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李敖说事
内容
编辑推荐

李敖曾经自诩,五百年来写自话文的,第一是李敖,第二是李敖,第三还是李敖;亦称“其文五百年不朽,其人一千年不朽;一千年后,世界末日,什么都朽了”。李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要了解一个人,必须察“言”观“行”,尤其是李敖的“言”。

内容推荐

二00五年九月,李敖终于回到了阔别五十年的故乡,其“神州文化之旅”在海峡两岸引起巨大反响,刮起了一股李敖风,也招来了一场李敖评说,赞也好,讽也罢;褒也好,贬也罢,李敖还是李敖。一个你不知道的李敖,当是本书的初衷。

目录

第一章 李敖眼中的女人

“小姐”与“老公”的古今异同

中国小姐论

由一丝不挂说起

假如我是女人

且从青史看青楼

现代化的爱情

女 性

——牌坊要大金莲要小

红玫瑰

大义裸体

第二章 李敖调侃

“敢怒而又敢言”的自由

避 讳

——“非常不敢说”

蝙蝠和清流

不信书信运气

长袍心理学

打假岳飞词《满江红》

大人格与小人格

调侃古代中国人拜年文化

国赌史记

喝 酒

——喝也不行不喝也不行

谏 诤

——“宁鸣而死 不默而生”

看谁的文章写得好

李敖语录

妈妈·弟弟·电影

求知读书都需要求甚解

少说一句话,你不会死

毛笔字中品人格

谈名画《溪山行旅图》之谜

文物有灵要与民同乐

我写《北京法源寺》

直  笔

——“乱臣贼子惧”

第三章 名人访李敖

白岩松访谈李敖

陈文茜对话李敖大哥

鲁豫有约李敖

吴小莉和李敖凤凰网上聊天

杨澜两次访李敖

第四章众口说李敖

李敖娇妻点评他的女人

女儿李文眼中的李敖

胡茵梦心中永远的李敖

李敖胞姐李殉谈“敖弟”

快意江湖七旬李敖风靡大陆

李敖:才、智、流、狂、俗、谐、忠

快意恩仇话李敖

李敖只剩下一个“俗”字

网民说李敖

后记

试读章节

中国小姐论

论到吸收洋鬼子的文明,日本鬼子真有他们的一套。他们对西方文明,一直有什么就学什么,学什么就像什么,明治天皇学会了西方的船坚炮利,斋藤秀三郎学通了英文的文法,原田康子也学到了法国的微笑与晨愁。

咱们中国总是个老大,汉家自有章法,根本就不屑学人家,何况东洋倭人学过的剩货,我们更不高兴再去学,所以我们一直能够保持中国本位,恪守华夏宗风。可是有一部分不争气的假洋鬼子却不这样想,他们一定要学洋人,起码要学东洋人,他们暗中酝酿,明白鼓吹,首先就把中国的女人说动了,大小姐是最不顽固的,她们逐渐发现,洋婆子的一些玩意儿实在有模仿的价值。于是:新式高跟代替了三寸的小木屐;新式胸罩代替了杨贵妃发明的诃子;新式烫发代替了旧有的堕马髻。虽然辜鸿铭那老怪物拼命劝阻“如何汉臣女,亦欲做胡姬”,但是他终于失败了,他感慨,他诅咒,他悲叹“千古伤明妃,都因夏变夷”!可是大势所趋,群雌所好,又有什么法子呢?在巴黎香水面前,辜老头子不能强迫每个中国女人都多多爱用桂花油!

