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打开红色记忆/军旗飘飘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有一些奇迹已经举世震惊,有一些细节至今鲜为人知:毛泽东吃安眠药也睡不着的18个日夜;“七人小组”潜伏在戴笠身边;毛泽东替儿子向彭德怀求情;四川老乡遇到了要饭吃的国务院副总理……本书将我军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发展起来的优良传统,以故事的形式再现给读者。全书共分24辑,每辑不仅冠以更为引人的名字,还萃取了具有“点睛”功效的导读。此外,编者还从多种渠道搜集了一些历史图片配在书中,以便让年轻人在阅读时更深切地领会历史的“厚重”。

内容推荐

有一些奇迹已经举世震惊,有一些细节至今鲜为人知:毛泽东吃安眠药也睡不着的18个日夜;“七人小组”潜伏在戴笠身边;82勇士血战3000多日军;毛泽东替儿子向彭德怀求情;熊向晖:胡宗南身边的神秘卧底;陈赓救了蒋介石命不接蒋介石的官;四川老乡遇到了要饭吃的国务院副总理;中共特委书记含泪面对妻儿沿街乞讨……

目录

第一辑 他们这样凝聚在同一旗帜下

◎朱德远涉重洋寻找着什么?/2◎改变了刘伯承命运

的两个朋友/4◎贺龙从南昌起义走来/5◎许世友

在革命危急关头入党/7◎罗炳辉带队起义星夜奔井

冈/9◎吕正操带兵易帜北上抗日/10◎毛泽东做

傅连嶂的入党介绍人/12◎庄国英从泰国到延安/14

第二辑 他们这样创造战争奇迹

◎毛泽东吃安眠药也睡不着的18个日夜/17◎小茅草房里指

挥大决战/18◎美军“钢多气少”志愿军“气多钢少”/20

第三辑 他们这样决战决胜

◎强渡大渡河时17把寒光闪闪的大刀/24◎飞夺泸

定桥后毛泽东的感慨/26◎攻占腊子口的15名敢死

队员/30◎激战平型关前国共两军的一次对话/32

第四辑 他们这样横刀立马

◎十二次爆破/36◎红山堡上爆破手/37◎在10

号阵地上/39◎孤胆英雄战高地/41◎神枪惊敌

胆/43◎炮手吴嘉德和德国造“克鲁白”/45◎

13位机枪手与1挺江东“老红”/46

第五辑 他们这样智勇双全

◎急走梁家岔/50◎重庆谈判前的密电之战/52

◎智取遵义城/55◎黄桥布阵慑敌兵/57◎第一

次与坦克交锋/59◎一人俘虏一个团/60◎韩先

楚“借”船进攻海南岛/61◎妙计端匪窝/63

第六辑 他们这样挑战极限

◎一日“四季”过雪山/66◎夹金山上的雪坟/67

◎西路军踏破祁连山/70◎游击队过着原始人的生

活/71◎红色“枪托铭”/73◎世界屋脊“菩萨

兵”/74◎中央红军“万苦留芳”/76

第七辑 他们这样白手起家

◎第一批“蓝天种子”来自红军/80◎东北航校:第

一个空军飞行员的摇篮/81◎“列宁号”:我军拥有的

第一架飞机/83◎第一所红军卫校在战火中开学/85

第八辑 他们这样丰衣足食

◎毛泽东分了一亩地/88◎两个纺线能手/89◎

十万大军缝棉衣/91◎“飞马牌”香烟/93◎种

田能手“气死牛”/94

第九辑 他们这样在黎明前离去

◎叶挺:“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97◎许

继慎:29岁所向披靡的红一军军长/98◎蔡申

熙:26岁血染战场的红二十五军军长/99◎段德

昌:共和国授予他第一号“烈士证”/100◎曾

中生:身经百战能文能武的红军“儒将”/101

◎左权:一代名将血洒太行山/102◎彭雪枫:

