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速度之恋(高速公路文化家园)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国际上罕见、国内第一部从文化视角研究高速公路的精美读物。本书紧紧抓住“速度”二字,把高速公路与摩天建筑、数字化技术和超级商场等后现代社会的文化拼图联系起来。它不仅是一部厚实的学术著作,更是一本优美的文化散文,作者用充满灵气的语言对高速公路的风景、人生变幻的际遇和精神家园的寻找进行了诗化的叙事。

内容推荐

本书紧紧抓住“速度”二字,把高速公路与摩天建筑、数字化技术和超级商场等后现代社会的文化拼图联系起来。从文化视角入手,运用全球化语境下国际、国内最新理论成果,对高速公路给国家、民族和社会所造成的影响,特别是对个人的思想、心理和精神所产生的震撼作出了深入细致的剖析,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前瞻性和哲理性。它不仅是一部厚实的学术著作,更是一本优美的文化散文,作者用充满灵气的语言对高速公路的风景、人生变幻的际遇和精神家园的寻找进行了诗化的叙事。本书与《日月驰骋 高速公路文化镜像》一起,构成了高速公路精神肌理和文化底蕴的全景,两者既有相交、相切,又有相背和相离,可以对照阅读,互为补充和注解。

目录

序言:时间的背影 张剑飞

第一章 高速公路文化物语

1 高速公路的主题音符

全封闭

全立交

地基

路面

桥梁

涵洞

隧道

渡口

匝道

行人

机动车

驾驶者

乘客

快车道

故障

撞车

急救

伤亡

2 “事物的状态”与后视镜立体解读

3 半张脸的神话

4 文档个案:骚动不安的语言

第二章 高速公路文化测图

1 浮华背后的心灵凹镜

2 记忆与现实的文本错位

3 奔腾的视野

4 符号输出的资本隐喻

5 超级链接上的城市失重

6 技术嫁接与历史拼图

7 永远的寂静之响

第三章 高速公路的文化碎片

1 城市小调与乡村俚语

2 欲望链条上的价值悖论

3 高速之外的爱情汉堡

4 双重视域中的文化震撼

5 文化与技术握手言欢

6 东西交汇中的文化考古

7 马太效应与蔚蓝色文明之反讽

第四章 高速公路身份追求

1 高速公路的悲情之美

2 赤子之心的形而上学意义

3 漂泊者的情感挣扎

4 文化帝国主义的幽灵

5 与社会搭讪的真实理由

6 与社会搭讪的理由

7 速度症候群

8 西部笔记的文化元素

9 环形剧场的视觉意志

10 电子时代的孤独综合征

第五章 高速公路的文化视域

1 文化群像的宏大叙述

2 看不见的手

3 城市与荒漠

4 无名状态的情感指涉

5 崇拜的黄昏与语言的暗喻

6 “直到世界尽头”一死亡

7 沉默的螺旋

8 流动的盛宴

第六章 高速公路的文化传播

1 高速公路的意义转向

2 亚文化的无序旅程

3 重新部落化的集体经验

4 艺术热望与媒介先锋

5 高速公路的去魅与返魅

6 信息空间的文化孤独

7 “望尽天涯路”与“关山度若飞”

8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第七章 高速公路的文化玄思

1 奔腾的车轮辗过人类的皮肤

2 文化机器的否定力量

3 民族文化的零售商

4 文化视角的印象派探脉

5 静的文明,动的文明

6 文化造血与冲出封闭

7 “爱我的人像城墙一样环绕着我”

8 高速公路的精神家园

后记 冯伟林

附录: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换句话说,火车给人们留下的,只是斑驳的铁轨和泛黄的记忆。那是属于火车的忧伤,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因为这些东西,现在都要被高速公路及其它的快车道给抹杀掉了。人们只有偶尔从怀旧的影片中依稀能够找回当初的记忆,记忆上面一定涂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快车道将过去和现在划开,将慢热与快速划开,将落后与先进划开,将危险与安全划开。习惯于快车道奔驰的人必定要冒更大的风险,不安于现状的人、性子急躁的人、超越自我的人、寻找刺激的人,等等,都愿意挤进快车道来。结果,快车道变成了慢车道,真正要办急事的人,比方说救务车或救火车就要拉响警笛,在车轮的森林中左冲右突,嗷嗷怪叫。

