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吴越国文学按作者分为三类:以钱镠为代表的王室文学,以罗隐为代表的幕僚文学,以延寿为代表的佛道文学。对此三类文学,既考辨其材料的真伪和不同版本文字差异上的优劣,以期弄清吴越国文学的真实面目;也论断其对吴越国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以期从文学的角度去探索吴越国发展乃至历史发展的部分规律。
图书 | 钱氏吴越国文献和文学考论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将吴越国文学按作者分为三类:以钱镠为代表的王室文学,以罗隐为代表的幕僚文学,以延寿为代表的佛道文学。对此三类文学,既考辨其材料的真伪和不同版本文字差异上的优劣,以期弄清吴越国文学的真实面目;也论断其对吴越国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以期从文学的角度去探索吴越国发展乃至历史发展的部分规律。 内容推荐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钱氏吴越国的文献和文学。关于此研究对象,本书得出的主要结论有如下条则: 第一,作为研究钱氏吴越国历史最基本最重要史书的《吴越备史》,其版本现存于中国大陆者共有二十三个;这二十三个版本分三个源流:一为清钱遵王家藏述古堂本,二为吴重熹所跋抄本即四库全书本,三为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钱达道刻本;《吴越备史》的精善版本为四库全书本,而非前贤认为的四部丛刊本和学津讨原本。 第二,钱氏吴越国的著述情况是:作者四十九人,著作一百三十九种两千四百一十七卷,另有三十二种不知卷数,二种十二卷为清人编辑;就著作的卷数多寡而言,僧人、王室、幕僚三类作者差别颇大,分别是一千三百二十卷、七百一十一卷、三百八十五卷;吴越国的著述就作者人数、著作的种数与卷数而言,在十国中仅次于南唐,名列第二。 第三,钱镠对两浙地区的历史贡献既表现于政治上制定了“尊奉中原、虔诚事大”的国策,从而使无数百姓躲过了杀身之祸,也表现于经济上扩建城池、发展水利的作为,从而为两浙发展奠定了千年之基;其中谨遵事大国策时所表现的在帝王宝座前的戒惧心理和矜持态度,历史上唯有曹操可以媲美,尤为值得留意。 第四,吴越国王室文人的代表是钱镠;以民为本、爱民保民是钱镠诗歌的主导思想,建功成名、敬天畏命是这种思想的表现形态;大笔勾勒、场面壮阔、乐观开朗是钱镠诗歌艺术上的三个显著特色;钱缪诗歌艺术特色的成因有三个:戎马倥偬使写战乱景象的时间受到限制,文艺末事的态度使写诗的心情受到影响,杀伐果决的个性使写诗的冲动减少;钱镠诗歌突出的民本思想和一贯的乐观主义使吴越国王室文学与南唐二主的感伤主义文学相比,不惟了无愧色,亦且傲视群伦。 第五,吴越国幕僚文人之成就显著者集于钱镠为王时期,其代表为罗隐、罗邺、罗虬、吴仁璧;罗隐、罗邺、罗虬三人之诗,从思想性到艺术性,皆有龙、虎、狗之别,吴仁璧堪称七言律绝之作手,惜乎死于非命;吴越国幕僚文人,成就有限,不及南唐国、西蜀国之幕僚文人,亦不及吴越国王室文人;吴越国幕僚文人文学创作的不景气状况原因复杂,以察举代科举这种倒退三百年的人才遴选政策恐难辞其咎。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吴越国文学的意义 二 研究吴越国文学的条件 三 本书的方法、原则、思路和基本内容 第一章 《吴越备史>作者、版本考辨并序跋、著录辑录 第一节 《吴越备史》作者、成书和版本源流考辨 一 《吴越备史》作者认定上的纠纷考辨 二 《吴越备史》的成书阶段和流传过程 三 《吴越备史》版本源流考辨 第二节 《吴越备史》序跋、著录之辑录 一 各本序跋三十七则 二 诸家著录二十二则 第二章 吴越国艺文志考索 第一节 吴越国前期著述 第二节 吴越国中期著述 第三节 吴越国后期著述 第三章 吴越国王室文学论 第一节 钱镠其人及其贡献 一 常见工具书“钱镠”词条订正 二 欧阳修对钱镠和吴越国的认识、评价之分析 三 钱镠的历史贡献 第二节 钱缪的诗文 一 钱镠文艺方面的成就与见解事迹钩沉 二 钱镠诗歌中的吴越国史实和钱谬的思想 三 钱镠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第三节 吴越国王室其他成员的文学 一 吴越、南唐、西蜀王室成员文艺事迹之比较 二 从钱元璀的诗文看吴越国的国策 三 钱傲等人的诗文 第四章 吴越国幕僚文学论 第一节 入幕方式和处幕状态 一 吴越国选拔人才的途径和方法 二 吴仁璧沉江事件 第二节 罗隐在吴越国的幕僚生活 一 罗隐前半生的遭际 二 罗隐在吴越国 第三节 罗隐之外的吴越国文人 一 罗邺和罗虬 二 沈崧、皮光业、林鼎、高英秀、陈长官等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钱氏吴越国文献和文学考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最欣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46184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8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4 |
出版时间 | 2007-06-01 |
首版时间 | 2007-06-01 |
印刷时间 | 2007-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4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43.204 |
丛书名 | |
印张 | 12.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7 |
宽 | 142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