兼含山水、咏物、登览、咏史、游仙、爱情、趣味等。读者既可以从中获取诗人诗作的丰富信息,品味名作深邃的内涵和精妙的构思,又能得到有益的人生启迪和丰富的审美享受。

目录

前言/1

秋风辞[西汉]刘彻/1

别诗[西汉]苏武/3

赠妇诗(三首选一)[东汉]秦嘉/5

疾邪诗(二首选一)[东汉]赵壹/7

羽林郎[东汉]辛延年/9

龟虽寿[东汉]曹操/11

七哀诗(三首选一)[东汉]王粲/13

胡笳十八拍(节选)[东汉]蔡琰/15

燕歌行[三国魏]曹丕/18

送应氏(二首选一)[三国魏]曹植/20

赠秀才入军(十八首选一)[三国魏]嵇康/22

悼亡诗(三首选一)[西晋]潘岳/24

娇女诗[西晋]左思/26

归园田居(五首选一)[东晋]陶渊明/29

登江中孤屿[南朝送]谢灵运/31

拟行路难(十八首选一)[南朝宋]鲍照/33

游东田[南朝齐]谢彤/35

拟咏怀(二十七首选一)[北朝周]庾信/37

人日思归[隋]薛道衡/39

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唐]王绩/41

造作庄田犹未已[唐]王梵志/43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唐]杜审言/45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50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52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55

长干行(四首选一)[唐]崔颢/57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唐]王维/59

将进酒[唐]李白/62

丹青弓I赠曹将军霸[唐]杜甫/64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67

贼退示官吏[唐]元结/69

dxJ1垂钓[唐]胡令能/71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72

囝[唐]顾况/73

观绳伎[唐]刘言史/75

游子吟[唐]孟郊/77

筹边楼[唐]薛涛/79

节妇吟[唐]张籍/81

华山女[唐]韩愈/83

琵琶行并序[唐]白居易/86

江雪[唐]柳宗元/90

遣悲怀(三首选一)[唐]元稹/92

江南春[唐]杜牧/94

商山早行[唐]温庭筠/97

安定城楼[唐]李商隐/99

弃妇[唐]刘驾/101

偶题[唐]罗隐/103

送人游吴[唐]杜荀鹤/104

寄夫[唐]陈玉兰/106

禁林春直[北宋]李叻/107

梅花(三首选一)[北宋]林逋/109

范饶州座中客语食河豚鱼[北剌梅尧臣/111

礼部贡院阅进士试[北宋]欧阳修/113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选一)[北宋]王安石/115

和子由渑池怀旧[北宋]苏轼/11

勿去草[北宋]杨杰/119

送王郎[北宋]黄庭坚/121

赠女冠畅师[北宋]秦观/123

绝句四首(选一)[北宋]陈师道/125

夏日绝句[南宋]李清照/127

巴丘书事[南宋]陈与义/129

示儿[南宋]陆游/131

州桥[南宋]范成大/133

小池[南宋]杨万里/135

观书有感(二首选一)[南宋]朱熹

过垂虹[南宋]姜夔/138

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140

歧阳(三首选一)[金]元好问/142

岳鄂王墓[元]赵孟频/144

上京即事(五首选一)[元]萨都剌/146

病妇行[明]刘基/148

白燕[明]袁凯/150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明]高启/152

维扬怀古[明]曾柴/154

咏蚊[明]龚诩/156

秋思[明]丘溶/158

石灰吟[明]于谦/160

寄彭民望[明]李东阳/162

抄书[明]杨循吉/164

妒花歌[明]唐寅/166

榆河晓发[明]谢榛/168

别云间[明]夏完淳/170

金陵冬夜[iN林古度/172

后秋兴之十三(八首选一)[清]钱谦益/174

梅村[清]吴伟业/176

绝句[清]吴嘉纪/179

金陵旧院[清]蒋超/180

横塘夜泊[清]释宗渭/181

题息夫人庙[清]邓汉仪/183

真州绝句(五首选一)[清]王士稹/185

邯郸道上[清]宋荦/186

池河驿[清]查慎行/188

秣陵怀古[清]纳兰性德/190

灵隐寺月夜[清]厉鹗/191

小店[清]钱载/193

马嵬[清]袁枚/195

后园居诗(六首选一)[清]赵翼/197

癸巳除夕偶成(二首选一)[清]黄景仁/199

咏史[清]龚自珍/201

白水瀑布[清]郑珍/203

春愁[清]丘逢甲/205

感愤[清]秋瑾/207

试读章节

秋风辞

[西汉]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小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小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儿时兮奈老何!

