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教孩子学会感恩的36种方法
内容
编辑推荐

作为父母,一定要担当起自己的教育责任,在孩子心底播种善的种子,让孩子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孩子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间的亲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和援助时,懂得给予回报,不要只图索取和享受;教育孩子将他人恩惠铭记在心,增强责任感,懂得怜悯,懂得尊重,懂得负责,要与人为善,善待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

希望本书能帮助那些无助的父母或者那些初为人父母的人,在自己孩子的心灵上播种感恩的种子。

内容推荐

感恩首先要知恩,从小培养孩子的感恩习惯,让孩子在对比中感受恩情,让孩子懂得回报他人的恩情,随时随地启发孩子的感恩意识,在日常娱乐中让孩子懂得感恩。感恩要注意平时的小事小节,在困境中亦要学会感恩,尊重他人是感恩的基础,节俭是感恩的美德。

目录

第1种方法:感恩首先要知恩

第2种方法:父母要做好表率

第3种方法:从小培养孩子的感恩习惯

第4种方法:让孩子在对比中感受恩情

第5种方法:让孩子体味生活的艰辛

第6种方法:让孩子懂得回报他人的恩情

第7种方法:生活中处处实践“分享”

第8种方法:随时随地启发孩子的感恩意识

第9种方法:在日常娱乐中让孩子懂得感恩

第10种方法:感恩要注重平时的小事小节

第11种方法:利用各种节日做载体

第12种方法:对孩子的爱要适度

第13种方法:教孩子体味他人的爱

第14种方法:坦然接受孩子的爱

第15种方法:教孩子与人和谐相处

第16种方法:感恩从说“谢谢”开始

第17种方法:从感恩身边的人做起

第18种方法:在困境中亦要学会感恩

第19种方法:不抱怨等于感恩

第20种方法:让孩子懂得付出

第21种方法: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

第22种方法:让孩子学会爱惜动物

第23种方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第24种方法:尊重他人是感恩的基础

第25种方法:培养孩子的关爱之心

第26种方法:培养孩子的善良之心

第27种方法: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第28种方法:培养孩子的宽容心

第29种方法:谦逊亦是一种感恩

第30种方法: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精神

第31种方法:节俭是感恩的美德

第32种方法:在礼仪中践行感恩

第33种方法:感恩,就要懂得珍惜生命

第34种方法:在竞争中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第35种方法: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36种方法:父母对感恩要有正确的认识

试读章节

建议二:别让孩子把他人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

感恩首先要知恩,就是要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也还有许多人的创造和奉献。这意味着要永远记住那些人和事,承担一份歉疚,并准备为感恩回报而付出努力。但是在当今社会,却有许多人忘记了那些帮助过、照亮过、爱过自己的人,甚至还要去伤害他们。我们身边的“啃老族”就是一个例子。这些好高骛远、拈轻怕重而不愿就业的年轻人,吃靠父母,住靠父母,结婚靠父母,房贷靠父母,养孩子靠父母,工作几年了没有一分钱存款最后还是靠父母,感恩之心严重缺失。试想一下,一个连父母恩情都不知晓的人,你又如何让他感恩他人,感恩社会。

一位母亲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在我儿子五岁的时候,我曾带儿子去看望朋友。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在我们吃饭的时候,朋友把自己盘中的大海虾给我儿子吃,却被我挡了回去。我说:“你不要这样惯着他,长此以往,他会以为大人把好吃的好喝的留给他是应该的。”朋友笑着说:“这不是我应该做的吗?我们这些受传统教育长大的人,不一直都这样做吗?”我说:“你要让孩子知道,他喜欢吃的喝的,大人也是喜欢的,之所以省下来留给他,是因为爱他,让他懂得感恩;如果孩子从小就认为父母为他付出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这样的孩子不懂感恩。”

建议三:告诉孩子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但并非是无偿的

在“知恩”之后,孩子就会认识到从亲人、从他人、从社会那里得到多少恩惠,当以更大的诚意和实际行动给予回报。当前的独生子女普遍存在以下不良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父母宠,外公外婆爱,爷爷奶奶亲,“所有人只为他一人而动”,家长把养育孩子当成自我情感的满足,处处给孩子创造优厚的生活条件,他们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想得到孩子的回报。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久而久之,很多孩子都认为得到的东西似乎是理所当然,爸爸妈妈为他所做的事情当然也是他们应该做的。这使得孩子只要求别人关心、爱护、让着自己,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感激他人。其实,孩子是一张白纸,他的这种行为肯定与家庭教育不当有关。

