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蒋介石日记揭秘(上下)
内容
编辑推荐

蒋介石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与诸多影视和文学作品相比,蒋介石的日记或许更有说服力。《蒋介石日记揭秘》辑录了蒋介石自1915年至1949年的日记1000余则,内容主要涉及军事、政治、党务、外交以及游冶、家事等活动。日记揭示了一个全面而真实的蒋介石。

这本书披露了蒋介石所经历的这段重要时期的历史内幕,使很多历史疑问得到了解答。如关于蒋介石的文才,过去多有论者认为枯涩、寡情、少文采,其实并非如此。

内容推荐

本书辑录了蒋介石自1915—1949年部分日记其1000余篇,经过作者悉心深入地研究整理对其逐篇进行了考释、注解和评析 内容涉及党务、军事、行政、外交以及家事等诸多方面。

日记作为真实记录个人心理、性格、行状、思想的文字,一直被视为研究历史人物的第一手资料蒋介石是中国现代史上极为重要、极其复杂酌人物,长期以来,蒋介石的日记备受史家和广大读者关注而不可得;本书在对日记“揭秘”过程中,征引了与之相关的电文、信函、命令、演讲、谈话记录等珍贵资料,其中不乏属首次披露世所鲜见的历史档案文献 因此,《蒋介石日记揭秘》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还具有启迪发微的研究价值。

2006年年初,媒体报出蒋介石日记手稿由其孙媳蒋方智怡交给美国胡佛研究所暂时保管,并将1917年至1931年的蒋介石日记开放(中间缺1924年的日记)的消息,但对于国内的广大读者来说仍不过是水月镜花,只能望洋兴叹而已

《蒋介石日记揭秘》一书辑录了蒋介石自1915年至1949年逐年的日记1000余则,内容主要涉及军事、政治、党务、外交以及游冶、家事等活动,所谓“揭秘”就是根据日记文本相关内容进行的解析、评注、诠释。《蒋介石日记揭秘》中的日记部分,是有选择地辑录而成,但是比手稿本起始的时间提前了两年(即近年发现的《参谋长日记》13则),而且补阙了手稿本遗失的1924年部分,从而在年代上保持了编排的连续性,这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对手稿本拾遗补缺的作用。

一直以来,蒋介石日记被列为与公众无缘的密档。《蒋介石日记揭秘》一书的出版,不仅披露了蒋介石日记的真实面目,而且用以揭秘的文字本身也是人们平素难以见到的珍贵资料,因此,这本书可说是公开了双重秘密,从而可以使我们尽量置身于那个日寸代,从更多的角度去认识历史,了解这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目录

1915年(1)

1916年(5)

1917年(14)

1918年(15)

1919年(19)

1920年(25)

1921年(30)

1922年(43)

1923年(63)

1924年(101)

1925年(183)

1926年(310)

1927年(453)

1928年(463)

1929年(472)

1930年(473)

1931年(478)

1932年(483)

1933年(486)

1934年(492)

1935年(494)

1936年(500)

1937年(504)

1938年(542)

1939年(574)

1940年(593)

1941年(616)

1942年(656)

1943年(670)

1944年(690)

1945年(711)

1946年(747)

1947年(765)

1948年(770)

1949年(775)

试读章节

【5月9日】

袁世凯承认日本要求二十一条。

附节蒋介石《中国之命运》

日本西进政策,因列强监视,未敢遽逞。欧战起,日军即驱德军离青岛而占领之,适世凯图变国体,遂提出要求二十一条,中分五号。第一号,规定中国政府允许日本享受德国在山东之一切权利。第二号,声明日本在南满及东三省有无限权利。第三号,许日本以管辖汉冶萍矿厂之权。第四号,中国不得以沿海各地租借他国。第五号,规定聘用日人为财政军事顾问,并许合办警察、军厂及布教、筑路等权利。日本通告列强,仅次重要之十一条。事为本党所闻,宣告全国,群起反对。乃袁氏急谋称帝,二十五日正式签订中日协约。