就这样,快车道陷入了矛盾,一如这座城市,它也是矛盾的。沉静与浮躁,超脱与功利,圣洁与媚俗,信仰与沉沦,佛性与人性,虔城膜拜与附庸风雅,都在这个城市里纠缠、冲突或者融合。许多旅人揣着梦想而来,背负着故事离开。这座城市让人安闲或者浪漫,宁静或者伤感,沉醉或者清醒。快车道将这些矛盾突显得更加醒目。

高速公路穿过了山脉,带着夸张的表情。扭曲的布景,怪异的服装和化妆给快车道带来了强烈的问离效果,使乘客仿佛是在清晨回忆夜里的一个古梦。南瓜。车轮。钢琴。钢琴上面急速的手指。这些东西被无形的绳索连在一起,由一辆车拖着,向另一辆车逼去。

快车道,将回家的人送进了乡村的马灯里;

快车道,将受伤的人留在了城市的犬吠中。故障 Conk 0ut

“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到了景点拍照,回家什么都不知道。”这样的顺口溜是从旅游综合征患者的嘴里以呓语的方式总结出来的,它恰恰击中了人们的神经。

“到了印度,才知道多贵重的人都得给牛让道;到了丹麦,才知道写个童话其实可以不打草稿;到了撒哈拉,才知道节约用水的重要;到了阿拉伯,才知道做男人是多么的骄傲。”这是地球村的人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度进行的形象写真。

故障,不仅仅是指一辆车坏在高速公路上无人理会,更多的时候,它是指人们心理上或精神上出现的不适、麻木、失重以及浑身乏力。如果说,头一句顺口溜就是这种故障的生动具象的话,那么,后一段的叙事则反映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故障:地理的故障,交流的故障,文化的故障:为什么印度的牛比人还重要,为什么丹麦到处是童话,为什么撒哈拉的水和阿拉伯的男人如此珍贵,为什么全世界不作出统一的调配——比方,将澳洲的牛送一点到印度去,将丹麦的童话输送到美国去,将新西兰的雨水落到撒哈拉以及将中国的男人运到阿拉伯去?既然是一个村子的事,为什么村长不出面调解这些大事呢?

显而易见,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故障的产生除了文化的原因、政治和经济的原因外,还与人的心灵的隔阂有关。

要想排除故障,首先就是要了解故障。

对在高速公路上出现的故障的了解,需要一个过程。仿佛一座城市,如果你要了解这座城市发展的过程,最好的办法是去阅读一位女人。随着你投入的深入,她就会越来越为你显露出本真与个体的面容。其实,光从简单的物质外壳来看,所有的城市与一切女人彼此的符号学意义仿佛也是一样的:扩张与不断被填满的对象。

P37-38

序言

伟林是我的朋友,以前,我读过他的不少作品,如获得冰心散文奖的《谁与历史同行》、《借问英雄何处》等等。很喜欢他的历史文化散文,气势恢弘,别具一格。2006年冬天,伟林将他的这部新书清样稿送给我看,请我作序。这是他和另一位作家聂茂先生一起写的,聂茂是中南大学教授,著名学者。我一口气读完这部书稿,特别欣喜,特别兴奋。

无疑,这是一部关于高速公路文化难得的书。虽然这部作品与作者以前的创作风格迥然不同,前者是金戈铁马,激情澎湃;后者是行云流水,琴韵箫音。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全部贯注了作者浓烈、真挚而纤细的情感。于是我想,一切学者型散文家都有多副笔墨,写景抒情,状物明志,各有千秋。

少时我喜欢读朱自清的《背影》,也喜欢他的《欧游杂记》,朱老先生直抒胸臆,微言大义,既天马行空,又熨人心肺,像艺术双重奏,曾让我感慨不已。后来我负笈天涯,游学海外,到过不少城市,穿过不少高速公路,茫茫天宇,日月更新,但无论岁月淘洗了多少浮尘,故乡的山道依然如故;无论时间磨去了多少喧闹,父亲的背影总是矗立在我心中。而文化散文的道理也是一样。真情真性,率真而为。唯其如此,才能打动读者。显然,这部《日月驰骋》就属此例。作者写景,却又不仅仅是写生活表层的自然景致,而是写出了历史的沧桑和时空的变化,展示了自然的灵魂;作者也抒情,但抒发的不是肤浅的个人小性情,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抒发对国家、民族的真爱之情。它像散文诗,却又不是散文诗那般轻灵;它像学术著作,却又不是学术著作那般枯涩。它有一种书卷气,却又能够吸引读者分享美的历程。这是作者创作风格的另一种尝试,这种尝试是成功的,有如朱自清所说“人生的语言,使人从心眼里受迷惑,以达到那‘圆满的刹那’”。

