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防治高血压趋利避害/最好的医生是自己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在20余年临床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参阅大量资料编著而成。其内容涉及高血压的概念、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病及其“源头”的关系、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高血压的预防、高血压的一般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治疗、特殊类型高血压的防治、高血压的生活起居及保健、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病“危险伙伴”的防治、高血压认识和诊治中的误区等,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防治结合、以防为主、重点突出。在写作方面力求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适合于广大群众,尤其是心脑血管病患者阅读。同时,对于临床医生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内容推荐

本书就高血压的概念、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病及其“源头”的关系、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高血压的预防、高血压的一般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治疗、特殊类型高血压的防治、高血压的生活起居及保健、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病“危险伙伴”的防治、高血压认识和诊治中的误区等内容向读者做了详尽地阐述。其内容新颖、系统、详细、实用,适合于广大群众,尤其是心脑血管病患者阅读。同时,对于临床医生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录

一、高血压的概念

 (一)血压是怎么回事

 血压是怎么形成的/1

 影响血压的因素有哪些/3

 (二)高血压的分型、症状及诊断

 何谓原发性高血压/4

 何谓继发性高血压/5

 高血压病有哪些常见症状/5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7

 高血压患者应做哪些检查/8

 怎样诊断及鉴别诊断高血压/1O

 (三)高血压的易患、高危人群及危险因素(源头)

 高血压的患病因素有哪些/12

 哪些人容易患高血压病/13

 危险因素让血压攀升/16

 心理因素与高血压/18

二、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病及其

 “源头”的关糸

 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19

 高血压与冠心病的关系/20

 高血压与脑血管病的关系/22

 高血压病与脑出血的关系/23

 高血压与糖尿病狼狈为奸/24 

 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26

 血脂异常与高血压病的关系/27

 高血压患者应关注自己的血脂水平/28

 吸烟与高血压的关系/29

三、“把脉”高血压防治的相关知识

 (一)学会正确测量和监测血压

 你会测血压吗/31

 家庭自测血压是自我保健的好方法/32

 正确选用电子血压计/33

 (二)高血压的发病情况、危害及其对策

 高血压的数字警告/34

 高血压会引起哪些并发症/35

 高血压病并发症及其危害/36

 高血压防治中的“三高”“三低”

 “三误区”/39

(三)了解、掌握高血压的一般常识

 影响高血压的主要因素/40

 正确认识高血压/41

 “正常高值”——高血压的“警戒线”/43

 高血压症状≠高血压病/44

 同是高血压瘦人更危险/46

 高血压急症的治疗/47

 高血压患者要做哪些检查/48

 高血压病的七个不等式/49

 学会自觉控制血压/52

 防治高血压的新观念/53

 如何看待血压波动/57 

 引起血压波动的原因/59

 高血压的“九个”魔鬼时间/60

 哪些高血压患者易发生意外/62

 高血压患者有时也可出现低血压/64

 治疗高血压不可一劳永逸/65

 患了高血压,照样能长寿/67

(四)高血压的治疗目的和目标

 降压治疗的目的主要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

 发病率和致残率/69

 平稳降压/71

 高血压的理想降压目标/72

 降血压,目标因人而异/72

 降压,一定要到正常水平吗/73

 老年人降压要适度/75

(五)正确把握高血压的防治知识

 如何消除高血压病的“源头”/77

 白大衣高血压要不要治疗/79

 防治高血压有秘诀吗/80

 “五套马车”防治高血压病/82

 高血压家庭治疗ABC/85

 降压要“巧”/87

 高血压治疗中的新观点/88

 针对性降压治疗/91

 血压突然升高,如何自救/92

(六)正确把握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发现高血压要马上服药吗/94

 谁需要服降压药/96

 无症状可以不服降压药吗/97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要不要服降压药/98

 理想降压药有9个标准/99

 趋利避害治高血压/99

 降压用药,时间“巧”安排/101

 治疗高血压为何推荐长效降压制剂/104

 降压药不宜经常换/104

 莫把降压药当作自助餐/106

 高血压患者能凭“感觉”服药吗/109

 高血压为什么要“个性化”治疗/111

 降压药为什么要按时按量服用/112

 治疗3个月后,血压仍未降到安全线怎么办?

