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
内容
编辑推荐

黄帝内经是一部关于天地宇宙、生命现象的伟大著作。 它是中华传统医药的圣经,是几千年医药养生修炼的源头活水。

黄帝内经是医学,更是医道,它的真正作用不是机械性地对疾病进行治疗。而是更像一位老师。引导我们顺应自然的力量。学习黄帝内经就是学习如何依准我们的生命本性去做人和生活。是在培补我们的智慧元气,帮助我们完成对自我生命体的认知过程;所以,这是一种根本性的学习。

本书是把中国古代合理的养生方法用直白通俗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曲黎敏告诉人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改掉导致我们身体衰弱的坏习惯,如何建立起良好的、符合我们生命本性的生活习性,将有助于我们发扬国粹,建立和谐社会和人生

内容推荐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著名、最古老的中医典籍之一。也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奇异之书。它不像西医书籍那样总在解析生理、病理等专业词汇,它还在帮助我们认知日常事物中的玄妙智慧,比如东西南北、春夏秋冬……

聆听曲黎敏教授的精彩解读,是一次对自我身体与心灵的全新认知与精心呵护,是一次捕捉天地自然光影流转的美丽旅程。曲教授不是在机械地教我们如何“治疗”疾病,而是像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让我们既能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与玄妙,又能学到切实好用的养生智慧;如何改掉导致身体衰弱的坏习惯,如何养成符合生命本性的生活习惯,掌握十二时辰养生秘诀、四季养生精髓……

目录

书系总序

自序 医道,就是生活之道

第一章 为什么要学《黄帝内经》

 一 《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地位独特

 二 学习《黄帝内经》可以让我们认知自我

 三 人身难得,真法难闻,中国难生

 四 可以培养我们内在的洞察力

第二章 中医与日常生活

 一 为什么北京城东有崇文门,西有宣武门

 二 为什么秦皇汉武要封禅泰山

 三 中国人为什么说”左右”,不说“右左”

 四 “终始”的意思

 五 何谓“仁、义、礼、智、信”

 六 为什么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七 为什么大蒜、辣椒不入药

 八 “咽喉要道”的真正含义

第三章 因天之序——十二时辰养生法

 一 子时——胆经当令

 二 丑时——肝经当令

 三 寅时——肺经当令

 四 卯时——大肠经当令

 五 辰时——胃经当令

 六 巳时——脾经当令

 七 午时——心经当令

 八 未时——小肠经当令

 九 申时——膀胱经当令

 十 酉时——肾经当令

 十一 戌时——心包经当令

 十二 亥时——三焦经当令

第四章 上古天真论

 一 生命是一个过程

 二 法子阴阳,和于术数

 三 人为什么会得病——习性造病

 四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五 脏腑本性

 六 阴阳论——女七男八

第五章 四季的养生

 一 四气调神大论

 二 春天怎么养生

 三 夏天如何养长

 四 秋天怎么养收

 五 冬天如何养藏

 六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第六章 关于饮食

 一 食物和药的区別

 二 食物为什么最重要

 三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四 孔子的饮食观念

 五 不同节气的进补

 六 人参为什么补气

 七 食物的偏性

 八 五昧过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九 桂枝汤

第七章情志病

 一 女子伤春、男子悲秋和生活对治法

 二 人为什么会有烦恼

 三 人生四惑_一酒、色、财、气

 四 百病生于气

 五 情志生克法

第八章 中医如何对治亚健康

 一 健康的定义

 二 人为什么会得病

 三 “五劳”和“七伤”

 四 中医解读亚健康

第九章 医道总纲

 一 《黄帝内经》和《伤寒论》

 二 顺其自然

 三 健康长寿靠自己

 四 天人合一

 五 医易同源

 六 医的本意

 七 药的本意

第十章 中医的要点

 一 人为本,病为标

 二 调动人体的自愈力

 三 强调身心互动

 四 重视人文关怀

 五 不治已病治未病

 六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试读章节

四 “终始”的意思

我们中国文化非常强调用词,每个词都要用得非常恰当。《黄帝内经》为什么不说“始终”,而说“终始”呢?就像我们说“左右”,不说“右左”一样。所谓终始,就是看任何事物都要从它前面的那一项看起。

万物的生发、生长、收敛、收藏,它们最根本的“终”是什么?就是冬天。就是收藏。这个冬天的“冬”就是终了的意思。春天为什么叫春天?春就是“蠢”,万物都在蠢蠢欲动,生发之机蠢蠢地就都动起来。夏是假借,有发散的意思。秋是收敛和成就万物的意思。

所以,有终才能有始,有积精累气的过程,才能有开始。因此,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须要有终有始。

五 何谓“仁、义、礼、智、信”

中国人常说“仁、义、礼、智、信”,那什么是“仁、义、礼、智、信”呢?

