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曾经
内容
编辑推荐

“曾经”,顾名思义,这是本写过去生活的事情,是一本纪实性文学。全书共分四个部分:成人前的记忆、行走在革命的边缘、在海拔4000米的地方、小文工团的生活等。全书语言通俗流畅,适合绝大多数读者阅读。

内容推荐

“曾经”,顾名思义,这是本写过去生活的事情,是一本纪实性文学。全书共分四个部分:成人前的记忆、行走在革命的边缘、在海拔4000米的地方、小文工团的生活等。全书语言通俗流畅,适合绝大多数读者阅读。

目录

成 人 前 的 记 忆

我的家/2

过节过年/7

民以食为天/17

真实的童话/21

声音是有质量的/25

孩子王/29

舞台梦/38

游泳及其他/43

两个国家的恋爱史/51

难忘的老师/55

争做“卑贱者”/61

行 走 在 革 命 的 边 缘

革命来了/64

我们成了“保皇派”/68

革命的旅行/72

去见毛主席/75

当一回“造反派”/81

实习装卸工/85

在 海 拔 4000 米 的 地 方

新兵蛋子/90

越西,我的雷达站/94

土匪和山火/99

业余筑路队/106

初上黄毛梗/111

关于故事的故事/116

非供观赏的风景/119

高山观奇/128

电影的“黄金时代”135

我曾经这样生活/138

抓狐狸/144

卫生员的悲喜剧/151

报道组/156

“9·13事件”/162

小 文 工 团 的 生 活

五石村/168

“我是何训友”/171

有趣的徐哲林/178

革命时期的爱情/184

父亲最后的日子/191

试读章节

              我的家

这幢楼,这条街,都已经面目全非了。也许因为将要拆迁,不再维修而显得破败凋零。当然无可奈何,比起有的地方来,这里总算还能隐隐约约看到过去的影子。

武进路,地处虹口区中心,东起九龙路,经吴淞路、乍浦路、四川北路、江西北路,到河南北路止,很短,大约不到两公里吧。我家1948年搬来上海时就住在这里,整整住了四十年。

我家住的,是幢很奇怪的房子。现在大家常常说起的上海的典型建筑,什么花园洋房、高层公寓、新式里弄、石库门、棚户简屋,都不是。它是座两层楼房,朝南面对着一个相当大的花园。我家搬进来时,底楼是个仓库和一个咖啡馆。咖啡馆和仓库之间,有扇临街的小门上二楼。楼梯很暗,但很宽大;楼梯拐弯处有个十来平米的过厅,到二楼,又是个十几平方的过厅,再上两个台阶进入走廊。走廊右手是厕所,也有近十平方,马桶却是老式的蹲坑,因为公用而变得肮脏不堪。走廊两侧南北各三间房,朝南的房间大一些,朝北的小一些;到顶头下两个台阶,是个南北套房。这样结构的房子,是旅馆,是饭店,是办公楼,抑或是上海开埠不久中国人建造的不中不西的花园住宅?

当时二楼总共住了五户人家,楼梯口的过厅改成了共用的厨房。一楼半的楼梯拐弯处,还有个朝北的亭子问似的小屋,住着另一户人家。我家则把楼梯转弯处的过道用木板拦出一半作厨房,然后再向南破墙而出,在底楼咖啡馆的大厨房上面搭建了一间木结构的房子作卧室。所以我家的房间三面是木板,一面则是拉毛了的外墙,上面还有粗大的落水管道。别看是个不伦不类的违章建筑,作为住宅却相当舒适,因为它突出在花园里,又面南向阳,树木花草的清香伴着灿烂的阳光,给我的童年留下了明媚的记忆。

没过多久,花园改成了强生出租汽车公司的停车场,虽然风景不再,但视野依然开阔,窗前那棵粗大的广玉兰也保留着,供我们家搁晾衣杆。我常常伏在窗口,端详广玉兰肥硕的叶片和在五月开花季节饱满的乳白色的花瓣,浓烈的花香,至今还留在美好的回忆里。

对孩子来讲,这块停车场,有着特别的诱惑力。白天,出租车开走了,停车场空空荡荡,我们和看门的早已混熟,一个个溜进去,在空旷平整的场院里嬉笑奔跑,或者围着待维修的车辆捉迷藏,或者看工人检修车辆,甚至钻到车子底下去。城市里的孩子,有这样大的游戏场所,真是难得。

