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版教材的修订中,编者除注重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讲述和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之外,还刻意强化了物理学与医学实践相结合的内容,同时也兼顾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与第4版教材相比,对原有内容作了认真地修改、完善和调整。在此基础上,适当充实了一些新的内容,诸如听力曲线的介绍、血液的流动、血压的测量、磁诊断技术、准分子激光治疗屈光不正、纳米显微技术、SPECT、PET的原理等。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图书 | 医学物理学(供临床医学专业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内容 | 编辑推荐 在本版教材的修订中,编者除注重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讲述和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之外,还刻意强化了物理学与医学实践相结合的内容,同时也兼顾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与第4版教材相比,对原有内容作了认真地修改、完善和调整。在此基础上,适当充实了一些新的内容,诸如听力曲线的介绍、血液的流动、血压的测量、磁诊断技术、准分子激光治疗屈光不正、纳米显微技术、SPECT、PET的原理等。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目录 绪论 一、“医学物理学”的概念 二、“医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三、“医学物理学”与物理学及医学的关系 第一章 人体力学 第一节 肌肉和骨骼的力学性质 一、肌肉的力学性质 二、骨骼的力学性质 第二节 人体静力学 一、物体平衡条件 二、杠杆作用 三、作用在髋关节和脊柱上的力 第三节 人体动力学 一、人体的动力学特征 二、人体的运动 第四节 临床力学器械 第二章 波动与声波 第一节 波的产生与传播 一、波的产生 二、波的传播 三、波动方程 四、惠更斯原理 第二节 声波 一、声速 二、声压、声阻抗和声强 三、听觉区域声强级和响度级 第三节 超声波 一、超声波的产生与传播 二、超声波的性质 三、超声波的生物效应 第四节 多普勒效应 一、多普勒效应的表达式 二、超声多普勒血流仪 第三章 液体的流动 第一节 理想液体的稳定流动 一、理想液体 二、稳定流动 三、连续性方程 第二节 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 一、伯努利方程 二、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第三节 实际液体的流动 一、牛顿黏滞定律 二、实际液体的伯努利方程 三、泊肃叶定律 四、湍流、雷诺数 第四节 血液的流动 一、循环系统中的血液流动 二、血压的测量 三、心脏做功 第五节 血液的流变 一、血液的非牛顿性与表观黏度 二、影响血液黏度的因素 三、血液流变学的应用与进展 第四章 液体的表面现象 第一节 表面张力和表面能 第二节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强 第三节 血管与心脏的跨壁压 第四节 毛细现象和气体栓塞 一、润湿现象 二、毛细现象 三、气体栓塞 第五节 肺的表面活性物质 一、液体的表面活性物质 二、肺泡的附加压强与表面活性物质 第五章 人体的生物电场和磁场 第一节 电偶极子及电偶层的电场 一、电偶极子的电势 二、电偶层的电势 第二节 膜电位和神经传导 一、能斯特方程式 二、静息电位 三、动作电位 四、神经传导 第三节 心电的向量原理 一、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 二、空间心电向量环及平面心电向量环 第四节 心电图的描记原理 一、心电导联 二、心电图的形成原理及描记 第五节 人体的生物磁场 一、磁场、磁感应强度 二、人体中的生物磁信号 三、生物磁场的测量 四、磁诊断技术和磁场疗法 第六章 直流电 第一节 基尔霍夫定律 一、基尔霍夫第一定律 二、基尔霍夫第二定律 第二节 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 一、电容器的充电过程 二、电容器的放电过程 第三节 直流电在医学中的应用 一、直流电对机体的作用 二、电泳 三、电疗 第四节 超导体 一、超导体的电学性质 二、超导体的磁学性质 三、超导体在医学上的应用 第七章 光的波动性 第一节 光的干涉 一、相干光源 二、杨氏双缝干涉 第二节 光的衍射 一、单缝衍射 二、圆孔衍射 三、光栅衍射 第三节 光的偏振 一、自然光和偏振光 二、马吕斯定律 第四节 旋光性 第五节 光的吸收 一、朗伯一比尔定律 二、光电比色计原理 第六节 光的生物效应 一、紫外线 二、红外线 第八章 几何光学 第一节 球面折射与透镜 一、单球面折射 二、透镜 三、薄透镜组 四、柱面透镜 第二节 眼屈光 一、眼的光学结构 二、眼的屈光系统 三、眼的屈光不正及其矫正 第三节 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 一、放大镜 二、光学显微镜 三、电子显微镜 第四节 纳米显微技术 一、扫描隧道显微镜 二、原子力显微镜 第五节 玻璃纤维内镜 一、全反射 二、光纤 三、医用内镜 第九章 激光 第一节 激光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一、原子能级和正态分布 二、光辐射及其三种基本形式 三、激光的产生 四、激光的特性 第二节 激光的生物作用机制和医学应用 一、激光的生物作用机制 二、激光的医学应用 第三节 医用激光器 一、红宝石激光器 二、氦一氖激光器 三、二氧化碳激光器 四、准分子激光器 第四节 激光的安全性 第十章 X射线 第一节 X射线的性质 一、X射线的本质 二、X射线的基本特性 第二节 X射线的产生及其强度和硬度 一、X射线的产生装置 二、X射线产生的物理机制 三、X射线的强度和硬度 第三节 X射线的吸收 一、单色X射线的吸收规律 二、质量吸收系数和质量厚度 三、吸收系数与波长和原子序数的关系 第四节 X射线在医学上的应用 一、X射线诊断 二、X射线治疗 第十一章 原子核与放射性 第一节 原子核的结构 一、原子核的组成 二、质量亏损和结合能 第二节 核衰变类型和衰变规律 一、a衰变 二、β衰变 三、γ跃迁和内转换 四、原子核的衰变规律 五、放射性活度 第三节 放射性核素在医学上的应用 一、示踪原理 二、放射治疗 三、放射诊断 第四节 射线的剂量与防护 一、照射量 二、吸收剂量 三、当量剂量 四、辐射的防护 第十二章 医学影像的物理学基础 第一节 超声诊断 一、超声脉冲回波成像原理 二、超声波探测的分辨本领 三、A型超声诊断仪的原理和应用 四、B型超声诊断仪的原理和应用 五、M型超声诊断仪的原理和应用 六、超声多普勒诊断仪的原理和应用 第二节 X-CT 一、X-CT装置 二、X-CT成像的物理基础 第三节 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 一、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 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 第四节 磁共振成像 一、原子核的自旋与磁矩 二、自旋核在稳恒磁场中的能级分裂 三、磁共振 四、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 参考文献 基本物理常量 专业名词中英文对照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医学物理学(供临床医学专业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潘志达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711913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4 |
版次 | 5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92 |
出版时间 | 2009-07-01 |
首版时间 | 1981-07-01 |
印刷时间 | 2009-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教育考试-大中专教材-成人教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1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R312 |
丛书名 | |
印张 | 12.5 |
印次 | 34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0 |
宽 | 185 |
高 | 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