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迷惑的父母(优秀教师对父母的忠告)/现代家教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现代家教丛书”的作者们根据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和教育心得,借鉴国内外典范事例和先进理论,深入浅出,对日常生活中父母们经常发生的认识上的误区、方法上的错误以及种种疑难困惑做了细致的探讨与分析,并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供父母视实际情况参考使用。本书为丛书的其中一册,汇集了优秀教师对父母的忠告。为了孩子,让我们读一本书。

内容推荐

爱孩子的父母很普遍,但真正会教育孩子的父母却不多。很多父母可以为孩子做任何事情,却独独不能为孩子而去读一本书,仍想当然地去行使当父母的权力。你可知道,错误的教育对孩子而言,就是一种伤害!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个健康的孩子都是天才,他们的成长潜力是巨大的。但是,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却渐渐地把他们禁镏在一个笼子中,甚至是病态地发展。

不要以为给孩子找个好学校或花了很多钱就万事大吉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亲要始终担当起教育的主要角色。不要以为自己学历高就是好父母,不要以为自己没文化就无法教育孩子 太多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太多的误区,而这每一个误区都会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陷阱。

目录

第一辑 根本的误区

 最根本的错/3

 不知所措的父母/6

 孩子是自己的好/10

 盲目的投资/14

 面子问题/18

 借口/21

 出卖原则/25

 你是什么样的父母/29

 

第二辑 做人的准则

 爱的能力/37

 真实的谎言/40

 “穷爸爸,富爸爸”/44

 如何确定目标/48

 小朋友/51

 传统道德过时了吗/54

 诱惑/57

 苦果/60

 

第三辑 不幸的孩子

 “不良家庭”/65

 “独立宣言”/69

 不听话的孩子/73

 消极的对抗/77

 老师有没有错/81

 没有坏孩子/85

 心理残疾/89

 管与教/93

 

第四辑 素质的培养

 智力与能力/99

 创新/102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105

 超常的记忆/109

 “意志障碍”/112

 没有失败/115

 健康第一/119

 

第五辑 教育的方法

 “我们不一样”/125

 从何时开始/129

 方法与效率/133

 教育的一致性/136

 并不简单的问题/139

 每天进步一点点/142

 后天“遗传”/145

 

第六辑 错误的理念

 难以奏效的大道理/151

 一念之差/154

 “正不压邪”/158

 神奇的力量/162

 孩子的长相/166

 没有错误的错/170

 艺术之门/174

 

第七辑 父母的原则

 没文化的父母/179

 你真的了解孩子吗/184

 “第三教室”/188

 付出与回报/191

 奖励与惩罚/194

 孩子的错误/197

 

第八辑 潜在的误区

 孩子很乖/203

 不想练琴/206

 一定要上大学/210

 “负责任”的妈妈/215

 是谁让孩子厌学/218

 青春期的烦恼/221

试读章节

当我们在消费时,购买了劣质产品或对享受的服务不满意,我们会觉得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我们会跟商家讨个说法,或者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条文去索赔,来弥补自己的损失。市场经济中,消费者的上帝地位不容动摇。

但我们把孩子送入学校后,很少有父母会意识到:孩子在享受什么样的教学服务?自己满怀希望地把孩子送入学校,他将被教育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换而言之。孩子享受的服务是否令人满意?你得到的“产品”是否合格?

把孩子受教育的过程看成一个消费过程,合适吗?教育能否作为一个产业来对待呢?义务制教育只不过是国家统一用纳税人的钱来投入,收费式的教育则很显然就是父母家长们的教育投资和消费,除去经济上的因素,更为重要的是感情的投入以及孩子们的宝贵年华,所有这一切,通俗地讲,都是为了孩子明天能有出息。“出息”这两个字非常形象贴切地说明了这个过程的性质:先有投入才能产出利息。

不可否认,教育这种服务和产业有着其特殊性,其是否合格的标准很难科学地判断。孩子的情况千差万别,因人而异。同一个学校同一个老师,有的学生学得好。有的学生就是垫底的差等生。家长会上,差等生的家长多是被老师训斥的对象:你们家孩子笨,淘气……你怎么管教的?拖了我们班集体的后腿,等等。家长们自己先是难为情,底气不足,腰杆不硬,回头只有找自己孩子算账的份,还敢想什么别的?

中国父母爱孩子的程度在全球范围内来讲,应该是名列前茅的,可中国父母对现代教育的理解认识及对教育科学的认识、教育方法的掌握运用恐怕应该倒着数了。

中国的父母,真的好沉重!好可怜!

可怜天下父母心!

