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消逝中的风情(京城胡同)/行走中国
内容
编辑推荐

《行走中国》,让我们循着大自然的瑰丽,沿着古文明的踪迹,期待着一次次震撼和感动。

  壮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中华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国的瑰宝。《行走中国》,固然是对中国自然地理、历史文明的一次深刻的记录,更是一场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激情呈现。本书是《行走中国》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本书作者通过游记的形式,以饱含眷恋之情的笔触独特的文化视角和审美风范,真实、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胡同天地里的百姓世相、京味京韵的民俗风情和市井生活画卷,再现了古都风韵。

希望读完本书,你会更加热爱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这块大地和生活在这块美丽大地上的人民。

内容推荐

北京与胡同分不开,胡同与家分不开,一定意义上说,胡同就是北京的“魂”。本书大体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城根儿胡同、京城胜景与胡同、胡同里的故居和会馆、胡同人家的生活、胡同四合院的变迁。作者通过游记的形式,以饱含眷恋之情的笔触独特的文化视角和审美风范,真实、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胡同天地里的百姓世相、京味京韵的民俗风情和市井生活画卷,再现了古都风韵。

目录

总序江山多娇魂脉永系

序:情缘京城胡同

第一章:城根儿胡同

 一 紫禁城下的胡同

 二 一瞥前门风景线

 三 游花市

 四 走访牛街

 五 朝阳门内南、北小街

 六 新街口南、北大街

第二章:京城胜景与胡同

 一 京华胜地什刹海

 二 钟鼓楼下

 三 王府井的回忆

 四 闲步老天桥

 五 特色文化街——琉璃厂

 六 西城白塔下

 七 国子监、孔庙、雍和宫

第三章:胡同里的故居和会馆

 一 鲁迅、郭沫若、茅盾故居

 二 老舍、梅兰芳、齐白石故居

 三 胡同里的古老会馆

第四章:胡同人家的生活

 一 胡同里的手艺人

 二 胡同里的京味小吃

 三 胡同里的节日

 四 胡同里的市场

 五 洋人与胡同

第五章:胡同四合院的变迁

附录:胡同“交响曲”

后记

试读章节

逛京城,人们一股从游故宫开始。故宫原称紫禁城,它位居于北京城的中央,是一座城中之城。当年明成祖朱棣集中全国工匠,征调二三十万民工和军工,经过十四年时间,建成了如此宏大规模的宫城,从公元1420年建成,到1911年中国最后一个皇帝逊位,这里一直是皇宫禁地。

今天,当我们从天安门往北经过端门、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出神武门,然后登上景山峰顶,俯瞰南北,可以明显地看清纵贯京城南北,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达8公里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是北京城的布局依据,紫禁城作为中心坐落在这条线上,皇城和内、外城的主要建筑均整齐对称地排列在这条中轴线的左右两侧,京城的街道、胡同也同样整齐对称地排列在它的两侧。古时的这种布局规划遵循的是尊帝王、重皇权、重礼仪等封建观念。

晴口,碧蓝的天幕下,胡同四合院灰色的墒面,黑色的屋顶烘托着紫禁城朱红色的宫墙,琉璃金色的殿顶,构成了古都景观的特有色彩。紫禁城周长长3.5公里,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60米,城高7.9米,四角建有角楼,号称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巍峨壮观。

我家离紫禁城只有一刻钟步行的路程。早晨,我们常常来到东华门的紫禁城下,挨着护城河(俗称筒子河)和高大的城垣问是熙熙攘攘的早市,周围的市民百姓都利用上班前的时间来这里买菜。这个早市是80年代以后为方便市民生活开设的。每天上午9点就准时撤去摊位,这时参观紫禁城的旅游人群就蜂拥而来。近年来早市越办越热闹,凡是居民需要的新鲜蔬菜、对虾活鱼、佐餐调料、叫时果品……应有尽有,且货真价实。在早市上走一遭,菜篮子就会装得满载而归。

“萝卜赛梨!”一阵叫卖声吸引厂我,原来是一个农民模样的摊主在出售北京特产的“心里美”萝卜。这种萝卜是蛋圆形,青皮红心,色彩鲜嫩,上口十分脆甜,还具通气、防咳、助消化的功效,难怪成了北京人十分喜爱的“心里美”。摊主将萝卜雕刻成一朵攻瑰花,插在车前,并打开一个萝卜,主顾可以掰若尝尝鲜再买。

冬季,在早市上还呵买到北京人老少皆爱的“冰糖葫芦”。这是用山里红、山药、橘子瓣、去皮荸荠用竹签穿成串,存熬化的热精卜蘸一下,由于天气冷,很快就形成了一层薄薄的精糖皮,吃起来酥脆酸而不倒牙,甜而不喊。北京的冰糖葫芦真是名声不小,我的几位上海老乡出差进京,回上海时总爱提上一袋冰糖葫芦,回去送给亲朋好友。