中国女人的思想模式完全与咱们中国男人不一样。男人好吃,所以抢先吸收了西方的玉蜀黍、花生米;好抽,所以吸收了纸烟和鸦片;好看,所以吸收了眼镜和电影;好生病,所以吸收了六。六和奎宁;好曲线,所以吸收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学……可是在另一方面,中国女人也在向洋婆子学习,她们逐渐知道:缠了一千年的小脚应该解开了;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大道理应该怀疑了; “香钩”“弓鞋”“莲步”“廉底纤纤月”的肉麻文学也应该滚蛋了……一九二。年二月,居然有两个女学生跑到北京大学上起课来了,这在“男女不杂坐”“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文明古国里,真不能不说是石破天惊的大事!在“摩登”和“时髦”的集体领导下,夏娃的后人不但扶摇直上,并且早就把我们亚当的子孙丢在后面了。在收音机刚传到中国来不久,北京大学就有过女学生抱着一个大收音机上课的妙举!现在她们虽用电晶体收音机代替了那个大号的,可是她们那种抱收音机的心理,却是从同一个窑里烧出来的。女人最大的功用是软化男性增加爱情,最大的使命是驭(不是“相”)夫教子,搞政治究非所宜,武则天的终于垮台和西太后临死前的忏悔可为殷鉴,娄逞虽然能诈为丈夫仕至扬州议曹,可是到头来终有“还作老妪”之叹。故女人之欲耍身手,必限于厨房之内、丈夫背后、婆婆面前,明矣!但是有些女人却不这样想,她们在控制男人一方面非常熟练,游刃有余之余,她们总想利用余暇出而问世,“公不出山,奈苍生何”?否则做了华滋华斯笔下青苔石畔的紫罗兰,幽居空谷,芳华虚度,岂不太“那个”了吗?

生为现代中国的女人真是幸福,若在古代,多少美女,都在贫贱江头浣纱低泣,或在小茅屋里为他人作嫁衣裳,不知有多少个颜如白玉的吴姬越女都被埋没掉了,因风飘堕了。偶尔脱颖出了一个褒姒,可是不爱笑也不行,周幽王千方百计要使她发笑,结果只笑了一下,就把亡国的账都记在她头上了,三千年来,她一直背着狐媚魅主的恶名!还有些女人,也以姿色端丽,被皇帝的爪牙与特使当秀女“选”到宫里去了,当时的选美只为天子一个人,若不幸碰到三千宠爱在一身的皇帝,那就算倒了大霉,禁宫深锁,白天望昭阳日影,晚上看章台残月,晴天伴寂寞宫花,雨天想野渡无人,斜倚熏宠,自叹薄命而已。这样下来,二十年后能够白头宫女谈天宝遗事的,还算是幸运的,碰到个孝感动天的皇太子,说不定心血来潮,要把你活生生的为先皇帝来殉葬!

现代的中国女人就没有这种危机了,如果她“天生丽质难自弃”,她就可以报名参加男人主办的中国小姐选拔会,若有幸而当选,立即一登龙门声价十倍。第一名可亮相长堤,名利双收,固是美事,即使亚军季军,也可献花朝圣,做空中小姐,自第六名以下,起码可把照片履历宣诸于报章,腾之于众口,不但日后转业方便,而且可借此理由,敲老子竹杠,多添两件时装和旗袍,等到徐娘半老之日,还可动辄拈出当年中国小姐的候选证,以骄远邻近舍的三姑六婆……由此看来,竞选中国小姐实有百利而无一害,千载良机,失之委实可惜。

有人看到选美大会,竟联想到古代东方的女奴市场,又有人联想到叫价的拍卖行,真是大逆不道的联想!须知当今之世,即使夷吾再世,孔明复生,若想得君行道,也必须高考及格参加竞选不可,你若再想南阳高卧,草堂春睡方起,有个三顾茅庐的大耳郎来跪地哭求你去做那相桓公霸诸侯使孔夫子不披发的大事业,天下还有这种人才主义的傻瓜政治家吗?老实说吧,现在这时代,你要想出人头地,捷径有千百,正途却只有两条,一条是考,一条是选。至于这两条路是否公平客观,是否清高之士所能忍受,那就非我所知也,你只好去问考选部长。总之,流风所被,这年头简直成了一个考选的世界:留学要考,议员要选;书记要考,教皇要选;电影明星要考,中国小姐要选,凡是孤芳自赏吟而不争的家伙,那你只好做不识时务的人下人了,连冷猪肉你也吃不到。但是考选制度的可贵,乃在替上天做不负苦心人的善举,古人十载寒窗,悬梁刺股,三年不窥园,用这么大的代价来换取布衣将相的享受,其志即使可卑,其努力总是可以评价的;但是若以“自然的本钱”轻易盗得大名大利,未免使那些苦心人看得眼红。我们看不起世袭即位的皇帝,看不起祖荫与裙带的官儿,其理由也即在此。所以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民主中国,我们还看到以人民的税捐去养孔子孟子曾子的七十几代的重孙子,去设置连专制时代的帝王都不肯设置的道教天师府,我们真忍不住要叹口气!

