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华一壶茶(茶的故事插图本)
内容
编辑推荐

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造万千世界。本书讲述了茶的源流、历史与文化,例举了有关于历史上茶的掌故与轶闻以及历史上重要的茶书。内容包括穿越历史的千年茶香、辉煌灿烂的中华古茶书、中华文学中的茶之韵、中华绘画中的茶之美、中华哲学中的茶之思、中华古代名士的茶缘茶风、异彩纷呈的中华茶具文化。

内容推荐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茶的历史渊源流长。本书主要介绍了茶的历史、文化及茶艺等,内容包括穿越历史的千年茶香、辉煌灿烂的中华古茶书、中华文学中的茶之韵、中华绘画中的茶之美、中华哲学中的茶之思、中华古代名士的茶缘茶风、异彩纷呈的中华茶具文化。

目录

第一章 穿越历史的千年茶香

 一 世界上最早的“茶”字

 二 茶文化的“孕育”与传承

 三 “茶兴于唐”的繁盛之景

 四 “茶道大行”的背后原因

 五 茶文化的时代升华

第二章 辉煌灿烂的中华古茶书

 一 千年茶书的“清香”

 二 才华横溢的抒写者

 三 最古老的茶书经典:《茶经》

1.千古“茶圣”

2世界上第一部茶书

3.《茶经》内容略说

 四 中国皇帝撰写的茶书:《大观茶论》

1.“得饮闲茶”的宋徽宗

2.“七汤”点茶法

 五 独具特色的茶学经典:《茶录》

 六 “贤王奇士”撰写的茶书:《茶谱》

 七 大书画家撰写的茶书:《煎茶七类》

 八 明代茶书的巅峰之作:《茶疏》

 九 鉴水专书:《煎茶水记》与《十六汤品》

第三章 中华文学中的茶之韵

 一 古朴悠远的秦汉茶诗

 二 流传千古的唐代茶诗

 三 百家纷呈的宋代茶诗

 四 蔚为大观的元明清茶诗

 五 中华茶诗的形式美

 六 丰富的茶词与多样的茶曲

 七 《红楼梦》、《金瓶梅》中的茶文化

第四章 中华绘画中的茶之美

 一 中华茶事绘画的渊源

 二 唐代茶画的大师之作

 三 宋、元茶画多元风貌

 四 明代茶画的“山水之境”

 五 清代茶画的“写意小品”

第五章 中华哲学中的茶之思

 一 茶文化与佛家文化

1.茶与禅

2.茶的佛性

3.佛教对茶文化的传播

4.佛门茶礼

 二 茶文化与道家文化

1.茶道的“入静”与道家的“养生”

2.茶文化与“羽化成仙”

3.茶文化的“道法自然”

 三 茶文化与儒家文化

1.茶文化与儒家的“入世”

2.茶文化与“中庸”之道

3.茶礼与儒家之礼

4.茶文化与儒家之“仁”

第六章 中华古代名士的茶缘茶风

 一 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别茶人”自居易

 二 开时送紫茗,负处沾清露——“皮陆”唱和茶诗

 三 行人无数不相识,独立云阳古驿边——茶僧皎然与茶圣陆羽

 四 相逢相问知来历,不拣亲疏便与茶——赵州和尚“吃茶去”

 五 春浓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苏轼与“东坡提梁壶”

 六 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欧阳修爱茶如痴

 七 桑苎家风君莫笑,他年犹得作茶神——陆游合酒取茶

 八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犹须三日夸——黄庭坚与“双井茶”

 九 金樽满劝羊羔酒,不似灵芽泛玉瓯——雅士陶谷“扫雪烹茶”

 十 击拂共看三昧手,白云洞中腾玉龙——“点茶三昧手”的高僧谦师

 十一 西湖梦寻名茶坊,夜航船至天色明——张岱与“兰雪茶”

 十二 饮酒赋诗,煮茗看花——孔尚任以茶入戏

 十三 七碗生风,一杯忘世——袁枚与“武夷岩茶”

 十四 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蒲松龄借茶谈神说鬼

第七章 异彩纷呈的中华茶具文化

 一 中华最早的茶具

 二 唐代“南青北白”的茶具文化

 三 宋代流行的“黑釉”茶具文化

 四 明代的“白盏”茶具文化

 五 清代“彩釉”的茶具文化

试读章节

1.茶道的“入静”与道家的“养生”

道教追求人生长寿,这是人所共知的,道教主张以积极的养生来改变人的天生体质,从而延长人的寿命,甚至“羽化成仙”。在道家贵生、养生、乐生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茶道特别注重“茶之功”,也就是注重茶的保健养生、怡情养性的功能,以茶来助长功行内力。茶是天赐给道家的琼浆仙露,饮了茶更有精神、不嗜睡就更能体道悟道,增添功力和道行。道家高人都把茶当做忘却红尘烦恼,逍遥享乐精神的一大乐事。

很多道士在饮茶中发现了适合于道家修炼的修身养性之道,他们认为茶采天地之灵气,是契合自然之物,长期饮茶则可使人轻身换骨,排除污浊之气,是日常清修的辅助手段,甚至是修炼的一种途径。

崇尚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喜欢茶的性俭、茶的平和,这跟道的精神内核十分契合——于自然恬淡中求得生命的延续与超越。