日寇要获占中国全国为他的藩属和奴役。

……所以我常说日寇所揭示的二十一条精神,实际上乃是集各种不平等条约的大成……

举凡中国政治、法律、军事、警察、赋税、交通、矿产、盐务、宗教、教育,一切立国所需文化、国防、经济的要素,在精神与事实上,早已在各国累次所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出卖、断送、分割无遗了。二十一条乃是把列强所分享的特权,集中而加强于日本帝国主义者之手,而由他来独占、来垄断罢了。

……二十一条,最为凶狠!最为毒辣!这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对中国的侵略政策又进了一步,就是他由‘瓜分政策’而变为‘独占政策’了。

【8月14日】

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等,发起筹安会,鼓吹帝制。

袁世凯帝制自为的野心,在接受了日本“二十一条”要求(1915年5月签约)之后而迅速具体化。当时,在欧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方兴未艾,欧美列强无暇顾及中国问题。至于日本,则因“二十一条”要求得以一举解决悬案,当然会对袁世凯给以善意的报酬。可以说,这是袁世凯实现帝制的最好时机。

可是袁世凯本人,却在表面上故意做出毫不关心什么帝制不帝制的态度。他在6月间接见美国新闻记者时还在表示:“吾之国体,既同于美国,以后唯有奋力前进,以期发展真正共和之精神。”此外,又曾对心腹大将冯国璋说:“余在英国购有少许田园,设他日有逼余者,则余唯有迳赴外邦,营菟裘以终老耳!”——好像对于权位荣利丝毫没有留恋的样子。

实则,袁世凯的做法,是不由自己主动改制称帝,而要在造成舆论推动民意拥戴的情况之后,再行践祚。

为达到这个目的,最初所利用的一着棋子,是袁世凯的宪法顾问美国人古德诺。袁世凯指使心腹干将财政总长周自齐,收买了古德诺,由古氏撰写中国适宜于君主政体的论文,于8月3日在《亚细亚日报》发表。

命题为《共和与君主论》的这篇文章,是为了替袁世凯制造改制称帝的理论根据。古德诺列举无论法国革命或美国建国,其共和体制之臻于安定,都需要经过将近百年的岁月。进而申论:“一个国家,从其历史、风俗、社会、经济等方面衡量,可以得出适合于他的国体。以中国现况而论,教育既欠普及,而且在列强外侮之下,共和政体很难维护国家独立;在中国,以君主立宪政体为宜,殆无疑问。”

继之在8月23日,推进帝制运动的“筹安会”宣告组成。这是由袁世凯的亲信和学者等被世间称为六君子的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等人秉承袁氏意旨所组织的。筹安会装成一个学术团体,发表启事,略谓:“本会宗旨,在研究君主、民主国体二者孰适于中国,专以学理之是非与事实之利害为讨论范围;此外各事,概不涉及。”尽管如此标榜,但实则为君主立宪制造舆论的意图,是非常明显的。担任该会理事长的杨度,并且发表《君宪救国论》等文章3篇,不断呼吁实施帝制。

【9月30日】

总理派胡汉民、杨庶堪等赴菲律宾,邓铿、许崇智等分赴南洋各埠,筹讨袁军饷。

当时,中国的舆论,一致抨击日本的“二十一条”要求。可是,差不多都没有看清楚隐蔽在背后的,是日本帝国主义和袁世凯帝制野心的勾结。

老奸巨滑的袁世凯,本来就有接受日本要求的打算;然而在交涉过程中却向日本提出抗议,表现出像是煞有介事的抗拒姿态。因此,一般不明了内情的人固不待言,甚至连革命党人也都有误认袁世凯是“爱国者”的。

就像黄兴、李烈钧、柏文蔚等人,都一时停止了反袁行动,通电全国“在袁世凯和日本交涉期间,暂不从事反袁斗争。”

