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帝国雄图(破解王朝权利斗争之谜)
内容
编辑推荐

花团锦簇、烈火烹油的帝国绚烂的外表掩盖不了它阴暗、残暴的原型;冠冕堂皇、佩玉鸣銮的帝王将相庄严的容貌其实正是一次又一次宫闱惊变、鸟尽弓藏的潜在写照。《帝王雄图》以独特的视角、典型的事件、鲜活的人物为读者勾勒出千百年来封建时代核心成员们的真实嘴脸,让你站在帝国杀戮的废墟上,再次凝视王朝的裸体。

内容推荐

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史,前后一共存在了十几个王朝、数十个帝国,内中涌现的帝王将相更是不计其数。而他们 征战忙碌的一生其实都是为了一个主题在奋斗,那就是皇权政治。但是,中国的帝王们在建立、发展、巩固、完善皇权政治方面显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封建帝王要不断地和宰相斗、不断地和诸侯斗、不断地和外敌斗,甚至不惜和自己扶植起来的鹰犬斗。他们内斗的方式和手段也因帝王自身的背景、经历、经验和素质而大相迥异。有的像汉武帝那样通过高压手段折服对手,有的则像汉光武帝那样通过“宽柔”的办法让功臣们退避,当然更有的是像朱元璋、朱棣父子那样通过公开地杀戮来达到全面征服的目的。皇权政治越发展到后期,手段也就越加多样化、复杂化、暴露化。一时间可谓花样翻新、“多姿多彩”。这些活生生的政坛往事、宫闱秘闻比起演义、小说更具传奇色彩。而为数不少的被官修本的史书上吹捧的“雄才伟略”、“天之骄子”的帝王将相们到底在这一场又一场的争斗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有着什么样的“出色”的表演呢?《帝国雄图——破解王朝权力斗争之谜》及其系列将对其给予正面的解答,也让我们一起聆听历史的正确的回音,注视历史如何无情地剥下他们的政治画皮。

《帝国雄图——破解王朝权力斗争之谜》及其系列不是为了在书中津津乐道帝王将相的政治杀戮史,也不准备让宫廷内外的尔虞我诈成为流淌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主流,而是借助这些故事更为具体地告诉大家皇权政治的真面孔,切实地感受皇权政治、封建主义带给民族的灾难。

目录

秦汉风云(前221前年至220年)

 “鸿门宴余波”项羽与范增的决裂

 刘邦清洗韩信的历史迷雾

 钩戈夫人被杀之谜

 汉武帝蹂躝宰相

 刘秀版的“功臣政治”

割据风流(220至581年)

 隐藏在《隆中对》里的绝杀

 孙权用人

 刘宋帝国之同室操戈

 “佛国子孙”无一善终

两宋往事(960年至1279年)

 “斧鼻涕”:宋太祖死因探秘

 宋朝的“大礼仪”

 贺兰飞血:党项王朝宫闱惊变

明代杂谈(1368至1644年)

 “走狗先烹”:朱元璋屠戮功臣始末

 虎父无犬子

 明代锦衣卫一瞥

 龙蛇争霸:明成祖靖难风云录

 夹缝中的浮沉:明仁宗朱高只

 鹰犬变脸:从土木之变到曹石之变

 李自成何以功败垂成

 南明与南宋

清宫喋血(1944至1911年)

 重瘟山海关大战

 “三姓家奴”王辅臣

 清朝早期皇族内部斗争史

 努尔哈赤刺死大妃阿巴亥

 朱三太子奇案

 政治钢丝下的绝响;记“十三阿哥”允祥

 乾隆整垮张廷玉

 乾隆、沈德潜缘何反目成仇

 太上皇帝第一人

 一部《论语》倾天下:和坤小记

 李秀成诈降曾国藩

后记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刘邦之所以能有天下,实在得力于项羽的弱势,而项羽何以从强到弱,从帝王到走卒呢?“‘鸿门宴’余波”或许能告诉你在皇权斗争中,帝王与宰辅之间的共性与异性。

范增是最早建议立楚怀王的后裔为“反秦盟军”最高统帅的。在项梁时代,范增就已经是项梁、项羽叔侄的谋主,等到项梁死后,他的地位进一步上升。鸿门宴中,范增本来建议项羽除掉刘邦,但是,项羽始终没有动手,范增就让项庄出面,这叫“借刀杀人”。这种做法最大的受益人就是项羽,而且是里子面子都得益处。为什么这样说呢?论政治原理,除掉刘邦,等于膛平了项羽前进路上的最大障碍;论政治声誉,并不是项羽主动下令杀掉刘邦的,而凶手是项庄。此后,项羽完全可以把罪责推到项庄身上,当然你也可以说实际上是项羽指使项庄去杀刘邦的,但是,证据呢?显然没有。唯一有力的证据就是项庄是项羽的亲属,那么,请问项伯又是谁的亲属呢?

