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永乐皇帝大传(插图本)/正说明朝十二帝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永乐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在明朝诸帝中,其丰功伟绩恐怕无人能与之匹敌:征漠北、平安南、通西洋、修大典、建北京,就这样缔造了一个“永乐盛世”。但是永乐大帝的凶杀成性、冷酷无情,特别是他残杀建文遗臣时极尽酷刑之所能,也是历史上无人能及的。本书全面展现了永乐皇帝传奇的一生。

内容推荐

永乐皇帝朱棣,明朝第三任皇帝,是唯一的夺位成功的皇帝。他足智多谋,拼四年的血战从侄儿手中夺取了皇位,称帝后即大开杀戒。建文忠臣及其家属的惨痛遭遇,使人想起他不愧是那个残暴的朱元璋的继承人。但他的名字又与郑和下西洋、奴儿干都司、《永乐大典》、营造北京等千古永赞的历史宏业密切相联,这一系列开拓性的举动使他名声大振,也使大明帝国付出了相当惨痛的代价。

目录

第一讲 生逢乱世与少年封王/1

战火硝烟降人世/3

父皇养教为社稷/7

少年封王驻塞上/12

北国藩府立壮志/23

练兵备边初战捷/28

第二讲 皇藤结瓜与叔侄之争/33

时势多变始未料/34

祖孙对议谋良策/43

皇侄文弱继帝位/56

叔侄之争窥皇柄/67

第三讲 削藩夺权与待机心术/71

建文削藩夺王权/72

调兵遣将防燕王/81

谋士众议促起兵/83

暗训精兵待举旗/88

佯狂称病迷朝廷/91

第四讲 靖难决断与夺嫡开基/97

誓师靖难清君侧/98

首战告捷定后方/104

奔袭南军战河北/112

转守为攻取金陵/136

夺嫡开基戮遗臣/174

第五讲 设卫立厂与经营边疆/213

设内阁集权中央/214

再次削藩厉藩禁/222

任用酷吏申纪纲/230

监视臣民立东厂/233

都司卫所营边疆/235

第六讲  四方宾服与出使西洋/243

睦邻友好弛海禁/244

通好西域遣使臣/246

防倭遣使复邦交/251

郑和受命下西洋/253

西方国王频朝觐/258

第七讲 南讨北征与工役大兴/261

大军南讨平安南/262

亲征漠北五出塞/264

迁都兴工营北京/271

疏浚运河通漕运/277

寺观长陵役万民/280

第八讲 千士修典与恢宏气魄/287

尊儒纳士图文治/288

千士修典聚京师/292

《永乐大典》功告成/294

知人善任赏罚明/297

第九讲 御内皇家与夺储之争/301

家国两事难周全/302

后宫不静起纷争/305

晚年心悴病缠身/307

夺储阋墙激野心/310

倾太子祸殃众臣/313

第十讲 功罪千秋与长陵遗恨/317

为民小康常赈灾/318

青州起事苦平民/326

帝风好尚贵节俭/329

宏图难铸留遗恨/332

附录 永乐皇帝大事年表/335

后记/344

试读章节

暗训精兵待举旗

燕王朱棣与建文帝争夺国家最高统治权的斗争,在朝廷推行削藩举措和周王被废后,更加尖锐激烈了。建文帝采取的各种防范措施以及频繁的对北平侦伺活动,都使燕王感觉到形势越来越紧迫,迫使他不得不交替使用两手,即软磨与硬抗的明暗策略,以相应对:一方面采用一切所能想到的手法迷惑朝廷,另一方面暗中加快训练精兵、铸造军器。进行周密防备的步伐,以免朝廷发动突袭时,仓皇失措,毫无准备。首先,燕王挑选了一批身怀绝技的壮士为贴身护卫,接着以勾逃军为名,网罗招纳了一些异人术士来协助自己,出谋划策,运筹北平。其次,抓紧操练将士,赶造军器,由于当时的北平处于朝廷的严密控制下,燕王些微的举动都可能引起朝廷的注意,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所以燕王府便成了燕王操练将士、赶造兵器的大本营。燕王的府邸是故元的宫殿,院落广大深邃,后苑成了道衍练兵的场所。为很大的地下室,上面又建造了两层房屋,四周建筑了又高又厚的墙,在墙上并埋有大大小小扎手的缸瓮。为了防止打造兵器的声音被外人听到,燕王还在后苑饲养了大群的鹅鸭,试图以鹅鸭的叫声来掩盖操练和制造兵器的声音。