记得在海外求学的日子,我曾惊叹高速公路带来的现代文明,惊叹人类文明的进步。上个世纪30年代,德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七十多年来,全世界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高速公路,总里程超过了20万公里。我引为骄傲的是,我们的祖国不仅有了高速公路,而且通车里程已达4.5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长在全世界排名第二。随着国家经济的腾飞和生活水平的跃进,高速公路和超级商场、摩天轮、街舞以及大型广告牌等一起构成了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化拼图。高速公路带来一股强力,使人们真切而充分地感受到现代生活的快捷方便和速度之美。我们一路汗水,一路驰骋,一路欢歌。人在高速走,如在画中游。写到这里,我想说的是,能出色地完成这部书稿,与作者从事的职业有关,更与作者高度的使命感有关。伟林长期从事高速公路建设与管理工作,聂茂是高速公路的文化顾问。两人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和精神气质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磁力,散发出迷人的光芒。我在品读的过程中,感觉到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职业的敬畏、对事业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我还想说,这部书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文化创新的缩影,是时代进步的镜像。没有高速公路,哪有高速公路的文化家园?

这是一部写高速公路文化的书,又不全是。作者从高速公路文化入手,实际上是写时代的发展给每个人的心灵都带来了撞击。高速公路不仅建构社会的和谐之美,更是推动和谐之美朝着更高的目标、以更快的速度朝前挺进。这是人类文明的集大成者,是汗水的凝结,更是智慧的张扬。在这部独立成篇的文化大散文中,作者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他们用如橼之笔,将万卷书中的知识和对生活的观察,经过认真的疏理、思考,浓缩成一行行优美而严谨的文字,并借助于高速公路的流程,进行大胆的思想实践。作者审视高速公路的人文景观,审视先人的创造,审视历史迁徙的足迹,审视自己所处的文化背景,告诉读者去辨别真正的美的所在,告诉人们在美丽的历程中,构筑美丽的心灵世界。  这是一部难得的作品。诗样的文字,如笛中飞燕,幽谷苍嵩;画样的意境,真情当歌,浓沫淡彩。单看每章的标题,如高速公路的文化物语、文化测图、文化碎片、文化幻想、文化视域、文化传播和文化玄思,就让人产生无限联想。作者对人生的体味,对生命的感悟,令人惊喜、令人欣慰。

路在脚下延伸,永无止境。人类追求真善美的步伐不会停止。为伟林和他的朋友祝福。

是为序。

后记

2006年冬天,没有下雪。我盼望天降大雪,纷纷扬扬,那将是一道多么美妙的景致。在这个只有洌洌寒风的夜晚,我修改完这部书稿的时候,感到一阵轻松与愉悦。如果有大雪,我想一个人去雪地里狂奔。白茫茫的雪,会让我有一种空灵与解脱。我想大声说,我又做了一件事情,为我从事的职业,为我走了一辈子山路的父亲母亲。

我的眼前总是浮现出一条弯弯山道,两旁是青翠的树林,是鸟的婉转。四季轮换,风霜雨雪。山道上一个倔强的少年在不断超越,奋勇前行,那就是我。踏平坎坷,小小的少年,有烦恼和困惑,有无助和悲伤,还有期待和梦想。我多么渴望有一条金光大道,大道如砥,彩虹满天。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终于有一天,我走上了高速公路,这是一条阳光道,激情飞扬,风光无限。我庆幸时光不负有心人,庆幸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原来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是如此紧密相依,不可分割;个人是渺小的,是微不足道的,只有与历史同行,与时俱进,才会前程广阔,才会云蒸霞蔚。

人生之路开满鲜花。我的人生之旅与高速公路奇妙地重叠,这是命定。我无意识地来到高速公路,但一到这里后,我发现高速公路是本厚重而奇妙的书。我的四周,车水马龙,人流如织。我不管那些,听凭心灵的呼唤。0n the way(在路上),沿着明确的方向,沿着心灵的彩虹,我会勇往直前,会无怨无悔。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匪怀细以害大。我不会停下脚步。虽然有时候我会去怀想少年时光,去怀想祖辈们走了终生都没有走穿的那条弯弯山道,当然还会有浓浓的乡愁。毕竟,那是我的起点,我的积淀,我的底蕴。我怀着感恩的心从事我的职业。我的职责就是为国家和人民建设好高速公路,管理好高速公路。修路架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许,这路上可能还有沼泽和荆棘,可能还会有山重山复,柳暗花黯,或者,我们高贵的灵魂在某一时刻找不到寄放的净土,但是,我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乐观,豁达,进取,永不放弃。信念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当我坚信自己能成功时,我就走向了成功,走向了生命的坦途。

