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记忆中的星光(光明日报65年文艺作品选萃)
内容
编辑推荐

彭程编著的《记忆中的星光(光明日报65年文艺作品选萃)》精选了光明日报创办以来百余位名家的代表性作品。

65年中光明日报推出了难以计数的优秀文学作品,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重要文学阵地。有些文学作品甚至写入了当代文学史,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具有标志意义的篇章。

阅读这些作品能够真切地触摸时代的脉搏,感受社会风云的激荡,看到共和国巨人不断奋进的身影,倾听人民群众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心声。

内容推荐

在光明日报创刊65周年到来的时候,我们捧出这套“光明日报65周年纪念文集”,向那些难忘的岁月致敬。向光明口报报道过的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贤达致敬,向一代又一代为光明的事业呕心沥血的前辈报人致敬,向65年来陪伴光明日报、关爱光明日报的读者朋友致敬。

本文集共五分册:《光明日报65年大事记》《我们的光明之路——光明日报65年口述实录》《光明日报65周年纪念画册》《思想的历程——光明日报65年理论文章选萃》《记忆中的星光——光明日报65年文艺作品选萃》。

彭程编著的《记忆中的星光(光明日报65年文艺作品选萃)》精选了光明日报历年来部分有影响的文学作品。这些文章,不少虽面世已久,今天读来,仍如春初新韭、秋末晚菘,意蕴悠长。遗憾的是,篇幅昕限,遗珠之憾难免。

目录

茅盾: 颂“朝阳”

刘绍棠:一顶轿子(小说)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张天翼:他们和我们(小说)

黄药眠:夏天的青岛

吴祖光: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齐白石老人

艾青:海边诗抄

严文井:春节忆父亲

田汉:十万英雄人民的功绩——我为什么写“十三陵水库畅想曲”

俞平伯:哀念郑振铎同志

老舍:小相声一则

吴晗:明代的科举情况和绅士特权

巴人:叠砖歌

闻捷:访保加利亚诗抄目录

茅盾: 颂“朝阳”

刘绍棠:一顶轿子(小说)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张天翼:他们和我们(小说)

黄药眠:夏天的青岛

吴祖光: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齐白石老人

艾青:海边诗抄

严文井:春节忆父亲

田汉:十万英雄人民的功绩——我为什么写“十三陵水库畅想曲”

俞平伯:哀念郑振铎同志

老舍:小相声一则

吴晗:明代的科举情况和绅士特权

巴人:叠砖歌

闻捷:访保加利亚诗抄

杨朔:除夕童话

秦牧:古战场春晓

丰子恺:黄山松

梅兰芳:理想的范本——《武松打店》

吴伯箫:延安的歌声

叶圣陶:荒沙的改造

沈从文:从文物谈谈古人的胡子问题

王力:关于胡子的问题——答沈从文先生

叶君健:玫瑰

黄永玉:教子篇

杨沫:永久的忆念

季羡林:马缨花

韦君宜:最后的访问——悼念作家李劼人

黄宗英:妇道人家——探泉小记之二

王安忆:老师

曹禺:看话剧《丹心谱》

吴组缃:林冲的转变

峻青:秋色新赋

马烽:忆赵树理同志

荒煤:忆何其芳

贾平凹:结婚(小说)

黄裳:不解

雷抒雁:小草在歌唱——悼张志新烈士

李健吾:青春常在的古希腊悲剧

李季:有一个李文元

张洁:拣麦穗

冰心:一衣带水寄东邻

茹志鹃:五月的最后一天

姚雪垠:大地春光上笔端

玛拉沁夫:叮咚,叮咚..

唐弢:一件小事——悼茅盾同志

谌容:在有吉佐和子家里作客

巴金:现代文学资料馆

沙汀:《庐隐传》题记

陈忠实:蚕儿(小说)

孙犁:报纸的故事

阮章竞:豫东道上

周而复:一组油画的启示——堪培拉散记

萧乾:悼健吾

施蛰存:也谈东坡中秋词

苏叔阳:杂谈习俗

袁鹰:燕台何处

胡风:纪念赖和先生

魏钢焰:边疆之歌

冯牧:从小说和电影的缘分谈起

冯亦代:我常梦念的小楼

刘白羽:春到零丁洋

贺敬之:悼田间同志

卞之琳:冼星海纪念附骥小识——喜闻发现为《断章》谱曲遗稿的追思

刘心武:这里叶子常绿

邵燕祥:石头城记

严阵:香山红叶

冯至:文艺因缘二则

陈原:汉字问题在海外

黄秋耘:质量第一

臧克家: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秦兆阳:战时笔记摘抄

草明:悼白薇

刘真:内心的里程

从维熙:海中听海

何为:老屋书简

张承志:荒芜英雄路

陈白尘:他这样走来

郭风:西坝豆腐

金克木:叹逝

碧野:故乡亲人今何在?

汪曾祺:寻常茶话

林庚:读诗随笔

史铁生:纪念我的老师王玉田

公木:忆诗人穆木天

周涛:新疆,新疆!