范增请项庄出面透露了他的绝大的苦心孤诣,一切都是从维护项羽的政治利益出发,如果把这次事件说成项羽和范增最后决裂的开端,未免牵强一些。鸿门宴之所以不成功,一则主要在于项羽不想杀刘邦,为何不想杀,可能也有舆论上的考虑,义帝以“先入关中者为王”作为号召,刘邦率先杀人秦都,如果无罪被杀,对于天下总是交代不过去的,这是项羽的妇人之仁。同样的事要是放在朱元璋这样的人身上,一定是先杀了再说。还有一个原因是项羽轻视刘邦,项羽不相信就这么一个刘邦能够和他争夺天下,这也是这位年轻的霸主成名太早、境遇太顺、经历太浅的缘故。至于范增所言:“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若认为这番话是当着众人的面指责项羽的,能够提供的论据实在不足,而且,范增这里说的竖子指的是项庄,而非项羽。

人们对问题的认识总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鸿门宴之后,项羽逐渐发现刘邦是潜在的劲敌,才希望遏制他,以后希望消灭他,消灭不了的时候就希望不要再看见他。在这点上,范增早就有了预见,这是范增高明的地方。刘邦夸奖自己的汉三杰,其实,范增的鸿门宴一策如果得逞,汉有三十杰又管何用?倘若一定要说范增的失误,那就是范增以项羽阵营第二号人物的身份和眼光,居然没有发现韩信是一个人才,至少没有像萧何那样力荐韩信,这不能不说是范增的疏漏,而萧何之于刘邦的最大贡献也就在于此。

项羽的失败千百年以来都得到后人的同情,实在是因为项羽败得太惨也太窝囊。自古就有刘邦百败而垓下一胜的说法,可见,刘邦和项羽交锋以来,鲜有胜利的时候,最后的战争如果没有韩信、彭越的加入,三国灭楚,项羽也不至于死得那么之快,也因此杜牧才有“卷土重来未可知”的感叹。项羽的失败要从他自己身上找原因,关于这一点,陈平、刘邦以后的总结里面说得很清楚,也很到位:妇人之仁、刚愎自用,最终毁了这位英雄。

回头我们再看看项羽为何与范增始乱终弃?一个原因是陈平离间的效果,另一个原因是项羽的一时糊涂。项羽为人没有刘邦那么有城府,也没有刘邦那么歹毒,这也是多年以来博取同情的一个因素,他对范增的怀疑就是一时的冲动,项羽性格上的这个弱点是被陈平看得很清楚的,否则以陈平那样的智商也不会玩那么低级的一个把戏,这就像皇太极师法蒋干盗书玩弄崇祯一样道理。对付什么样的人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对付项羽这样喜欢拍案而起的胆汁质的人就要用这样的手段。倒是范增看得很明白,范增求去最大的因素不是他没有能力识别和帮助项羽识破这种低级的阴谋,而是他看透了项羽最终不是刘邦的对手,与其以后玉石俱焚,不如给自己留个总结历史教训的机会。可是,范增和项羽感情太深,他对于项羽所倾注的心血也太多,就这么一个低劣的把戏就把他们形同父子的关系给破坏了,这次范增输得实在憋气,正是这么憋气硬把范增给气死了,所以,范增也是窝囊死的。

我不同意项羽和范增的决裂是由于两人的权力内斗形成的多年矛盾积累的结果,因为,范增去后不久,大将钟离昧就向项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项羽随即也翻然醒悟,假如项羽是借机解除范增的权力或者项、范之间权力斗争久已不决,钟离昧自然不敢就此表态。再者,项羽也没有必要表示对范增的惋惜。倒是因此可以看出来,项羽一时疏忽中了陈平之计,而后也有所明白,只不过此刻已然晚了。

宋朝文人责备范增不去劝阻项羽杀害义帝,不去劝阻项羽杀害秦王子婴,不去劝阻项羽焚烧阿房宫,可是,他们忘了一点,范增在鸿门宴上的计策只要成功,以后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对项羽有巨大威胁了,仅此一点来说,苏东坡称范增是人杰的全部含义都在于此了。P2-4

序言

一直以来就有一个想法,试图用大量的历史事实完整讲述中国历代皇权政治斗争的来龙去脉,讲一个既真实又通俗的历朝宫闱惊变的系列故事。今天,在西苑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们的支持帮助下得以初步实现。

现在推出的这本《帝国雄图》实际是我的这个皇权政治斗争系列故事的第一部《帝国杀戮》中的一部分,稍后,《清代皇族政治斗争史》、《元代皇族政治斗争史》、《辽金夏皇族政治斗争史》都将陆续推出。《帝国雄图》在这个系列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抛砖引玉、承前启后。

前面我已经说过,是准备讲一个系列的历史故事,所以,不准备在这个系列中的任何一部书里面进行公式化的说教,更不准备罗列种种政治概念、名词。而是用历史事实来阐明内涵,说的直白些,就是:让历史告诉我们。

一部《三国演义》让我们读了几百年,而且还有继续读下去的理由。它的核心不就是在于艺术的再现了皇权斗争的部分历程吗?但是,“演义”毕竟有很多艺术的加工、有很多作者的好恶,所以,我们还不可能完全通过“演义”来真实的了解历史上的皇权政治斗争的真相。因此,我们需要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给大家明白无误的提供皇权斗争的总体经历的平台,这也就是《帝王雄图》及其续篇出笼的源泉所在。

