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解毒于丹
内容
编辑推荐

孔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庄子的思想对我们现代人又有着怎样的启迪呢?……于丹在央视“百家讲坛”解读《论语》和《庄子》,受到观众好评,随后出版的《于丹〈论语〉心得》和《于丹〈庄子〉心得》受到各方追捧。本书对于丹现象进行了剖析,对于丹书中的错误进行了更正,告诉你未被糟蹋的孔子与庄子。

内容推荐

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利,于丹女士也不例外,如果她的“心得”能够叫做《一个40岁女人的人生悟》,撇清与孔子和庄子支离破碎的联系,如果她的书能够安静地躺在书店一隅,等待心有灵犀的读者去悄然发现,那么一切都会恰到好处,世象也会呈现一种平和而节制的美。

于丹“心得”《论语》和《庄子》的举动,不但没有拉近国人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反而使我们内心失去了某种可贵的敬畏感。接受中国元典的洗礼,确实需要某种时间的隆重性和心态的谦卑,快餐文化只能用于果腹,而不能真正陶冶精神的成长。

我们认为,辨别是非的能力,是通识教育的终极目标。出版这样一本书,我们不只是想让于丹的曲解歪说不再流传,我们更渴望文化能呈现多元的生态,读者能面对多元的取舍,并真正走向通识教育的彼岸。

目录

第一编 告诉你未被糟蹋的孔子

孔子是“快乐”哲学的代言人吗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吗

——兼说“论语”两字的含义

孔子说的“礼”是指“礼节”、“礼让”吗

质疑于丹对“士”的解释

“君子喻于义”中的“义”能理解为“适宜”吗

“冕”就是指当官吗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何解

“天人合一”和“天人和谐”是一个意思吗

“君子儒”与“小人儒”

《论语》所谓“君子”究竟何指

离题万里的人生之道

第二编 告诉你未被糟蹋的庄子

何谓“逍遥游”

“《庄子》这本书,历代被奉为经典”吗

“齐物”就是“庄周的密码”吗

——兼说《庄子·齐物论》

“谈笑论生死”是庄子的生死观吗

快乐的庄子?抑或是痛苦的庄子

禅宗的“觉悟”,非于丹所说的“觉悟”

是“认识自己”,还是“忘却自己”

——论《庄子·人间世》之“心斋”

是“无用之用”还是“总有路可走”

——庄子用支离疏的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

论“浑沌”兼驳于丹妄解“七日而浑沌死”

于丹讲述的“庄周梦蝶”

——一个讲错了地方的故事

夔、炫、蛇和风的故事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第三编 透过于丹看社会

苏格拉底的结局与《百家讲坛》的反对者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民主

附录:超级女声的胜利就是自由民主的胜利吗

文化快餐时代的经典阅读

知识分子应当向“民众”屈膝献媚吗

警惕文化苏丹红

知识分子的“生产化”是其堕落的前兆

所谓“文化保守主义”

第四编 背景阅读

起草人徐晋如答媒体问

徐晋如:我为什么要强调敬畏

徐晋如答网友

试读章节

《于丹<论语>心得》开篇这样写道:

“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真理是朴素的,这话不假,但朴素绝不仅仅等于表面。太阳从东边升起,现代社会无人不知,但我们今天知道太阳之所以不从西方升起这个看似最简单不过的常识,也不是生而知之,也是一代又一代的先人历经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挫折后才发现的。要知道,在没有任何现代文明的帮助下,我们的上古先民曾经想象着太阳是从山谷中升起的(“日出于谷而天下明,故称肠谷”)。真理的力量不仅仅在于让我们认知世界的真实,其更重要在于它作为一种悬置的理想高标指引我们不断向世界的真实与本质靠拢——而不是相反,令我们停留在太阳东升西落这样表面现象中故步自封。