在我们家斜对面,隔着马路,有个“海军司令部”,是幢漂亮的红砖洋楼,前面也有个不小的花园。长大后知道海军司令部不在这里,但的确是属于海军的一处房产;或许是某个海军将领的住宅,或是某个机关,反正戒备森严。因为戒备森严,所以特别引起我们的好奇,总是偷偷从黑铁门的缝隙里窥看里面的池塘、假山,以为比真正的公园还要好玩。后来,这个地方改为海军军官子弟幼儿园,戒备不那么严密了,我们就找机会偷偷溜进去。等到能溜进去了,这地方就不那么好玩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夏天,刮台风。那时候的台风比现在厉害得多,我想是因为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楼房阻挡风的横行。那次狂风暴雨之后,不知是谁来通风报信,说赶快去海军司令部拣麻雀。那里已经是幼儿园了,但大家还是习惯地叫海军司令部。跑到那里,果然遍地麻雀,多数还活着,只是全身被雨淋湿飞不起来了。真是难以想象,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麻雀被风刮在地上。以后我再也没见过这种现象,也没见有文章记载过这样的现象。但记忆应该没有错,因为至今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拣麻雀的兴奋。竹篮一会儿就装满了,我们喜笑颜开地拎回家去。不一会儿,家家户户都支上了油锅;不一会儿,楼道里处处飘香。那年月吃的东西少,能够放开肚子吃油炸麻雀的机会仅此一回,所以永志难忘。

夏天的晚上,我们就在停车场门口乘凉。那个年代,没有空调,电风扇也是奢侈品,而气候似乎比现在要热得多。熬过一个难耐的白天之后,家家户户就都转移到了室外。太阳刚下山,就开始在马路上泼凉水,让晒烤一天后的水泥赶快降温。不宽的人行道立刻就被各式的板凳、藤椅、竹榻甚至行军床占领。停车场的大门很宽,而且有个长长的过道,过道上面是过街楼,白天晒不着太阳,阴凉;而过道那头连着开阔的场院,这里就成了风口。很难再找到更好的乘凉的地方了。乘凉的时候,大人们或聊天,或打牌,孩子其实是无所谓乘凉的,他们在人堆里穿梭奔跑,依然一头一脸的汗。

停车场隔壁,有幢红砖楼房,那是座气派的房子,沿马路上四级台阶,是个轩厅,也有十来平方,上面有顶,淋不着雨,女孩子常在这里玩“造房子”或踢毽子。经轩厅进门,有个一两百平方的内天井,上下三面都是敞廊,里面有很多房间。想来总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公馆。1949年后做了区卫生局,后来改为结核病防治所。

马路对面,有一家南货店和一家照相馆。我姐姐读小学的时候,有几年,她的着色大照片曾经放在照相馆的橱窗里陈列,让我们家很有点拥有明星的自豪。南货店旁有条小弄堂,弄口有个给水站,就是个公用的自来水龙头,卖水的。弄里的居民就聚在这里洗衣淘米,很像农村的河埠头。

上世纪50年代的上海,即使在市中心,也有着几分农村风光。

P2-6

序言

人人都有曾经的日子。因为已经逝去,那些日子就变得非常珍贵。其实未来的日子同样珍贵,但曾经的日子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而未来还只是一串代表日期的数字。

曾经的日子越来越多,未来的日子越来越少;当然,未来更珍贵。珍惜未来就是珍惜生命。珍惜生命的办法,就是别忘记曾经的日子。阅历永远是最宝贵的财富。

每个人的曾经都宝贵。千千万万人的曾经就构成了历史。历史不是抽象的道理,历史不只是改朝换代,历史存在于每个人的生命之中。

下面的文字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自传,只是一些片断的记忆。不是按照重要与否选择的结果,是自然筛选留下来的,并且难说记忆是否有误。所有的回忆录都难以绝对准确。但任何自然存在的东西都是有道理的,包括自然;留存的记忆。这许多琐事,许多细节,是我生命中的烙印,我珍惜它们,所以我把它们奉献给读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曾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长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11314
开本 16开
页数 1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7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3:0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