又有组成革命团体“欧事研究会”的林虎、熊克武等人,也附和黄兴等主张,通电发表使袁世凯闻之冁然的意见:“吾人乃先国家而后政治,先政治而后党派,国苟不存,政于何有?政苟有成,何分于党……”

可是,唯有孙中山则看透了袁世凯的卖国意图。当“二次革命”失败之后,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的孙中山乃命令党务部长居正于1915年3月10日发出通告,揭发“二十一条”和袁世凯帝制阴谋的勾结关系,号召党员讨袁:

“此次交涉之由来,实由夫己氏(袁世凯)欲称帝,要求日本承认。日本政府欲先得相当之报酬,夫己氏隐许诺之,故有条件之提出。讵知所提出之条件,即使中国为朝鲜第二。夫己氏亲信之外交部与陆军部颇不谓然,因有磋商讨论之说,交涉一事,始宣传中外。不然,夫己氏早秘密送却,国人咸被奴于不识不知之中也。……吾党冀除卖国之蠹,庶几巨奸授首……外侮将无自侵入矣!”

当交涉接近结束阶段,孙中山复于4月9日以《中日交涉之黑幕》为题,通告中华革命党各支部,指出袁世凯终将承认“二十一条”,其内容如下:

“袁世凯原与大隈重信友善,故大隈组织内阁(1914年4月),袁氏大喜,遂以二事要求日置益公使还国(1914年11月)与大隈商议,求其赞助。二事者何?(一)渠欲称帝。(二)代平‘内乱’是也。及日置益还国,大隈赞成。然日本元老虽亦希望中国仍为帝国,实存以朝鲜视我之心,而又深恶袁世凯,于是强大隈先提出此次条件(二十一条)。故日置益公使于开始交涉之初,面见袁世凯,即申言日本国人皆谓足下系排日者,足下今日欲与日本亲近,而求其助,不能不有所表示。足下能将此次二十一条件完全承认,则日本国人皆信足下,而即助足下矣!云云。

“袁世凯本欲承认,而其左右如段祺瑞、汤化龙及外交总长陆徵祥诸人皆大反对。渠不得已,乃有此次抗议。

“然综观前后局势,袁终必承认也。”P1-3

序言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本着不溢美、不隐恶的实事求是之态度,披露了蒋介石从1915—1949年期间的主要活动。

书中以蒋氏日记为线索,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和新的侧面评析了他大半生的历史;围绕蒋氏自身之“独白”与“自供”,评述了蒋介石在大陆的功与过、是与非。

蒋介石日记始于1915年。这一年,他“遁迹东京,锐志于学,每日看书习字,皆有常课,尤喜读王阳明、曾文正、胡文忠三集,昕夕不释手。前在士官学校及陆军大学所受课程秘本,与巴尔克战术书,靡不逐一精研。军事学即以巴尔克战术书为基础,而政治学则以王阳明与曾文正二集为根柢也。至检身之法,专从悔字上著力,昨非而今犹未是,凡所省克,必日记手册。”(毛思诚《蒋公介石年谱初稿》)

然美国著名政治传记专家布赖恩·克罗泽另有一说:“蒋介石回到东京,开始整天钻研中国哲学和军事著作,并且开始每天晚上在日记中记下白天所干的错事。由于那时他没有多少事可做,所以有人猜想他并没有多少东西可以往日记里写。但记日记的习惯已缠住了他,他一直将这个习惯保持到死。”(〔美〕布赖恩·克罗泽《蒋介石》)

蒋介石喜读书。他在读书时,多以红蓝铅笔批注,并写心得,数十年如一日,到台湾后,也未改变。他读书有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对某一种书,不终卷是不中途改看他种书的。除工作、出巡、读书外,他每天必记日记,这也是数十年中毫无间断。他说:“几十年来,我每日必有日课,每日必有日记,虽在造穴颠沛之中,也没有一日间断。我在阅读某一种书籍时,没有终卷以前,绝不旁骛其他书籍。”(《“总统府”秘录》)

