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纳西古王国的东巴教(走向图画象形文的灵境)/中国原始宗教文化图文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纳西族堪称古文明大族,丽江古城、纳西古乐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古老神秘的东巴教,是举世瞩目的纳西古文明的皇皇乐章。在茫茫世间,东巴教与纳西人风雨相伴,成为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灵性力量,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与东巴教息息相关,他们人生的每一个足印都在东巴教的祭坛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东巴教熔铸了他们的精神和心灵。

内容推荐

《中国原始宗教文化图文丛书》,本书是该系列之一的《走进图画形文的灵境——神游纳西古王国的东巴教》。

本套书的作者都是多年研究、介绍中国原始宗教的专家学者,他们长年在我国边疆少数地区调研,书中内容多是他们在实地考罕中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各书均是本民族作者写该民族宗教文化,读来亲切感人。

本套书融知识性和欣赏性为一体,图文并茂,相互呼应,让读者在阅读愉悦中获取许许多多原始宗教的信息……

目录

引言

东巴教与纳西人

 1. 历史上的纳西族

 2. 东巴教与纳西人的一生

东巴教的源与流

 1. 纳西人本土信仰之汇集

 2. 东巴教与间巫术

 3.东巴教与苯教及其他宗教

东巴教的人与自然观

 1. 人和大自然是兄弟

 2. 与大自然精灵的对话

 3.东巴与民间生态保护

 4. 生命回归大自然

东巴和桑尼——农夫兼神巫

 1. 人神使者

 2. 俗世天才

 3.寻找女巫

走进神秘的祭仪

 1.祭天大典一祭仪之首

 2. 悲风泣月的祭殉情者仪式 

 3.与生命神同乐的婚庆盛典

六 图画象形文和东巴教秘籍

 1.“惟一活着的象形文字”

 2. 浩瀚的象形文古卷飘零四海

 3.纳西社会的百科全书 

东巴教中的艺术世界

1.竹笔清风  

2. 木牌古韵

 3.布卷画与《神路图》

 4. 拙朴的雕塑

5.世上最早的象形文舞谱

6.与鬼神同舞  

7.远山天籁之音

后记

试读章节

东巴经作品都是用特定的曲调来诵唱的,音乐是东巴艺术的有声部分。

东巴音乐分为声乐和器乐两部分。东巴声乐指东巴诵经时的吟唱念咏。东巴教的每种仪式都有特定的吟诵曲调,每种大的仪式都有主要唱腔,并根据其内容有相应的风格。如祭天主要是歌颂先祖的丰功伟业和英雄精神,因此,吟诵调比较深沉庄重;而祭风仪式主要是超度殉情者之灵,叙述殉情者的悲情故事和雪山爱情灵界的美丽超凡,因此,吟诵调有苍凉、悲惋、瑰丽而浪漫的突出特征;而在吟咏反映古代战争等的诗篇时,吟诵曲调则犹如山涧急流般起伏跌宕,如雪原厉风的激越昂扬。同一仪式中,唱法又以程序和经书内容的不同而有变化,而且,不同地区的吟唱各有自己基于民间音乐传统的风格特点。

东巴唱曲约有三十来种。东巴的吟诵调以纳西族民间的传统曲调为基础,保留了纳西族古代民歌曲调的一些风格特点。依照东巴们的说法,这些诵经调就是古代传下来的山歌。这种宗教音乐与山歌野调的交融与东巴自幼受民间音乐熏陶,本身亦多是出色的民歌手是分不开的。