汉武帝刘彻是位雄才大略的帝王,曾将西汉王朝推到鼎盛时期,但也相信神仙方术,企求长生不老,多次上当受骗,在这一点上,愚蠢得与秦始皇很相似,有所谓“死讳文成食马肝”之说。对衰老、死亡的恐惧,像毒蛇一样经常地咬啮着他的心。这种潜意识,在本诗中有所流露。

刘彻曾五次行幸河东,据《汉武故事》载,这首歌辞是他行幸河东祭祀后土(土神)时所作,时当秋季。而五次行幸河东,唯有元鼎四年(前113)这一次是在秋季,故定这首歌辞作于这年。照中国人的计算,刘彻时年44岁。

歌辞以秋风起兴。中国古代的文士,秋季是一个引发他们悲感的季节。宋玉的《九辩》开头就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两句可以说是刘彻《秋风辞》的先导与源头。秋风白云,北雁南飞,营造了一种萧瑟的氛围。接下去的“兰有秀”、“菊有芳”,当是作者在秋日的合理想象,春兰由秋菊连类而及,并非此时此地真有什么兰菊齐芳。那么作者为什么会提到兰、菊呢?因为兰与菊都象征着高洁的品格,此与第四句“怀佳人兮不能忘”相关。“佳人”,这里不是指美女,而是指作者心中怀念的理想人物,或友人,或良臣,总之,是品行高洁之人。

“泛楼船”以下五句,转入诗歌的另一层意思。皇帝出巡,自然是浩浩荡荡,气势非凡,舳舻相连,船上是有楼的。大舟横于江心,容与前行,激起雪白的浪花,船上箫鼓齐鸣,歌声嘹亮,这应该是极快意的事情。然而歌辞在此极力一扬之后,忽然转入低调,兴尽悲来,感念宇宙之无穷,叹息人生之短促。

全诗即由感秋、怀人、自伤老大三段意思组成。

歌辞情韵悠悠,每一句的末一字全部落脚在平声字上(虽然在汉武帝时代还没有平仄的概念,但抑扬的声调之感应当还是有的),摇曳曼长,增添了感伤低回的情韵。

[补充说明]项羽、刘邦都是楚地人,所以项羽及刘邦家族的人都写过楚歌体的作品,如刘邦、唐山夫人、刘彻、刘细君等。值得注意的是刘邦、刘彻两位雄主对楚歌有着特殊的爱好。例如当刘邦得知欲废太子刘盈、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之事无望时,在戚夫人哭哭啼啼之际,他对戚夫人说:“为我楚舞,我为若(你)楚歌。”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写出了一手造成。“飞鸟尽,良弓藏”、对手寂灭后的失落感,与刘彻的这首《秋风辞》似有某些相通之处。所谓“楚歌体”一般是指带有”兮”字的楚地民歌长于直抒胸臆。

别诗

[西汉]苏武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

征大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别长相思。

这是一首行将奔赴战场的青年战士告别他爱妻的离歌。

起首四句写小夫妻平时的爱恋和今宵最后一次欢会。“欢娱在今夕”,乐中含悲,逗起下文。

王命迫促,军令威严,丈夫惦念着临行时刻的到来,不时关心着窗外的夜色浓淡,什么时候啦。天将破晓,离别即在眉睫。他们在离别前的彻夜欢娱、喁喁絮语中,做丈夫的却时时关注着明日开赴战场的时刻,心有旁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遗憾与悲哀。

