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跑步圣经(我跑故我在35周年纪念版)
内容
编辑推荐

国内第一套系统、专业的跑步书系——“湛庐乐跑人生系列图书”。中央电视台著名体育评论员于嘉担纲翻译并鼎力推荐。

长跑者的精神指引,全球跑步爱好者的哲学圣经,陪伴500万美国人一生的精神读本。曾连续14周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至今仍为美国亚马逊热销图书。

《跑步圣经(我跑故我在35周年纪念版)》是一本融合实践和哲学的跑步巨作。乔治·希恩从18个方面对跑步的深刻解读:第一部分让你对人生、对自我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第二部分为你展开一个跑者的精彩世界。读完你会明白,跑者的世界不会孤独!

内容推荐

跑步,究竟是一场苦行僧之旅,还是跑者内心的一场博弈?我们需不需要跑步?到底为什么跑步?一个跑者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

《跑步圣经(我跑故我在35周年纪念版)》是一本融合实践和哲学的跑步巨作。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跑者的坚韧;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跑者的胸怀;在这里,你可以聆听伟大思想家和运动者的精神;在这里,你可以与身体的“思维”对话。通过这本《跑步圣经(我跑故我在35周年纪念版)》,你也许能够找到“你到底是谁”和“你该如何适应你自己”的答案。

乔治·希恩博士提供了一个关于健康和快乐的人生大纲,展示了身体如何控制我们思想和精神的能量。通过有史以来那些伟大思想家和运动员的谆谆教诲和身体力行,希恩打开了他“跑步人生”的大门。而且,希恩将之与他自身关于健身、跑步的理论以及他关于训练、受伤预防和参加比赛的专业知识结合到了一起。但这绝非说教,而是他将你引领入他自己的“跑步人生”,并且为你解释体验你自己唯一的身体和思想的关键意义。

目录

各方赞誉

与跑者对话 跑步的世界,没有年龄跟时期的区别

于嘉 央视体育评论员

魏江雷 联想集团副总裁

译者序 我到底为什么跑步? 于嘉

推荐序1 我们从不孤单 安德鲁·希恩

推荐序2 一切从奔跑中来 肯尼·穆尔

序言 一个人,既是作家又是跑者

第一部分 你需要跑步吗?

第1章 生活

如果比赛按照你的节奏进行,那你就是胜利者

第2章 发现

弄清自己属于哪种体型,也就可以了解自己到底是哪一种人

第3章 理解

当我在路上跑步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是一位圣人

第4章 开始

跑者因跑步而存在,而绝非跑步因跑者的行动而存在

第5章 形成

健康不过是跑步的副产品

第6章 游戏

不为“Run”而跑,而为“Fun”奔跑

第7章 学习

在跑步中,更加自信、明辨是非和感恩

超越

寻找社交上的平衡,以及内心的平静

第二部分 一个跑者的世界

第9章 跑步

跑步是自我的艺术,而我则是一名艺术家

第10章 训练

想清楚再承诺,承诺就要兑现

第11章 治愈

进步需要疾病、怀疑、失败、挫折,这些会使人变得更加明智

第12章 竞赛

不是在与别人较量,而是在与自己的内心作斗争

第13章 胜利

只要不停,坚持下去就是成功

第14章 失败

跑步无关失败,而在于是否想要放弃

第15章 受难

32公里才是马拉松的起点

第16章 冥想

在奔跑中,体验使人获得自由的秩序、规律、爱和真理

第17章 蜕变

在路上,我与自己不期而遇

第18章 看见

跑得越远,离自己越近

试读章节

行家们都认同一点:如果比赛按照你的节奏进行,你就是胜利者;反之,则不是。一位篮球教练曾经告诉我说:“我们打紧逼,未必是要迫使对手失误,而是要打乱他们的节奏,让他们无目的地移动。”很多篮球迷也都认同这一点。

但是有多少人明白,我们每天的生活中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形?又有多少人清楚,我们每天都在让其他人掌控自己的生活节奏?还有多少人能意识到,我们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生活就像面对波士顿凯尔特人的全场紧逼一样狼狈?

