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游走中西多年,以自己的观察和生活体悟,介绍了各种场合的礼仪与规矩,旨在告诉人们如何做个达礼之人,体现出高品位。全书文笔流畅,幽默风趣,又不乏思想深度。对欲提升自身价值、尤其是行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这是一本难得的教科书;而要与外国人交际应酬的政府官员或企业高管,就更不应错过此书。
图书 | 规矩与礼貌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游走中西多年,以自己的观察和生活体悟,介绍了各种场合的礼仪与规矩,旨在告诉人们如何做个达礼之人,体现出高品位。全书文笔流畅,幽默风趣,又不乏思想深度。对欲提升自身价值、尤其是行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这是一本难得的教科书;而要与外国人交际应酬的政府官员或企业高管,就更不应错过此书。 内容推荐 规矩与礼貌是生活的一部分,最能反映一个民族、一个地方、一个社交圈子的文化。而仪态则是个人的,即使是同一个圈子的人,也表现各异。本书作者游走中西多年,以自己的观察和生活体悟,介绍了各种场合的礼仪与规矩,旨在告诉人们如何做个达礼之人,体现出高品位。全书文笔流畅,幽默风趣,又不乏思想深度。对欲提升自身价值、尤其是行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这是一本难得的教科书;而要与外国人交际应酬的政府官员或企业高管,就更不应错过此书。 目录 简体字版序 序一 序二 一生一世 大学教育 人浮于事 后继无人 自我增值 语文能力 美的标准 美丽从头开始 以真面目示人 穿衣的艺术 人想衣裳花想容 有规矩无礼貌 身份与场合 假如我是女人 飞上枝头作凤凰 大家闺秀 上宾之礼与敬陪末座 招呼客人 做客人之道 如何是好? 说话的艺术 久仰与再见 姨表和姑表 口味与品味 平辈论交 外国人与外国人 解构英国人 新英国人 美国人 日本人 澳洲人 荷兰人 香港的优势 中国人的抉择 后记 试读章节 人浮于事 上世纪五十年代香港的粤语片经常用这句话:“在这个人浮于事的社会……” 想不到五十年后的今天,又是一片人浮于事的景象,一个比较好的职位,随时有一二千人申请。年青人失业情况尤其严重。 另外,提前退休的律师、会计师、医生、公务员,大有人在。这些都不列入官方的失业数字,所以真正失业率肯定比政府公布的更高。 回想我们刚从大学毕业的六十年代,就业情况的确不可同日语。不过有些历久常新的前人智慧,还是应该可以和后辈分享。 踏入社会工作的年轻人,很多都是没有选择的。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做甚么,又有能力做得到的,是少数中的少数。他们是幸福的一群,大部分都是有祖荫的,或者至少父母亲都能对他们循循善诱。于是乎,很多律师的儿子也做律师,很多会计师的儿子也做会计师。 律师、会计师、医生、工程师、建筑师,这些都是专业人士。要做到像他们那样,上大学时就要一早选定这些科目,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前进,一生也和这个专业结上不解缘。 但大部分毕业同学都不是念专业学科的,毕业时便难免有傍徨之感,因为不知道应该选甚么行业。有些成绩稍差的毕业生,甚至没有选择的机会,能找到工作已经很幸运了,还说选这拣那? 但请你不要灰心,我有几个做生意很成功的朋友都对我说:“没有选择,逼我发达。”正因为唯一的出路是向上走,于是拼命苦干,竟然杀出一条生路来。英国一个富翁(他的名字我早已忘记),教想发达的人千万不要读大学,因为做生意之道是在街上学的,读书越多,选择也越多,但人就越无胆,不敢拼搏。生意人法文是entrepreneur,同英文enterprise这个字一脉相承,都有拼搏之意,所以无胆拼搏之人,做生意不会怎么成功。 行文至此,忽然想起美国太空电视剧Star Trek中的太空船也叫Enterprise,当年丽的电视译之为《企业号》,我想应当是《进取号》之误。The spitit of enterprise的意思就是冒险精神,所以enterprise这名字——无论译成“进取号”、“果敢号”或“冒险号”——都很适合太空战舰用。当年清兵心口一个勇字,日人额扎“必胜”头巾,其理如一也。 回过头再谈就业,尤其是年轻人的第一份工作。俗语有云“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现代香港流行的说法是“勉强无幸福”。所以,如果你的工作和你真是性格不合的,实在应该一有机会就提早分手。 于是,又回到性格问题。有些人的性格,特别适合某些行业,有这些性格的人,若做其他行业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停滞不前。