“仁、义、礼、智、信”这些观念实际上也是从我们身体当中来的。“仁”就是东方,东方为生发之机。“仁”就是生发出来的善念,这一点点善念将来可能影响人的很多东西。 “义”是什么呢?所谓义气,就是我不要的东西,我白送你的东西,我替你两肋插刀却不要求你回报。所以,义主散,就是疏布出去的东西,这是南方。“礼”是西方,西方是收敛之象,所以礼是约束、收敛。礼就是要教我们如何约束人性,收敛人性。“智”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智就是北方,北方是收藏之象,肾精足才能生出智慧。最后来看看信,它就是中央脾土。从字形上来看,“人”加“言”为“信”。为什么叫人言为“信”呢?就是人说话要真实,要可靠,要像土地一样真实可靠。因为古人认为土地是从来不骗人的,只要撒下种子,它就可以发芽。

六 为什么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民间有一句俗语叫“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夏天,我们的阳气全部浮越在体外,身体内部形成了一个寒湿的格局,人体的脾胃是最虚的,消化能力也是最弱的,所以我们在夏天要吃一些姜类的温热的、宣发的东西,而不能吃滋补类的东西——人体内部没有足够的力量消化这些东西。而等到冬天的时候,我们的阳气全部收敛了,身体的内部就形成一个内热的格局,反而可以吃一些滋补类的东西。而吃萝卜可以清凉顺气,可以使我们的身体保持一种清凉和通畅的状态。

这些道理,我们是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领悟到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把这些细节问题都掌握了,身体的很多问题都能解决。这也是《黄帝内经》中所倡导的一种养生之道。

七 为什么大蒜、辣椒不入药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大蒜和辣椒的气味最厚,可它们是从来不入药的,这是为什么呢?

大蒜属于气的层面,人气分。凡是人气分的药都走清窍,我们人体的小便、眼睛都是清窍。所以,大蒜吃多了容易眼睛花,看不清楚东西。而且大蒜的味走前阴,走小便,吃多了小便也会浑浊。中药虽然是取事物的偏性,但也不能用大蒜这种特别的东西。

辣椒是走味道的,凡是人味的都人血分。血属于阴,味道也属于阴。人血分的药,走人的浊窍比如嘴巴、肛门等。如果辣椒吃得多了,人的嘴唇里边就会生疮,也有可能会造成便血或肛门疼痛。

所以,大蒜和辣椒这两种东西都过于厚重,人们一般只把它们当做食物,并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食用。

但是味道过厚好不好呢?现在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吃辣一族”,很多人没有辣椒就吃不下饭。这在中医上怎么解释呢?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人的脾胃功能越来越弱了。对味道的感觉也越来越弱,所以要用浓的东西来调自己的肾精出来,用味道厚重的东西帮助自己调元气上来,来帮助运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现在人压力太大,心情太郁闷了,因为味厚的东西有通窜力,而吃辣椒和大蒜能让人心胸里的淤滞散开一些。

总而言之,我们只要爱吃味道浓的东西,就表示身体虚了。

“咽喉要道”的真正含义

人体中有几大重要的部位,其中一个就是咽喉。因为所有的气血都要经过咽喉而上头,所以一定要保护好这个部位。一个人脑子清爽不清爽,全在于咽喉是否清爽、通畅。如果咽喉老犯毛病的人,慢慢就会影响他的脑子。现在患咽喉病的人很多,而且久治难愈。古人把狭窄而重要的关隘称之为“咽喉要道”,可见咽喉在人体中的重要意义。

很多经脉都走咽喉,喉咙两边叫咽,中间叫喉。大肠经走喉咙,如果喉咙干疼,是大肠“津”的功能过度了。像这种喉咙干疼的人接下来就有可能会大便干燥、颈肿喉闭。喉咙两边疼,即慢性咽炎,是脾病和心病,因为脾经和心经都沿着喉咙两边走。喉结以上疼是属于心经,喉结以下疼属于肝经。如果喉咙外边两边肿,就是小肠的问题,是吸收出问题了。脸大脖子粗那种症状属于小肠病。如果咽喉老是肿胀的,这是肾经的病。还有三焦经也走咽喉。八条经脉全都走咽喉,甚至还包括任督二脉也走咽喉,所以咽喉的病是大病,如果咽喉有毛病就要好好地去治。P24-27