将朴素和表面混为一谈之后,于丹开始了她的“三段论”,即,真理是“朴素”的,《论语》讲的是真理,所以《论语》是“朴素”的。先抛开立论基础的不稳定性,于丹又进一步混淆了概念——最朴素、最简单的道理,“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以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它贯穿着孔子关于政治、哲学、教育、为人等各个方面的伟大思想。如果说《论语》“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这种说法实际上无疑于是在说孔子是快乐哲学的代言人。

快乐心灵是美好的,孔子是伟大的,所以将伟大的孔子和美好的快乐心灵绑定在一起兜售,“看上去很美”。这就好比说,牛顿三大力学是经典的,爱因斯坦是伟大的,所以爱因斯坦是主张三大经典力学的。任何一个有物理常识的人都不会认同这种逻辑。

我不禁要请教于丹女士:孔子是快乐哲学的代言人吗?

首先可以来看看孔子究竟快不快乐。这个问题看起来就像庄子笔下的“子非鱼”一样,似乎是个无解的方程,但对于我们现在讨论“孔子是否是快乐哲学的代言人”这个问题却很重要。如果孔子的思想是快乐哲学,那么他必然要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得很快乐。就像一个穷困潦倒的穷光蛋没有资格也不可能向大家宣讲他的财富学理念一样,不快乐的孔子也绝不可能向人们宣扬什么快乐哲学。

如果按照于丹的标准,孔子的一生绝对是不快乐的一生,不仅不快乐,甚至用句四川话可以说“霉得起冬瓜灰”。如果参照《史记·孔子世家》,用现代格式写一份孔子的个人简历,大概如下:

孔丘,男,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叔梁纥和颜氏女的私生子,父亲早亡,少年时代生活贫贱。成年后当过仓库管理员和畜牧管理员等小公务员,但在仕途上一直不得志。他创办私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民办教师,教学所得的收入不过是些肉干之类的东西。他在政治上经常遭到排挤陷害,加上当时政局不稳定,只得带领弟子在各个诸侯国之间来回找工作。后来,五十多岁的时候重新做公务员,并且曾经一度做到鲁国总理这样显赫的位置,但是没几年就被齐国用离间计排挤了出去,后来就再也没有得到重用。晚年除了教授弟子以外潜心著述。公元前479年病死。

从上面这份履历表可以看出,如果以“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为快乐标准,孔子在这个问题上绝对不及格。《论语》里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说有一次孑L子让子路去问路,子路碰上一个叫做桀溺的人。桀溺说:“天下到处都在动荡不安,而谁能改变这种现状呢?况且你与其跟着那逃避乱臣的人四处奔走,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躲避乱世的人呢。”说完,就继续不停地耕田。子路把此话告诉了孔子,孔子失望地说:“我们不能居住在山林里与鸟兽同群,要是天下太平,我也用不着到处奔走想改变这个局面了。”而另一部先秦子书《庄子》中,也记载了孔子带着弟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游历的时候受困,窘迫到“七日不火食”,就是七天都没有吃到热的食物。于丹在《于丹<论语>心得》第49页这样说道:“孔子和他的弟子所享受的那种快乐,同样是我们今天快乐的源泉”,我不知道有多少现代人愿意享受“急急如丧家之犬”(孔子自谓)一样的“快乐”生活。

但是我要说,我坚信孔子的一生是快乐的一生。读者可能会问:“你说孔子的一生是快乐的一生,不就符合了于丹的说法了吗?”这里我要着重强调,我说的快乐,绝不是于丹所说的世俗之乐,比如吃饱穿暖、名利双收,我不是指这个意义上的快乐。作为哲学家的孔子,就像饮鸩而亡的苏格拉底,就像终生没有走出过小城的康德,就像最后精神分裂的尼采……像所有孤独的伟大哲人一样,他的快乐是凡夫俗子难以领略的快乐,是那种在外界压力下一点一点向理想高标奋进的快乐。

20世纪法国著名作家、思想家加缪曾经写过一本影响极大的书,叫做《西绪福斯的神话》,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西绪福斯的故事:

西绪福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传说他曾是一个国王,由于背叛了宙斯,死后被打入地狱并被惩罚在一座大山上,从山底推一块巨石上山。每当他气喘吁吁,竭尽全力将石头推到山顶时,那块巨石就又向山底滑去了。他只能回转身,再次从山底将巨石向山顶推去。

在我看来,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西绪福斯式的英雄人物,他一次又一次向生活和命运发起挑战,屡战屡败,但是他屡败屡战。如果说孔子的快乐能带给现代人一些启迪,那就是他面对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外在压力时那份永不言败的执著和乐观;而绝不是于丹所说的那种随遇而安式的精神胜利法。美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在他的经典小说《老人与海》中借主人公圣地亚哥之口说过:“你可以打败我,但不能打垮我。”从这个意义说快乐,孔子就是这样一位痛并快乐着的老人。

P3-7

序言

任何稍具政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民主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民主社会并不必然就是一个自由的社会,民主在给人们带来保障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的弊端,其最著者,就是文化艺术的整体堕落。有一些人将这种令人难堪的情形描述为“麦当劳世界”。今天,“麦当劳世界”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文化霸权,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作为一名深被古典文化所化的学者,面对此种情形,心中的痛苦莫可名状。耶鲁大学的人文大师布鲁姆就曾在《华尔街日报》撰文,称《哈利·波特》与垃圾无异。他为了重构西方人日渐委靡不振的灵魂,编定了一部《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选择了26位不朽的作家,对其作品进行评论、串讲和赏析。中国同样是曾产生无数伟大作家和伟大经典著作的国度,但中国迄今还缺少像布鲁姆那样与时代的浮躁、鄙俗作战的英雄。当我们作为一个群体,勇敢地承担起文化生态保护工作时,我们并不敢说自己是这样的英雄,但见贤思齐,至少我们把布鲁姆这样的大师当做我们的榜样。

关于“麦当劳世界”的弊端,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的论述最为精当。他在论述民主社会的艺术时这样说:“在贵族制度下,产生了很多幅伟大的绘画;而在民主国家,则出现了大量平凡的绘画。前者建造了一些青铜像,而后者,则塑造了一些石膏像。”在民主社会里,“一方面,原来对美术深为爱好的人,大部分将要变穷;另一方面,许多尚未富裕起来的人,将会附庸风雅,开始爱好美术。结果,美术品的顾客总的说来有所增加,但是,其中真正识货的和特别有钱的人却为数不多。”

文学的情况也是如此,“在贵族制度下,读者吹毛求疵,人数不多;而在民主制度下,却不难迎合读者的心意,读者的人数众多。因此,在贵族制度的国家,文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这种努力可能使文人得到很高的荣誉,但绝不会使他们赚取大量的金钱;而在民主制度的国家,一个作家却可以通过廉价推销作品获得大大的财富和小小的名气。”

可惜,任何虚假的荣誉,在时间激流的冲刷之下,都不能不褪去其镀在表面的浮华。安意如很快就被揪出是抄袭;而于丹在文史积累上的不足、对文化经典义谛的任意曲解,也令所有读过原著的人大摇其头。本书收录了我的师弟、师妹们给《于丹<论语>心得》和《于丹<庄子>心得》二书挑错的文章。然而,与网友们挑错的文章不同的是,对于孔子和庄子的微言大义,本书倒颇作了一点发挥。读过原著的朋友,不妨看一看,本书的解释,是否有曲解甚至硬伤之处,我们对于一切基于学术的批评都将从善如流;而不曾读过原著的朋友,也不妨了解一下,在于丹的“心得”之外,还有更加广阔的天空。

徐晋如

2007.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解毒于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晋如//杨昊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726339
开本 32开
页数 2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2
出版时间 2007-04-01
首版时间 2007-04-01
印刷时间 200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10
14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4:2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