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莎乐美历史和艺术
内容
编辑推荐

莎乐美,一个美得让人心跳的名字!有人看她是幼稚无知的美女,有人看她却是妖冶害人的罪人。“爱与死”永恒主题的阐释!追溯事件的历史,回顾千余年来名家、名角在绘画、雕塑、小说、戏剧、音乐、舞蹈、电影中的表述,一切尽在书中……

内容推荐

她使年轻的侍卫长坠入爱河,甚至让希律大帝愿以半壁江山来换取她的一次舞蹈,可她爱施洗宅约翰却遭到拒绝和斥责。结果,侍卫长因受不了她对约翰的爱而死于爱的绝望,约翰由于不爱她而死于她对他的疯狂的爱,她则因这疯狂的爱而死于希律的惩罚。追溯事件的历史,一切尽在书中……

目录

一、历史:考古证据和传说

二、造型艺术(一)

 1.施洗者约翰

 2.莎乐美

三、文学

 1.近三千诗人的热衷

 2.王尔德的一生

四、造型艺术(二)

 1.莫罗的《幽灵》及其他

 2.比尔兹利的插图

五、戏剧(一)

 1.王尔德的独幕剧

 2.伦敦的禁演

六、戏剧(二)

 1.从巴黎到柏林

 2.从莫斯科到东京

 3.重现英伦

七、音乐

 1.施特劳斯的歌剧

 2.其他作曲家

八、舞蹈

 1.“七层纱巾舞”

 2.“莎乐美的姐妹们”

九、电影:是美女,还是罪人

十、在中国

 1.王尔德热

 2.中国的”莎乐美”

后记

试读章节

像《圣经》中施洗者约翰这样的人的被杀,并不是一般人平日里经常会听到的一个简单的故事,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十分罕见又具有极大的普遍意义的故事,因为故事中的人物关系深刻地折射出了普遍人性中最基本的原始情感。

首先,施洗者约翰不是一个普通人物,他的重要性不只是由于他在耶稣之前传道,因而有“先驱”、“先行者”(Fore Runner)之称;他还曾为耶稣施洗,这就不是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有的机遇和幸运;特别是耶稣对他的评价:“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兴起来大过施洗者约翰的”,他是“除去世人罪孽的上帝的羔羊”。除了耶稣和圣母之外,《圣经》以及有关《圣经》的传说和圣徒传中,怕是很少能找到比施洗者约翰更为人所崇敬和传颂的人物了。这只要看一下标准的教堂里圣坛和大堂间圣像壁上的圣像画就知道了。这里的画像,通常顶端第一排是《创世记》里提到的人物,第二排是《旧约》中的先知,第三排是耶稣基督、圣母玛利亚、施洗者约翰、大天使等,第四排是最后审判,第五排是天使和圣徒。可见施洗者约翰的位置是在天使和圣徒之前,仅在耶稣基督和圣母玛利亚之后。

而且,除了身份的特殊外,还由于施洗者约翰作为一位先行者和预言家的悲剧,这就使他的死更加能够打动人的心灵。一个先行者或传达真理的人,由于他走在时代的前面,说的是真理,就不容易被那些惯于听假话的人所理解、所接受,这就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此类悲剧在历史人物中并不少见。

此外,在施洗者约翰的故事中,除了约翰本人作为正义者所具有的愤慨之外,还有当权者对真理的恐惧,有受挫者对揭露者的仇恨和报复,还有血统间的天然的顺从,以及人性中萌发的情欲……这一切组成了有关他的故事中集中体现出人类所共有的基本情感的主要部分。

人类的进化是以亿万年来计算的。从《圣经》描写的时代到21世纪的今天,虽然已经过去数千年之久,但人类的大脑结构以及躯体的其他部分,都没有太大的改变,这使大部分正常人的基本情感不会有大的改变,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也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因而,尽管施洗者约翰被杀的故事发生在遥远的古代,而且情节也有它的独特性,但是即使在几千、几百年之后的今天,即使是从未涉及过杀人事件的人,仍能理解这个故事中所蕴含的这些基本人性,而且会深受震动,在情感上产生极大的共鸣。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不仅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前后的艺术家,就是19世纪甚至20世纪的作家、艺术家,对莎乐美的传说,也同样会像早年的艺术家一样的熟知和感兴趣。既然作家的创作是表现人,表现人的思想和情感,或说是人性,故事只是表现这思想、情感和人性的载体,同样也就不难理解,莎乐美的故事就很自然地会受到众多作家的青眯,激发他们投入自己的情感来重现这一故事。一篇谈到这方面的文章说,布赖恩·帕克在《斯特林堡的“朱丽小姐”和莎乐美的传说》(Brian Parker:sfrindberg's Miss Julie and the Legend of Salome)中曾作过统计,说是至1912年,仅仅在法国,就难以置信地竟然有二千七百八十九位诗人、作家曾运用过莎乐美的故事作为他们创作的题材。当然,这些作品大多没有流传下来,如今所知的以此题材创作的最著名作家,主要有福楼拜、马拉美、于斯曼等几位。