顺着护城河沿西去,集市渐渐疏淡,晨练、溜早的人随处可见,青年人大多围着宫城作运动量大的跑步,老年人舞剑、练太极拳、气功,锻炼四季不辍,成了天天见面的老相识。

还有一群群京剧爱好者,也是火天清晨到城根下喊嗓了,谁先来到就先扦始喊嗓予,清唱或者练习京剧程式动作,最后琴帅也骑着一辆三轮小斗车来了,车上装着京占月、鼓、板凳,还有饮料,稍加安排,就奏乐敲鼓,排演起京剧折了戏来,无论观众多少,表演得一样有板有眼,跟舞台上的正式演出相比,只是没有摆市景、穿戏装、上化妆而已。我和其中一位年长者攀谈起来,才知道他是々业京剧团退休的演员。工作退了休,可对京刷艺术的痴迷没有尽头。他说:“清晨来宫城老墙下吊吊嗓子,一整天就会冲清气爽。”

护城河边朝雾迷漫的树林间,天天聚集着一群群鸟人,他们人部分是退休老人。手里拎着鸟笼,或者蹬着一辆满载鸟笼的小三轮年来溜鸟,先将鸟笼挂在树上,然后下棋、聊天。他们不只是觉得养几只唧唧喳喳、蹦蹦跳跳的鸟可以给生活添些情趣,更是寻求一种历经了生活的甜酸苦辣、荣辱富贫之后,无所求无所欲的悠闲心境。这里虽然不是鸟市,不是市场经济的风云之地,但细听养鸟人们的谈话,也会让你感受到人们价值观的明显嬗变:谁索性辞掉了工厂车间主任的工作,办起厂养殖场,专心致志孵化种鸟;谁的一对鸟在鸟市上开价上万元;准的鸟包了集装箱运往俄岁斯、日本挣外汇。但对大多数养鸟人来说,养鸟并非为了营利。

我们走进了几个四合院甲,看到四合院的常见形式是山坐北朝南的止房,坐南朝北的南房和东西厢房围成的方形或矩形的封闭庭院。大门都开在东南角,取其“山泽通气”、“紫气东来”之意,门前通常建有影壁,起遮挡作用,使外人不能对内院情形一览尢余,给人以安全感、宁静感。清代的四合院,其规模、样式以及装饰都是按封建社会的“礼制”建造的,大体被分为亲王、公侯、品宫、百姓等级别,在四合院内部还按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别来安排住房。现存大部分四合院成了百姓民居,但细细识别各类四合院,仍可判定当时宅第主人的等级和身份。

从外表上看,四合院都是红门、灰墙、黑瓦,色彩朴素,走进院落,院中的生活却多彩和优雅,几乎户户种草养花,养金鱼和宠物。院中通常种植枣树、丁香、海棠、石榴、香椿,有的树龄已逾百年。也有种植月季、荷花,春夏秋季都可以赏花,到了冬季隔着玻璃窗赏雪景也别有意趣。当我们走进南池子、北池子大街紧临护城河的几户四合院时,从民居打开的窗户里,可以看到河畔密如烟云的槐花和紫禁城角楼,我们似乎眼花了,这是窗户外的皇家风景还是挂在墙上的一幅装饰画?P13-P15

序言

江山多娇魂脉永系

历史文化图书《话说中国》的工作暂告一段落后,我随即开始了它的延伸产品——中国地理文化系列的图书出版工程《行走中国》的策划和编辑。与《话说中罔》的策划思路一脉相承,《行走中国》系列丛书是要秉持“普及人文地理知识,弘扬祖国民族文化”的编辑方针,结合更多的文化资源,向广大读者倾力推出又一批大众文化精品力作。

《行走中国》,顾名思义,显然要讲祖国的地理知识,讲我们脚下的这块大地的故事。但如果光讲自然地理,不讲生活在这块美丽的大地上的人,不讲我们民族的先人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绚丽的文明,也许难以激发我们对中华民族生存的这块大地的激情,更难以激发对曾经为她付出辛勤劳动乃至献出自己生命的先驱们的崇敬,我们面对的这块大地会因此失去光彩,这套丛书也会因此失去灵魂。

显然,《行走中国》要做到人与大地的结合,也就是地理与文化的结合。这就是编辑出版这套地理文化系列丛书的宗旨。

面对祖国神秘的高原、险峻的峡谷、辽阔的草原、巍峨的群山、万年的冰川、奔腾的大问、澄净的湖泊、浩瀚的森林以及这自然界的万物,我们可以无比自豪地说,在中华民族生存的这块大地上,我们拥有着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地质地貌和自然风光。

