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东京塔
内容
编辑推荐

日本“哭泣小说”首席代表。本书荣获2006年日本书店大奖,日本全国书店店员评选出的最想卖的一本书,日本富士电视台将其改编成电视剧。

《东京塔》以淡雅而又真实感人的笔触,抒发了对母亲的深切追忆,在日本一上市就成为超级畅销书,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了200万册。

眼下在日本各大书店,“哭泣小说”大受读者的追捧,不少二三十岁的年轻女性更是将书中“流泪可以缓解压力、放松夫脑”的观点奉为时尚。

内容推荐

《东京塔》的人气之所以如此高涨。与矮“哭泣小说”的身份密不可分。小说从“我”一点点长大,一直写到“我”目送着母亲因病去世,各种生活细节每每令人感同身受,因而赚取了读者的大把眼泪,也当之无愧地成“哭泣小说”的首席代表。

试读章节

伤心欲绝抑或是后悔得肠子都青了的事情,都不知为何难以抵抗,只能持续地重复着。

人生就像陀螺一样。

不停地打转,旋转着,重复着。

就这样,被拽拖着,被叩击着。我们燃烧殆尽。

生命狼藉不堪。

五月里有人这样说。

他一边凝视着东京塔,一边说好像很荒凉的样子。

它只是装饰了白天,照亮了黑夜。他说其样子看起来很荒凉。

我听了,心想也许正因为如此它才会令人更加憧憬的。

这个空荡荡的城市,一点点地长大,继续着凛冽的自然形态,给人以强悍和柔美之感。

流动、拉拢、勾结、背叛以及欺骗着生活下去的我们,对那种孤独的凄美充满兴趣和欲望。

不能忍受寂寞,执著坚守的我们对之憧憬着、向往着。

每一个人都向往着这个地方,为之离开家乡,投入她的怀抱,追求生命中的某种东西。

离乡背井的父亲曾经为此带着我一起来到这里。失去归所的我们,没有抱有任何幻想,来到东京,不知何处是归宿,只能在东京塔下睡觉。这是妈妈告诉我的。

一天,我们一家三口在租住的能望见东京塔的小屋里,相拥而眠。

这是我儿时的记忆。多数人几乎已经记不起孩提时代的事情了,可是我却一直保留着很多记忆。那些记忆并不暖昧,也绝非模糊,儿时空气中的味道、当时的所思所想,甚至是零碎的风景,我至今记忆犹新。

估计是因为比起别人来,我值得回忆的事情太少了吧。

这是三岁之前的记忆。我和爸爸、妈妈一家人一起生活的记忆。家人一起生活三年的时间里,除了上面写的那些,就没有其他的了。我只能继续记忆着这微乎其微的童年逸事了。

“咔嚓”一声凄厉,和妈妈一起睡在蒲团上的我被惊醒了。当然,妈妈也醒了,在蒲团上弓着身子。这可是半夜时间,不仅仅是孩子,大人和街道都在沉睡中。

从大门口,传来奶奶悲戚戚的声音。奶奶连连呼喊着妈妈的名字。妈妈飞奔至走廊里,来到门口,又立即跑回房间,抱起我,像个橄榄球选手迅速跑出房间。

爸爸回来了。回到自己的家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爸爸今天并不是用手推开大门,而是用脚踹开的。镶嵌着玻璃的木栈格子门破乱不堪,一片狼藉。奶奶穿着鞋子走在走廊里,声嘶力竭地尖叫着。妈妈冲过奶奶面前,爸爸要追赶逃跑的妈妈。即便是调查笼城事件的特种警察部队也不会让他们变得文明优雅。

一边是想要逃之天天的妈妈,一边是趴在走廊里的奶奶,类似这样的“回家风景”在我的家里时常上演。不过,那天的猎物既不是妈妈,也不是奶奶,而是我。爸爸硬从蜷缩在角落里的妈妈那里把我夺过来,从大衣的口袋里掏出一个三角油纸包。油纸里包着的是冰凉的烧鸡,给我吃的,带着钎子他就往我嘴里塞。