“赵子龙式的虎胆英雄”/103◎罗炳辉:毛泽东

眼中“牵牛鼻子的能手”/104◎黄公略:“飞

将军自重霄入”毕生奋勇/105◎方志敏:视死

如归一代英雄浩气长存/106◎刘志丹:毛泽东

称他是“为党立下大功”的人/107

第十辑 他们这样战死疆场

◎陈树湘断肠殉国/110◎陈翰章宁死不当俘虏/

112◎杨靖宇视死如归/113◎永生的炮手/115

◎突围/117◎82勇士血战3000多日军/118

第十一辑 他们这样无声地离去

◎一名警卫战士的忠魂/122◎年轻士兵的生死

瞬间/123◎红军帽/124◎9名炊事员和一口

铜锅/126◎炸不断的“神经”/128◎用生命

保护信件的交通员/129

第十二辑 他们这样书写传奇

◎陈赓救了蒋介石命不接蒋介石的官/132◎刘

伯承:打得日寇闻风丧胆/134◎陈毅:赣南三

年游击战/135◎贺龙:火烧裂口/137◎余秋

里:钢锯截肢谈笑间/138◎钱壮飞:插进敌人

心脏的利剑/139◎熊向晖:胡宗南身边的神秘

卧底/141◎“七人小组”潜伏在戴笠身边/143

◎马本斋:忠肝义胆民族魂/145

第十三辑 他们这样卧薪尝胆

◎毛泽东的图书馆情结/150◎刘伯承少年练武/

151◎聂荣臻西装换戎装/153◎徐海东冒名当兵/

154◎学贯古今的儒将/157◎自学成才的“秀才”

/158◎赴苏联深造的海军将领/159◎延安窑洞里

的参谋训练班/160◎少共国际师烽火显奇志/161

第十四辑 他们这样度过狱中生活

◎大丈夫不可辱志/165◎几行墨迹明心迹/166

◎狱中“党报”/168◎把监牢当学校/170

第十五辑 他们这样留在士兵心底

◎为了一个士兵的心愿/172◎杨家岭的一场电

影/173◎总指挥给战士松绑/175◎总司令挑

行军锅/176◎站岗/178◎让房/179◎球赛

/181◎“冬不服裘/雨不张盖”/182

第十六辑 他们这样生活在百姓中

◎毛泽东挥泪送衣给“干人”/185◎挑水的

“老伙夫”/186◎采药的竹篮/187◎门板上的

红军字条/188◎找“靠山”/188◎刘师长拜

师/190◎40年前的生死之情/19l◎“他是我

的儿子”/193◎要饭/194◎骑龙渡黄河/196

第十七辑 他们这样“进京赶考”

