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学报(第七辑)共收录了27篇论文,有从语音、语法、方言等角度研究的,有从词汇、训诂角度研究的,仍然是八仙过海,各擅腾场。
本书从研究内容上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类:
语法方面,既有古汉语语法论文,也有打通古今,并尝试从认知角度进行分析的文章,这表明了本刊坚持优良传统,继承优良学风,同时又希望不断推陈出新的辨刊宗旨。
音韻及方言方面,共有4篇论文,包括黄笑生的《〈切韵〉27声母的分部》,杨建忠的《略论秦汉楚方言中歌部与支部的关系》等,都是出色当行,很有心得的。
图书 | 汉语史学报(第7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汉语史学报(第七辑)共收录了27篇论文,有从语音、语法、方言等角度研究的,有从词汇、训诂角度研究的,仍然是八仙过海,各擅腾场。 本书从研究内容上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类: 语法方面,既有古汉语语法论文,也有打通古今,并尝试从认知角度进行分析的文章,这表明了本刊坚持优良传统,继承优良学风,同时又希望不断推陈出新的辨刊宗旨。 音韻及方言方面,共有4篇论文,包括黄笑生的《〈切韵〉27声母的分部》,杨建忠的《略论秦汉楚方言中歌部与支部的关系》等,都是出色当行,很有心得的。 目录 漢語外來詞雜談(補訂稿) 市語續考 浙江吴語的特徵 漢語演變的一中心多層次說及歷史層次分析法 莊延龄及其對漢語方言的記錄和研究 《切韻》27聲母的分佈 萬光泰《四聲譜考略》與沈約詩韻研究(上) 略論秦漢楚方言中歌部與支部的關係 黄侃古本音觀念研究 從《詩經》“之子于歸”看原始漢語的主格助詞“于” 理論與事實:語言接觸視角下的中古譯經語法研究 東漢佛經句法的語言接觸現象 從語言接觸看漢譯佛經中連接詞“若”的特殊用法 說“想來”“看來”“說來”的虚化和主觀化 論漢語空間區域範疇的語法化 從指代到語氣,從句法到語用 解物釋名——詞義訓詁的基本法 《考工記》點校商榷 佛經“齊”字解詁 “塌坊”名義考 《佛說捺女祇域因緣經》翻譯年代考辨 試論敦煌懸泉漢簡在漢代詞彙史研究上的語料價值 從學術史看二徐《說文》援引李陽冰觀點之異同 楊寶忠《疑難字考釋與研究》建言 研究生論壇 《經傳釋詞》商榷三則 釋“三歸” 編者的話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汉语史学报(第7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云路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441627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0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08-01-01 |
首版时间 | 2008-01-01 |
印刷时间 | 2008-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5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H1-09 |
丛书名 | |
印张 | 19.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59 |
宽 | 187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