序言

自序 医道,就是生活之道

《黄帝内经》是一本奇异的医书,它不像西医书籍那样总是生理、病理及外行人根本看不懂的数据和指称,它恰恰谈的都是我们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事物,比如东西南北、春夏秋冬……于是,我们学习它的过程就成了一次捕捉天地自然光影流转的美丽旅程。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经典中,“医道”始终独立而鲜活地存在着:一方面,“道以医显”——医道是中国文化最集中的体现,阴阳、五行、中庸等观念在医道中无不尽其所极地铺设张扬;另一方面,“从医入道”又是掌握传统文化精髓的捷径,大到天地宇宙,小到个体生命,天与人尽在此中融和,象与数也不再虚无飘渺,而是如我们的每一次呼吸那样真实而令人感动……学习它,玩味它,按照圣人的指点去挖掘探寻我们的身体及灵魂之秘,将是我们重整人生、完善人生的重要航程。

世界上最高的学问都是研究人的学问。思想、哲学上的差异并无法阻隔对人类生命肉体认识的一致性和共通性,只要是人,就会有喜怒哀乐或悲伤恐惧,人类情感和肉身的共通性最终也会导致人类关于医学观念的某些共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医学又是人类学中最高的学问。而这门学问在中国又体现为生活之道。中国的圣人为了说清楚其中的道理,统统采取了打比方的方法,他不去说这个概念“是”什么,而是说它“象”什么,在《易经》里他画出卦来让你看它“象”什么,然后去感悟真理;在《诗经》里他用“比、兴”的方法来描述人心;在历史书里他讲故事;在医书里他说春夏秋冬……他从来都不用大概念压人,而是发掘生活的点滴来映照我们的心灵,因此中国的经典都是智慧之书,而不是知识之书,是可以让一个民族怀着隐秘的热情世世代代反反复复去阅读的书。

老百姓可能不大明白为什么要“冬吃萝卜夏吃姜”,为什么中国人说“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为什么子为鼠、寅为虎、午为马等等的原理,但千百年来中国的百姓因循着古训就那么自自然然地生活着,被称之为“中医”的医学护佑着……当探究到它的深处我们方知道,原来很多真理都是从身体里变现出来的,是自自然然的东西,因此参悟这门学说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人体与自然的奇妙和谐,两者的和谐程度越高,就越接近“至善”、,而如何依准我们的生命本性去生活和做人,则是我们每个人所必须认知的事情,《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则可以帮助我们尽量地完成这场对自我生命本体的认知过程。

这是一门仁术,它源于一种根本的、深沉的爱,源于一种沉静的力量及心灵的阅读。它熨贴着我们生命的根,传统医学的真正作用不是机械性地对疾病进行“治疗”,而是像一位老师,告诉人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改掉导致我们身体衰弱的坏习惯,如何建立起良好的、符合我们生命本性的生活习性,并引导我们顺应自然的力量。

这是我们的一次关于身体的认领和解读,它发生在五千年前,甚至更远,在远古的讲堂上,一群圣人围坐在一起……在遥远的今天,我们开始了自己阅读的旅程,在模糊的字迹背后,我们找寻,关于宇宙、关于生命、关于灵魂的秘密……

我们现在阅读《黄帝内经》和《伤寒论》似乎有些难度,但这绝不是一次跨文化的对话与阅读。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当中都流淌着美丽而空灵的汉字的基因,只要我们能享受孤寂,我们便可以像阅读李白和杜甫那样去阅读《黄帝内经》,它一样有着超凡的洞察力、博大的精神和动人的韵律,一样有着中国文化所具有的所有美德,它确定权威与法则,讲究和谐与稳定,注重教化与实证,它不仅引领我们游走于宇宙太空,感受旷古时空的荒谬与空寂;而且引领我们不断地向内、向着那似乎不可知的黑暗,不断地问难探索,直至找到我们生命的真实的每一次悸动……

曲黎敏  二00七年十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曲黎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鹭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718216
开本 16开
页数 1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7-11-01
首版时间 2007-11-01
印刷时间 2008-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221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6
出版地 福建
231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4:4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