道家的第一养生要旨是清静无为,这与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创始人老庄的思想是相通的。为了追求“清静无为”,老子提出了“致虚极,守静笃”的思想,庄子则进一步发挥了老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从养生的角度而言,道家清静无为的养生思想与儒家以德润身观可谓殊途同归。老庄认为养生的关键是把生死看破,淡泊名利,保持心地淳朴专一。老庄的“清静无为”是一种符合自然法则的养生之道,在道家看来,只有保持这种“无为”的心态,人才会真正地延长自我的寿命。

对于具体的修炼,道家主张内省,清心寡欲,消除奢念,淡泊自守,不出人头地,不逞强称霸,谦虚柔弱,以达到清静之境。要想做到这一切,关键在于修心。道家历来认为:“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师,静则生慧,动则生昏。虚静可以推天地,通万物。”修心的关键在于达静,而饮茶则能促进“入静”。

茶清静淡泊,朴素天然,是清静的具体物质呈现。茶须静品,也只有在静品之下才能品出茶的真味,才能感悟出茶道之玄机,才能获得品饮的真正快乐。静品才能使人拥有安详平和的心态,也才能进入超凡忘我的自然之境。道家和茶文化正是在“静”这个契合点上达到了高度的一致。

道家对茶“入静”作用的看重,对后世影响极大。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中国茶道把“静”视为“四谛”之一。如何使自己在品茗时心境达到一私不留、一尘不染、一妄不存的空灵境界呢?道家也为茶道提供了人静的法门,这称为“坐忘”,即忘掉自已的肉身。茶道提倡人与自然的相互沟通,融化物我之间的界限以及“澄心味象”的审美观点,均可通过“坐忘”来实现。

明代茶学家朱权在他的《茶谱》中明确指出:茶是契合自然之物,天地生物,各遂其理,他认为,饮茶主要是为了‘‘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这是道家茶文化的主要思想。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历来为道士所推崇,是因为茶淡泊、自然、朴实的品格与他们所追求的淡泊、宁静、节俭、谦和的人生观念相一致。他们清静无为地追求茶文化中所蕴涵的“超凡脱俗”的神韵,自觉地遵循返璞归真的茶艺茶规,这一切又使得茶文化中无不洋溢着道家的气韵,无不闪烁着道家文化的色彩。

2.茶文化与“羽化成仙”

道教渴望羽化成仙的长生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十分特殊的文化现象,古往今来的诸多道士们为此付出了不为人知的艰辛努力。

什么叫神仙?道家给出的答案是:“老而不死日仙”,“仙人的基本特征就是长生”。道教的长生和成仙的追求并不是一种乌托邦,而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以贯之的人定胜天、把握自我的思想。世界上的大多数宗教都在鼓吹人死后的天国乐园生活,从而拒绝现实人生,而中国道教却反其道而行,否定死亡,热爱生命,并想尽可能地延长生命,甚至长生不老,羽化成仙。

道家长生不老的思想是有着充足的理论基础的,老子在承认万物产生的总根源“道”永恒的同时,也在暗示只要得“道”,生命就可以不死。庄子则将逍遥的人生作为追求生命之树常青的一种生命形式,以此表达了对长生的极致向往。道家理论集大成者葛洪更是明确提出,一个人只要注意自身的修炼就可以长生不老。道家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构建起长生不死得道成仙的完整理论体系。于是,在历史的传承中,神仙之道便也广泛地传播开来。

有了完整的成仙得道的理论体系后,通过怎样的具体的修炼才能得道而长生不老、羽化成仙呢?历代的道士们在经过无数次的具体实践后,给出的答案之一就是服用某种炼就的“仙丹”,其实道家中的各种各样的“仙丹”都是含有延长人寿命的食物或药物而已。茶文化正是在这一点上与道家思想发生了联系。茶的醒脑提神、轻身换骨之功效早已被道家所了解,饮茶与道家的得道成仙、羽化成仙的观念自然而然地联系到一起了。一些道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视茶为甘露,常饮常用。

西汉壶居士在《食忌》中说:“苦荼,久食成仙。”陶宏景在《茶录》中指出:“茶荼轻身换骨,丹丘子黄君服之。”丹丘子是传说中的汉代仙人,是茶文化中最早涉及的一个道教人物。《神异记》中更有关于丹丘子饮茶的具体记载。

因茶对道家的深深影响,故有许多表现道士与茶的诗歌传于后世。唐代诗人温庭筠所作《西陵道士茶歌》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诗云:“乳窦溅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幽冥。”在静寂无人的深山道观中,道士拂坛夜读《黄庭经》,汲泉烹茶,以茶助读,只觉茶香渺渺,而此刻的身心已不知不觉之间进入幽冥之境。

道家文化中更是有许多仙人与茶的美丽传说。晋武帝时,宣城人秦精常到武昌山采茶。有一次,意外遇到一个浑身是毛的仙人,他把秦精引到山下,一言不发地指给他茶树看后就走了。不久,毛人又回来了,取出揣在怀里的橘子送给秦精。秦精感到恐惧,就背着茶叶回到家中。在这则传说中,神仙们不仅自己嗜茶,还指示给他人采摘饮用。由此也可以看出,神仙之道与茶文化的相互渊源。

3.茶文化的“道法自然”

中国道家文化主张“天人合一”,他们认为“道”出于“自然”,即“道法自然”,他们把人和自然、物质与精神看成是一个互相包容和联系的整体,强调物我的合一,而反对物我的分离。这一学说直观地反映出中国道家文化对自然规律的认同。因此,他们常常忘情于山水之间,寄情于自然,顺应人与自然的和谐。P119-122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华一壶茶(茶的故事插图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晓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849121
开本 16开
页数 1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图书小类
重量 0.3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S971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7: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