不过,从另外一个观点来看中国小姐的选拔,倒不失为一件有趣的事情。盖选美者,匹夫匹妇之天性也。晋朝时候桓温娶了李势的妹妹做姨太太,他的元配夫人为之大妒,特操刀来找小姨子,非分尸“李阿姨”而后快。

P5-7

序言

读李敖的书,恐怕一百个读者的心目中,就有一百个李敖:有疾恶如仇的李敖,有侠肝义胆的李敖,有咄咄逼人的李敖,有宽以待友的李敖,有风流倜傥的李敖,有真诚忠厚的李敖,有思想家李敖,有文学家李敖……李敖说他自己“本像一颗钻石,是多面发光的人物”。

我曾跟许多台湾朋友聊李敖的书,他们说在学校里都读过李敖的书,可以说“台湾无人不识君”。李敖也有这份自信,他给我的名片上,没有任何头衔,只有他的名字。读李敖是要花时间的,他的作品多达三千万字。对于李敖,你可以喜欢或不喜欢,可是不能无视他。一个文化人,没有官方的推介,连台湾以前出的作家名录都没有他,却能达到任何人不能小视的程度,也只有李敖。

有人说,台湾没有李敖,会寂寞很多。但李敖说,不是台湾出了个李敖,而是中国出了个李敖。我很欣赏有骨气的人,像李敖那样坐牢六七年,还很乐观,一般人做不到,可他做到了。而且他坐牢出来后没人给他平反,他是自己给自己平反。每个人都有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为什么生存?为谁而活着?越是有文化的人越痛苦,而李敖在痛苦中寻找快乐。他的笑来自他对生命的把握,来自一种常人难及的境界。

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常常会觉得不顺心,怎么老是碰到倒霉的事儿?那你真该看看李敖是怎么走过来的。他比你更倒霉吧,逃难、丧父、坐牢、失恋、离婚、朋友背叛、当局封杀,换了其他人可能早被压垮了。而李敖,虽然有一百个理由可以沮丧,可以萎靡不振,但他不是沉浸在眼泪中,而是挺直腰杆,绝处逢生,走出自己的路。想想李敖的妙笔生花、妙语连珠,产生于那种倒霉的境遇,他的为文与为人太令人钦佩了!

当面访谈李敖,算是见识了他的庐山真面目。其实,去年,李敖进行神州文化之旅时,我作为记者曾经远距离见到过他。今年,我作为学者赴台湾研究,承蒙李先生厚爱,有了当面请教他的机会。我们边吃边聊,天南地北,快意畅谈,实在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李敖最吸引我的,还是他的人格魅力和行为方式,以及他对中国文化的独特贡献。香港《明报》曾撰文称,李敖“是一个集天才、自大、狂傲、犀利、狡黠、善良于一身的台湾奇人”。旁观者清,李敖狂放不羁,是不会与他人混淆的。包括他的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无不打上了李敖思想的深刻烙印。

毫无疑问,李敖对中国文化有着独特的贡献。中国的旧文人崇尚“洁身自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李敖博闻强记,融会贯通,既颠覆传统,又继承传统,对圣贤书也能问几个为什么。在中国文化中有些约定俗成的君子风范,李敖不屑一顾。比如对于父母亲的丧葬,李敖都没有按台湾的规矩操办,而且能从古书中找到依据。比如李敖的坦荡,不要“谦谦君子”的虚名,想攻击他的都无法攻击。不用别人揭发,自己已经不留秘密。

李敖宣称民众的观念要更新,他说:“中国人要有进步,必须从‘认真’、‘不干休’、‘争个明白’、‘不让人’等类型的进取观念开始。换句话说,中国人必须练习放弃退缩的观念,如‘得过且过’、如‘让人三分’、如‘讼则终凶’、如‘相忍为安’等等,因为有这类观念并且成为习惯的人,绝不是工业社会里的人,他们该退到用牛耕作的农村去,去做任人宰割的‘顺民’!”