那时候上战场无异于赴死地,生离即为死别。对于一对恩爱夫妻来说,这是多么残酷而痛苦的现实。即使具有铁石心肠的男子汉,到此时节,也不得不痛泪长流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又是怎样的一种离别啊,人生到此,天道宁论。

离别的时刻终于来到了,千言万语浓缩为四句话,好好保重,莫忘旧欢,生则相聚,死则永思。无论生死,绵绵不绝的是永恒的情思。

读这首诗总会令人想起杜甫的《新婚别》。情境与语言那么相似,而后者境象更是悲戚哀伤,且是以女子口吻叙述,更觉凄婉。

[补充说明]相传苏武、李陵作的一些别诗,经近人考证,都是无名氏之作。这里之所以选人《百人一诗》,列于苏武名下。主要基于以下几点:一、流传至今的最早的文学总集《文选》将这些诗列于苏、李名下。姑且从旧。二、更重要的一点是借此说明五言诗产生过程问题。从先秦至汉初,我们还没有发现有过完整的五言诗。西汉有少数的五言歌谣,短章残句,绝无文人写作的五言诗。东汉的班固有一首五言诗《咏史》,但”质木无文”,说明那时五言诗还在试作阶段。因此在西汉武帝时代是绝对无人写得出成熟的五言诗的。相传苏武、李陵的别诗,枚乘、傅毅的古诗十九首,其著作权都是绝对有问题的。据近人研究,至东汉桓帝、灵帝前后,五言古诗才逐渐成熟,涌现了相当数量的优秀之作。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古诗蔚为大观,成为诗坛的主流。但唐代以后的五言古诗与汉魏六朝时期的五言古诗相比,:又是另一番面目。这问题待以后再述。

P1-4

序言

传统无处不在,中国人的衣食住行中无不有它的影子,而人们常日用而不知。传统也栖息在汗牛充栋的典籍中,与它建立联系被认为是专业学者皓首穷年、代代相承的工作,普通人知难而退。然而了解过去,才能理解当下、探求未来,如何打破与传统文化的隔膜,应是全社会必须思考而力行的事情,而且应当随着每个新生代人群文化性格的变化而不断更新方式。

出版界在这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比如采用丛书的形式,分门别类地介绍各领域的基本面貌及历史演变,这类丛书能增进读者对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而各类注释详明的作品选,则使读者通过直面文本,得到诸多感性的体验。将选集与文化类丛书的形式相结合,可以兼得两者的优长,形成一类既传达文化理念又能兼顾原作的通俗读物,“百一丛书”便属这样的性质。

本丛书每种按同类题材或文体挑选作品,除了疏通词义的注释外,每篇配以生动精辟的讲评或贴切达意的翻译。所选作品基本在一百篇左右,各篇对应一人,或一地、一事、一个时代等等,故起名为“百一”。“百一”在汉语中有多种含义,曹魏应璩曾撰《百一诗》,关于其名,通行的解释是“百言为一篇”,而此丛书则有“百篇为一书”的意思。“百”本有“多”义,在此不仅取其实数,且表明入选作品的多样性。这些分散的作品集于一书,在多样性中呈现出整体感。突出“一”则指各篇作品都具代表性,总体上能够有效地展示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特色。以这种方式解析传统,实际上形成了开放的编选格局,意味着可以在各种各样的存在中发现古典文化。

此次推出的六种为:《百世一断——历史的第二种读法》、《百地一吟——与山水名胜互动》、《百人一诗——传递生命的感悟》、《百家一说——倾听圣贤的声音》、《百川一月——释迦牟尼的前生》、《百僧一案——参悟禅门的玄机》。涉及历史、地理、文学、哲学、宗教等领域受人关注的部分。秉承丛书用简洁的篇幅承载丰富的文化信息的编撰原则,各书选目得当,评释胜义迭出,希望能满足现代生活节奏下熟悉经典的阋读需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百人一诗(传递生命的感悟)/百一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丁如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546190
开本 其他
页数 2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22
丛书名
印张 11.2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72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3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2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