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作者23篇关于哲学观研究的论文,其中19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4篇尚未公开发表。在探索有关“哲学观”问题的基础上,集中论述了马克思的哲学观。
图书 | 哲学观研究/孙正聿哲学文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作者23篇关于哲学观研究的论文,其中19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4篇尚未公开发表。在探索有关“哲学观”问题的基础上,集中论述了马克思的哲学观。 目录 一 哲学观研究的若干问题 (一)哲学与哲学观问题/1 (二)哲学观:哲学的自我理解与哲学家的哲学理念/4 (三)哲学观问题:对哲学自我理解的反思和对哲学家 哲学理念的解读/6 (四)马克思哲学观研究:反思和解读马克思的 哲学理念/9 二 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 (一)世界观理论与哲学的基本问题/19 (二)世界观理论与哲学反思/22 (三)世界观理论与认识论、历史观和价值论/26 三 传统哲学向现代哲学转化的中介 (一)“绝对理念”的真实内涵/31 (二)“绝对理念”的中介意义/38 四 人类思想运动的逻辑——黑格尔概念辩证法的真实 意义 (一)“思想体系的时代”的哲学理论/46 (二)“自觉形态”的辩证法理论/48 (三)“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理论思维/52 (四)“无人身的理性”的自我运动/54 五 从两极到中介——现代哲学的革命 (一)超越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57 (二)本体中介化的现实道路/59 (三)以中介的观点对待一切事物/64 (四)现代哲学的共同特征与内在分歧/67 六 从体系到问题——九十年代中国的哲学主流 (一)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主要历史阶段/70 (二)20世纪90年代中国哲学研究的基本特征/72 (三)20世纪90年代中国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74 七 从层级到顺序——现代哲学的走向 (一)区分传统哲学与现代哲学的根据/79 (二)层级与顺序和标准与选择/8l 八 本体论与本体论的现代革命 (一)本体论的指向性及其三重内涵/86 (二)本体论的自我批判/91 (三)本体论的现代重建/94 九 本体论批判的辩证法 (一)作为世界观理论的辩证法/100 (二)本体论的内在矛盾与辩证法/102 (三)本体论批判的辩证法史/104 (四)马克思的本体论批判与革命的辩证法/111 十 本体的反思与表征 (一)追寻本体/118 (二)反思本体/122 (三)表征本体/126 十一 哲学的表征意义 (一)哲学知识论立场的困境/131 (二)表征存在意义的哲学/136 (三)哲学表征的方式与内容/140 十二 哲学的生活价值 (一)反思现代哲学的自我理解/144 (二)“有意义”的“生活世界”/146 (三)“意义”的社会自我意识/148 (四)寻找“意义”的理论方式/151 (五)时代精神的“精华”/156 十三 对科学的人文主义理解——瓦托夫斯基的科学 哲学观述评 (一)非主流的科学哲学观/161 (二)理解科学的“哲学”/164 (三)哲学理解的“科学”/169 (四)概念框架理论与“理解”科学理解/176 (五)瓦托夫斯基科学哲学观的启发和借鉴意义/180 十四 马克思哲学观研究的若干难点问题 (一)“精华”问题:马克思哲学的“时代性” 与“人类性”/183 (二)“改变”问题:马克思哲学的“解释世界” 与“改变世界”/189 (三)“终结”问题:马克思的“世界观”与 “哲学”/194 (四)“实践”问题:马克思哲学的“称谓” 与“定位”/205 (五)“解放”问题:马克思学说的“哲学性” 与“科学性”/210 (六)“道路”问题:马克思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223 十五 解放的旨趣、历程和尺度 (一)解放的旨趣:理想之维的承诺/234 (二)解放的历程:现实道路的探索/236 (三)解放的尺度:反观历史的根据/239 十六 解放何以可能?——马克思的本体论革命 (一)本体论问题:探索马克思本体论的理论前提/242 (二)黑格尔的本体论遗产和马克思对它的扬弃/245 (三)马克思的本体论革命:人的解放何以可能/249 十七 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 (一)时代精神的变革与哲学使命的跃迁: 两个“消解”与两种“归还”/260 (二)“消解”人对“物的依赖性”:历史的 视野与“归还”的实现/266 十八 哲学问题的人类性与哲学思想的独创性 (一)重新思考传统哲学:越是人类的,越是 当代的/275 (二)人类性问题的时代性课题:越是时代的, 越是当代的/278 (三)人类性问题的个体性求索:越是独创的, 越是当代的/282 十九 当代人类的生存困境与新世纪哲学的理论自觉 (一)对当代人类生存困境的理论自觉/285 (二)对当代社会思潮的理论自觉/289 (三)对当代哲学思潮的理论自觉/293 二十 建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一)建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 前提性思考/299 (二)建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 理论资源分析之一/303 (三)建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 理论资源分析之二/305 (四)建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 深层思考/307 二十一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研究 (一)一个值得深思的哲学现象/310 (二)20世纪上半叶的哲学观论争与马克思 哲学观解读/320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马克思哲学观的切人点/330 二十二 哲学创新的前提性思考 (一)哲学创新与发现理论困难/351 (二)发现理论困难与获取理论资源/355 二十三 示范生活的新世纪哲学——超越知识论立场 的哲学选择 (一)超越哲学的知识论立场/358 (二)爱智:示范“生活”方式/360 (三)示范“生活”的“学术”方式/362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哲学观研究/孙正聿哲学文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孙正聿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吉林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605166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6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07-01-01 |
首版时间 | 2007-01-01 |
印刷时间 | 2007-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3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0-0 |
丛书名 | |
印张 | 2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吉林 |
长 | 223 |
宽 | 156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