纳西族堪称古文明大族,丽江古城、纳西古乐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东巴吟诵经书的曲调悠长,声音嘹亮高亢,起伏跌宕,听其歌咏宛如听人长声吟啸于空阔高远的朗月星空之下或高原林莽深谷之中。东巴象形文的“唱”字画一人张口放声长歌,一根波浪状的长线从中延伸而出,表示歌声有起有伏,而且声音悠长。东巴经中常提到主人公在山野引吭高歌,山鸣谷应,回声不绝。东巴经和民间故事、歌谣中,常常提到歌声、呼喊声引起的阿本露,即回声,并将它视为一种有神秘色彩的自然现象。古老神秘的东巴教,是举世瞩目的纳西古文明的皇皇乐章。在茫茫世间,东巴教与纳西人风雨相伴,成为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灵性力量,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与东巴教息息相关,他们人生的每一个足印都在东巴教的祭坛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东巴教熔铸了他们的精神和心灵,包含着丰富厚重的人类思想文化信息,蕴藏着原始哲学、原始思维、原始教育、原始天文历法、原始医药、原始音乐舞蹈、原始雕塑艺术、原始伦理法规、原始风俗民情等,它是原始思想文化的载体,宛如一棵根深叶茂的意识之树。东巴声乐的上述特点反映了纳传统音乐气旺波长、长声歌吟的风格。

东巴乐器分为打击乐器、弹呜乐器和吹奏乐器。属于打击乐器的大鼓丹古、鼓丹把辽、板铃展来、铃局汝、锣尔罗。弹鸣乐器有弦扩阔,弦多为殉情男女互诉衷情所用,并成为殉情的仲音乐媒介,引起东巴的禁忌,因而在祭殉情者等仪式上只挂不弹。惮鸣哎乐器中的琵琶和筝,如今只见于民间而已不用于东巴教仪式,但东巴画中则所绘很多。吹奏乐器有笛、葫芦笙、白海螺都盘富仁母科、牦牛号角板科等。近代,葫芦笙多用于群众歌舞而不用于东巴教仪式。在东巴古画《神路图》中还绘有一些未见于东巴经的乐器,如气呜类管乐芒筒、长号、喇叭、唢呐等。由此可知古代东巴乐器种类可能很多。这些芒筒、喇叭、唢呐等乐器在唐宋时的西藏寺院壁画中也有存在。海螺和鼓也是唐代吐蕃乐器。西藏札达古格王朝遗址红庙壁画中有一种似东巴手鼓的有柄手鼓。苯教祭司所用的手鼓也与东巴的手鼓十分相似,而且两教都有教祖和神明祭司可以骑这种手鼓飞行的传说。

东巴教的有些乐器也保留了古羌人乐器的风格特征,如东巴象彤文中回出三个孔即表示笛子,这是上古时羌笛的特征。

近代东巴举行仪式时,一般只使用板铃、手鼓、大鼓、锣、海螺、牛角等,节奏单一,谱点简单,旋律性不强。乐器的简单化是东巴教逐渐衰落的结果。

东巴音乐是古老的原始宗教音乐,它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大自然和人、神化的自然力和神化的人是它吟唱的对象。同时,那邈远不可解的长天大地、神怪精灵等也是它咏叹的内容。它宛如发自大山深处的天籁之音,一直绵砸罕今。P213-215

序言

原始宗教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在当时,原始宗教的意识笼罩着整个社会,其他意识都必须依附原始宗教才能存在和发展。

古往今来,沧海成桑田。随着岁月的流逝,原始宗教的万物有灵、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信仰观念及其祭祀仪式、风俗礼仪等已濒于灭绝,但在有的国家和地区的民族中,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动、礼仪风俗仍有存留。这是原始宗教的文化遗留,也是人类原始思想文化的活化石,具有弥足珍贵的意义。

原始宗教是孕育原始思想文化的母腹,也是培育远古文明的摇篮。原始宗教中包含着丰富厚重的人类思想文化信息,蕴藏着原始哲学、原始思维、原始教育、原始天文历法、原始医药、原始音乐舞蹈、原始雕塑艺术、原始伦理法规、原始风俗民情等,它是原始思想文化的载体,宛如一棵根深叶茂的意识之树。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泱泱大国。我国原始宗教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显苦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其精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石。

从历史意义而言,今天我们去领悟中华民族远古原始宗教文化的真谛,如同我们去认识世界失落的文明,即古印度文明、爱琴文明、巴比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玛雅文明……以今人的眼光看我们原始先民的思想活动、社会活动、生存环境等,确实有难以理解之处,但如果我们置身于人类童年时期,就不会惊奇了。毕竟古人和今人的心灵是能沟通的,昨天是源,今日是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就是这样一脉相承的。

