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平津战役秘密战
内容
编辑推荐

绝对机密:毛泽东指示对傅作义的谈判由中央直接掌握,采取“又打又拉”的办法。

傅作义几乎自杀。林彪也觉得是否过于严厉……毛泽东怎样逼傅作义就范,傅作义身边的人又是怎样为他出谋划策,傅作义怎样做出艰难的选择?

“军统”暗杀、爆炸,蒋介石软硬兼施,“华北王”傅作义如何应对?结局又是如何?本书将为您全面揭秘。

内容推荐

“华北王”傅作义拥有六十几万正规军和五省的广袤土地。在解放战争的决战阶段,蒋介石千方百计要“拉”他,中共也想方设法做他的工作。于是,围绕着他和他的军队,中共北平的整个地下战线马上活跃起来。尖锐复杂,动魄惊心。而毛泽东的大手笔,终于让他一步一步既艰难又痛苦但又心甘情愿地走上了中共为他设计好的和平道路……

目录

第一章 绝密:傅部偷袭石家庄

第二章 子夜十二时

第三章 在总统官邸

第四章 第一次试探

第五章 将计就计

第六章 魂惊平绥线

第七章 秘密出城

第八章 兵团部的深夜来客

第九章 总部处长神秘失踪

第十章 不确定信息

第十一章 邓宝珊:傅作义的灵魂

第十二章 六点意见

第十三章 再出城

第十四章 三出城

第十五章 最后的协定

第十六章 历史将会作证

第十七章 毛泽东的握手

第十八章 “绥远方式”

第十九章 又一个历史奇迹

试读章节

1948年9月,北平国民党部队被无边的紧张和不安笼罩着。东北战场每况愈下的战况,使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所辖各部无不人心惶惶。北平是华北“剿总”指挥机关的所在地。大小军政人员更是提心吊胆,日惊夜扰。

其时,“剿匪”总部设在北平西郊日军侵华时构筑的“新城”内。号称“华北王”的傅作义是华北“剿匪”总司令。

傅作义,字宜生,出身于晋军,发家于绥远。此时为国民政府二级陆军上将。

傅作义1895年生于山西省荣河县(今临猗县),兄作仁,弟作良,三兄弟中他排行老二。他6岁进本村私塾启蒙,1905年入荣河县立小学,1908年升入运城河东中学,1910年考入太原陆军小学开始学习军事。他天资聪颖,记忆力惊人,据说与叔、兄辈同在私塾读书时,他读《三字经》、《百家姓》,叔、兄们读“四书”、“五经”,结果叔、兄们背的“孔子”、“孟子”,还没有他多。他从小就喜读《三国演义》、《水浒》、《说岳全传》等,常以古代英雄豪侠自况,并模拟他们的言行举止。就在他就读太原陆小时,辛亥革命爆发,他居然敢以少年之身,带着几名同学,去参加了攻打临汾的“革命军敢死队”。为此,1912年他被保送入北京清河第一陆军中学深造。1915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8年,毕业后他回山西参加了晋军。

其间,除风起云涌的大事外,在生活上,据说有两件事对少年傅作义的成长影响颇巨。一件是读私塾时,他门门功课出类拔萃,唯独珠算不行,请教学友,但被讽刺,经自己刻苦努力后,始得满意结果。于是,他悟到做事必须自己努力,方能取得成就,想不劳而获或希图别人恩赐,换来的只能是失败甚或屈辱。

另一件是在清河陆中时,他与同学结伴郊游,为此借了二十两银子的债,回家向父亲要钱。傅作义的祖上世代务农,家境贫寒,是到了父亲手里,才由于父亲的精明强干,使傅家成为荣河有名的富户的。听了傅作义的话后,他父亲也不责罚,只是把他带到黄河的汊河边,脱掉鞋袜,下到水里,对傅作义说:“从这里背人过一次河到渡口,是两枚铜钱。你父亲的银子,就是这样挣来的。”傅作义知道,无论严冬酷暑,父亲就是靠一年四季卖这样的苦力,两枚铜钱、两枚铜钱地积攒起来,尔后租船,尔后买船,尔后货运,尔后经商,先是合伙,后是独立,才一点一点地把家业置起来的。二十两银子,得背多少人过多少次河才能换取呀!其时正值初冬,冰寒刺骨。傅作义瑟瑟地站在冰水里,不觉低头无语。自此之后,他把节俭和吃苦耐劳,看作是自己励志创业之本。他不事铺张,不尚奢华,哪怕是在总司令任上,每顿两个馍馍、一节大葱、一碗小米稀饭,即已满足。

