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绿厦
内容
编辑推荐

小说大师的传世之作,一代影后奥黛丽·赫本倾情演绎,奥斯卡同名获奖影片的小说原著,名家译笔,世纪期盼,汉语世界首次问世,情节曲折文情并茂,超越时空的文学经典,一部森林的传奇,文学巨匠高尔斯华绥作序力荐。

内容推荐

“绿厦”指的是女主人公莉玛生活的大森林;莉玛的形象是富于诗意的,但她的诗意是跟整个诗化的自然描写分不开的,整个森林的面貌和跟它有关的自然变化都在作者的笔下表现出来:青山翠谷,绿树啼鸟,晨曦夕照,风雨雷电,我们看到的是不断变换的画面。赫德逊笔下的自然如阿·赫胥黎指出的不是一个田园诗人所写的驯化的自然,也不是浪漫派诗人笔下的世外桃源,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原始的自然,既有奇花异草又有毒蛇猛兽,既妩媚动人又惊心动魄。赫德逊曾说过他讨厌人类总是从自己利害的角度看待自然,它的存在是不以对人的利害来决定的,因而是浪漫的也是十分接近真实的。

本书的人物不多,故事情节也不复杂,它的叙事手段也是传统的,在这些方面无法与一些经典小说巨著相比,但是它的自然背景描写是许多文学史上的杰作相对逊色的,这或许就弥补了前一不足。这些描写是赫德逊散文作品的扩大和延续;它的浪漫色彩符合小说的副标题“一部森林的传奇”,然而它也是一部现代的浪漫小说,它的心理描写、象征方法,以至变形手段的运用,读者会注意到这都是现代小说的特征,但是一些细节无法用现实主义方法分析。

目录

序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完成这个任务比我预料的时间要长得多,这是使我感到极大的遗憾的一个原因。自我向乔治敦写信宣布我打算在九个月内发表有关阿贝尔先生的整个真相以来,迄今事实上不止好几个月过去了——而是有一年多了。从他最亲近的朋友处几乎再找不到什么材料。等到预定的书一发表,不管怎么说,我原本希望在报纸上的讨论会停止。事情却不是这样,离圭亚那这么远的地方,我不知道有多少仅凭猜测的事情周复一周地刊载在当地的报刊上,其中有些阿贝尔先生的朋友读来准会引起痛苦。一间光线暗淡的内室,它在大街上那幢熟悉的房子内的存在从来没有招致别人的怀疑。房间里的家具仅有一个乌木架子,上面放着一只骨灰瓮,它的表面饰有花、叶和荆棘,环绕着一条蛇的身形;在上面还刻有一条简短的七个字的铭文,这些字没有人认识或能够加以正确解释;最后,这神秘的骨灰的安置方式——它就放在那里!——有关一个人供想去完成的传记未曾透露的一章。让我们现在希望这传奇性故事纵将真相大白,它会激起最强烈的好奇,那是绝对自然的。不仅因为此人难以描述的特殊魅力,这是所有认识他的人都知道的,并赢得了他们的好感,而且也因为那不为人知的一段历史——在荒漠流连的岁月——对此他绝口不谈。亲近他的人模模糊糊地感到,他曾经有过不寻常的经历,这些经历对他产生了深深的影响并改变了他的人生历程。只有我一个人是知道内情的,现在我必须尽可能简洁地讲出来,即我们的不平凡的友谊和我跟他的亲密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有人指出每个国家都有它该有的政府,委内瑞拉当然有它该有的政府,委内瑞拉当然有它该有的一个政府,它也应最适合委内瑞拉。我们称之为共和国,不是因为它名副其实,而是因为样样东西都要有个名称,有一个好名称或一个好听的名称是非常方便的,是如果你要借钱的话。

当我在1887年来乔治敦担任政府公职时,我发现阿贝尔先生是那里的一位老资格居民。他有财产并且社会人缘极佳。然而他是一个异国人,祖籍委内瑞拉。委内瑞拉人是我们边境上骚动不安的民族之一,殖民地居民视他们为天敌。委内瑞拉人稀稀落落地分布在五十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上,人口中大部分是不识字的农民,白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种,土著人。如果他们受过教育,智力不低而又热心于公益,那他们有一个真正的共和国是有可能的。然而相反,他们有一个由搞政变上台的集团捏合的政府;一个符合具体的国情和民族性的政府才是一个贤明公正的政府。我听人说他是距当时约二十年前从某个偏远的内地来乔治敦的,他长途步行,穿越荒漠抵达海岸,走过半个南美大陆。在最初出现在本地人中时,他,一个人地生疏的青年,身无分文,衣衫褴褛,由于患病发烧和备受种种困苦的折磨,骨瘦如柴,他的面容因长期的风吹日晒而变得黧黑。他既无朋友又几乎不懂英语,生活必然艰难,但是他对付着过去,最后到底从加拉加斯来了信,通知他以前被剥夺的一大笔财产归还给他,并邀请他到他的祖国去参加共和国政府以发挥他的作用。但是阿贝尔先生虽然年轻,却已经失去了参与政治的热情和抱负,在表面上也丧失了他的爱国心。不管怎么说,他选择留在他现今的居留地——他的敌人,他常常带着微笑说,倒是他最好的朋友——他的财产最先的用途之一是买下在大街上的那幢房子,往后,对我来说,它也就是一个家。