◎“国务院不能带这个头”/200◎普通的办公

室/201◎“咱们不是盖宫殿”/203◎毛泽东

让儿子写给亲友的“无情”信/204◎四合院与

小洋楼/206◎四川老乡遇到了要饭吃的国务院

副总理/207◎不痛不痒还叫什么批评/209◎

谭政将军重访故地两次发火/210

第十八辑 他们这样肝胆相照

◎周恩来细心守护毛泽东/213◎毛泽东替儿子

向彭德怀求情/214◎陈毅与毛泽东的赤心相印/

215◎“这个利息就要还下去”/217◎危急关

头周恩来把伞包给了她/218◎两块羊皮与三斤

青稞/219◎方志敏用米汤写给鲁迅的信/220

第十九辑 他们这样虚怀若谷

◎毛泽东为老农贺寿/224◎护士的逐客令/225◎

曾给毛泽东处分的老师/227◎刘少奇的启蒙恩师/

229◎廖承志的自我批评/23l◎孙胡子的背影/232

第二十辑 他们这样躬身自律

◎竹竿拐杖/235◎周总理的衣着/235◎藏在

心底的秘密/237◎忍痛送兄弟/239◎挖野菜/

240◎退鞋/241◎换车/243◎罗荣桓的临

终嘱咐/244◎中共特委书记含泪面对妻儿沿

街乞讨/245

第二十一辑 他们这样精忠报国

◎中国想要放个“大炮仗”/248◎抢在法国

人之前/250◎钱学森能抵5个师/251◎震

惊世界的飞行/253

第二十二辑 他们这样追求爱情

◎心心相印/255◎闽西之恋/256◎宝塔山下

/257◎草地恋情/259◎云岭情深/261◎

延河情话/263◎爱在桐柏/265◎“地下”恋

情/267◎歌声为媒/268◎鸿雁传情/270

第二十三辑 他们这样生离死别

◎“我失骄杨”/273◎剑胆琴心/274◎“秋

之白华”/277◎爱留遗恨/279◎别梦依稀/

280◎孤雁悲歌/282◎坚贞不渝/284

第二十四辑 他们这样为人父母

◎“谁叫你是毛泽东的儿子”/287◎“我和

我的孩子都不能搞特殊”/288◎“不要因为

是我的孩子就可以照顾”/291◎“有空要看

点书”/293◎“生活上要向工农的孩子看

齐”/294◎“领导同志的孩子不能有优越

感”/295

试读章节

毛泽东吃安眠药也睡不着的18个日夜

1950年9月下旬,朝鲜半岛的战火向北燃烧。唇亡齿寒的危急使新中国面临着是否出兵参战的重大选择。在国家“一穷二白”的面貌依旧、百废待兴的情况下,要派兵跨出国门与美国乃至“联合国军”打仗,下这个决心真不容易!长期跟随毛泽东担任秘书工作的胡乔木回忆说:“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20多年,记得有两件事是毛主席很难下决心,一件是1950年派志愿军入朝作战,一件就是1946年我们准备同国民党彻底决裂。”

这一年的10月1日,毛泽东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参加了群众庆典并检阅了部队。虽然北京城内还是一片节日气氛,东邻朝鲜的紧急消息却不断传来。据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叶子龙回忆说:“当天金日成主席发来一封急电,请求中国直接出兵援助。我马上把电报交给毛泽东。毛泽东看后迅速说:‘请在京的政治局委员过来开会!’”

入夜后,天安门广场上国庆的焰火尚未熄灭,中共中央便在中南海颐年堂的会议厅里召开会议。从10月1日起直至10月19日志愿军正式跨过鸭绿江,被史学研究者称为艰难决策的“18个日日夜夜”。为了最后下定决心。毛泽东因焦虑而多少天日夜不眠。当时任毛泽东卫士长的李银桥记述道:“毛泽东考虑出兵不出兵,连续几天不能入睡,吃安眠药也睡不着。开会那天,他的东屋里坐了一屋子人……满屋子烟雾腾腾,从五六点钟开始研究,一直到后半夜。”有的中央领导人后来回忆说,在考虑出兵不出兵朝鲜的问题时,毛主席一个星期不刮胡子,留那么长,想通以后开了会使大家意见统一了,才刮了胡子。如此反复思考,焦虑到了一个星期不刮胡子的状况,这在毛泽东的一生中都是少见的。

在1950年国庆节后十几天内,中共中央反复开会讨论,面对多数人列举的种种困难以及苏联在出动空军问题上一再退缩(开始称两三个月内不能出动,最后声称其飞机不能过鸭绿江),毛泽东经过许多天不眠不休的思考,也曾两次要求入朝部队暂停行动。不过经最后权衡,他还是确定:“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历史又一次证明了毛泽东的正确。中国出兵朝鲜,在政治上大大提高了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在经济上保障了国家恢复建设,在军事上也打出了国威军威。

小茅草房里指挥大决战

1948年11月下旬的一天夜里,中共中央淮海战役总前委所在的小李家的黄泥巴草房里,烛火通宵达旦地亮着。总前委在邓小平书记的主持下,开会研究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歼灭黄维兵团的作战部署。中原野战军纵队以上的十多位高级指挥员围桌而坐,一个个屏息凝神。神情专注。烛光将他们的身影投到墙壁上,像是一幅淡墨丹青。

“同志们,我们要有信心咬烂黄维兵团这颗硬核桃!”刘伯承司令员身穿灰布棉军衣,领口、肘部都已经磨洗得发白了。他扎着一条宽宽的皮带,衣冠整洁,精神饱满,那抑扬顿挫的四川口音使他的话显得格外风趣而富有魅力:“是啊。我们从大别山出来,真是马瘦毛长啊!可是。瘦驴拉硬屎,就看有没有勇气!勇气的‘勇’字大家认得吗?勇字就是男子头上戴着一顶光荣的花冠。没有勇气算不上男子汉!这回,我们决不放过黄维兵团这个老冤家,狭路相逢勇者胜!”