余秋雨:说散文

李瑛:诗三首

韩少功:那年的高墙

斯妤:给梦一把梯子

宗璞:客有可人

牛汉:小栽根儿和我——童年牧歌之一

邓友梅:四合院“入门儿”

梁晓声:关于《浮城》的补白

陈平原:文库文化

铁凝:想象胡同

张中行:杞忧小记

苇岸:大地上的事情

舒婷:三关通衢

周汝昌:浭酒曹雪芹祖籍

池莉:一双红拖鞋

公刘:诗歌事业的基石之一

张抗抗:女人和“榆钱”

张炜:水手

赵丽宏:致垂钓者

蔡其矫:梦之谷

霍达:寂寥旗杆屋

端木蕻良:我和来今雨轩

方方:父亲的影集

谢冕:一百年的青春

陆文夫:作家坐家

苏叶:“二十四两”

杨绛:我爱清华图书馆

冯骥才:老街的意义

钟敬文:百岁寄语

蒋子龙:会议经济

曹文轩:写天地之大美

林希:从“人云亦云”到“人哄亦哄”

林斤澜:天意

绿原:漫与三题(组诗)

白桦:记忆中的星光

李春雷:夜宿棚花村

李国文:文学的“粥化”

何建明:玉树,你牵着我的心

陈建功:泛槎泸溪河

陈世旭:惠州烟雨——对一位艺人的怀念

试读章节

一顶轿子

刘绍棠

(一)

张家庄的周万喜老头,是远近闻名的吹鼓手,不管什么歌曲,拿过来就能吹,而且吹得像老早就会一样。他早先在本庄地主朱抓子开的轿子房当伙计,头年土改,分朱抓子浮财时,他不要樟木箱子檀木柜,单挑那褪了色的轿子,他老婆和闺女金枝跟他吵了老大半天,也没拗过他。

周万喜把桥子抬回家,花些钱买了油彩,把轿子漆得非常好看,又和农会商量好,轿子房出买卖,借用公共的四面大鼓,答应本村嫁娶用轿子收一半钱,又联络了十几个人,轿子房就正式开张了。

可是轿子房开张好几个月,也没人照顾。

金枝是妇女会干部,思想挺进步,早就不赞成她爹开轿子房,别庄的妇女干事,见着金枝就闹:“金枝,轿子房开张没有?别人不坐,就留着抬你啦!”说得金枝脸红得像喝了酒一样。

回到家,金枝就跟她爹说:“劈了吧,这废物东西有啥用?”金枝妈也说:“这吃不了咽不了的玩艺儿,趁早劈了烧火。”周万喜老头子一听就火啦,“娘们家眼窝了浅,等买卖好了,你准得宝贝似的供着它。”金枝妈知道再言语就要挨骂了,只好低头“吭吭”生气,金枝在一旁也搭拉着脸噘着嘴。

(二)

旧历年,村里非常热闹,小学生扭秋歌打花棍,一群年青小伙子也闹开了小车会,周万喜把轿子也抬了出去,把毛主席的像片摆在里面,吹着喇叭,打着大鼓,跟小车会后面走。

不少的人指着轿子说:“多好看呀,瞧绣得那鲜火。”周万喜老头了笑着对一群年青姑娘说:“赶明儿你们出门子就用这轿子抬,好不好?”他心里别提多乐了,心想:“返回轿子一露,大伙全看过了,买卖准错不了。”

当天闹完了,金枝对她爹说:“爹!这回毛主席坐咱轿子啦,也算挺光荣的,还不劈了。”周万喜一点不着急,反而笑咪咪的说:“毛主席坐了咱的轿子,是个大吉利,往后买卖准旺,哪能劈呀?”金枝没好气的说:“这封建玩艺见不解渴不解饿,要它干吗使?”周万喜说:“谁说不解渴不解饿?等买卖旺了再瞧。”金枝妈也答了话:“如今新派头,谁还坐轿子,趁早别妄想了,还不如那工夫要个大柜好呢。”

周万喜老头子反倒不言声了,心里可有“一定之规”——拿块破布擦轿子上的灰尘。

(三)

庄上几个年青姑娘快要结婚了,周万喜心中暗暗欢喜:“这几档子买卖算是煮熟的鸭子——跑不了啦!”每天早晚没事,拿块破布擦个没完,累得满头大汗也不停手。

一天又一天的过去了,但却没人来定轿子,周万喜心里打了鼓,跟他老婆说:“你去到秀云二俊家问问,她们出门子要是坐轿子,咱们这个收一半钱。”金枝妈慢条斯理的说:“我又不指着轿子活着,我才不去哪,你指着你去呀!你挣八万紫金我不眼热。”把周万喜顶得干翻白眼,说不出来话。

