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碧山(1东亚的书院)
内容
编辑推荐

《碧山(1东亚的书院)》由左靖主编,这是一本重新建构我们对大地、河流、森林的理解的书,它是关于心与木器、石头、流水秘密的心灵读本。

“碧山”系列图书尊崇艺术的学术高度,不避讳艺术的商业价值。让有学术高度的艺术贴近商业和生活,让商业和生活可以更艺术。“碧山”并无确切地名指向,她是一个象征,象征着哺育我们的自然和中华文化的原乡,那青碧的山峦和村庄,将永远是我们来自于斯、并心归于斯的所在。

内容推荐

《碧山(1东亚的书院)》由左靖主编,“碧山”,在我们看来,不仅是一个地理的名称,更是传统家园的象征。《碧山》在继续原来品质的基础上,更加集中于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下的处境、今后的努力方向,以及对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的批评。《碧山(1东亚的书院)》的专题“东亚的书院”尝试描述在中国书院传统的绝对影响下,东亚的书院,尤其是日本私塾(书院)的办学特点、学术旨趣和社会影响。其他传统栏目,如“行动民艺”、“传承与表现”、“深读”、“读影”、“品书”等,仍是试图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梳理传统文化在中国人的生产和生活中的位置,并以此为源头探讨展开传承与创新行动的可能。

目录

卷首语 为什么关注书院 左靖

卷首专题:东亚的书院

寻找书院 唐克扬

徽州古书院:一个远去的文化符号 方光华

朱熹与福建书院 方彦寿

空·气 卢彦鹏

江户时代大阪怀德堂的学术 汤浅邦弘

书院文化与近世中国、东亚世界 吾妻重二

为文化续命,为中国招魂: 关于新亚书院 江弱水

卷二 行动民艺

黟县百工(一) 蔡麒麟

四川邛崃竹编 百年设计

卷三 深读

唐代俗乐机构的形成及在宫廷中扮演的角色

卷四 传承与表现

半树枯槐吊君王:以昆曲书写建筑 张弘

智珠寺时光残梦:一座古寺的重生 汤国

茗壶:闲人出品 沈微 严慕来

24节气 时与地 邱志杰

卷五 故土新调

桃花散记·叶家故事 袁菁

梦溪 魏璧

卷六 读影

《砻谷纪》:流水师傅的攻稻艺术 吴岚冲

《罗盘经》:『草寇 』还是『先知』 张凤英

卷七 品书

缘起不灭:《首抄本》和《守艺人》 蔡仕伟

打开,即是满目的故国 卢涛

试读章节

两年前回中大,在新亚书院的圆形小广场上的两段半弧形纪念墙上。我看见镌刻着历届毕业生的金属铭牌又新添了很多很多名字。与近年每届毕业生都有几百名无法相比,一九五二年毕业的第一届学生只得两人,余英时先生的名字记得是刻在第二位。

在新亚书院早期桂林街校舍旧有楼宇悉数拆除辟为公园后,新亚师生与校友立碑纪念,余英时为铭文道:“新亚书院之创建为香港教育史上一大事。此大事为何?日:三五豪杰之士于乱离流浪之中,欲为中国文化建一托命之所也。”

新亚书院的前身“亚洲文商学院”创办于一九四九年十月。创校计划来自张晓峰(其昀)先生,实际创校者则为钱穆。当时并无固定校址,只租用九龙华南中学的三间课室,在夜间上课,又在附近租一空屋,为学生宿舍,钱穆与唐君毅也住在学生宿舍,与诸生同屋。第二年,沪商王岳峰斥资在九龙桂林街租下三楼三单位,供学校作新校舍,自始改名“新亚书院”。自一九五○年春至一九五六年夏。是新亚书院的桂林街时期,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新亚精神”最能在师生身上体现的时期。