一位母亲说:“我家儿子可以说被爷爷奶奶惯坏了,什么都由着自已的性子来,每天晚上都必须把爷爷当马骑,直到爷爷累得喘不上气、爬不动为止。孩子上幼儿园了,我把他接到自己身边,在他高兴之时,试着一点一点地向他提出我的需要。没想到,他真学会关心人了。有一次,我用小榔头给孩子敲核桃,一不小心却把自己的大拇指给敲着了,疼得我直嚷嚷。没想到,孩子闻声走了过来,一手握住我的左手,另一手轻轻地抚摸我的大拇指,还用嘴给我轻轻地吹气,‘妈妈,还疼吗?’当时,我真得很感动。我表扬他,‘不疼了。谢谢你,宝贝。你真像个小小男子汉,懂得关爱、体贴妈妈了。’”

总之,你一定要让孩子明白:父母对你的爱虽说是无私的,但是也希冀你的关心与安慰,哪怕是一点点,哪怕是微乎其微,父母也是很知足的。

建议四:让孩子知道父母为家庭付出的辛苦

其实,现在有很多孩子不知道父母的工作是什么,也不知道父母的收入是多少,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在孩子的心里,他们认为这是应该的,父母就有这种让孩子吃好、穿好、用好的义务。而我们许多做父母的也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身体健康就行,所以往往是任劳任怨。但是,请我们的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光是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从某种程度上比身体健康更重要。

14岁的小飞是某市一所中学的初二学生,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3年前,她的父亲下岗了,全家人只有依靠母亲几百元的工资生活。为了生计,小飞的父亲开了一家小吃店,每天起早贪黑经营着。虽然一个月下来。能净赚1000多元,但是除了应付日常开支,也就所剩无几。

前一段时间,小飞在商场看上了一套价值2000多元的游戏机,就缠着父亲要买。母亲知道后,劝道:“你爸爸辛辛苦苦一个月才挣1000块钱,那一套游戏机就是你爸爸两个多月的血汗钱啊。等咱家富裕了再买吧!”从小任性的小飞并没有听母亲的劝告,反而是又哭又闹,执意要买,无奈的父亲一咬牙,走进了商场……

从上面的事例可以看出,孩子根本就不知道父母的辛苦,又怎么会知父母之恩,感父母之恩呢?

建议五:别总把孩子当中心

“父慈子孝”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家庭和谐的基础。但是,这一传统美德随着物质生活的空前改善和独生子女时代的来临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传承危机。在这“四二一”的家庭教育中,无论是父母,还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喜欢处处迁就孩子,处处替孩子着想,哪怕当牛做马也无怨无悔,于是便出现了“父太过于慈,子全然不孝”的现象。孩子成了他们的“掌中宝”,成为任何意愿都必须满足、不可违拗的小皇帝,处处以自己为中心,呼风唤雨,有求必应,一家人必须围着他的指挥棒转。与此同时,父母成了奴仆,必须为家庭无偿劳动,无私奉献。于是传统的“孝子”便引发出新的时代含义——孝敬子女。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要让他懂得知恩图报,孝敬父母,实在是太难了。

所以,作为父母,要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培养孩子独立的思想和行为,而不是一家人围着他团团转。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理性地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待世界,体味到他人对自己的关怀。作为父母一定要铭记,良好的家庭环境、亲子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利。

总之。要想使自己的孩子成为和谐社会有用的一员,就要培养他们的感恩之情,要让他深入了解“恩”,体会“恩”,记住所受之“恩”,并施“恩”于需要之人,唤醒对他人的爱心,学会重视、尊重和感激别人对自己的付出,从而营造温馨的富有人文关怀氛围的社会环境。P4-6

序言

当前,许多父母都认为现在的孩子太缺少感恩之心,无论父母为他们做什么,他们都觉得是理所当然,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也很困难。其实,孩子是一面镜子,照着我们家长的一言一行,孩子的表现便是我们家长教育的回应。许多时候孩子需要我们呵护疼爱,更多的时候他们需要我们引导感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孩子的感恩之心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你在点滴生活之中对孩子施以细心的培养。

正如《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所说的“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亲情是教育的源泉和支持,一个孩子只有爱父母,才会爱祖国,才会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一个孩子只有怀有感恩的心,才能赢得他人的爱。

作为父母,一定要担当起自己的教育责任,在孩子心底播种善的种子,让孩子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孩子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间的亲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和援助时,懂得给予回报,不要只图索取和享受;教育孩子将他人恩惠铭记在心,增强责任感,懂得怜悯,懂得尊重,懂得负责,要与人为善,善待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

总之,本书《教孩子学会感恩的36种方法》编写的目的就是要帮助那些无助的父母或者那些初为人父母的人,在自己孩子的心灵上播种感恩的种子。

编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教孩子学会感恩的36种方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碧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2163235
开本 16开
页数 2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7-12-01
首版时间 2007-12-01
印刷时间 2007-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9:4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