蒋氏日记前三年(1915—1917)业已散失(近年发现《参谋长日记》13则)自1918年至蒋去世(1975年)前50多年的日记亦未全部公开。除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有部分所藏外,其余尚无从确定现藏何处。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蒋氏日记的全部,却可窥其全貌。蒋的日记不是一般人心目中所想象的日记,而是将他所面临的人物、事件,并带有个人观感之记录。“这样无主旨之客观不是他立身做事之方案。可以断言:他在写日记时即存心以笔下之文字作为修养和施政的工具。有时所记不仅是直觉的个人观感,而强迫的带上一段‘应当如此’的想法。”(〔美〕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尽管蒋介石日记中有许多可斥为保守与反动,但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当权人物,在政治舞台上曾产生的作用(正面与反面),仅以眼下的资料,已是难得与珍贵的,为所有关心中国现代史人物提供极好的“教材”,诚然,更加完整的日记足本,将拭目以待。

邓颖超同志曾在第四次全国文史工作会议上指出:“文史工作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但并不排斥收集、整理、出版一些反面的历史材料。我们教育人民、教育青年,只有正面材料不行,还要有反面材料。”

本书通过对大量有关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较为全面、客观地把蒋介石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的所作所为及其烦恼、哀怨、犹疑、凶残、欢乐等细节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读来真实可信。

评析中力避主观臆断,恪守秉史公允,但本人学识所限,肯定会有错误或遗憾,请读者和专家指正!

张秀章

1999年12月12日

后记

《蒋介石日记揭秘》一书几经周折,终于问世了!

本书从开始策划、编写、著述到正式出版历时十三年矣。

“揭秘”蒋氏日记,是一个棘手而敏感的课题,故而审批再三,出版艰难,反反复复,其中冷暖,作者自知。

此书的编著和出版是团结协作、集体智慧的结晶。其间得到诸多有识之士的鼎力支持和热情相助。

十三年前,拙稿名为《蒋介石日记秘录》(抗战部分),经中共中央统战部专家审阅后批准出版,时代文艺出版社责编姜淑华女士日夜兼程、依据专家意见删改定稿。因过度劳累,到户外透透气,休息一下,不想刚出门,竞发生车祸,身负重伤。这实在令作者过意不去,抱憾终生,为此书付出血的代价。

后来,因形势变化,出版署发来“目前不宜”的电传,出版就此搁浅了。

事隔多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蒋介石系列书,编审于二辉先生接到此稿,认为恰好填补“蒋氏书系”空白,决定报批,并提出增补1915至1936与1946至1949部分,改书名为《蒋介石日记评析》。审批同意出版后,二辉先生聘请知名作家王炳顺先生审读,迅速制版与封面设计。就在即将付印之际,社领导人事发生变化,意见不一,于是停了下来,稿子在出版社“一睡”又二年。

而今,幸运来啦!民革中央宣传部部长、团结出版社社长张宏儒先生,以大家的慧眼,抓住国共第三次握手的时机,从大历史的角度审读这部书稿,通晓其意义之所在,当即拍板,决意采用这一选题,并向审批部门力陈主旨,取得领导的重视;总编唐得阳先生在百忙之中为其稿把关定向,提出许多中肯建议;总编室主任傅雪莎女士,不辞辛劳,积极运作,反复与作者交换意见,使书稿日臻完善。

终于盼出了头,见了“天日”,十几年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对团结社诸君协同努力的团队精神,颇为感慨,不胜敬意。

在本书编著过程中,得到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出版署、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大力支持,得到好友方传的全力相助,至于我的内人解灵芝充“秘书”职,自不必说。在此一并表雨深深的谢意!

作者

2006年7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蒋介石日记揭秘(上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秀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42176
开本 16开
页数 7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5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71
4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