 而降到安全线的是否可以停药?/113

 长期服用降压药会产生‘耐药性”吗/115

 (七)降压治疗的注意事项

 高血压患者服药五忌/117

 三种行为可导致血压调控失常/118

 别让药物使高血压病“火上浇油”/119

 (八)树立长期与高血压斗争的信念

 与高血压和平相处/121

 降血压忌停药/122

 控制血压的“三候”/123

四、高血压的防治

 儿童时期也要预防高血压/124

 “三级预防”高血压/125

 正常人应每年测血压两次/127

 测测你是否易患高血压/128

 健康生活助你远离高血压/129

 怎样有效地预防高血压病/130

五、高血压的一般治疗

 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132

 控制高血压饮食有讲究/136

 具有降压作用的食物/137

 具有降压作用的水果/138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方/139

 限盐补钾——防治高血压的第一步/141

 食药粥降血压/143

 饮绿茶降血压/144

 高血压茶疗十法/145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宜忌/l 47

 高血压患者饮食“九大忌”/148

 有氧运动有益降压/149

 高血压患者的运动疗法与运动处方/150

 适于高血压病患者参加的锻炼项目/153

 步行是高血压患者最佳运动/155

 适当运动,血压不升反降/156

 高血压患者如何进行锻炼/158

六、高血压的物治疗

 (一)降压药物的选择

 降压药物有6类/161

 对降压药物做到心中有数/163

 使用降压药应“量体裁衣”/165

 降压药物的应用原则/167

 品评降压药/170

 (二)常用降压药物的分类概况

 卡托普利/172 

 苯那普利(洛汀新)/173

 如何应用利尿降压药/174

 钙拮抗药/175

 尼群地平/177

(三)治疗高血压的用药原则

 使用降压药物的具体原则/178

 降血压治疗宜个体化/179

 血压要达标,药量要用足/180

(四)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

 漫漫降压路,复方药相助/183

 小剂量联合用药有哪些好处/185

 降压药联合应用的三个原则/186

 高血压早期联合用药被忽视/187

 如何联合应用降压药物/188

 小剂量联合用药+控制心率/189

 降压药新组合:氯沙坦+吲哒帕胺/190

 复合利尿药降压效果仍佳/192

 联合用药要谨慎/193

(五)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降压,可别忽视生活质量/195

 当心利尿降压药潜在的不良影响/198

 当心硝苯地平的不良反应/199

 用卡托普利,防不良反应/201

 哪些降压药不宜与其他药合用/203

 降压效果不好怎么办/205

 高血压居高不下能对付/206

七、特殊类里高血压的防治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怎样用药/208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的治疗/210

 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212

 老年高血压生活用药须留意/214

 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原则/216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217

 老年高血压脉压差增大怎么办/220

 老年高血压患者是否都能服用

 阿司匹林肠溶片/221

 老年人降压疗效较差有哪些原因/222

 要特别重视儿童高血压/223

 有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怎样选降压药/224

 高血压合并心动过速的治疗/225

 不同类型高血压急症的选药原则/227

 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228

八、高血压忠者的生火起居保健

 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方式/230

 衣宽居静利降压/232

 高血压患者保健处方“三个三”/233

 服药加保养,控制高血压/235

 高血压病患者“八不宜”/236

九、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病

 “危险伙件”的防治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非药物治疗/238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药物治疗/240

 降压与调脂联手效果佳/242

 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非药物治疗/244

 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降压治疗/246

 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应避免使用的

 降压药/248

 肥胖合并高血压的生活方式/249

 肥胖合并高血压的治胖降压/250

 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如何选药/252

 高血压、冠心病肥胖患者运动锻炼

 应注意什么/253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如何选择降压药/254

 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病各期的血压处理原则/255

试读章节

降压,一定要到正常水平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来看一个实例:一位70多岁老先生长期患有高血压病,而这段时间的血压也特别高。每次测量血压都在200/110毫米汞柱以上,属于3级(重度)高血压患者。经过医师治疗以后,血压便维持在160/100毫米汞柱左右,说起来已经是比较理想了。但是,老先生不听医师的话,非要把血压降到正常水平(130/90毫米汞柱以下)才觉安心。于是,他私自加大了药量。眼看着血压~天比一天地下降,老先生的心中沾沾自喜。终于有一天,血压降至正常水平,但老先生却发生了“缺血性脑血管病”,偏瘫而失语。

在临床上,像这样的例子并非少见。严格地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是否每个人都要降到正常水平,应视各人的年龄、病情而定,不能强求。对年纪较轻,而又无并发症的患者,应该尽可能把血压降到正常水平;但对老年患者,假如硬要把血压降到正常水平,则大错特错。因为这样会使机体各重要脏器缺血,产生严重的后果。

正常人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血管壁上有一种压力感受器,能起调节血压的作用。当人体由于某种原因血压过低时,这种感受器便产生应激而兴奋交感神经系统,后者便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物质,反射性地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和心搏出量增加等一系列生理现象产生,这是一种保护性的加压反射,从而避免因低血压造成脏器的缺血现象。但老年人由于这种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减低,且老年人的心脏功能明显减退,其心搏出量与30岁的成年人相比较,要少50%。因此,当血压突然降低时,便不能及时产生这种保护性的加压反射,特别是已有脑动脉硬化和狭窄的高血压老年患者,他们平时需要较高的血压才能保证脑的局部血流灌注,维持正常的血液供应。所以,当血压降到一般人认为的正常范围时,就容易发生脑血管病。

另外,血压明显下降后,还可使心脏的冠状动脉和肾脏等重要脏器血流量减少,出现相应的供血不足等症状。如伴有冠心病的患者,可因血压下降过多而产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对于肾脏来说,如果血压太低,会使肾小球泌尿的滤过压降低,产生尿毒症,称之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危及生命。看来,血压是否需要降低到正常水平,应该听医师的。

 