新亚早年的教授,不乏颇负盛名的学者。钱穆与唐君毅自不待言,另如曾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高教司司长的吴俊升先生。是杜威的学生。教经济的张丕介、杨汝梅先生早已誉满大陆。诗人、书法家曾克耑,历史学家左舜生,甲骨文专家董作宾,国学家饶宗颐、罗香林等诸先生皆曾在新亚任教或讲学。当时在香港学校任教者,例必详列其学历上港府报教育司。教育司见新亚所聘各教授,均系国内知名而极负时望者,因此对新亚刮目相看。某日教育司司长高诗雅亲来新亚书院巡视,见楼梯口有“新亚书院大学部”一匾,嘱咐移去,勿悬室外。因为当时香港政府规定,只有一所学校有资格称为大学,即香港大学。然而钱穆先生说教育司于新亚特多通融,甚少为难,“殆亦震于新亚之教授阵容有以使然也”。

P10-11

序言

“书院之废,实在是中国一大不幸事。一千年来学者自主的研究精神,将不复现于今日了。”今天看来,这句话出自力倡全盘西化的胡适先生之口并不让人奇怪。书院,作为有别于传统官学体系的教育形式,滥觞于科举制度诞生不久的唐代。而说到科举制度,让艾恺(Guy salvatore Alitto)这位梁漱溟先生的研究者困惑不解的是,正是中国历史上这个在晚清时期被弃置,在今天的主流话语中被诟病的独特制度培养并制造了一个稳定、高效的精英阶层。更重要的是,这个非经世袭的精英阶层,依靠的是学识,而非武力或其他方式获得权力,这在世界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引述上面的看法在于说明,出于种种目的,人们通常会为了论证现时代所执行的政策的必要性,并且要证明它们的成功,往往会倾向于把前个时代的传统视作彻底的失败。这种流行的观点(做法)既是权力的拥有者出于合法性自证的需要,也是绝大部分民众丧失独立思考接受意识形态规训的结果。什么是书院文化?科举制度与书院如何相互影响?今天,我们的教育还有在古代书院中曾经存在的独立精神吗?本辑的专题“东亚的书院”尝试描述在中国书院传统的绝对影响下,东亚书院(尤其是日本私塾)的办学特点、学术旨趣和社会影响。更以一个地域(闽地)乃至一个更小的地理单位(徽州)为例,讨论唐宋至明清书院的类型、功能;学派学风的形成、消长;学术的师承、流布;“官学化”及其与科举的关系等。特别是在传统书院终结几十年之后,钱穆先生在“手空空、无一物”的极艰难穷困的情况下,筚路蓝缕创办新亚书院。上溯宋明书院讲学精神,旁采西欧大学导师制度,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承传别开生面……读毕让人欷歔动容。

其他传统栏目,如“行动民艺”“传承与表现”“深读”“读影”“品书”等,仍是试图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梳理传统文化在中国人的生产和生活中的位置,并以此为源头探讨展开传承与创新行动的可能。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从本辑起,这本试图寻找重返我们传统家园之路的杂志书(mook)被定名为《碧山》。此次的更名,使这本缘起于“碧山计划”的小书回归到它的本源。“碧山”,在我们看来,已经不仅是一个地理的名称,更是我们传统家园的象征。《碧山》会在继续原来品质的基础上,更加集中于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下的处境中今后努力的方向,以及对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的批评。

行文至此,让我想起方彦寿先生撰写的《前朱熹时代的福建书院》中朱夫子修复白鹿洞书院的故事。南宋淳熙六年(1179)十月。朱熹在庐山的荆榛莽丛之中发现了原书院遗址,对此,他深为感慨。朱熹认为在庐山一带道教宫观、佛教庙宇数以百计,一旦废坏无不兴修。而“儒生旧馆只此一处……而一废累年,不复振起。吾道之衰既可悼惧”。再想到我现在身处的关麓村,一个小小的村落。在清代,私塾(书屋)竟有六七家之多,被好事者目为“中国私塾博物馆”,如今,连唯一的小学也于二○○七年被彻底撤并。于是,我也深为感慨,感慨之余,让我意识到,历史上出现的问题难道不正是我们现在面临但却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吗?

2012年10月18日于关麓小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碧山(1东亚的书院)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左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506166
开本 16开
页数 2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2-12-01
首版时间 2012-12-01
印刷时间 2012-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49.310.99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7
168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1:5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