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正说明朝24悬案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从明朝高层政治斗争层面、精心挑选了明朝24件影响深远的悬案,阐述了明帝国是如何走上灭亡之路,诠释了张士诚、况钟、于兼、张居正、严嵩和魏忠贤等另一类人物的政治命运,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明代276年历史基本线索,而且告诉了我们专制帝国的种种弊端,给予我们更多的思考与启示。

内容推荐

明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多的由社会底层人士建立起来的皇朝之一,它遭后人诟病的诸多症结集中在差强人意和能力匮乏的皇家血统以及黑暗腐败到惊人程度的专制统治上。这个与西方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同时期却神秘诡异的朝代,留给了后人太多的思索和未解之谜。本书将历史上关于明朝的24个重大人物和事件谜案汇集一处,以历史史实为依据加以剖析,驱散野史和传说的迷雾,为您呈现出一个真实的大明王朝。

目录

开国皇帝的苦出身:洪武朝文字狱之谜

心有多远,路才有多远:张士诚败亡之谜

书生误国的经典案例:靖难之役朱棣得胜之谜

由逃亡引发的航海奇迹:建文帝下落之谜

相貌与权位并非毫不相干:朱高炽嗣位之谜

楚王好细腰,国中多饿死:促织皇帝之谜

一个官吏和一座城市的缘分:况钟苏州连任之谜

借腹生子宫廷版:英宗生母之谜

被卖了还替人数钱的范例:王振跋扈擅权之谜

权力潜规则战胜公理人心:于谦被杀之谜

恋母情结的不幸后果:明宪宗迷恋万贵妃之谜

一个人与一个机构的兴旺:汪直与西厂主谜

“高攀”的政治风险:郑旺妖言案之谜

一走不出青春期的荒淫少主:明武宗豹房与宣府之谜

谁说秀才不知兵:王守仁平乱之谜

狼狈为奸是怎样炼成的:嘉靖大礼仪之谜

不专业的专业主义:青词宰相严嵩浮沉之谜

“罗宾汉”的国籍问题:嘉靖倭患之谜

恩怨尽时方论定,封彊危日见才难:张居正遭清算之谜

小广告的大作用:妖书案之谜

谋杀三部曲:朱常洛离奇死去之谜

韦小宝做了真太监之后:遍地生祠之谜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崇祯失国之谜

无可奈何花落去:明皇族最后结局之谜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对于明英宗来说,王振让他吃了不少苦头,害得他失去了帝位,在塞外吃苦,又险些丢了性命,几乎不能活着回来。但对于这些,明英宗都毫不抱怨,复辟之后仍对他思念不已。明英宗不但没有处罚王振,还赐给他“精忠”的称誉,真是咄咄怪事。除了英宗的“妇人之仁”外,王振生前到底是怎样爬上跋扈擅权的高位,又是如何败落,他给明朝的政治又留下哪些遗祸呢?

明朝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太监帝国”,而英宗时期的王振则是开明朝专权太监先河之人。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朝历代因宦官而亡国灭家的经验教训,对宦官限制极严,曾立下规章制度,不许宦官读书识字,不许宦官兼任外臣文武衔,不许穿戴外臣所穿戴的冠服,品级不得超过四品等。还在官门挂一块高三尺的铁牌,上面刻有“内臣(即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几个大字。建文帝即位后,对宦官的管制更为严格,左右内侍常常因小过而被诛杀,这些宦官心里都怨恨不已,纷纷逃到明成祖朱棣的军中,或者给他暗通消息,明成祖能攻入南京,夺走侄儿的江山,宦官也立了大功。朱棣称帝后,委任太监到各地从事征税、釆办,甚至监军这些事务,更有郑和下西洋。可以说明朝宦官得到重用是从明成祖开始的,至于他创办的东厂更成为后代宦官得以擅权的重要机构。

