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局外人鼠疫
内容
编辑推荐

我被判死刑,不是我枪杀了人,而是我在母亲的葬礼上没哭,不看母亲的遗体,忘记母亲的年龄,在灵堂喝咖啡,抽烟,睡觉。

律师谴责我以杀人犯之心埋葬了母亲,认定我铁石心肠。没人相信我是一个正直的年轻人,一个称职孝顺的儿子。世界是如此的荒诞,人的存在如此荒谬。阿尔及尔的阳光一如既住,灼热耀眼,我却要告别这个冷漠的世界。

加缪编著的《局外人·鼠疫》的英雄默而索之所以受到憎恨,是因为他真实且自我,不虚情假意……是因为他不扯谎。他说实话,拒绝隐瞒自己的内心。他没有梦想,他说哪儿都一样,出路是没有的。

不管你是否承认,存在主义哲学以经典的魅力存在着;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活着就是生命的意义,感官的欲望才是我们每一天无法回避的事实”已经深入人心。

世界只是一台冷漠而荒谬的机器,而我们渐渐被它放弃,成为局外人。

内容推荐

中篇小说《局外人》是加缪的成名作。小说塑造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荒谬的人”——对一切都漠然置之的主人公默而索,他对身边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漠不关心,他母亲的去世,甚至自己被判处死刑,他都没有感觉。这一荒诞主题实际上是作者对二战后人类荒诞的生存境况的呼喊。此作是荒诞小说的代表作,同时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杰出作品之一。

长篇小说《鼠疫》,一部被法兰西文学界奉为经典的长篇巨著,一部被译成28种语言,畅销1000万册的作品。该作是全球畅销书上的传奇,半个世纪以来常销不衰,被认为是加缪最有影响力和现实意义的文学作品。作品生动地描写了在与世隔离并面临死亡的绝境下,各类人的不同表现。最终,以医生里厄为首的不同背景的人们团结起来抗击鼠疫。在遭受鼠疫对情感和生存境况折磨的时候,人类仍能用“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面对死神。

目录

局外人

 第一部

 第二部

鼠疫

 一

 二

 四

 五

加缪生平与创作年表

译后记

试读章节

晚上,玛丽已把这些事全都忘记。这部影片有时滑稽可笑,而且也实在太蠢。她的腿靠在我腿上。我抚摩她的乳房。电影快结束时,我拥吻了她,但没有尽兴。出去后,她来到我家。

我醒来时,玛丽已经走了。她跟我说过,她要去姨妈家。我想到今天是星期天,我感到厌倦:我不喜欢星期天。于是,我在床上翻了个身,在长枕头上闻玛丽的头发留下的咸味,我一直睡到十点钟才醒。然后,我抽了几支烟,但仍躺在床上,一直躺到中午十二点。我不愿像平时那样到塞莱斯特的饭馆去吃饭,因为他们肯定会对我提出问题,而我不喜欢这样。我煮了几个鸡蛋,就在这盘子里吃了,没吃面包,因为我已经吃完,也不愿下楼去买。

午饭后,我感到有点无聊,就在套间里转悠。妈妈在这儿时,这套间十分合适。现在,我一个人住显得太大,我只好把餐厅里的桌子搬到我卧室里来。我只是在这个房间里过日子,里面有几把草垫有所塌陷的椅子、一个镜子发黄的大立柜、一张梳妆台,以及一张铜床。其他房间都弃而不用。过了一会儿,为了做点事,我拿起一张旧报纸来看。我把克鲁申盐业公司的一则广告剪了下来,贴在一本旧练习簿上,我感兴趣的剪报都贴在这本子上。我也洗了洗手,最后,我走到阳台上。

我的卧室朝向这郊区的大街。下午天气晴朗。但路面泥泞,行人稀少,却仍然匆忙。先是看到几家人在散步,两个小男孩穿着海魂衫和过膝的短裤,衣服笔挺,样子有点拘谨,还有一个小女孩,头戴粉红色大蝴蝶结,脚穿擦得锃亮的黑皮鞋。母亲走在孩子后面,她身材高大,穿着栗色真丝连衣裙,父亲个子矮小,又弱不禁风,我看到过。他头戴扁平狭边草帽,戴蝴蝶领结,拿着手杖。我看到他跟妻子在一起,知道街区里为何说他优雅。不久之后,郊区的一个个年轻人走过,他们头发油光锃亮,系大红领带,穿奇装异服,上衣小口袋上绣花,脚穿方头皮鞋。我觉得他们是去市中心看电影,因此这么早就出来。他们急忙去乘电车,还大声笑着。