在我们的生活里,时钟是一切的开始。它机械地把我们的时间强行划分成段,以控制我们的活动。尤其是工作日,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时钟似乎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就这样,一小时就是一小时,上午和下午似乎也没有什么区别。有了电灯之后,我们晚上的时间似乎也能像白天一样被充分利用,直到午夜。然后,洗洗睡吧。

艺术家们晓得这样的生活节奏其实是不对的,而诗人们则了解得更为透彻。他们知道,时间的长短与钟表的表针长度无关;他们知道各国的时间都靠格林尼治时间来界定;他们知道,时光流逝其实与钟表无关,但我们并非与钟表无关。诗人们也同样明白,前面所说的那种节奏是一种非常特别的、个性化的、就像指纹一样无法改变的东西。

艺术家们所了解的这些,已经得到了科学家们的证实。在《精神病学与医药学的生物韵律》(Biological Rhythms of Psychiatry and Medicine)一书中,伯特伦·布朗(Bertram S.Brown)写道:“就像我们的肉体与骨骼一样,这种节奏是我们生理结构中的一部分。大多数人仅是隐隐约约地意识到,这种节奏意味着我们每天在精力、情绪、状态和表现中起伏不定,而在每一周、每一月、每一季度、每一年中,这种起伏都会发生更加微妙的变化。”

我们本可以踏实地坐下来沉浸在那种节奏里,但在学校、工作和社会把时间机械化地分割之后,我们便很难沉浸在自己的节奏中了。现在,我们的休闲生活就是看看电视,然后每天工作12个小时,隔三差五地偏头疼或者患上各种溃疡,年纪轻轻可能就有药物依赖症,一到中年可能就有患心脏病的危险。

现在,还有人能够倾听自己的内心吗?理想的情况是,一如苏格拉底所说的,“认识你自己”;或者如同美国应用数学家、控制论创始人诺伯特·维纳(Norbert Weiner)所说的,“有效的生活就是生活中具备充足有效的信息”;又或者像日本哲学家铃木所说的“我是生活的艺术家,我的艺术作品就是我的生活”。

但现实是,每个早晨我们都要面对那种像凯尔特人全场紧逼般的压力。我们需要倾听自己、了解自己,获得充足有效的信息,成为生活中的艺术家。否则,其他人注定会掌控我们的节奏,控制我们的步伐、比赛和得分。

生活中的“凯尔特人”一直存在,“全场紧逼”的压力也一直都有。它们的确会让我们更好地适应工作,适应所谓的时间观念,适应各种外在的要求,让我们改变,从而适应他人的节奏,按照他人的“鼓点”前进。但到头来,我们自己的计划、个人成就的预期以及有可能达到的最佳状态都会被破坏得一干二净。

我们被动地成了时间的囚徒、闹钟的囚徒。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当我们退休时,一般都会得到一块手表。

别尔嘉耶夫曾这样写道:“所谓良好的生活质量,其实多是无趣、肤浅、从众式的。”他断言,我们最大的挑战其实是如何使生活富有激情、创造性和活力。

对于这一点,我非常认同。除了极少数人,比如诗人、运动员、孩童以及教徒之外,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自己现阶段生活中的烦恼很多。如果可以选择,我们宁愿放弃现在的生活,活在对过去的追忆里,抑或活在对未来的憧憬之中。我们宁愿生活在任何状态里,唯独不愿活在当下。

我自己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每天都是从查询日程表的安排开始——这能让我清楚地知道什么事情已经完成,什么事情有待完成。匆匆忙忙地赶到公司,我已经对早餐吃了什么完全没印象了。这一天怎么过,我也没什么主意。幸好,我是那种永远只考虑未来会发生什么的人。

很多人跟我做着类似的事儿,他们逃避现实,只想活在过去——思乡病就是其中的一种。对于这些人而言,美好的过去是无可比拟、无法复制的,他们对现在的任何活动都很难提起兴趣。