中国有2000多年的封建史,前后一共存在了十几个王朝、数十个帝国,内中涌现的帝王将相更是不计其数。而他们征战忙碌的一生其实都是在为一个主题而奋斗,那就是皇权政治。但是,中国的帝王们在建立、发展、巩固、完善皇权政治方面显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封建帝王要不断的和宰相斗、不断的和诸侯斗、不断的和外敌斗,甚至不惜和自己扶植起来的鹰犬斗。他们内斗的方式和手段也因帝王本身的背景、经历、经验和素质而大相迥异,有的像汉武帝那样通过高压手段折服对手,有的则像汉光武帝那样通过“宽柔”的办法让功臣们退避,当然更有的是像朱元璋、朱棣父子那样通过公开的杀戮来达到全面征服的目的。皇权政治越发展到后期,手段也就越加多样化、复杂化、暴露化,一时间花样翻新、“多姿多彩”,这些活生生的政坛往事、宫闱秘辛比起演义、小说更具传奇色彩。而为数不少的被官修本的史书上吹捧的“雄才伟略”、“天之骄子”的帝王将相们到底在这一场又一场的争斗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有着什么样的“出色”的表演呢?《帝王雄图》及其系列都将给予正面的解答,也让我们一起聆听历史的正确的回音、注视历史无情的剥下他们的政治画皮。

《帝国雄图》及其系列不是为了在这里津津乐道帝王将相的政治杀戮史,也不准备让宫廷内外的尔虞我诈成为流淌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主流,而是借助这些故事更为具体的告诉大家皇权政治的真面孔,切实的感受皇权政治、封建主义带给民族的灾难。肃清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必须要建立在认清它们的基础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帝国雄图》及其系列是准备在这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尝试的。当然,因为作者的水平有限,内中也必然会有浅陋的地方,还希望大家给予批评和指正。

作者

2007年3月

后记

这本《帝国雄图-破解王朝权力斗争之谜》在西苑出版社的领导与编辑的关心、扶持下,终于问世了。谨此对他们的辛勤工作表示深深的谢意。

中国封建政治史源远流长,在此基础上出现的皇权斗争、帝国杀戮也远不是我能够用十几万字就能解释得清楚的,这本书用了“破解”作为副标题,其实更多的用心则是希望借助这个习作对此进行一个侧面的探讨,就像我在前言中写的那样,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封建王朝的权力斗争的方式、手段乃至效果更接近封建主义的本质,也最能体现这一制度对国家、社会、民族的浸淫。研究它们对于把握中国封建史的脉搏有着不可估量的提示意义。因为这一主题过于浩瀚,所以,我始终坚持通过对人物的政治白描来进行剖析,一段时间以来,我发现我们有些历史研究者对历史人物特别是重要的政治历史人物的诠释进入了一个非此即彼的怪圈,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怪圈好像逐渐有蔓延的趋势。这个怪圈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从“棒杀”走向“捧杀”,以前被骂得狗血淋头的帝王将相摇身一变忽然成了“圣贤楷模”,明明身上沾满血污的刽子手一夜之间倒成了开拓历史进程的“垦荒牛”,以前,有的朋友把这种现象叫做“唐突历史”,实际上这种任意伴随功利化的路标曲解历史人物在历史事件中的定位不但是唐突历史,也是在唐突当代、唐突社会、唐突民族。明成祖朱棣固然是政治斗争的胜出者,但是,他的胜利是建立在千百万无辜殉难者的白骨之上,他屠杀建文诸臣及其残刻的手段只能永远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李二“先生”(李鸿章)卖国受贿的丑行绝非他自我表白的那种“苦心孤诣”的唯一注脚。如今,这些对本民族的落后、衰微需要负有一定历史责任的昔日的当权者却被一些人的所谓的“史笔”人为的拔高,甚至提出要理解他们,如果不“理解”这些人的这些个行径,就被一部分人称之为“吃狼奶”长大的,难道我们只有充分的“理解”他们,才是“喝人奶”成人的?

本书也就是沿着封建王朝权力斗争这一主线对于上述的唐突历史的现象给予批驳,当然,由于篇幅有限,还不能全方位、具体化,稍后即将推出的《雍正即位真相》、《清代皇族政治斗争史》、《元代皇族政治斗争史》等一系列围绕该主线进行的具体历史突发事件的全程追述系列丛书将给予读者进一步的细致的解答。

书稿能够付梓刊行,当然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高兴之余则是某种惴惴不安,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因为作者个人的水平毕竟很有限,内中的错漏自然难逃读者们的法眼,所以,我说出版这本书其实也是一个为提供的我向大家学习的机会。

温相

2007年5月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帝国雄图(破解王朝权利斗争之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温相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西苑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02118
开本 16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9
出版时间 2007-06-01
首版时间 2007-06-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20.9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3: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