可以说,李敖用他的头脑、他的文章和他的话语,更用他的行为方式,形成了中国现代君子之风。看他主持《李敖笑傲江湖》电视节目,真是一种享受,不像有的历史教授那样枯燥和死板。李敖的幽默不是为了当招牌,真正是融入了他的生命。我当面听他说,台湾的经济好了,有的人脑子坏了,怎么办?一句话,好好读李敖。你笑,他不笑。他不是说笑话。

古人说,文人无行,说的和做的可以不是一回事。但李敖言行如一,是中国文化人的楷模。说到虚怀若谷,应该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吧,然而对待批评的态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某些大陆名家碰不得,说不得,一碰就跳,甚至骂人。让我们看看李敖吧。有个读者对李敖的长篇小说《北京法源寺》有意见,写信给他,他欣然接受,给这位读者写了回信,而且把这两封信一起收入李敖的文集。李敖这样做了,又有谁能做到?

直到现在,对李敖的误读还比较多。由于海峡两岸长期的隔绝,也由于某种过时的思维模式,把李敖太政治化了,似乎李敖只是个黑暗中的斗士,一个蛮横的刺头儿,与真实的李敖相距甚远。有人在网上骂李敖,好像他要对两岸关系怎么样负责。他不是政治家,没有行政职务,也没有负责的义务。李敖的洞察力,更多的表现在他对人性的思考上,这是超越政治的,也是李敖骂不倒的原因。

我碰到过一个曾培养出高考尖子的老师,他对我说,你写李敖?他是个花花公子嘛!我说,那你就看看李敖写的自传吧。应该说,李敖有他的恋爱观,比如失恋,他开始也有过自杀的念头,但后来战胜了自己,认为失恋了,最好的解脱是再恋爱。爱情是双方的事,看李敖爱情史,不能脱离当时李敖的处境。可贵的是,李敖无所保留,把每一次的情书都公开,写他爱过的人都写得很美,作为爱情的纪念。李敖不是大男子主义者,他调查过军中妓女,资助过幸存的日军慰安妇,在家里亲自动手整理房间,对女性非常尊重。

还有人误读李敖,缺乏的是平实客观的心态。人为地“拔高”李敖,对李敖不是敬重,反而是嘲弄。至于那些自以为是,把李敖文章肢解一通之辈,实在是班门弄斧。真正地读懂李敖,会理解李敖最独立的是他的思想。李敖所解剖的,不是哪一个党派,而是人性深处的长久的文化价值。

李敖一生都在体制外生存,可以说他是最成功的个体户,这值得我们琢磨。李敖的才华本来可以让他走仕途的,他上的台湾大学法律系和历史系,都出过许多高官,但他走了一条体制之外的路,不按长官意志办事,而且向长官意志挑战,用李敖的话说,“在台湾,我是真正做了一个走过从前,始终如一的人。我是一个单干户、个体户”。

李敖说他是“全台湾最快乐的人”,也就是说,他是个快乐的个体户。他为什么能百折不挠终于成功呢?研究起来很有点儿意思,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启示。因为个体户不是你想当就当得了的,赤手空拳打不了天下。

首先,是李敖有坚定的信念。有了信念就会有毅力,李敖不是天生的强者,他是有了人生的目标设计,从学校起就锻炼自己,读书也罢,作文也罢,在校园里就把身上肌肉练得结实也罢,他都有一种脚踏实地的准备。当灾难当头时,李敖在信念不曾改变,他用他的人生态度战胜了人生境遇。