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尽管燕邸的围墙高厚,燕王的活动都转入了地下,各种举动都是周密布置、在暗中秘密进行,最终还是未能逃脱朝廷耳目的刺探,让他们嗅到了火药味并寻搜出一些蛛丝马迹,报告了朝廷。魏国公徐辉祖是徐达的长子,也就是燕王妃的哥哥,由于两家来往密切,他利用进出燕邸方便之机,掌握了一些燕王朱棣的动向。因为他忠于建文帝,故不时向建文帝报告一些有关燕王的讯息,并且要建文帝早做防范,因而受到建文帝的信任和重用,被授加太子太傅衔,与李景隆一道共掌六军,协谋图燕事宜。随之而来的,是朝廷更加注意燕王的动向和加强了对他的防范力度与强度。

到十一月间,建文帝更按照齐泰的奏议,以防边为名,调兵遣将,对燕王采取了重点防范举措。朝廷再次将图燕日程纳入议题,局势日趋复杂,以至于一些地方官员也谈论到了朝廷与燕王将要发生交兵以决夺嫡与保位的话题。当时精通术数的四川岳池教谕程济就上书建文帝说:“据我揣测,北方燕王大概在明年就要举兵起事了。”这是一个很敏感而且令朝廷极为棘手的问题,于是朝臣指责程济所言纯属毫无根据的胡说八道。把他召到京师,欲杀掉他。程济辩解道:“陛下最好把为臣囚禁起来,至期如果无兵起之事,再杀掉为臣也不晚”。建文帝果真未杀他,却让他做了阶下囚。从此以后朝廷更加强了对燕王的警惕,开始利用一切渠道收罗燕王的“谋反”罪状,使燕王的暗中准备,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建文元年(1399)正月,燕王派长史葛诚进京奏事。到京后,建文帝将葛诚引入密室,向他询问燕王府的动态。葛诚为博得建文帝的宠信,将燕王府的情况一五一十和盘托出,并被派回燕王府,为朝廷充当图谋燕王的内应。葛诚回来后,燕王发现他神色有些反常,就怀疑他向朝廷告了密。为了不打草惊蛇、放长线钓大鱼,便没有马上触动他,但暗地里对他做了提防。这期间,奉特殊使命,以采访使身份来北平巡视的都御史暴昭,回南京以后也向建文帝奏报了他获得的一些燕王府的秘密动态,请求建文帝早谋良策,予以防范。

针对朝廷咄咄逼人的攻势,燕王在步步设防中,试图采取相应的对策,缓和形势,为起兵做更为充分的准备。在赴北平巡视的官员中,刘璟可谓是深受建文帝信任的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位不速之客,不仅饱读六经,“论说英侃”,喜谈兵事,具备文武才略,而且深得乃父刘伯温之真传。燕王深知刘璟在朝中的分量,因此,款待他异常慷慨亲热,还不时陪他下棋取乐,想笼络他为己所用。有一次下棋时,燕王为了试探刘璟的真实政治态度,便有意对刘璟说:“爱卿不能稍微让着我一点吗?”刘璟当然明白这一语双关的真实意思,于是正色回答:“可让的地方就让,不可让的地方不敢让。”话中有话,弦外之音就是根本没有妥协的余地。燕王听了沉默了许久,感到刘琛是无法争取的人。