老年人降压要适度

一位78岁的男患者,因鼻出血来急诊,发现血压210/110毫米汞柱,经止血和降压后,给予口服降压药回家。门诊随访过程中患者自觉良好。但血压通常在150~160/90~95毫米汞柱上下。医师认为未达到新标准,故在原用3种降压药基础上逐步加用其他降压药。直至同时服用8种药物,血压降到120/70毫米汞柱。此时,医师认为满意,但患者却出现了明显的体位性眩晕,行动困难。医师只好减药,血压回升至150/90毫米汞柱左-右后,上述症状则消失。

另一位是94岁的老太太,平日血压150/90毫米汞柱左右。因频发室性早搏,医师给予心律平100毫克,缓释氯化钾0.5克,每日3次。2周后复查,早搏基本消失,血压平稳,自觉无不适。医师嘱停药,但患者有顾虑,遂减量维持。其后,患者因其他疾病,陆续加用了一些别的药。过了一段时间,患者诉精神困乏,特别是每逢吃饭时,稍微吃一点就头昏思睡,必须放下筷子,立即卧床,因而十分苦恼。查体:心率正常,无早搏,血压110/70毫米汞柱。医师分析认为,患者血压低于平日水平,进餐时由于血液向消化系统分流,引起一时性脑血流量减少。心律平等虽非降压药,但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再次嘱停药,同时对其他药也做了简化和修改。不久后,血压回升至150/90毫米汞柱,上述症状完全消失。

类似病例并不十分罕见。上述第1个病例显然因为降压过度所致。第2个病例,医师并未有意使用降压药,仅因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几种药物并用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致不良反应,引起了血压降低的后果。

应该肯定,确有不少报道表明,血压值低与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受损的发病率呈负相关关系,提示降低原本过高的血压对这些器官具有保护作用。当然,这并非说明血压越低越好,前提是要保证供应这些器官血流所需的灌注压。

一般讲,青中年高血压病患者,如能通过改善心理状况,注意减肥、限盐与忌烟酒等综合措施,再加上必要的药物治疗,使血压恢复并保持在正常范围,对他们今后的健康长寿有肯定的好处。但对老年患者,特别是高龄老人,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动脉血管壁弹性减弱和管腔狭窄,循环阻力增高。一些老年人血压较年轻时高些,实际上可能是为克服这种阻力而自身调节的结果。通过这种自身调节,使体内重要器官的供血得以保持相对的正常。

老年人血压过高,当然会对心、脑、肾等器官造成损害,但如没有充分考虑到上述特点,把降压的目标值定得太低,就会导致这些器官的血流灌注减低,引起不良后果。

P74-76

序言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心脑血管病(冠心病和脑卒中)主要的可控制“源头”即危险因素有: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动脉粥样硬化等,它们都是心脑血管病的罪魁祸首。

事实上很少有人只具有一种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例如,80%以上的高血压病患者存在多种“源头”;又如代谢综合征患者可同时具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体重等。而心脑血管病正是这多种“源头”共同作用的结果,故其“上游”(源头)、“中游”(动脉粥样硬化)和“下游” (冠心病、脑卒中)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已证实,多种轻度“源头”并存要比单一严重“源头”对心脑血管的危害大得多,即“源头”的危害性是相乘的。

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实践证明,只有堵住了“上游”,才能避免和延缓“中游”和“下游”的发生和发展。新近研究表明:改变生活方式(即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可使高血压病患病率降低55%,糖尿病降低50%,脑卒中、冠心病降低75%,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

然而,人们现在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都放在溶栓、旁路移植术(搭桥)、介入等高科技的医疗投入上,却对花钱少、效益大的一级预防重视非常不够,致使实际收效相当有限;我们往往对心脑血管病的多种“源头”分兵围攻把守,但实际上常是事倍功半。

有鉴于此,必须扭转这种轻视预防而重视治疗和分兵把守的被动局面。

首先,要在未病的时候去防病(一级预防),并对多种“源头”进行综合控制(二、三级预防),将防病治病的重点从“下游”转移到“中游”和“上游”上来。

其次,不仅要注重单一“源头”的控制,更要注重多种“源头”的积极预防和治疗,从而达到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目的。

为了让广大群众了解和掌握心脑血管病及其主要“源头”的预防保健知识,做到依靠科学,群防群控,实现“最好的医生是自己”的意愿,我们精心编著了这套科普丛书:《构筑心脑血管病的坚固防线》、《防治高血压趋利避害》、《控制血脂异常的行动方案》、《瘦身才健康》、《综合“治理”糖尿病前期》、《战胜糖尿病“过五关斩六将”》、《我离代谢综合征有多远》、《保护血管远离疾病》、《远离冠心病》、《多管齐下拦截脑血管病》,一并奉献给广大读者,希望这套丛书能成为您的良师益友。

本系列丛书是作者在20余年临床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参阅大量资料编著而成的。其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防治结合、以防为主、重点突出。在写作方面力求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本套丛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他们是王景苹、王丽峰、王刚、王涛、王志、杨桢、贺鹏飞、吴俊斌等,特此表示感谢。对于书中的不足、错误,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杨玺

2006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防治高血压趋利避害/最好的医生是自己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102732
开本 32开
页数 2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1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内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544.1
丛书名
印张 8.62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02
14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7: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