但对于那些身体健康、精力旺盛、整天充满正能量的人来说,比如诗人、运动员、孩童和教徒,时间就是现在。他们热情、投入、负责任地活在当下,而且他们必须这么做。对运动员而言,每一秒他都得当机立断;如果注意力不够集中,对下一个洞、下一杆或者下一回合出现的情况稍有分神,他就无法完成眼下的任务。对他而言,“当下”就是一切。

教徒们也是如此。出于对天堂和来世的了解,他们知道每一个地方都是“此岸”,每一段时间都是当下,每一个人都是眼前人。他们知道每一个瞬间都要不停地在无穷的可能中进行选择并完成,根本没有时间想未来还没有发生的事情。P4-7

序言

一个人,既是作家又是跑者

很多时候,我也不清楚我自己究竟是一个从事写作的跑者,还是一个跑步的作家。大多时候,这两个身份是不可分离的。我不能光写作而不去跑步,并且我也不确定,如果不去写作我是否还能坚持跑步。这是我自己的两种不同的外在表现,就好像我的身体和思想不可分离一样。

写作是我在跑步中寻找到的真我的最终表现形式。在跑步时,我就像一个猎手,而猎物就是我自己——真我。我的真我不仅仅在感觉和认知,他同样也在写作。好的作品应该是真实的作品,而描写事物也一定要按照真实的情况。另外,真我一定要通过深入地挖掘自己才能找到。“直视你的内心,”像一个诗人所说的,“然后写出来。”这场捕猎发生于我的内心、我内在的宇宙、我内在的风景,以及我内心最深处的森林。

想要到达这些隐蔽的地方——这些藏在意识之下的地方,我首先必须创造出一个独处的环境。我必须达到孤独的境界,这对于创造性的活动是很有必要——无论你是专家还是像我一样的普通人。因为任何创意,无论大小,都不是由一群人想到的,且一旦达到这种独处的境界、这种私人的境界和这种分离的境界时,我就必须等待真我的到来,并去体会我将如何把它写出来。

但是所有的这一切,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首先,我的脑海中会有一个主意。之后,我要酝酿它一段时间,也就是说,我每天都会结合我要写的这本书再去琢磨它,如果它真的是好素材,我会花一到两天的时间坐在打字机前,把它具化到纸上。詹姆斯·瑟伯(James Thurber)把这种工作称为“玩泥巴”,把它视为做出成品所必备的第一步工作。紧接着,我试着把这些原始材料组织起来。我努力地去发现它的本质、它的真实含义,以及它到与什么有关。我几乎一直没有答案。直到开始写作,我才发现这些只不过是零碎的信息而已。这把我折磨得哭笑不得。然而,它们是真实的鲜活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不过这一切必须等到我上路的时候,只有在奔跑时,才会完整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跑步所做的,就是让这样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发生。创意必须是自发的,它不能被强迫,不能按照需求被生产出来。跑步把我从这种紧迫、具备野心和拥有很多目标的生活中解放出来。在跑步中,我能够从时间里逃离出来,获得被动等待的诸多启示。

在这里,如同天空中划过一道闪电,我能够在不假思索、“无缘无故”中看见真我;在这里,我突然领悟;在这里,我单纯地休息着——在我的内心中休息着,在我跑步的纯粹的节奏中休息着,像一个失明的猎手一样休息着。然后,等待。

有时也会毫无成果。我缺少耐心,不懂谦恭,不想放手。可是,毕竟还有要去做的事情。在项目没有完成时,人们往往选择等待——等着去回信,等着去做文书工作,等着去赶飞机。而一个男人可以浪费如此多的时间去等待灵感的出现,实属不易。

但是,我必须等待,等待并且聆听。让内心平静是找到这些我们所有人都拥有的内在奇迹的唯一方法,并且,当真我被发现时,那耀眼的光芒告诉我,每一个作家都是这么做的。如果要写出真我,那么你必须首先成为你的真我。

这一切的玄机就是,我必须被动地等待它的到来。如果我主动去寻找,它就不会出现;如果我急切地想去抓住它,它就会逃跑。只有在完全没有功利心的情况下,我才能找到它。在那里,真我会是骄傲和美丽的,会是暖暖于心、盈盈于泪的,也会是喜悦和幸福的。这些等待也一样。