爸爸想要让我这个儿子吃烧鸡。刚刚起来就有烧鸡吃,在我的人生中也就那唯一一次了。

爸爸当时喝多了,耍酒疯,到处发狂。

几天以后,我家又新装了大门。我家的门是两扇合在一起的拉门,只是把爸爸弄坏了的那一扇装上新的,那扇新门的木栈发白,我家的大门显得很奇怪。  我是个哭鼻虫,每次一哭都长泣不止。爸爸很不喜欢这样的男孩子,尽管那时候我还只有三岁。

有一次我哭着来到茶厅,爸爸穿着衬裤在看电视,他不知道我在那里哭了多久。突然爸爸就怒吼着,把我拎起来,扔了出去。于是我从茶厅横穿走廊,落进了客厅。

我仿佛漂浮在宇宙里,以前所未有的视角观察着走廊和客厅的交界处。奶奶从客厅里看到了这一切,像棒球接球手一样,双手把从茶厅里被投掷出去的我接住了。

这是后来妈妈告诉我的。

漂浮在宇宙中的记忆消失了。跳楼自杀的人在撞击地面之前,思维瞬间停滞也许就是那样的。如果当时奶奶接“人”失误的话,我将被摔在地上,也许就变成一个傻瓜孩子了。

我还是一个肠胃不好,很虚弱的孩子,经常拉肚子。每到犯病的时候,妈妈就带我去附近的医院。给我看病的是个女医生,后来妈妈总说,“那是个很好的大夫,如果没有她,你就死了。”每次去医院,就是往屁股上打针,女医生和妈妈就鼓励我,“忍耐一些,别哭。”我就装做不疼的样子,沉醉于她们两个人的表扬当中。

有一天,我又跟往常一样肚子痛,妈妈带我去女医生的医院,不巧那天是休诊日,就去了另一家私人医院。这家医院诊断为“一般的腹痛”。

P2-3

书评(媒体评论)

这就是东京;这就是吃饭、这就是医院,这就是死亡。在淡淡地行进当中,描写妈妈以及妈妈生命节奏的语言在书中跳舞。妈妈、我、爸爸。爸爸一出现的话。情况就有点混乱。不过,这个也很重要,只有这样,最后才能称得上是“家族”。

——青山书屋中心 六本木店 闻窒道子

我为书中构筑的强烈的母子亲情所感动,在不顺利的家庭关系日益增多的今天,这种执著于亲情关系的凄美令人垂泪。我迫切地产生赶快生一个孩子的心愿。

——公司职员 56岁 女

父母和儿子三个人呈现出三位一体的东京塔以及生与死。一部超级哭泣的作品。

——店员 河内清美

我哭了。在开往公司的东海道线上,眼泪不止地往下流。因为泪流不止,结果我迟到了一个小时,利利·弗兰克,你不能这样地让我哭泣啊!

——公司职员 50岁男

这部小说中的人物有:爸爸、妈妈和我。奇妙的三位一体的亲情关系,呈现给我们神奇的勇气。塑造了一个幽默而且有男人味的新形象以及家庭关系的形象。一部杰作。

——bookstore谈浜松町店 小材绫吾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那是迟早会发生的事情。你会产生一种恐怖,明白了这些事情发生的恐怖。我最恐惧的事情。”我很认同这句话。对我来说。那的确是最恐怖的事情。那些事情总有一天会真正到来。我一边读,一边独自大哭。擦眼泪和鼻涕的面巾纸都塞满了垃圾箱。读第二遍的时候,仍旧哭泣不止。读完以后,心情豁然开朗。

——模特 田边由美

本小说的美文美句有很多,我都折页。统计下来有相当的量。很是钦佩作者温和的目光和背后敏锐的洞察力。这是一部主题性和文学性都很强的小说。是具有口口相传价值的作品。

——纪伊国屋书店新宿南店 白井惠美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东京塔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利利·弗兰克
译者 李颖秋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08136
开本 16开
页数 2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8-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313.45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6
出版地 北京
249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2: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