其次,是李敖有雄厚的资本。李敖不是造反派,而是真正的学问派。李敖虽然休学过,但他是选择了自学,到后来考入大学,进入研究所,他对文凭不看重,却是已经通今博古,这为他后来集厚薄发作了铺垫。李敖在经济上也是独立的,他做杂志被封杀后,就去买卖旧电器、当土木包工头、帮人家写诉状,出狱后自己成立李敖出版社,不拿当局的钱,却能够以文养文,纵横台湾。李敖很早就意识到,空口袋立不起来,文化人首先要养活自己。

李敖没有单位,没有领导,自己做自己的主,却是个“工作狂”,勤奋到一般人难以想像的程度。谁笑到最后,谁就笑得最好。整李敖的那些大人物,有的过世了,有的下台了,李敖就是笑到最后的人。“活在台湾,始终如一”,李敖说到了,也做到了。

二00五年九月,李敖终于回到了阔别五十年的故乡,其“神州文化之旅”在海峡两岸引起巨大反响,刮起了一股李敖风,也招来了一场李敖评说,赞也好,讽也罢;褒也好,贬也罢,李敖还是李敖。一个你不知道的李敖,当是本书的初衷,倘如此,吾心足矣。

编 者  二00六年十月二十日

后记

李敖一生倨傲不逊、卓尔不群、六亲不认、豪放不羁、当仁不让、守正不阿、和而不同、抗志不屈、百折不挠、勇者不惧、玩世不恭、说一不二、无人不骂、无书不读、金刚不坏、精神不死,其立德立言,足以风世而为百世师。

他自认为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嘴巴上骂他吹牛的,心里都为他供了牌位。

李敖横睨一世,其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恰如一则现代传奇:“从文坛彗星,到人人口诛笔伐的大毒草;从论战英雄,到十四年牢狱之灾,被查禁的书有九十六种之多。”这是李敖为自传亲写的广告语,也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才气、勇气与流气。

有人评价说,“李敖是全台湾最快乐的人”,因为他独来独往,高兴骂谁就骂谁,一笔在手六亲不认。

他为人特立独行,好辩真伪,争是非,一生恩怨分明,有仇必报。而且他好讼,“被我告过的人,官职从‘总统’到‘五院院长’、官衙从台北市到台中、高雄市,全都无所遁形”。尽管是“为真理、为正义、为自己、为别人,与法官一干人等冲突几十场,出庭几百次,下笔几十万言”,因此,得他帮助的人固然多,开罪的人却也不少。

李敖个性放浪不羁,一生中与胡茵梦等众多关女、才女有过亲密关系,私生活丰富多彩。对此他不但不讳言,还大写特写,在自传作品、接受访问时大谈自己的性经历,在小说《上山·上山·爱》中更有连篇累牍自然主义式的性描写。这些过激言行,自然会激起道德保守论者的不悦,甚至反感。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随着李敖著作在大陆的出版,对这位重要的台湾作家,内地读者已经不再陌生。他的一些著作,甚至以盗版形式广为流传,而他的斗士形象,他的犀利文风,他的嬉笑怒骂,都使得他成了特定时代里一代大陆青年和知识分子的文化偶像。

那么李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本书试图解码李敖,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李敖。

我要特别感谢台海出版社社长安然博士,他给了我很多指导和帮助,可以说亦师亦友。

我还要感谢新闻界朋友的大力支持,他们在百忙中为我搜集、挑选、编辑文章,遂能顺利编辑成书。他们是傅宁军、张瑞、张梅、宋元、陈阳、郭威、赖岳忠、万静波、林小鱼、李小辉、茆雷磊、陈键兴、陈斌华、李峰、蔡玲、李林、阮小鲸、赖颢宁、郭少峰、徐春柳、申剑丽、刘晋峰、李立强、李富平、潘迎、王吉青、李凌波等。

本人水平有限,恐怕挂一漏万,敬请读者诸君指正。

编者

二00六年十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李敖说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415837
开本 16开
页数 2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18.62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31
154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9: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