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学生作文惹争议/汉语作文文化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学生作文惹争议》中,俞老师精心搜集了80多篇中小学生的“争议作文”。它们几乎触及“优秀作文”上下左右的所有边缘底线。该书将这80多篇中小学生“争议作文”归类成12个小标题,并从12个方面提示了“优秀作文”何以优秀或何以不能优秀的种种规则。对抱有现实主义态度的教师和学生来说是一条有把握的捷径。

目录

序(王荣生)

争议是可贵的(前言)

一、主题立意:积极,消极?

 理想怎么可以是“变成一只狗”?

 写“玩滑梯、吃冰棒、小便”,没有意义?

 动物园里的河马,与“祖国的强大”有无关系?

 故事的结尾只有一种吗?

 学生们都成了“中心思想”的俘虏?

 一教师评改一篇学生作文的思想历程

 老鼠的“母爱”与人类相通吗?

 杨白劳欠债还钱,符合市场规则?

 连教授都不敢说“真正读懂”的中学生诗作

 老人弥留之际:是陪伴其度过最后时光,还是参加竞赛?

 “放屁”能否登人作文的大雅之堂?

 作文创新要不要坚守传统道德的底线?

 揭露足球黑哨等于否定世界杯?

 马嵬坡上的唐明皇和杨贵妃:山的沉稳,水的灵动

 暴露“发廊女”的生活:感情不健康?

 一篇备受争议的高考奇文

 谁在扼杀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二、切题,还是离题?

 学生险些因这篇作文被勒令“主动”退学

 面对学生充满才华的作文,如果教师硬是不识货

 昙花“一现”是缺陷,还是特点?

 是忠义,不是诚信

 这三幕剧是“诚信”吗?

 “海纳百川”是不是“面对大海”的感想?

 一名中学生的历史观

 写作才女高考作文“不及格”

 这篇满分作文,是否暴露出议论文教学的“模式化”?

 是戏说还是诠释“包容”?

 评卷组意见分歧最大的一篇高考作文

三、“我”:共性,个性?

 “公共话语”霸权,“个人话语”失声

 附:20世纪80年代高考优秀作文(四篇)

 内地学生的套话与香港学生的个性

 作家少年时的大气之作?

 这篇作文太像报纸上的社论

 大学教授关于一篇学生作文的精神分析

 作文中的人称是“我”还是“我们”?

四、说真话,写真实乎?

 写家庭趣事,选材不太好?

 学生能写春天的“缺点”吗?

 为什么我的真话只得18分?

 “读书就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你认为呢?

 学生的真实梦境与写作的社会意义

 创新还是搞笑:“另类作文”怎么看?

 “诚信”可以丢掉吗?

五、真情,或是造假?

 要不要升华“缝扣子”的重大意义?

 真人真事、艺术虚构与“真情实感”

 情感真挚,还是虚情假意?

 学生批判世俗、彰显自己超凡脱俗,很违心吗?

 “我”是作者自己,还是小说主人公?

 作家郑渊洁与作家葛红兵的评点相异

六、文采,抑或浮华?

 浮华的外衣:耀眼夺目

 华美的语言包裹着浮夸卖弄?

 “小文人语篇”为什么备受青睐?

 是文采飞扬,还是“伪文化”之作?

 警惕华而不实的文风

 文言写作是否意味着倒退?

 考生们趋之若鹜的一种范式

七、模仿,还是抄袭?

 满分作文《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是抄袭?

 两篇《桃花源祭》比较

 两篇《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比较

 两篇《执子与通子》比较

 两篇《漏掉的阳光之一》比较

八、文体变异:是邪,非邪?

 一篇“四不像”的初中生作文?

 议论文可不可以这样写?

 议论文的写作“规矩”是什么?

 药品说明书:话题的严肃性与形式的荒谬性形成反差

 首先应界定,这是不是一篇文章

 第一人称“我”能否无所不在、无所不知?

 罗列事例能否代替分析论证?

九、网络写作及影响:好事,坏事?

 “网络帖子”可否成为一种文章样式?

 安妮宝贝的忧郁,村上春树的柔美?

 让老师读不懂的作文

 附:语言网络化的主要表现特征

十、高考作文写诗:赞同,反对?

 两首诗歌,命运迥异

 “文体自选”的开放原则是否坚持下去?

十一、教师作文评分:审美疲劳?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作文应达到什么要求?

 小学生妙评世界杯,可惜老师不喜欢

 “痛苦”地下棋算不算“校园乐事”?

 材料作文的切题和离题

 阅卷者的思维定式与考生的创造性思维

 语文教师面对科幻体裁的挑战

 写错别字、用词不当:硬伤道道怎能得高考满分?

十二、新概念作文:何去何从?

 少年作家韩寒的成名之作

 农民儿子眼中的“中国农民”

本书材料来源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学生作文惹争议/汉语作文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俞发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3085712
开本 16开
页数 3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8
出版时间 2007-06-01
首版时间 2007-06-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初中语文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33.342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3: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