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是以他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和《情感教育》、《圣安东尼的诱惑》、《萨朗宝》等长篇小说而赢得“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称号的;他的“包法利夫人就是我!”已经被公认是一句剖析作家创作心理的名言,意思是,如他自己说的:“作家在作品中应该像上帝之在宇宙,虽然无所不在,却又不见其形。”只是他出版于1877年的《三故事》(Trois contes),即描写一个女佣悲惨一生的《一颗淳朴的心》、描述一位圣徒修行成功的《圣朱利安传奇》和描绘施洗者约翰被杀这一天的《希罗迪娅》(Herodias)三个短篇小说,一般认为不过是这位文学大家的休闲之作,文学史、作家传记和研究著作通常都不予重视,大多只以几行文字极简略地提到。在法国著名文学史家、巴黎大学教授米歇尔·莱蒙的《法国现代小说史》中,就只写了两行:“他在《一颗淳朴的心》中作了心理分析;在《希罗迪娅》中描写了历史景象;在《圣朱利安传奇》中叙述了史诗般的故事。”但是作家的长兄阿希尔·福楼拜(Achille Flaubert)却给以极高的评价,称赞《三故事》“是他(福楼拜)所有的作品中最优秀的”。

《希罗迪娅》(希罗迪娅是希罗底的法语拼法)大致是根据《圣经》中的记述写的,当然不同于《圣经》的叙述,而是按照小说的笔法,处处都是生动细致的描写。小说以一天的时间维度组成,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先足交代了当时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提到了那个被囚禁在地窖中、使希罗迪娅恼怒的人——乔卡南,即施洗者约翰,还暗示了这个“危险人物”指派门徒去打听“重要的消息”,即耶稣的事业发展情况。第二部分在描写罗马总督维特里乌斯到来的过程中,展示了施洗者约翰对希罗迪娅的诅咒:“你的乱伦行为注定要受到惩罚”,“上帝将……扯掉你这个荡妇用来打扮自己的所有东西;要砸死你这个荡妇,连石子都不够用哪!”等等,最后是表现在希律的寿宴上莎乐美的献舞和施洗者约翰的被杀。

P42-45

后记

不知什么缘故,很多文章都劝说,一个人,他的一切作行要应理性出发,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感情冲动;并声称理性的力量无比强大,在理性面前,情感是十分脆弱的。

我怀疑这不是真的,至少对我来说。

不错,我的妻子、我的几位最好的朋友都非常理性,他们也多次劝说我遇事要冷静、要理智一些。但回忆我自己的一生,从青年到中年直至老年,每次理性和情感发生冲突,不是理性战胜情感,而总是理性被情感所战胜,尽管因此吃过很多苦,有过很多次教训,还是改不过来。看来,这就是性格决定命运的心理学依据。这虽然也是我一生中处处失败的原因所在,但是当我又一次读到萧伯纳《人与超人》中的一句话,说“听从理性的人是迷惘的:理性使那些心灵不够健全、难以驾驭它的人成为它的奴隶”时,我又仿佛得到了安慰。

还在“文革”中无所事事的时候,我在图书馆里乱翻一些国外的旧杂志时,我就注意到王尔德的《莎乐美》;后来读了田汉的附有英文原文的《莎乐美》中文译本,觉得原文也很浅近,容易读懂,便对这个剧本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我又不知有多少次从书面和口头得到警告,说这是一部颓废主义的作品,可别中毒。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相信这警告是对的,就像我曾相信很多教条的理论。但我仍旧违反理性地喜欢读这个剧本,并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把它的原文复印了下来。

随后在研究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对中国现代作家的影响时,我发现《莎乐美》对中国现代作家的影响很大。

最初,我写了一篇《比亚兹莱:未经撕剥的“遗容”》,谈为王尔德的《莎乐美》作插图的英国画家比尔兹利对中国现代作家的影响和鲁迅的看法,发表在1986年第四期的《鲁迅研究动态》上。后来我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心理分析”和中国现代小说》一书中又说到施蛰存的小说《石秀之恋》与《莎乐美》有些相似。

从那时起,我一直有意于对莎乐美和王尔德作点研究,决心写一本书。

我是在2003年开始动笔的,已在《浙江学刊》(2006年第1期)发表了论文《莎乐美:资源和创造》一篇,在《书屋》(2005年第4期)发表《莎乐美:历史和艺术》,还在《中华读书报》和《音乐爱好者》上发表过《莎乐美之舞》和《施特劳斯的“莎乐美”》两篇五千字左右的短文。

此书当然算不上是一部优秀的著作,但我在写的过程中是极认真的,花去的时间确实也相当多。

自从2006年与复旦大学出版社的贺圣遂社长认识后,他的诚意使我对他产生很高的敬意,责编曹珍芬也是多年的朋友了。想起由于他们的照顾,使我得以今年在该社出版了两本书,只是这两本书,《死亡之吻》是个随笔集,《天才还是疯子》尽管获得不差的评价,却并不是我的新作,心中多有愧疚。于是我决定将这本用力较多的《莎乐美》交由他们出版,作为对他们的感谢,尽管在此期间,有好几家出版社表示愿意出版本书。

感谢我院的领导和学术委员会给予我的支持,对此书作为重点课题列项和经费支持;

感谢老朋友Jeffrey C.Kinkley帮助我购置了几本原版书;陈梦熊、陈寿楠无私地将他们珍藏的《鸠那罗的眼睛》等书借给我使用;

感谢浙江图书馆,让我作为重点读者,较长时间借用一些中外文著作;

感谢我另外几位好朋友对我的帮助;

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我的妻子、儿子、女儿特别是我那无微不至关怀我身体的做医生的儿媳,他们处处照顾我,尤其是迁就我的坏脾气,是我要感激不尽的。  余凤高

2007年9月2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莎乐美历史和艺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余凤高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9060034
开本 16开
页数 2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8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5.165.6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9
156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