《行走中国》将带你走进被喻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探寻世界上最幽深、最奇险、最壮阔的地质地貌:峻美的雪山、圣洁的湖泊,就像高原神灵的化身,神秘而美丽。而每逢盛夏,广袤的草原之上,杜鹃花盛开、点地梅争妍、黄羊奔突、野驴悠闲、云雀恬唱、雪鸡盘旋,又完全是一派动植物天堂的景象。

《行走中国》将带你走进中国乃至世界地理环境最复杂的地区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的“三江并流”地区。发源于青藏高原冰山雪峰中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这三条大江并肩南行,飞流直下、一泻千里。“三江并流”的名字由此而来。在这里,山河险阻,雪峰林立,高大的雪山和滚滚长问构成了滇西北地区大山大水大气派的地形地貌,也成就了一块神奇雄壮的土地。身临其境,人们的精神就会飞越万水千山,眼前展现的是一个圣洁的世界,那样洁净、明亮,没有一丝杂质。

《行走中国》的力量,不仅使我们为祖国的壮丽河山所惊叹、所感动,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神奇造化所折服,更使我们的灵魂为一种人类文明的力量所震撼,那就是中华民族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披荆斩棘、生生不息,在历史长河里所创造的灿烂文明。

今天在中国的大地上,到处都留下了我们民族世代相承的文明遗迹。这些文明遗迹,有的是无形的、有的是具实的;有的深处崎岖险地、有的遗落于风景绝胜,它们长存于天地之间、和谐于自然之中,依附于大地也照亮了大地。而如果要说最具代表性、最密切地关联着中国自然地理的古代文明遗迹,则无疑要属绵延万里连接中西商贸及文化交往的古代“丝绸之路”、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观”的万里长城,以及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的旷世奇观——古代建筑地标。

这些也正是《行走中国》要带你穿过的必经之路。

在这几条路上,我们将充分了解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前如何打通连接欧亚大陆之路,为世界文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我们将充分认知,中国古代建筑,如伺独树一帜,并影响了许多亚洲国家,成为和伊斯兰建筑、欧洲建筑并列的世界三大主要建筑体系之一;我们会更加坚信:长城,不仅是为了抵御外来入侵而建造的,她绵延万里的雄伟身姿,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形象符号,深深镌刻在人们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每个中华儿女,都为祖国拥有万里长城而感到骄傲。

《行走中国》,让我们循着大自然的瑰丽,沿着古文明的踪迹,期待着一次次震撼和感动。与此同时,一路走去,我们将接触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不同习俗、不同语言、不同信仰的不同民族,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让华夏大地异彩纷呈、魅力无限。正是这些绽放在中国大地上绚烂的民族之花,给沉寂的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和魅力。一路走去,我们还将沿着历代英雄的足迹,遥想他们为民族的生存发展所创建的丰功伟绩,以激励自己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壮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中华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国的瑰宝。在大地之上建设着家园、创造着文化、守护着文明、延续着民族精神的华夏儿女,更是这片神奇土地永恒的灵魂。《行走中国》,固然是对中国自然地理、历史文明的一次深刻的记录,更是一场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激情呈现。

我深深地相信,读完《行走中国》,你会更加热爱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这块大地和生活在这块美丽大地上的人民。

后记

1997年国家外文局出版社用英汉、德汉、法汉和日汉四种文本为我们出版了《京城胡同留真》黑白摄影画册,共收录了我们拍摄的260幅照片,同时还发行了三套“北京风情”明信片。这些画册和明信片的发行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被誉为20世纪末北京胡同的“清明上河图”。

多年来,我同先生沈延太利用自己的休息节假日时间,骑着自行车奔走在北京的胡同中,积累了10万余张照片和20多万字的文字记录,这些珍贵的资料随着北京胡同的拆迁和重建释放着它永恒的魅力。本书的出版就是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老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以图文并茂的手法再现京城胡同文化和古都新韵。

非常遗憾,2001年,疾病夺去了沈延太的生命。他在最后的日子里还要求到胡同里去走一走,他深情地、恋恋不舍地望着一条条胡同,说到胡同拍照就像“会情人”一样。

今天,我看着这些《京城胡同》的文字和照片,想着当年同先生一同拍照、一同采访、一同写作的情景,倍感亲切。这里有我们浓浓的情、深深的爱,洒遍在我们走过的每一条胡同。

衷心感谢总策划伺承伟先生、罗小韵女士、李享女士以及编辑部的同仁们为此书的出版付出的心血,为弘扬祖国民族文化作出的努力。《京城胡同》是一份平实粗浅的习作,意在与读者一起分享我们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希望更多的读者了解并喜欢我们的作品。

王长青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消逝中的风情(京城胡同)/行走中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沈延太//王长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859148
开本 16开
页数 1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1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7
192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3:3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