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上海研究中心收集的论文和研究报告的结集。本书收集了43篇文章,约30多万字,它包括了现代上海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和上海其他专家学者撰写的文章,内容涵盖了现代上海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以及人物方面的研究。该书对于探究现代上海的发展轨迹,促进上海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城市发展,将其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图书 | 现代上海研究论丛(4)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上海研究中心收集的论文和研究报告的结集。本书收集了43篇文章,约30多万字,它包括了现代上海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和上海其他专家学者撰写的文章,内容涵盖了现代上海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以及人物方面的研究。该书对于探究现代上海的发展轨迹,促进上海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城市发展,将其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目录 上海城市的历史遗憾 从莫斯科的寒潮到上海的热浪——两种形成鲜明对比的共产主义城市秩序出路 科学发展观与上海新阶段发展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经济发展分析 开放格局与近代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 塑造实力与福利兼顾的国际大都市——“十一五”时期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论思考 上海跨世纪发展战略的制定及其启示 上海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进一步增强上海国有经济主导竞争力 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大跃进”时期上海工业建设得失浅议 认真研究当前郊区“三农”工作新情况——上海率先实现现代化系列研究之 崇明三岛“十一五”期间发展思路 上海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国内与国际比较 上海人民服务全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 融人与创新:上海服务全国的战略路径 上海国内合作交流重点领域研究 “十一五”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 对振兴东北与上海发展的若干思考 海派管理文化初探 近代上海社会人文环境与城市综合竞争力 提高大学生传媒素养的实践与思考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城市文化地图解读——城市娱乐区布局模式及其特点初探 电波中的唱片之声——论民国时期上海广播唱片的社会境遇 “文革”运动中上海的群众报刊 上海农村城市化过程中的宗教问题研究 现代化进程中上海竞技体育发展的思考 对“上海学”研究的思考 永远保持党与工人阶级的血肉联系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上海知识分子的引领及其启示 发展上海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几个问题 1927年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始末及其性质意义 从政治整合的角度考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在上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 近代上海菜场研究 从《申报》看民国时期社会舆论之土匪观 上海市长宁区华阳街道“凝聚力工程”的实证和解析 上海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 积极探索凝聚民工群体的新路子——一份来自上海市普陀区的调查报告 上海民间组织发展调查与研究 解放以来的上海行政区划调整及城乡关系变动 陈云与宝钢建设 解读俞秀松日记中的“社会共产党”问题 2005年现代上海研究综述 附录:2005年现代上海研究部分文章目录索引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现代上海研究论丛(4)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俞克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678785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9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0 |
出版时间 | 2007-12-01 |
首版时间 | 2007-12-01 |
印刷时间 | 2007-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5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95.1-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03 |
宽 | 141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