燕王朱棣尽管在刘璟身上碰了钉子,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但他并没有气馁、丧失信心,反而通过此一暂时失利,迅速做出应急反应,政治本能告诉他,在瓜未熟蒂未落之前,凡事须更加小心谨慎。当时陈瑛是掌管北平刑名和监察大权的按察使,燕王为了拉拢他,派人送给他银子,陈瑛照数收下了,燕王心里非常高兴,因为将来可期望通过陈瑛,为他了解朝廷的动态提供了一个渠道。但是未过多久,陈瑛就被北平按察司佥事汤宗告发了朝廷,罪名是收受燕王贿赂,心怀异谋,结果被逮谪广西。虽未对燕王采取什么行动,但这无疑又给燕王敲了一次警钟。使他知道,双方的矛盾斗争已进入相当紧张复杂的状态,稍有不慎,即可招致杀身之祸。不可不缜密,不可不严防。

进入建文元年(1399)上半年以后,燕王与朝廷之间的相互猜疑日益加深。建文帝知道燕王是新皇朝最大的威胁,诸藩骄纵不法,与朝廷对抗不听号令,就是有燕王做后台,从中操纵的缘故,力行削藩的最终目标,必然就是要削废燕王。这时,地方要员虽屡有燕王行踪的奏报,并没有燕王谋反的确凿罪证,因而未敢贸然对其采取直接的军事行动,而只是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密切注视他的动态,寻找加罪削废的机会而已。再从燕王而言,这时尽管早已下定了起兵的决心,但纵观全局,总认为自己准备还不够充分,时机尚不成熟,人心向背未定,从力量对比来看,自己明显处于劣势,以一隅之地对抗朝廷,实在冒险、而且兴师反抗朝廷属于篡逆不道,名不正言不顺,需要等待时机,不到万不得已或十拿九稳,决不能轻举妄动。处于这种微妙的转折关头,两方在表面上虽还堂而皇之地保持着温隋脉脉的叔侄关系,然而彼此之间展开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政治心理战与情报拉锯战。

P88-90

序言

正说明朝十二帝系列丛书(插图版),汇集我国明史学界著名专家、学者所撰明朝皇帝大传十二种。作者以正史为创作之本,所据严谨,真实而生动地描写了明朝皇帝及所处时代的复杂生相。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从洪武元年(1368)建立,到崇祯十七年(1644)灭亡,共跨时276年。其盛世之态、激昂江山,其纵横壮举、鸿猷远略,足以令后世感慨万千。但相对于清史研究,明史是建国后研究较为薄弱的领域。正说明朝十二帝系列丛书的出版,除了可以起到推动明史研究发展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给喜爱阅读帝王传的读者还原一个个曾经在我国古代历史发展中起到或开拓、或中兴、或傀儡作用的帝王影像。帝王不同于平民百姓,他们的活动是和整个时代、皇朝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尤其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帝王的活动更具有特殊的意义。但帝王都是人,同样有人的特性,只是社会环境和某些遗传因素使帝王成为不同常人的人,使他们在自己的舞台上演出了许多生动而丰富的人生戏剧。书中配有反映传主生活及所处环境的大量图片,力求给读者展现一个波诡云谲、气势非凡的大明皇朝。

后记

本人是明史爱好者,阅读了一些有关史料,自以为有一点专业积累。能有机会撰写《永乐皇帝大传》,全赖师长也是忘年交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著名的明史专家毛佩琦教授的极力举荐与厚爱。

在撰写中,主要参考引用了蔡美彪等著《中国通史》第8册、毛佩琦著《永乐皇帝大传》、商传著《永乐皇帝》、晁中辰等《明成祖传》和台湾明史专家朱鸿著《明成祖与永乐政治》等书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力求反映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最高水平,以示不敢掠人之美,并表达我对学术界前辈的敬仰之情。

明史专家张德信先生,在书稿的构思、写作中给予指导、督促,使我获益良多;挚友故宫博物院的赵中男博士亦给予鼓励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中国社会出版社的牟洁女士审读全部书稿,并提出了许多修改和完善意见,同时选配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图片,使拙作增辉添彩,颇具“大传”之实。对她的帮助与提携,表示深深地感谢。

书中难免错谬浅陋,请同行批评指正。

作者

2007年12月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永乐皇帝大传(插图本)/正说明朝十二帝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20388
开本 16开
页数 3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48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6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7:3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