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北京编辑部用几年的时间,策划、编辑了这套《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这套丛书属于当代北京编辑部组织编写的《当代北京丛书》中的史话系列,它的目的是记录和宣传北京在新中国成立后,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当代北京史的研究成果,帮助大家了解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本书为该系列之一的《当代北京公共交通史话》分册,书中介绍了新中国以来北京公共交通的演变历史。
图书 | 当代北京公共交通史话/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当代北京编辑部用几年的时间,策划、编辑了这套《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这套丛书属于当代北京编辑部组织编写的《当代北京丛书》中的史话系列,它的目的是记录和宣传北京在新中国成立后,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当代北京史的研究成果,帮助大家了解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本书为该系列之一的《当代北京公共交通史话》分册,书中介绍了新中国以来北京公共交通的演变历史。 目录 第一章 驴车、人力车、有轨电车(1949年以前) 一、“站口儿”和“跑趟子” 二、旧社会的“骆驼祥子” 三、“公共马车”进京 四、北京城内的“当当车” 五、萧条后的衰败 第二章 从修车到造车(1949年-1956年) 一、修旧车解燃眉之急 二、南京的“大道奇”进京 三、从国外买车增加运力 四、造新车走强身之路 五、英姿飒爽的女售票员 六、由调度“调派”的出租汽车 第三章 实现国产化(1957年-l966年) 一、无轨电车驶上街头 二、有轨电车悄然隐退 三、顶置“气包”的公共汽车 四、总理乘坐公交车 第四章 地铁的修建(1967年-1984年) 一、地铁筹划起波折 二、军队挂帅地铁开工 三、地铁一期建成 四、珍贵的地铁参观票 五、地铁二期建成 六、地铁与北京城 七、“大通道”一车光 第五章 告别“乘车难”(1985年-1996年) 一、贴近百姓的“面的” 二、经营品种增加 三、开往春天的“地铁” 第六章 驶入快车道(1997年-2006年) 一、“公交优先” 二、“绿色公交” 三、贯通的“地下长龙” 四、高架的通途 五、多彩的出租车 六、“一卡通京城” 七、动脉贯南北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当代北京公共交通史话/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牧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170626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7 |
出版时间 | 2008-01-01 |
首版时间 | 2008-01-01 |
印刷时间 | 2008-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7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5.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7 |
宽 | 152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