只举一两个例子应该已可证明此论点。投资银行家和商业银行家,根本是需要两类截然不同的人,前者首重灵活多计而且不怕风险;后者则以稳健、头脑精密、但不打无把握之仗的人为佳。另外,银行职员中,从事资产管理的,大多是比较老成持重,令人觉得可靠的人,但炒外汇的却主要是头脑快,懂得“随机应变”,但“不咎既往”的聪明仔。 于是,“认识自己”原来是人生的最重要课题,因为如果你的职业根本用不着你的长处,这就不应该是你的终身职业,硬着头皮做下去,怕也不会有大发展。 当然,现在可能不是转工的时候,但如果你对目前的工作,厌恶到连一想起上班也头痛的地步,就应该寻找机会,及早跳槽了。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工作,首先要对自己有很苛刻、严格并且客观的批评。因为你的性格其实主宰了你的命运。除性格之外,还要考虑个人兴趣和能力,性格不合,全无兴趣,又力有未逮的工作,不是你做的。傻人才会自己骗自己,或者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明明不应该做的事,也以为自己可以胜任,到头来自然一败涂地。 如果你对自己已经有很透彻的认识,又能客观地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话,以下的忠告对你就可能有用了。 你应该学习犹太人教仔时的教诲。选择职业时,犹太人教儿子不应看眼前的报酬,应看这行业和这公司将来的前景,prospect not pay(看远景,不用斤斤计较报酬)! 另外,犹太人教儿子最紧要“入行”,选择行业比选择雇主重要。如果人对了行业,将来有机会可以另择雇主,但不可轻易离开原来的行业。因为一转行便所有年资、经验和人脉关系都几乎全部报销,不获承认。 犹太人说:重要的是你的职业(career),工作岗位(job)可以换,但行业不可轻言放弃。你是新闻界的就继续做新闻界,转工可以,但不可贸贸然转行。在同一行业内转工,你的经验派得上用场。如果连行业也转的话,就等如从头来过了。 第三点,也是最后一点忠告,就是年青人做事要切戒操之过急。初出道时“能力低但心头高”是兵家之大忌,因为眼高手低,工作能力和心头志向相差太远,注定失败。 不过,年轻人也不用灰心,只要你找对了行业,慢慢来,虚心学习,终有一天你的能力可达到理想职位的要求。到那时,能力与志向相匹配,就像电影When Harry Met Sally(《当哈利遇见莎莉》)一样,水到渠成了。 P9-12 序言 原名《中通外直》的一系列文章,取材大都涉及中西文化之异同,2000年至2005年间,首先在香港的《信报》发表。 后来,牛津大学出版社把散文结集成书,在香港印行,一共六册。其中第四册《文仪篇》被清华大学出版社选中,在国内发行简体字版,并把书名改为《规矩与礼貌》。 一九七八年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的改革开放和四个现代化很有成绩。今天北京、上海和深圳的市容,和二十多年前比较简直是天渊之别。当年的人均国民生产大约只有美金二百元,今天的人均国民生产已差不多翻了三番。自从同治年间的自强运动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以这次走得最快,也走得最远。 不过,中国现代化的过程,有些部分是需要硬件和软件同步并进的。中国的硬件是逐渐追上世界先进国家了,但软件方面还不曾全面配合。所谓软件包括法律(尤其是版权法),互相沟通的国际语言,和待人接物之道。最后这部分就属于这本书《规矩与礼貌》的范畴了。 “规矩与礼貌”虽然不是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课程的一部分,但对那些经常要和外国人接触及与外国人打交道的中国人而言,却是非常重要的知识。可是,在英国及欧洲,这类知识很少可以在书本中找到。于是,若非幼承庭训又专于对外工作的话,很多时会做错了也不知道。而且人家也不好意思指出,结果会一直错下去。 当年我写这些文章,原是想给小女和我香港大学的三年级学生参考,因为他们行将离开校园,投入社会工作。但后来发现香港这个华洋杂处的地方,近年也开始越来越无礼貌,越来越无规矩。于是,决定把题材扩阔,辑录成书。 我一九六八年于香港大学英国文学系毕业,然后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念研究院课程,三年后进人英国广播电台工作,在英国一共七年之久,其中四年在大众传播媒介行业办事,期间因利乘便,出席过很多交际应酬场合。回港后在香港的学术界、传播界和金融行业中游走,也有不少独特的经验和体会。 我所认识的规矩与礼貌都不是“生而知之者”,而是后天学来的。个人的经验是:出席不同的场合越多,又能细心观察,不厌其烦地请教人,就学得越快。 我初出道的时候,也是本着邓小平所说的“摸着石头过河”。