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公共政策分析(2007年卷)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国公共政策年度分析报告的第七本,突出了2006年公共政策选择的重点,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范式,对化解乡村债务、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山林地承包、农村义务教育以及农民工劳动保护等政策作了深入分析,还就“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的经济走势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住房价格、药品安全等问题,从公共政策的角度作了进一步诠释。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国公共政策年度分析报告的第七本。

本卷突出了2006年公共政策选择的重点,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范式,对化解乡村债务、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山林地承包、农村义务教育以及农民工劳动保护等政策作了深入分析,还就“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的经济走势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住房价格、药品安全等问题,从公共政策的角度作了进一步诠释。

近年来,香港、澳门的高等学校都加大了招收内地学生的力度,内地高等学校也积极招收港、澳、台学生,引起考生和考生家长的高度注意,本卷分别就内地、香港、澳门招收外来华人学生的政策作了系统分析。 本卷还以专章介绍了美国55年来公共政策的发展情况。

本卷指出的2007年的中国公共政策走向,应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策导向下,继续进行宏观调控,保证国家经济平稳运行,并在金融体制和汇率机制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尤其是形成商业银行转制的政策体系,以应对国外银行大量进入中国的新形势;同时,公共安全、危机处理、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社会公平等方面的政策问题,依然是政府和民众高度关注的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则要在加大“反哺”力度的同时,注意政策执行方面的问题,使困扰多年的“三农问题”得以缓解,使农村发展出现转机。

目录

导论 2006年/2007年中国公共政策选择的走向

一 “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二 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

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架构

四 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社会养老保险新政

五 药品和食品再现安全危机

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策取向

第一章 2006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的几个重点问题

一 宏观经济是否过热

二 贷款数量和贷款增速

三 经济高增长低通胀可否持续

四 部分行业是否出现产能过剩

五 面对经济高速增长的宏观调控

第二章 中国财政政策分析

一 稳健的财政政策与财政收支规模的持续扩大钳

二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政策钳

三 转移支付政策

四 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的完善骶

五 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甜

六 税制改革甜

第三章 解决住房问题的出路:从房地产调控到住房政策重构

一 住房领域的主要问题加

二 房地产调控:政府的努力

三 2006年房地产调控的主要特征

四 房地产调控的效果

五 房地产调控效果有限的根本原因

六 解决住房问题的思路与建议

第四章 药品安全的政府管制分析

一 药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形成

二 药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与药品监管政策思路的转型

三 药品安全政府管制的作用与缺陷

四 药品安全深层次矛盾以及我国药品管制的发展取向

第五章 农村改革与新农村建设

一 解放农民的故事没有讲完

二 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

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与目标

四 主要政策变化与评论

第六章 乡村债务的特征、产生机制与化解

一 乡村债务的规模与特征

二 乡村债务产生的机制

三 化解乡村债务的政策效果

四 化解乡村债务的若干建议

第七章 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政策选择

一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历史回顾

二 当前中国农村贫困状况分析

三 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生活救助的历史变化

四 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现状分析

五 推进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政策建议

第八章 农民工:中国劳动政策的新议题

一 中国的“农民工” 

二 从“盲流”到“劳工”:农民工问题的再定义

三 作为劳工问题的农民工问题

四 熊德明事件:农民工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焦点事件

五 农民工问题进入中国劳动政策范畴

第九章 中国林地承包政策分析

一 中国林业发展的政策选择过程222

二 林地承包政策的变化过程

三 林地承包政策的主要内容

四 林地承包政策的初步效果和面临难题

五 林地承包的未来政策走向

第十章 中国农村教育的进展与困惑

一 发展农村教育的政策背景

二 发展农村教育的政策选择

三 农村教育政策的成效

四 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未来政策走向

第十一章 国际化与大学教育变革:香港的经验

一 政策背景及发展

二 大学教育国际化的性质转变

三 大学教育国际化的优势与局限

四 香港经验对大中华地区的启示

第十二章 从新制度主义角度分析澳门高等院校录取中国内地学生政策

一 新制度主义

二 2000年前的不干预政策

三 2000年后的积极协助政策走向

第十三章 美国政策科学发展五十年回顾与启示

一 政策科学的诞生及其性质的探讨

二 政策科学研究领域的多样化与知识基础

三 在比较中拓宽:比较公共政策和发展公共政策

四 工具理性的张扬及其批判和超越

五 价值理性的凸现

六 政策过程的全面展开

七 新的理论途径

八 政策工具、政策网络与政策范式研究

九 公共政策的理论重构

十 美国政策科学的社会建制和社会功能

十一 美国政策科学历史进程对中国的几点启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公共政策分析(2007年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白钢//史卫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461012
开本 16开
页数 3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8
出版时间 2007-02-01
首版时间 2007-02-01
印刷时间 2007-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01
丛书名
印张 2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0:4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