有一个雪夜,我和中南大学文学院的聂茂教授围着火炉闲聊,窗外是朵朵雪花。聂教授是我的好朋友,是著名作家和学术新锐,刚从国外攻读完博士学位回来。我告诉他,我想写一本关于高速公路的书,副题就叫“高速公路的另一种解读”。我在读经济学博士期间,曾组织研究过关于高速公路方面的一些科研课题,总觉得那些数字和公式有些枯燥。我想写一本适合大众口味的关于高速公路的书,既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又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聂教授一听,击节叫好,两人当即谋划,说来说去,越说越兴奋。我们决定从文化视角来解读高速公路,以现代理念来审视高速公路,用文学语言来描绘高速公路。我们深深地感到,仅仅从经济学或政治学的层面上来认识高速公路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高速公路文化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有万千气象,魅力无穷,值得深究,值得探讨,值得书写。

人生苦短。认准了的事赶紧做。工作之余,我们投入到激情的写作中。可以说,是责任和信念的力量支撑我们的写作。这是一个雪夜里发生的细节,一个令人难忘的温馨的细节。人生的快意是由许多细节构成的。就像高速公路需要有服务区、停车区。小小的停顿或休憩,对于善于思考的人来说,不仅仅是加油和解困,更是对闪光的捕捉和对细节的把握。闪光启迪心智,细节决定成功。

余光中先生在《听听那雨声》中讲道,“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然常在”。余先生从文化底蕴的新颖角度展示出了汉字的迷人之处,一个个看似呆板的方块字竟然能创造出无数美丽意境,令人感叹汉字的伟大。几千年来,中国人借助方块字,宣泄自己的感情,抒发自己的抱负,绵延不绝流淌成为中国的文化长河,铸就了巍巍的中华魂魄。

高速公路的迷人之处,是让我们有了太多的发现,有了太多的想象,太多的美丽意境,就像“太初有字,于是民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一样。在写作这部书稿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充满激情,满怀遐想。高速公路如诗如画,我们异想天开。我写了第一稿,聂茂教授写了第二稿,三番五次,反反复复。有的章节一气呵成,有的章节困难重重,写完后一再修改。我们希望写成具有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学术文化散文,但又不仅仅止于此。我们一共写了七章:高速公路文化物语、文化测图、文化碎片、文化幻想、文化视域、文化传播和文化玄思。写着写着,我们的目标更加明确。这些,不正构成了高速公路的魂魄吗?涓涓细流,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构成元素啊。

罗丹有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发现了美,才有如意和幸福。如果说这部书稿有独到的地方,我想说的是,我们不必四处寻找,美本来是随处可见的。高速公路的文化家园和精神之根不应被忽略,这里有太多的开心和快乐。这是我们写作的初衷。我们还想,把这部书稿置于全球化视域中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史里去解读,这也是我们著文的衷由。

本书在写作的过程中,参考和引用了许多书籍、报刊等各种文字资料,限于体例,没有一一注明。在此,请允许我向这些资料的写作者、编辑者和出版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光明日报出版社的领导以及我的好友、该书的责任编辑田军先生自始至终给予我们大力支持。著名诗人、摄影家匡国泰先生和版面设计者小王指为本书献出的心血见证了友情的弥足珍贵。特别令我感动的是,交通部公路司的张剑飞司长于百忙中不仅仔细地阅读完书稿,提出许多中肯的意见,而且欣然为之作序,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感到冬天的温暖更加让人铭记和难忘。

在一个没有雪的冬天,我们做了一件文化传承的事情。抬头望望窗外,虽然还见不到成束的嫩芽和野花从城市的水泥地和脚手架下冒出来,但是,在远处,沿着新建的高速公路,我分明听到了春天的脚步声正心跳般地向我逼来……

2006年12月28日改定于长沙朗晴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速度之恋(高速公路文化家园)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伟林//聂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063808
开本 16开
页数 5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8
出版时间 2007-10-01
首版时间 2007-10-01
印刷时间 2007-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
丛书名
印张 3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6
3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4: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