可能是命运的驱使,我有幸在不同的机构、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方工作过,所以做错的机会特别多,学得也比较快。现在都写了出来,以供读者参考。 国内这简体字版今日得以付梓,得多谢党新华先生之介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辑之努力。编辑及校对方面得多谢张瑁于小女目。 后记 一百年是一个世纪,三十年是一代。 到了2008年,北京举行奥林匹克世界运动会的时候,邓小平一意坚决推行的改革开放,不知不觉已经历了一代的时间。这三十年中,我们看见中国领导人从穿中山装改为穿西装,从穿白袜改为穿黑袜。除去不愿意穿西方的黑色晚礼服外,在穿衣这方面,中国早巳与西方国家看齐。 在环球化这大趋势影响下,这也可说是必然的结果。我们不应囿于民族主义的框框,因为穿西装和说英语,跟“爱不爱国”并没有必然的关系,英语可视之为社交之语言,西装可视之为社交之衣服。 要能掌握社交之语言需要颇长一段时间,明年在香港出版的《中通外直》丛书中另有介绍。至于社交之衣服,则应视之为一项投资。日本大学生毕业投身社会前会花一大笔金钱去“置装”就是这个道理。 不过,“置装费”也要用得其所,否则徒然浪费。要用得其所,就要有衣服“配套”这概念。这就是说,穿衣服不能胡乱配搭,晚礼服是整套的,上班装也是整套的,甚至连去旅行穿的便装也是整套的。什么颜色的西装配什么颜色的衬衣和领带是有规有矩的,不是随便拿起便穿。连鞋子、袜子和皮带也是需要配色的,不可乱来。 但最重要的还是第一条规矩:主人家穿什么衣服,客人就穿什么衣服。在没有主人家的场合,例如你办公的地方,规矩是你的上司穿什么,你就穿什么。不要穿得比你上司漂亮高贵,但也不应穿得寒酸,否则他可能会认为你并非可造之材,难委以大任。 第二条规矩是:不同的场合要穿不同的衣服。如果是有主人的社交场合,穿什么衣服由主人家决定,并且需要通知客人,否则他们可能会无所适从。中国人说:“先敬罗衣后敬人”,但外国人却不能随便穿罗衣去见人,如果是应该晚上才穿的罗衣,你就不要在白天穿上它去四处炫耀,因为这样做也是不礼貌的。香港艺人为求引人注目而做出来的所有“出位”行动,都是不礼貌的。 日常生活习惯中,外国人看我们中国人不顺眼的事情还多呢!这包括以下这些比较常见的情况: ·随时随地吐痰 ·大庭广众中挖鼻挖耳挑牙 ·随便抽烟(有教养的外国人在用餐时不抽烟) ·咳嗽和打喷嚏不掩嘴又不说声“对不起” ·随便拿人家面前的酱油或胡椒粉(飞象过河) ·拿了人家的面包和水杯 ·吃饭前先喝咖啡(应该饭后才喝) ·随时随地喝干邑白兰地(cognac是饭后才喝的) ·汽水掺红酒(红酒和白酒是不掺其他饮品的) ·不把餐巾放在大腿上 ·衣袖上的牌子没有除下来 如果买衣服是一项投资的话,最大的投资应该用在上班衣服,因为这是你每天都穿的必要项目,所以何妨多花一点钱?一套上班用的深色西装其实可以穿很多次,人家是不会知道的。人家只注意你的领带和衬衣,所以这两个项目不可省钱,要多点变化,而且旧了就要换,白衬衣开始变黄就是应该换的时候了。 我们活在一个变化既多且快的年代。电脑日新月异,新的消费项目也每天层出不穷。然而规矩与礼貌可会跟着时代的节拍而变动? 我个人认为便服化是不可阻挡的穿衣潮流,原因是委实太方便了,而且便服的价钱也比较便宜。一个既方便又便宜的趋势是很难抗拒的。不过,即使如此,读者可能会发现,将来改变的可能仅是穿衣的规矩,而不是做人的基本礼貌。 规矩可能跟时代转变,但礼貌的背后有一套尊重别人,替人家着想的价值观,是不应该改变的。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规矩与礼貌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詹德隆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214558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4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20 |
出版时间 | 2007-03-01 |
首版时间 | 2007-03-01 |
印刷时间 | 2007-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1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91.26 |
丛书名 | |
印张 | 9.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8 |
宽 | 152 |
高 | 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