宦官开始读书识字是从明宣宗开始的,宣宗给自己宠爱的几个太监颁发免死敕书,文辞褒美和开国功臣的铁券差不多。他还在宫内设立内书堂,让大学士陈山教宦官读书。宦官虽未达到擅权乱政的程度,但条件已经成熟了。

王振是明初蔚州(今河北蔚县)人,略通经书,后来又做了教官,一事无成,考虑到中举人、考进士这条荣身之路太过艰难,他不惜自阉人宫作了太监。王振人宫后,宣宗皇帝也很喜欢他,便任他为东宫局郎,服侍皇太子,就是后来的英宗皇帝。

明英宗由养母孙太后养大,孙太后凭着自己的愿望。一心要把他调教成一个听话的、知恩图报的人。明英宗果然长成一个极平常、极庸碌的人,作为一个皇帝,缺少独立专行、自作主张的习惯,无论做什么,总得有个人替他拿主意才行。只要是他觉得可以依靠的人的话,他无不乐于依从。宣宗在宣德十年(1435)正月病死,英宗即位,改元正统。这时,英宗年仅9岁,不能亲自处理国家大事,太皇太后张氏垂帘听政。张太后虽然秉政,并不处理国家政务,而是把国家一切政务交给内阁大臣“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处理。当英宗开始掌管朝政后,第一个被英宗作为依靠的人,便是内监王振。

英宗即位后,很自然要重用自己喜爱的人,王振便越过原司礼太监金英等人,出任宦官中权力最大的司礼太监。这倒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一朝天子一朝臣,宦官也不例外。

司礼监是明代宫廷里24个宦官衙门中最重要的一个,它总管宫中宦官事务,提督东厂等特务机构,替皇帝掌管内外一切章奏和文件,代传皇帝谕旨等,由于此职事关机要,历来都由皇帝心腹宦官担任,后来,随着“票拟”制度的形成,皇帝最后的裁决意见,要由司礼监秉笔太监用红笔批写在奏章上,称为“批红”。奏章经过“批红”以后,再交内阁撰拟沼谕颁发。宦官由此掌握了“批红”大权,遇上懒惰的皇帝,这些太监就成了皇权的真正代言人。宦官们整天在皇帝身边,善于察言观色以迎合皇帝,又常常利用皇帝深居简出、和外廷官员接触少的弱点,于是便欺上瞒下,假传谕旨或歪曲篡改谕旨,以售其奸。

张太后在世时,王振还不敢过于放肆,对张太后和三杨百般殷勤,毕恭毕敬,极尽谄媚之能事,以讨得他们的欢心。一次,英宗朱祁镇与小宦官在宫廷内击球玩耍,被王振看见了。第二天,王振故意当着三杨等人的面,作出一副忠心耿耿、十分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样子向英宗跪奏说:“先皇为求子,差点误了天下,陛下今天步先皇后尘,想把国家社稷引到哪里去!”三杨听了,深受感动。

张太后在世时,王振每次到内阁去传达皇帝的旨意,都装得十分恭敬和小心的样子,总是站在门外,不入阁内,深深感动了三杨,王振表面上讨好三杨,事事顺从,装成不干预政事的样子,但内心仍然按捺不住攫取权力的欲火,一有机会,就想法抓权。他常趁无人在英宗旁边时,劝英宗用重典制御臣下,反对开“经筵”,反对文治,建议英宗发展军事、以武治国家等等。英宗曾让他带领朝中文武大臣到朝阳门外阅兵,王振则利用这个机会,压制真正有才能的人,把他的私党隆庆右卫指挥佥事纪广报为骑射第一,一下子被提升为都督佥事。

三杨久历宦海,仍不免眼睁睁看着王振羽翼渐丰。王振从最初低眉顺眼的巴结者一步步走向与三杨平起平坐,可谓费尽心机,最关键的是他牢牢地控制了皇帝。三杨中杨荣谋略最高,他知道自己三人已老,便和杨溥、杨士奇商量,预先把一些正直有才干的人引入内阁,培植外臣势力,一旦自己三人退位,这些人可以有能力对付王振的势力。只是这一步想到得晚了一些。