我必须在此声明,我的朋友的全名是阿贝尔·格维兹·德·阿根索拉,但他在乔治敦的早年,人们只用他的教名称呼他,后来他就只愿人们称他为“阿贝尔先生”。

我一旦跟他认识就不再对他在这块英国殖民地所受到的敬爱感到奇怪。所有的人都认识他,喜欢他,原因就是此君的个人魅力,他的和善的脾气,他对妇女的彬彬有礼的态度都使他获得女性的欢迎,并且又引起男人的妒忌——即使那个脾气暴烈的老种植园主也不例外。他有一个非常年轻漂亮又轻浮的妻子——他对幼小的孩子、一切野生动物、自然等的爱护进一步使他远离纯商业社会的普通的物质利益——政治啦,运动啦,水晶制品的价格啦——不在他考虑的范围之内。如果人们从事这些活动有了一段时候,如果像暴风雨一样他们在办公室,俱乐部聚会室或户内“刮到了顶”而想来个改变,会去找阿贝尔先生舒一口气,听他谈谈他的世界——自然世界和精神世界。P1-3

序言

我是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来提笔写这篇前言的,我所以如此是因为知道我不能胜任,同时我也战战兢兢,极其不愿我写的东西使《绿厦》、《紫色的土地》和所有其它那些我非常看重的作品的作者读到后不满。因为在所有健在的作家当中——既然托尔斯泰已去世——我最不能漠视的是W·H·赫德逊,为什么我如此喜爱他的作品呢?我想因为他是,在我读到的现存作家里面,具有那种最难得的精神,同时又具有把那种精神的性质传导给我的,才华最清纯的人。对读者来说,作家就是一个有待他们去探索的小小的新世界;在文学领域内每个旅行家必须有一块他最喜爱的猎场,这块地出于他的好意,或许仅仅出于他的自负,他常常愿意别人跟他共享。

我们大部分作家的持久不变的大不幸是双重的:我们作为世俗的人,是读者多多少少共同涉足的场地,也是相当平淡的地域;另一方面,作为向导或导游又太浮浅,缺乏清楚而熟悉的语言表达能力;实际上——像向导或导游——我们无法让人深入真正的幽胜,向他介绍那块土地的精华。

直到现在,不论是在纯粹的传奇,如本书《绿厦》,或那部现实主义而带有浪漫色彩的作品《紫色的土地》或《巴塔哥尼亚的悠闲的日子》,《徒步英格兰》,《大地的尽头》,《乌界探奇记》,《牧人的生活》,或所有其他这类记录他跟人,鸟,兽和大自然交往的游牧生活的书中,赫德逊都有一种卓著的才能,不但表现他看到的事物,而且表现他看到的这些事物的精神,表面上毫不费力地把你带进一个罕见的、自由的自然界,你一旦走进去,总是精神为之一振,思想为之一新,眼界为之一宽。

……

我不细谈他对朴实的人和动物的热爱,他对弱者的保护,他对囚禁和虐待有生命的东西的抗争,不管是人还是鸟兽,那都是发自他的内心,好像自然地流露;因为我已经说过他是一个具有一种充满生机的哲学或信念的人,我不想在讨论他对世界的贡献这一主要问题上转移注意力。他的作品可以说是一幅自然美和人生的妙相,由于太阳,风,雨,以及跟一切其他生命形式的情谊而得以生意盎然,赏心悦目——这幅妙相现在赠予我们了,我们这一代人比任何迄今的前人都更需要它。一位了不起的作家;——照我的看法——是我们这个时代拥有的珍宝中最为宝贵的。