一方面,望子成龙,把自己难以实现的人生目标、理想都加到子女头上,-任劳任怨,对子女倾尽全部心血地投入。为了培育孩子成才,有多少父母给我们演绎出可歌可泣的故事?捡破烂、卖血……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这句话在多少文学影视作品中出现过?在当今中国,子女教育对并不富裕的老百姓而言,绝对是家庭中的头等大事,是捧在首位的经济支出,其他任何消费都得为教育消费让路。

可另一方面,调查数据也无情地表明,中国父母有80%承认自己不懂教育,父母的行动让我们感动落泪,可这个数字则让我们沉重得喘不过气来。

孩子的明天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今天的父母手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之说强调的是出身的贵贱,是唯成分论的意思。实际上,父母的官职等级、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学识等对孩子的影响虽然也有相当大的成分,但对于孩子一生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父母的教育手段。

当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并非身出豪门,他的数百亿美元财产中并没有直接得自父母的成分。但他的父母给予他的是创造财富的能力:他们没有逼着他离开计算机键盘而去学音乐、绘画,也没有阻止他从哈佛退学。爱因斯坦、牛顿的父亲也不是什么科学家,林肯、华盛顿的父亲也不是什么政治家。

教育专家孙云晓的“夏令营中的较量”广为人知,中日父母表现的差异其实就是孩子表现差异的根源,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首先不能让父母输在起跑线之前。

一位作家曾讲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他在北欧某国时,看到几个小孩子打架。一位孩子的母亲过来后问孩子:“你们为什么要打他呢?你们为什么不友好呢?一块谈谈好吗?”而在中国农村,作家见到一位被打孩子的母亲怒气冲冲地责骂其他孩子:“再打他看我不揍死你们!”作家感叹,这样的教育结果只能是导致孩子非理性的思维以及对暴力强权的依赖。他说,民族未来的较量就是年轻女性的较量。

笔者故乡的一位农民,锲而不舍地供女儿读书,在明知考大学无望时还接着让女儿读高中。村人不解,他却说:“我知道女儿考不上大学,还得回村里种地,可她将来总要当妈妈,有点文化教育孩子也不一样。”多年来,我不断向人讲述这个真实的故事。

教育是爱心的科学与艺术,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方法并非难事,也未必要求父母必须有多高的学问。因为这并不是要由你自己告诉他知识,而是你用各种方法去鼓励孩子学习。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方法,引导他们走上适合自己行走的人生道路。同时,你也能判断学校和老师对你的孩子的所作所为是对是错。

事实上,我们的学校在干什么呢?老师在干什么呢?现行的教育体制如何?

一位美国教授吃惊地问中国教师:“你让学生背这些东西干什么?图书馆都有嘛,你告诉他们如何利用图书馆不就可以了?”

一位退休老师痛心疾首地说:“我教儿子时是这套教材,教孙子时还是这些,还是这种考试方法,我参加工作时备的课,到现在都用得上,不是讲知识大爆炸吗?怎么还这样?”

一位大学毕业生去应聘,无法用英语进行简单对话,这位品学兼优的学子说:“我学了20年外语了。”

一位家长说:“孩子高中毕业了,家里装个电源开关都不会,物理怎么学的?”

出版社一位编辑说:“我们搞了几次大学生征文,看到学生们的稿子,真是哭笑不得。我知道他们想说什么,可就是不能规范地表达出来,这些都是考上大学的学生啊!”

而我们的家长对学校却有很大的依赖性,在孩子受教育的过程中,历来认为学校是主战场,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角色。人们在赞美老师时,是不吝惜用词的:“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认为老师是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确实。一名合格优秀的老师对人类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怎样赞美都不过分。

可是近年来,有关教师缺乏爱心、缺乏敬业精神、水平低下、不懂现代教育的问题不时见诸报端。已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P6-8

序言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弗莱明是一个穷苦的苏格兰农夫。有一天,当他在田里工作时,听到附近泥沼里有人发出求助的哭声,于是他放下农具,跑到泥沼边,发现一个小孩掉到了里面,于是弗莱明把这个小孩从死亡边缘救出来。

隔天,有一辆崭新的马车停在农夫家,走出来一位优雅的绅士。他自我介绍是那被救小孩的父亲。绅士说:“我要报答你,你救了我小孩的生命。”农夫说:“我不能因救你的小孩而接受报酬。”

就在那时。农夫的儿子从茅屋的门走进来,绅士问:“那是你的儿子吗?”农夫很骄傲地回答说:“是。”绅士说:“我们来定个协议,让我带走他,并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这小孩像他父亲一样,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骄傲的人。”

农夫答应了。后来农夫的小孩从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并成为举世闻名的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也就是盘尼西林的发明者。他在1944年受封骑士爵位,且得到诺贝尔奖。