在晋军,傅作义很快得到阎锡山的赏识,从排长、营长、团长、旅长,短短几年间就升任为师长。国民革命军北伐后,阎锡山也兵出京汉、京绥,以为响应。傅作义率部出奇兵一举占领涿州,为把张作霖的奉军赶出华北立下了殊勋。1928年,国民党南京政府任命傅作义为天津警备司令,1931年又擢升他为第三十五军军长,并移师绥远,以第三十五军军长兼任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抗战爆发,他于1938年出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1945年又出任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至抗战胜利。1946年10月,傅作义率部占领张家口,以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兼任察哈尔省主席,1947年11月,华北五省“剿匪”总司令部成立,又被任命为“剿匪”总司令。

自1948年初进入北平后,傅作义的“剿匪”总部就没有一日安宁过。城外五省不断送来的是被华北解放军到处进攻的败报,而城内各地接二连三发生的是学生、市民和各界人士“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等等的游行示威。东北国民党军的节节败退,更使华北“剿总”有唇亡齿寒、末日将至之感。

华北“剿匪”总部突然加强了戒备。中共地下党员、《平明日报》采访部主任李炳泉,立刻意识到:总部已有大事。

9月底的一天,总部四周突然增岗加哨,加强了戒备。“剿总”的大小官员禁止外出,外部的人员也被禁止入内。《平明日报》采访部主任李炳泉,接连两次要求进总部采访傅作义,都被挡回。《平明日报》是傅作义的喉舌。平时,身为华北五省“剿匪”总司令的傅作义,是很愿意把自己认为该说该做该宣扬的东西,通过这份报纸发布出去的。

经验和直觉都告诉李炳泉:西郊总部已有大事。

李炳泉,河北任丘人,出生于济南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1940年就读于西南联大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他奉党的指示携家回到北平,担任南系地下党平津学委职业青年支部书记。早在华北“剿总”成立之初,中共南方局领导的平津地下学委根据上级“要尽量打入敌人的心脏”的指示,就已千方百计地对准华北敌人的心脏——傅作义的“剿匪”总部──展开工作。李炳泉有位堂兄叫李腾九,是傅作义保定军官学校的前后期同学,多年充当傅作义的高级幕僚,与傅作义的关系极为密切。其时,李腾九是华北“剿匪”总部的少将联络处长。趁傅作义在北平创办《平明日报》之机,李炳泉就通过他进入《平明日报》社,当上了采访部主任。他是中共最早打入华北“剿总”的地下党员之一。

李炳泉个高体大,壮实魁梧。当晚,他就甩开大步,急急赶回东城乃兹府大草厂甲16号自己的寓所,马上与刘时平取得了联系:“总部那边突然加强了戒备,我估计与东北战事有关。马上分头了解一下。”刘时平的公开身份是《益世报》采访部主任。此刻,他是李炳泉领导下的职青支部成员,也是由李炳泉单线联系的情报员。

刘时平与李炳泉本是西南联大同学,毕业后同在新闻界工作,回北平后又被分在同一个支部。因此,两人工作起来得心应手,配合默契。

刘时平在傅作义部队也有许多关系。隔天,他们就都已从自己不同的渠道得知:总部那边之所以突然加强戒备,是因为蒋介石已从东北飞来北平。

蒋介石是为东北的战事飞来北平的。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平津战役秘密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松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706584
开本 16开
页数 3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4
出版时间 2007-12-01
首版时间 2007-12-01
印刷时间 2007-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图书小类
重量 0.5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297.4
丛书名
印张 2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4: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