刘伯承话音刚落,邓小平站起来了。他比以前瘦多了,颧骨高耸,双眼凹陷。他仔细端详在座的同志说:“刚才师长(他习惯称刘伯承为师长)说了。我们这次围歼黄维兵团是非常艰苦,也是非常光荣的。要消灭敌人,没有牺牲精神是不行的!我们一定要拼老命干掉黄维兵团,即使这一仗把中野拼光了也值得。”

当时正是中原大地最寒冷的季节,滴水成冰,狂风肆虐,雨雪霏霏。邓小平等总前委的领导同志和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的指战员一起,忍受着物质生活上的艰难困苦,冒着极大的风险,十分紧张而又一丝不苟地工作着。进行这场震惊中外的战略决战,战略指挥者把自己的指挥部放在什么位置,是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为了能够靠前指挥,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把总前委的位置直接设到了敌人的眼皮子底下——小李家。小李家是个只有40来户人家的普通小村庄,位处徐宿铁路、徐阜公路之间。当时国民党南京统帅部恰好把小李家作为“南北对进,打通徐蚌,(黄百韬、黄维、杜聿明)三大兵团会合”的预定地点,蒋介石做梦也想不到,邓小平会把淮海战役总前委设在这里。一次,他们从电台上直接听到敌人三大兵团要到小李家“会师”的叫嚷,刘伯承说:“什么会师?什么合围?我就站在这里,看他怎么会师,真是过坟地吹口哨,自己给自己壮胆!”

“说得对!”陈毅接口说,拳头擂得八仙桌咚咚响,“老鼠舔猫鼻子。它胆子可真不小哇!我就坐在这里,等着看他们敢来会师!”

黄维兵团来得很凶,动用了飞机、坦克、大炮,企图用火力杀开一条血路。而在转战大别山的艰苦环境中基本甩光了重火器的中原野战军将士,全凭轻武器和血肉之躯同用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黄维兵团展开了殊死决战。为了解决攻坚无重炮的问题,邓小平等首长发动战士们自己动手克服困难,试制推广了一种炸药发射筒,即把汽油筒箍上钢圈当发射筒,一次能推出几十公斤的炸药,炸药落到哪里,哪里的敌堡、工事便在一声巨响中飞上半空,几十米内的敌人五脏俱裂。敌人误以为共军从苏联人手里得到了什么“新式武器”,对这种“飞雷”闻风丧胆,怕得要死。

决战关头,为了加强火线政治工作,明了作战实情,邓小平经常深入第一线部队,直接观察第一线激战。一天深夜,他起草完敦促黄维兵团投降书,顾不上打个盹,便又上马去一线部队。当天,风雪交加。天气奇寒,邓小平穿着单薄的棉衣,催动着战马。风头如刀,在他脸上和脖子上划着,狂风灌满衣袖,雪粒飞进衣领里。到了浍河边上,河边结了薄冰,主流水势湍急。警卫参谋急于寻找渡桥,但邓小平毫不犹豫地纵马跳进冰河,不顾水疾冰冷,渡过河去。等他赶到前线部队时,身上的棉衣结了厚厚一层冰。干部战士赶紧帮他烘烤衣服,但他不等衣服干又开始了工作。他的这些行动,极大地鼓舞着前线指战员在冰天雪地中艰苦奋战……

P17-19

序言

1992年解放军报编辑部组织编写了配合基层部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中国革命传统故事》丛书,一套三本,分10个专题将我军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发展起来的优良传统,以故事的形式再现给读者。此书出版后,受到部队、学校和社会读者的广泛欢迎,多次加印,并于1996年改为一套八本,出版了第二版。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我们约请解放军报编辑部将此书重新修订,以崭新的形象为这个重要的节日献礼。修订后的丛书合为一本,书名改为《打开红色记忆》,除了精简了一些故事外,还将原来的10个专题改为了24辑,每辑不仅冠以更为引人的名字,还萃取了具有“点睛”功效的导读。我们还从多种渠道搜集了一些历史图片配在书中,以便让年轻人在阅读时更深切地领会历史的“厚重”。但因时间仓促和条件有限。许多照片的拍摄者无从查找,在此谨表歉意。拍摄者如见到此书,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支付相应报酬。

2007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打开红色记忆/军旗飘飘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海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征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042797
开本 16开
页数 2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4
出版时间 2007-07-01
首版时间 2007-07-01
印刷时间 200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图书小类
重量 0.4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297-49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6
155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2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