数年后,绅士的儿子染上肺炎,谁救活他呢?盘尼西林。那绅士是谁呢?上议院议员丘吉尔。他的儿子是谁?是英国政治家丘吉尔爵士。

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讲,教育是头等大事,对于一个家庭和孩子来讲,教育也是头等大事。因为教育是最有效的投资,它可以改变世界,改变未来。如上述故事中的弗莱明。如果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他极有可能仍旧成长为一个农夫,尽管他也许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农夫,但世界终归因缺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遗憾。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们曾指出:欠发达国家要想发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兴办教育:要想帮助落后地区和贫困家庭,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教育帮助。教育是消灭贫富差距、发达与落后鸿沟的最有效手段。

大道理不用多讲,每一位父母心中都应该清楚:教育对自己家庭,对孩子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教育的主战场是家庭

我们仍然来看一个故事。

拿破仑有一次在同贡庞夫人交谈时问道:“传统的教育体制似乎一无是处,为了使人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我们缺少的是什么呢?”

“母亲。”贡庞夫人回答说。

这个回答深深地打动了皇帝。“不错!”他说,“在这一个词里包含着一种教育体制。那么请您费心,务必要培养出知道怎样去教育自己孩子的母亲。”

母亲的品质决定着孩子的未来。一个家庭,哪怕穷得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善良、节俭、乐观和整洁的女人在料理,这样的家庭仍是心灵的圣殿与快乐力量的源泉。母亲为社会贡献的最主要的产品就是你的孩子,除了自发的爱以外,母亲必须学习教育的艺术,否则,任何教育改革都将是徒然。

当然,我们今天虽不能像拿破仑那样说“传统教育体制一无是处”,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以下几点:

1.学校是教育孩子学习知识的地方,而孩子要成长为一个健康合格的人材,需要大量的生活磨炼,社会锻炼,也就是说只有在生活、社会大课堂中,人的性格、品质等多种综合因素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2.学校的教育模式是流水线作业。一个老师面对数十个孩子,不可能面面俱到。观察孩子的个性差异,引导孩子个性的发展仍是父母责无旁贷的任务。

3.现行教育体制与师资力量远非完善,应试教育的弊端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无法等待、无法袖手旁观,只能用自己的行动去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之处,更不能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了。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父母都能成为优秀的教育艺术家

同样,我们再来看一则故事。

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母亲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唯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写信给他们,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有两封回信给他的印象最深。一封来自白宫的一位著名人士,一封来自监狱的一位服刑犯人。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那位来自监狱的犯人在信中这样写道: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不同。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一个又红又大,十分喜欢,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说想要最大最红的一个,这时弟弟抢先说出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最大的留给弟弟吧。”

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监狱。

那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得到它。现在,让我们来做个竞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

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

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她一直都是这样教育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在我们家里,你想要什么好东西要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要什么、想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

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你可以教他说第一句谎言,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永远努力争第一的人。

父母对孩子教育的认识,主要误区有下列几种:1.我们的孩子很好,不需要我们太多的投入;2.我们的孩子很差,再怎么投入也没用或者已经太晚了;3.教育孩子哪有那么多讲究,我们父母就从来没管过我们,我们不也长大了吗?4.我们太忙,又没什么文化。能学好教育管好孩子吗?5.我们不行了,做好经济后勤工作,送孩子上好学校,给孩子请家教总可以了吧?……

人的潜力是巨大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在正确的教育引导下,孩子的潜能逐渐开发出来,健康成长,也极有可能成为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人物。相反,如果不能给予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孩子又经常受到错误教育的伤害,那么他们也许会走上另外的道路,甚至给社会带来危害。

教育是一门综合艺术,虽然同教育者的知识水平、素质技巧有很大的关系,但归根结底。它是一门爱心的艺术。所有爱孩子的父母都具备成为教育艺术家的前提条件。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事例可以证明这一点,有许多文化水平很低甚至大字不识的父母,为国家培养出了栋梁之才。究其教子有方的原因,他们多是以善良正直的本质、朴实随和的性格,在逆境中勤劳向上、不屈不挠的毅力和精神,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感染着孩子,为孩子做出一个人生的榜样,引导着孩子积极向上,成就大器。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很高的父母,由于各种原因,却很难称得上是懂教育、合格称职的父母,听着他们哀叹家门不幸的时候,我们在同情之余,也不仅要问:早干吗去了?

为了孩子,我们可以做一切。那么为什么不能看一本书呢?

出版本套丛书是我们很早就有的想法,只是想为父母们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帮助。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将这套丛书呈现在大家面前。

作者们根据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和教育心得,借鉴国内外典范事例和先进理论,深入浅出,对日常生活中父母们经常发生的认识上的误区、方法上的错误以及种种疑难困惑做了细致的探讨与分析,并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供父母视实际情况参考使用。

愿父母们与孩子们共同进步!

编 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迷惑的父母(优秀教师对父母的忠告)/现代家教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健鹏//胡足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035171
开本 16开
页数 2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8:4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