当然,所有这些都是不符合逻辑的,但生活就是这样。我们活着,不完美地诠释着世界。有时——可能我表达的不够准确,跑步确实带给我单词、短语和句子上的灵感,并且恰到好处。有时,当我在路上构思时,就好像拉动了自动售货机的拉手:“砰”的一声,第一个句子出现了;“砰”的一声,第二个句子也到手了。接着,整个段落都铺展开了。之后,“BINGO”!文章完成了,并且它是完整的、真实的、优美的。

但是,写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并且无论作何努力,也无法让人完全满意。怪不得人们形容写作的过程会说成是“呕心沥血”。但无论如何,艰苦的工作对于我这样的作家和跑者来说都无比自然,看上去毫无违和感。

因此,当一个人既是作家又是跑者时,也并不让人意外。

书评(媒体评论)

在竞争激烈的当代中国,跑步是一个众人关注的话题。大家都希望通过跑步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不管你是希望通过跑步强身健体,还是希望完成你设定的个人初马目标,湛庐乐跑人生系列图书,都会给予你及时的帮助和指导,让你能够从容面对。

——魏江雷 联想集团副总裁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跑者,但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马拉松跑者,必须要有勇有谋。湛庐乐跑人生系列图书以其系统性、专业性、权威性,如师亦友般陪伴我们站到起跑线上!

——毛大庆 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

以马拉松运动为代表的跑步热潮已经成为都市金领、白领们最为推崇的生活方式。跑步热的出现,跟这项运动的易于开展有关:每个人都能跑。但作为最古老的运动项目,跑步同样需要专业知识来指导,否则跟其他激烈的运动项目一样易于造成伤病。湛庐乐跑人生系列图书汇集了跑步专业领域里最知名的专家和践行者,他们提供的科学方法以及先进理念,会有助于跑友们培养健康的跑步习惯,避免伤痛,让你在人生道路上跑得更长、更远!

——张涛 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副总裁

所有跑者都想发现完善和丰富跑步经历的秘密。湛庐乐跑人生系列图书中所蕴涵的大量宝贵的信息使我完全着迷了,其中的每一本对提高跑步能力都十分重要。我相信,湛庐乐跑人生系列图书会是最令人兴奋、能够给跑步群体带来巨大冲击的革命性书籍。

——田同生 北京略博咨询公司执行董事

跑步能让我们强健体魄,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湛庐乐跑人生系列图书呈现了跑步专家们的跑步知识、跑步技巧与跑步经验,为我们的跑步运动、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灵感,提高了跑步的“经济性”。

——于嘉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主持人

在今天,马拉松成为普通人难以攀登的“珠穆朗玛”。湛庐乐跑人生系列图书中讲述了一些面对生命里的最大挑战而依然怀有希望、毅力和耐力的终极故事。这些作者通过自己的实际经历告诉我们,无论年龄多大,只要怀有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就能取得伟大的成绩。我相信,读过这套书,你会迫不急待地盼望着下一次跑步!

——金飞豹著名探险家、《绝地撒哈拉》作者

你是不是还在为没有时间接受专业的跑步训练而苦恼?在湛庐乐跑人生系列图书中,你会收获诸多教练和良师益友。这些作者是最慷慨、最有天赋的教练,如果你无法亲自接受他们的训练,那么这套书就是最好的选择,他们将会送给你开启精彩跑步旅程的钥匙。

——谭杰 《篮球报》总编辑

跑步是最简单的运动,然而把最简单事情做至完美,则最难。湛庐乐跑人生系列图书体系完整,既有历久弥新的经典之作,又有源自著名跑者的切身体验和科学总结,几乎涵盖了跑步的方方面面。读完这些,你对跑步的认识和你的跑步生涯,必将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晏懿 《跑者世界》执行主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跑步圣经(我跑故我在35周年纪念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乔治·希恩
译者 于嘉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3060588
开本 16开
页数 2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1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442
CIP核字 2014075883
中图分类号 R161.1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29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11-2014-71号
版权提供者 Rodale Inc.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0: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