他们过去后,街上行人渐渐稀少。我觉得,各个剧场的演出均已开始。街上只剩下了一个个店铺老板和一只只猫。街道两边的榕树上方,天空无云,但并非光彩夺目。在对面的人行道上,一个香烟店老板搬出一把椅子,放在门口,跨坐其上,双臂搁在椅背上。刚才满载乘客的一辆辆电车,现在几乎空无一人。香烟店旁是“皮埃罗之家”小咖啡馆,侍者正在空荡荡的厅里,用木屑把地板擦干净。这确实是星期天的景象。

我把椅子倒转过来,像香烟店老板那样放着,因为我觉得这样坐更舒服。我抽了两支香烟,回屋拿了一块巧克力,又回到窗口吃了起来。不久之后,天色变得阴暗,我以为夏天暴雨将临。不过天气渐渐转晴。但一片片乌云飘过时,如同下雨的预兆,使街道变得阴暗。我仰望天空,待了很长时间。

五点钟,有几辆电车在嘈杂声中驶来。电车把一群群观众从郊区的体育场送回来,他们有的站在踏板上,有的扶着栏杆。后面几辆电车则载着运动员,我是从他们的小手提箱看出来的。他们大声喊叫、歌唱,说他们的俱乐部会永世长存。好几个运动员跟我打招呼。其中一个还对我叫喊:“我们战胜了他们。”我也说“对”,并点了点头。从这时起,小汽车开始蜂拥而至。P16-17

后记

一九五八年,加缪在谈到自己的作品时说:“是的,我开始撰写自己的作品时,有一个确切的计划:我首先想表达否定。用三种形式:小说为《局外人》,戏剧为《卡利古拉》,哲学论为《西西弗的神话》。[……]但是[……]我知道人不能生活在否定之中,这点我在《西西弗的神话》的序言中说过;我准备表现肯定,也用三种形式:小说是《鼠疫》,戏剧是《戒严》和《正义者》,哲学论是《反抗者》。”由此可见,他的作品可分为两个系列:一是“否定”系列,通常称为“荒诞”系列,代表作为《局外人》,作者表达的是对荒诞的认识,即对人的状况毫无意义的认识;二是批评界所说的“反抗系列”,代表作为《鼠疫》,作者认为,不应该仅仅认识到人的生活毫无意义,而应该在这些作品中表达反抗和行动的价值,表达反抗中人们的团结一致,以及人们会找到的自身尊严。因此,从《局外人》到《鼠疫》,加缪从表现清醒却又孤独的意识,转而表达对斗争群体的一种确认。

《局外人》发表于一九四二年,是加缪发表的第一部小说,当时正值大战期间,作者又几乎默默无闻,这部作品很可能迅速被人遗忘,但实际情况却完全相反,小说的读者越来越多,被誉为佳作,作者则被称为创新作家。

这部小说是加缪最著名的作品。在此之前,他曾试图创作小说《幸福之死》,因认为并不成功,故生前没有付梓,到去世后才发表。《幸福之死》内容大致如下:一个青年名叫帕特里斯.梅尔索,杀死了富裕的残废老人,并成功制造假象,使人误以为老人死于自杀。然后回忆凶杀前两天的情况,展现梅尔索平庸的生活。该书第二部中,他追求财产带来的幸福生活,却身患凶杀那天染上的疾病,在小说结尾死去。《局外人》跟《幸福之死》只是稍有相似之处,如次要人物塞莱斯特和埃玛纽埃尔,还有主人公的姓梅尔索(Mersault),即met。(大海)和soleil(太阳),《局外人》中则改为默尔索(Meursault)。

《局外人》篇幅不长,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是他在枪杀阿拉伯人前的生活,即自由人的生活,以日记的形式来记叙;第二部是他被捕后对自身的回顾和认识,主要以回忆和内省的形式展现。主人公则从第一部中一个无辜者的客观看法,转为一个被告和罪犯的主观看法。

小说的书名“局外人”表示主人公的主要特点,即孤独和独特。默尔索没有突出的个性。这种人物自福楼拜以来并不罕见,加缪也像福楼拜那样,使默尔索具有社会职业,介绍他过去的生活,并使他具有某种心理状态和常用口头语。因此,他并不像罗伯一格里耶的某些人物那样抽象,而是有一定厚度。他的看法和言词只是显得客观,而实际上却充满主观的评价,而且往往是在贬低,有时甚至是夸张的讽刺,如对街上行人的描写(p.17),以及对预审法官的描写(p.45-48)等。