中国原始宗教宛如一层神秘的面纱,覆盖着我国许多远古的文明。如距今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的遗迹,墓地遗骸头东足西的葬式、遗留的赤铁矿粉,显示了灵魂观念的产生。没有灵魂就没有观念,没有观念就没有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我国远古文明的曙光。雪域高原的古老苯教,象雄王国的故垒废墟,大漠孤烟中的萨满鼓声,丽江白水台的东巴灵洞,泸沽湖畔的格姆女山……这许许多多的文化遗迹,仿佛向我们诉说着遥远年代的文明。许许多多依然存在的文化景观,企盼我们去认识、观赏和开发,拂去历史的尘埃,展示它们独特的文化魅力。

《中国原始宗教文化图文丛书》,力求展示我国多民族原始宗教文化的亮点。首批问世的《心灵的火焰——苯教文化之旅》《信仰的灵光——彝族原始宗教与毕摩文化》《走进图画象形文的灵境——神游纳西占王国的东巴教》《银苍玉洱间的神奇信仰——白族本主崇拜》《大漠神韵——神秘的北方萨满文化》,是我们撷取的我国原始宗教文化长河中的五朵浪花,每本书各具特色,魅力四射。

本套书的作者都是多年研究、介绍中国原始宗教的专家学者,他们长年在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调研,书中内容多是他们在实地考察中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各书均是本民族作者写该民族原始宗教文化,读来亲切感人。

本套书融知识性和欣赏性为一体,图文并茂,相互呼应,让读者在阅读的愉悦中获取许许多多原始宗教的信息……

本套丛书因系初创编著,不足之处,请读者赐教,以臻完善。

杨学政

于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2003年

后记

我长年在故乡的土地上跋涉,二十余年来,足迹遍及滇、川、藏地区的很多纳西族村寨。东巴文化是我苦心探索的纳西学重要内容之一。在多年的田野调查中,我与各地很多东巴老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从他们那里不断地探求纳西人的古文化之谜。在学术刊物、学术著作以及国际论坛上,我_直与国内外学术界的同仁进行着同行之间严谨的讨论。而在现在的这本书里,我是以一种不同的姿态和笔调,与更多不一定从事学术工作的朋友们进行关于东巴文化的交流。

我在长期的调研和学术研究中深深感到,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朴实平和。它固然蕴含很多玄奥的古文明之谜,但更多的内容直指人心性灵,朴实而率真。有时需要以一种如它的本质那样朴实、自然而流畅的语言和笔调,把它蕴含的自然之美丽、人间之纯情告诉更多对边地文化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的重要宗旨,就是力求以一种与纳西家园和纳两古文明白然朴实的本真韵致相和谐的笔调,融进我多年对东巴文化的解读,对东巴文化进行客观可信而又有可读性的介绍,帮助更多的读者认识这一远在边陲的中华民族文明瑰宝。

东巴古文明正在渐渐飘逝,很多与我相知甚深的老东巴已驾鹤归去。多少次,我曾与不少东巴老人相约,来日在山村再教我这个远在闹市谋生的纳西后生释读他们的经典和生活,而当我一次次如约再赴深山重返故地时,田园依旧,老屋依旧,而人已无踪!许许多多来不及留给后人的智慧和故事,已经与老东巴们一起永远消逝于茫茫天地的云与风中。在我写这本小书时,每念及此,便心情黯然。

近年来,在国际友人的帮助下,我与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的同仁们惨淡经营,努力促成培养几个民间东巴文化传人,包括几个老东巴的孙辈,内心窃愿“纳西古王国”这一脉山水人文之灵,能或多或少鲜活地长留在世间。

谨此为永恒的东巴文化之灵祝福!

杨福泉

2002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纳西古王国的东巴教(走向图画象形文的灵境)/中国原始宗教文化图文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福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1125256
开本 24开
页数 2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7-03-01
首版时间 2007-03-01
印刷时间 200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5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33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10
17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3: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