正统七年(1442),太皇太后张氏病逝,失去了对王振最有控制能力的人。而此时三杨只有年迈的杨溥在朝,新人内阁的大学士马愉、曹鼐资历太浅,威望不够,至此,朝中、宫内无人可以钳制王振,王振擅权的一切条件都成熟了。

阻拦王振掌权的所有障碍都已被扫除,他就开始琢磨挂在宫门上那块禁止宦官干预政事的铁牌,张太后死后不久,他就把这块牌子砸碎。随后又在京城内大兴土木,为自己修建府邸。P76-79

序言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出了名的荒唐皇帝,一个是“何不食肉糜”晋惠帝;另一个则是明武宗朱厚照:他看到宫廷房子着火,不急着救火,而是站在一边感慨地说:“好一棚漂亮的烟火!”明武宗是皇帝,挥霍得起金银珠宝、雕梁画栋,但江山社稷也能如此挥霍吗?

就在中华大地不时上演宫廷闹剧和政变丑闻的时候,地球的另一边,大国崛起的故事已经开演:文艺复兴、航海大发现、资本积累。这厢是风雨飘摇的末日帝国,那里却是欣欣向荣的升腾景象。为何这样一个泱泱大国不再前行,徘徊在中世纪的轮回中呢?这也许是中国历史上的司芬克斯之谜,答案似乎就在眼前,仔细想想又好像不对。要解开如此难题,还应从更为细节的谜题开始。

翻开明朝276年的历史,特别是明朝宫廷史,里面充满了权与血的斗争场面:权力是各类悬案的终极谜底,鲜血则是权力斗争的必然结果。“争名利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嚷嚷蝇争血。”(马致远《夜航船·秋思》)明初的政治屠杀到明末宫廷暗战,在权与血的官场政治中,仁义道德不是臧否人物的标准,也由此,晚明世林风气彻底走向堕落,甚至出现太学生(相当于现在社科院的研究生)为了巴结炙手可热的魏忠贤,上书建议将魏忠贤与孔夫子并列!这是真正善良的人们无法想象的咄咄怪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晚明也不是一下子堕落的。

太祖朝的文字狱、建文的仁柔、朱棣的篡逆、宣宗的特殊爱好、英宗的依赖心理、景帝的贪权、孝宗的畸恋、武宗的荒唐、万历的贪蠹、光宗的愚蠢、熹宗的颟顸和思宗的独断将明帝国一步步送上灭亡的道路,也给中华民族带来无数的后遗症。这些帝王性格上的缺陷是每个普通人都可能有的,如果不是权力,不是压倒一切的专制集权,恐怕不会将其性格上的弱点推到极致。张士诚、况钟、于谦、张居正、严嵩和魏忠贤是另外一类历史谜题,通过他们,我们能够大致了解帝国政界的运行方式:除个别例外,明帝国的官场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

读史使人明智,确实,通过了解过去的历史、体会历史人物的悲喜,我们可以最大程度上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更重要的是能够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增加个体生命的厚度。明史上迷雾重重,等待着有心人不断去挖掘、重构。本书所选悬案尽量涵盖明朝整个历史阶段,其中主要以明帝国高层政治斗争为主要内容,涉及皇帝、后宫、重臣、宠臣、直臣各色人等,谈论了24件影响深远的悬案,力图为您提供一个了解明朝历史的基本线索。

往事往矣,明王朝以及明王朝的一切都已化作云烟,一切爱恨情仇都已散场,留给人们的除了饭后的夸耀渊博的谈资,还应有对自身、对周遭的思考。很多时候,那些人们以为已是往日陈事的东西会在某日改头换面卷土重来。法国年鉴学派大师布洛赫说:“人们拥有无穷的想象力,却又善于遗忘。”了解了过去的悬案,也会帮我们认识眼前的种种。

愿您开卷有益。

编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正说明朝24悬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寒江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0035961
开本 16开
页数 2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48.09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3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1: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