P2-3

序言

时光荏苒,光明日报迎来了自己的65岁生日。

这个年龄的人生,正值花甲和古稀之间,经历了波澜起伏的生命历程,积淀了丰厚深刻的人生感悟。而与共和国同龄的光明日报,则仿佛一面镜子,忠实地映照出这六十多年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历史进程,映照出中国人民追求祖国强盛、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翻阅一沓沓装订成册的光明日报合订本,那一个个版面上,那一行行文字间,回荡着时代的足音,迸发出真理的光芒,陶冶着一代代读者的灵魂,让他们向着光明美好的目标砥砺前行,奋斗不息。

作为一份在中国知识界影响巨大的报纸,密切联系文艺界和文艺家,是光明日报一个深厚悠久的传统。大量刊发文学作品,也成就了报纸的一个鲜明的特色。在65年的漫长岁月中,光明日报推出了难以计数的优秀文学作品,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重要文学阵地。一代代作者,特别是众多文艺名家,为报纸创作了各种题材和体裁的文学作品,堪称精美的精神食粮,哺育了几代报纸读者。其中名作佳构仿佛群星闪烁,有的作品甚至写入了当代文学史,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具有标志意义的篇章。

收入本书中的这些作品,基本上都是发表在光明日报的文艺副刊上。65年中,副刊的名称、内容、刊期等多有变化,创刊之初是以《朝阳》的名字面世,后来相继更名为《收获》、《文艺生活》等,其后又以《东风》冠名,以“思想性、文化性、艺术性、知识性”为办刊宗旨,时间跨度长达四十年之久。在上世纪末,又改名为《文荟》等,继承了“名家名作,兼容并蓄”的传统并不断创新。在此基础上,又于2012年进一步增加版面,扩充内容,以《光明文化周末·文荟》的阵容和容貌,面对今天的广大读者。尽管刊名几经变化,内容设置分分合合,但在作品的价值追求上,却具有内在的高度一致性,那就是关注丰富多彩的生活,描绘美丽的大自然,讴歌真善美,鞭笞假恶丑,致力于提升人们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追求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阅读这些作品,能够真切地触摸时代的脉搏,感受社会风云的激荡,看到共和国巨人不断克服挫折大踏步前进的身影,听到人民群众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心声。

因此,在纪念报纸创办65年之际,编辑出版一部文艺作品选,其意义和必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一边是数量浩繁的优秀作品,一边是不超过30万字的选集容量,如何遴选取舍?这是一桩颇有难度且具挑战性的工作。经过反复商讨,我们确立了这样的几点作为编选本书的基本遵循:首先,是每位作者最多只选发一篇作品;其次,是入选作品最长不超过5000字;第三,以散文随笔为主,其他文体少选或不列入选择范围。

显然,这诸多削足适履的限制,势必会影响到很多佳作的入选,如李瑛的长诗《一月的哀思》,王蒙的短篇小说《夜的眼》,黄宗英的报告文学《大雁情》等,都无缘于此选本,殊为遗憾。又如数十年间刊发的旧体诗词蔚为大观,单单其中广为传诵的名篇就足以编成若干煌煌卷册,但考虑到本来就已经十分逼仄的篇幅空间,也只好舍弃不取。事实上,这种遗珠之憾,是每个参与编选此书的人都切实体验到的,且伴随着整个工作过程。反复地比较权衡,一次次地筛选取舍,一回回地忍痛割爱,最后的结果,便是呈现在读者朋友面前的这部选集。倘若它尚能够较为准确地折射出文艺名家的创作成就和艺术追求,反映出副刊的整体面貌和特点,获得广大读者的认可,我们将会备感慰藉。

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超越具体时空的属性。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历久弥新,千百年后吟诵起来仍然令人沉醉,这部选集中的作品,以其时间上的贴近性,当更能够引发今天读者的共鸣。当然,文艺家作为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具体个人,文艺作品作为对特定社会生活的反映,势必会受到时代意识形态的影响,有个别文章中的某些感受和思考,也许在今天看来会感到隔膜或陌生,但它们却是当时情境下作者思想和情感的真实流露。因此,出于对历史真实性的尊重,入选的所有作品,除了纠正明显的字词错误,完全保持了原貌。相信读者朋友在阅读中会有自己的客观理性的评判。

此书编选的过程,也是一次集中深入地学习和欣赏的过程。那些名篇以其不凡的立意题旨和生动的文笔辞采,让我们真切地感知到什么是好作品,需要具备哪些要素才能成就一篇好作品。那些泛黄变脆的纸张,漶漫模糊的字迹,也让我们感知到前辈编辑们所付出的心血,对他们高度的敬业精神和精湛的业务水平深感敬佩,也益发清晰地意识到了自己作为文艺副刊编辑肩负的职责。回顾总是和前瞻相连。我们一定不辜负前辈们的努力,不辜负广大读者的期待,把副刊进一步办好,办出特色,办出品位,不断地向读者奉献出精美丰盛的精神食粮,为美好的生活增添一份色彩和芬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记忆中的星光(光明日报65年文艺作品选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彭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265784
开本 16开
页数 4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0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77
CIP核字 2014107728
中图分类号 I217.1
丛书名
印张 2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5:5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