后记

1992年译完《赫德逊散文选》后,我觉得我跟赫德逊的文学缘分没有终结,于是我又拿起《绿厦》,看来《绿厦》也不是终结。

高尔斯华绥在本书的序言中已把它的价值说得颇为扼要清楚了,我没有必要再写一篇导读来限制读者的思考。作为译者我只想表示一点儿感想。

西方小说中有许多是以一个可爱纯真的少女为中心的,它们都是出自名家的笔下,像屠格涅夫的《阿霞》,契诃夫的《带阁楼的房子》,斯托姆的《在海洋的那边》,拉马丁的《葛莱齐拉》,这些小说都以浓郁抒情的诗意吸引青年读者,《绿厦》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在上面列举的小说中女主人公虽出自不同的社会阶层,然而跟《绿厦》的女主人公。相比她们属于另一个世界,莉玛是作者创造的一个新的典型。这根作者创作本书的意图是密不可分的,这个意图贯穿了赫德遂的全部作品:即人和自然的关系。

莉玛实质上并不完全是一个现买世界的人,她是自然的象征,更确切地说是鸟类的象征,她是作者的幻想,一个具有人的特征的鸟儿,一个具有鸟类特征的人,她是大自然的女儿而非社会的人。我认为赫德逊创造的这个少女颇像《聊斋志异》故事中的狐鬼,充满浪漫的想象色彩。莉玛可以像人一样具有人的一切喜怒哀乐的情感,她又像《聊斋志异》中狐鬼化身的少女,随时随地化成一股轻烟或一团薄雾而消逝。蒲松龄笔下的人物是东方文化背景下的产物,而莉玛只能是在西方达尔文主义思潮下的浪漫主义的回光。

莉玛的故事以悲剧结束,这是必然的,我们不能单纯以她的死亡归结为印第安人的愚昧,这也是人类的愚昧造成的结果,赫德逊谴责的不是印第安人而是人类原始的愚昧。尤其可悲的是当他们把莉玛当做魔女而心怀畏惧时,她反而能生存,当她向人、向文明转化时,他们杀害了她,不是吗?当人类社会愈来愈现代化时,野生动物不是愈濒临灭绝,森林的面积不是愈来愈小吗?

从这里可以看到作者关心的不仅仅是莉玛的命运,而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遭到扭曲,莉玛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与人对自然的破坏形成痛心的对比。

“绿厦”指的是女主人公莉玛生活的大森林;莉玛的形象是富于诗意的,但她的诗意是跟整个诗化的自然描写分不开的,整个森林的面貌和跟它有关的自然变化都在作者的笔下表现出来:青山翠谷,绿树啼鸟,晨曦夕照,风雨雷电,我们看到的是不断变换的画面,我没有看到哪一位作家在一部作品中这样全面细致地描写过天然的自然。赫德逊笔下的自然如阿·赫胥黎指出的不是一个田园诗人所写的驯化的自然,也不是浪漫派诗人笔下的世外桃源,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原始的自然,既有奇花异草又有毒蛇猛兽,既妩媚动人又惊心动魄。赫德逊曾说过他讨厌人类总是从自己利害的角度看待自然,它的存在是不以对人的利害来决定的,因而是浪漫的也是十分接近真实的。

本书的人物不多,故事情节也不复杂,它的叙事手段也是传统的,在这些方面无法与一些经典小说巨著相比,但是它的自然背景描写是许多文学史上的杰作相对逊色的,这或许就弥补了前一不足。这些描写是赫德逊散文作品的扩大和延续;它的浪漫色彩符合小说的副标题“一部森林的传奇”,然而它也是一部现代的浪漫小说,它的心理描写、象征方法,以至变形手段的运用,读者会注意到这都是现代小说的特征,但是一些细节无法用现实主义方法分析。

读者会体会到,当想象莉玛的形象和自然画面相结合的时候,这一切都是用诗一般的语言写的。联想、比喻、排比,富于音乐和色彩感的词汇,使许多片断读起来如散文诗,甚至于努弗罗,这是全书中最缺乏诗意的人物之一,当莉玛说到他死后,灵魂将飞升到天空和星星在一起的时候,他也被诗意化了。实际上赫德逊的语言并不绚丽,但是他的气质,渗透在他灵魂和血液中的对大自然的美的感受非常自然地从他笔下流出来,这是别人无法模仿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绿厦》是写给成人读者欣赏的一篇童话话,它和世界文学中最优秀的童话作品《海的女儿》、《快乐王子》一样,是作者的幻想也是作者的理想,包含着作者善良的愿望,虽然它在我们这个金钱和商品的世界显得多么遥远和虚幻,但是这些童话依然会激起我们被世俗的利欲所冲击的良知和被压抑的美好感情,这对那些依然向往着童话世界的劳瘁的心灵还是需要的吧!

对书中一些南美森林特产的动植物,由于非一般的百科辞典所能查到,译者暂时无法一一注释,这是要向读者致以歉意的。对译文中出现的不妥之处也期待读者的指正。

二○○七年五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绿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威廉·亨利·赫德逊
译者 倪庆饩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28530
开本 32开
页数 2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44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