然而,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默尔索的表现前后明显矛盾。例如,他跑到车站以赶上长途汽车时显得十分笨拙,而在水里游泳却像优秀运动员,在追赶卡车时则毫不犹豫,而且一跃而上。又如。他在塞莱斯特的饭馆吃晚饭时看到一矮小女子坐在他餐桌旁,并说“很快就把她置之脑后”(p.31),然而却花了一页的篇幅对这一陌生女子进行描写。同样,默尔索显然应该不喜欢跟别人接触,就像塞莱斯特在法庭审判时说的那样,但星期天整个下午,他却一直在观察街上的行人(p.17-18)。

因此,默尔索一方面是有文化的成年男子,雷蒙和萨拉马诺老头都向他请教,他的老板则要提升他去巴黎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却多少有点幼稚,称自己的母亲为“妈妈”,对巴黎的印象只有:“很脏。有鸽子和阴暗的院子。那里的人都皮肤洁白。”(p.30)

另外,默尔索没有确定的身份,他既是他自己,又像是别人。于是,他就不断提出他身份的问题。例如,在法庭审判时,他担心他们会“错把一个人当做另一人来审讯”(p.59),而在年轻的记者对他注视时,他“感到我在被自己观看”(p.58)。这种身份的失却也在他狱中把铁饭盒当镜子照时显现出来:“我觉得自己模样严肃,即使我对着饭盒微笑也是如此。我摇晃面前的饭盒。我对着饭盒微笑,但显出的仍是严肃而又忧愁的模样。”(p.54)其他人也使默尔索肯定了这种想法。例如,在审判时,检察官把他枪杀阿拉伯人跟第二天将审判的杀父案一视同仁,他的律师则不让他说话,他因此理所当然地作出下列反应:“这又是在把我排除在案件之外,把我完全消除,并在某种程度上对我取而代之。”(p.69)并提出疑问:“那么,到底谁是被告?重要的是被告。我有话要说!”(p.66)

虽然如此,默尔索并不要求自己有某种个性,相反,他始终声称他跟大家一样:“我想要对他声明,我跟大家一样,跟大家完全一样。”(p.44-45)反之,其他人也都跟他一样:“既然我只会有一种命运,既然成千上万的幸运儿像他一样自称是我的兄弟,[……]其他人也是这样,有朝一日会被判处死刑。他也是,他会被判处死刑。如果他被指控杀人,只因在母亲葬礼上没有哭泣而被处决,这又有什么关系?”(p.80)

然而,对这个自相矛盾的人物,既不能进行心理学或现实主义的分析,也不能进行象征主义的分析,甚至不能跟现代小说中常见的毫无个性的人物相提并论。因此,这个“局外人”可说是无法分类。

显然,《局外人》建立在自然和社会对立的基础之上。一九五五年,加缪在该书美国版序言中写道:“书中的主人公被判死刑,是因为他不会玩这种游戏。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社会的局外人,他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游荡于社会的边缘,游荡在他私人生活的郊区,孤独而又淫荡。”他跟外界社会的关系还在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他不知道社会的准则,甚至还加以拒绝,二是他跟自然环境保持着深厚的关系。正如加缪在上述序言中所说:“《局外人》讲述一个人的故事,此人没有任何英雄姿态,却同意为真实去死,读到这个故事,对这点就不大会看错了。”

弄虚作假的游戏在书中反复出现。在谈到对他的审讯时,默尔索说:“我已在书里看到过类似的描写,觉得这些如同游戏一般。”(p.43)他在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故事作出结论时也说:“不管怎样,我认为这旅客有点咎由自取,认为决不应该弄虚作假。”(p.54)默尔索不仅否定社会的这种游戏,而且不愿意做这种游戏。他拒绝老板的提议,不想去巴黎的办事处工作后说:“我不想扫他的兴,但我觉得没有理由要改变我的生活。”(p.29)在玛丽提出要跟他结婚后也是如此:“她于是指出,结婚是一件大事,我回答说:‘不是。’”(p.30)然而,他这种态度并不是对社会准则的故意挑衅和拒绝,而只是一种确认,并且总是带有一种考虑,那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事物。社会认为对人和事物可以有确定无疑的看法,但他默尔索关心的却是真实,因此总是迟迟不作出自己的判断。

社会准则产生了一系列人人都要遵守的礼仪,不管是葬礼和审判都是如此,甚至连言语也有准则可依。检察长的话是陈词滥调,根本不考虑被告的具体情况。至于默尔索的母亲死后大家对他的慰问,似乎大多是为了尊重社会习俗,而不是出自内心的真实感情。因此,同样的行为会因当时的需要而具有不同的含义。如养老院门房在死者遗体前抽烟无关紧要,但默尔索在母亲遗体前抽烟,却成了不可饶恕的罪名。

由此可见,这个社会看待事物,只是依据社会的准则,有时还会毫不犹豫地违背这种准则。例如,养老院院长明知默尔索把母亲送进养老院是因为无法负担她的生活费用,却在审判时确认他母亲曾责备他把她送进养老院。在法庭上,门房指责默尔索不想跟他母亲的遗体告别(p.60),但实际情况却是:“我想马上看到妈妈。但门房对我说,我先得去见院长。”(p.5)两者一对照,这社会的真实面貌也就暴露无遗。

默尔索跟社会的关系总是有点不大顺畅,相反,他跟自然环境却是十分融洽,特别是跟水,因为水跟愉悦和爱情联系在一起:“海水凉快,我游泳开心。我跟玛丽一起游得很远,我们都感到两人动作协调,心满意足。”(p.35)即使是常常使他感到无法忍受的阳光,有时也使他感到十分舒服:“她[玛丽]靠着我躺了下来,她的身体和太阳所散发的这两种热气,使我睡着了一会儿。”(p.35)因此,每当加缪谈论默尔索对真实的渴望时,他就把这个人物跟太阳和自然环境联系起来:他在这部小说美国版序言中说:“默尔索[……]贫穷而又不加掩饰,喜欢不留下阴影的太阳。他并非缺乏敏感,而是因执着而有一种深深的爱,喜爱完美和真实。”还说:“他像石头、风或大海那样存在于阳光之下,而这些事物永远不会撒谎。”

正因为如此,有人把他称为“追求真实的殉道者”,读者,特别是当时的读者也把他视为“反英雄”。在这世上,他仿佛处于流放之中,并保持自己的习惯,跟别人对他的期待完全不同。然而,他自愿流放,却并不是隐士,而是跟人们经常接触,有许多人也想跟他做伴或成为他的朋友,他们是塞莱斯特、埃玛纽埃尔、萨拉马诺、雷蒙、马松……跟玛丽相遇和相恋也说明他对外界的关注。通过这个人物,加缪想要提出人有与众不同的权利。而默尔索的与众不同和别具一格,也恰恰清楚地揭示了这个社会在道德、宗教和司法方面的种种偏见。

作为记者,加缪经常列席法庭审判。他坚决反对死刑,并在这部小说中借此对司法机关进行尖锐的批评。确实,从现实主义角度来看,对审判的叙述缺乏真实性。例如,默尔索的老板不可能不出庭作证,他的律师以正当防卫为理由进行的辩护不可能如此之少,另外,在当时情况下,杀死一个阿拉伯人,也不可能被判死刑。

然而,整部小说的逻辑基础,恰恰就是这种非真实性及其真实效果的结合,而加缪的计划,也是对司法机关及其运行的一种审问。从这个角度来看,加缪妙就妙在塑造了这样一个人物,这个人物有罪是无可争议的,但被判死刑却理由并不充分。这首先是因为他被判死刑并不是因为杀人,而是因为他没有在母亲下葬时哭过。其次是因为审判是按照预先确定的仪式进行的,虽说毫无意义,却又必须遵守。法庭的审判通过默尔索的视角来描写。一方面,他在众人眼里是被告,但另一方面,他虽说被排除在外,“感到自己在此多余”(p.57),却是庭审的叙述者,从外面来观察对自己的审判。法官说的话使默尔索感到意外和困惑,而庭长对罪犯的辩护方法也弄不清楚。作者正是通过对庭审的这种描写,来对司法机关进行讽刺和批判。

……

书评(媒体评论)

阿尔贝·加缪作为一位艺术家和道德家,通过一个存在主义者对世界荒诞性的透视,形象地体现了现代人的道德良知,戏剧性地表现了自由、正义和死亡等有关人类存在最基本的问题。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局外人》不是一本提供解释的书,因为荒诞的人不作解释.他只是描写。这也不是一本提供证明的书。加缪先生仅作提示,他无心去证实本质上无法证实的东西。

——萨特

《局外人》写的是人在荒谬的世界中孤立无援.身不由己;《鼠疫》写的是面临同样的荒诞的生存时.尽管每个人的观点不同.但从深处看来,却有等同的地方。

——加缪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局外人鼠疫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阿尔贝·加缪
译者 徐和瑾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83749
开本 32开
页数 3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3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5.45
丛书名
印张 1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9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7: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