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杭州的古桥/杭州文化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杭州人有句俗语,叫做“桥归桥,路归路”。桥本是路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又是在水面上的路,有鲜明的特色和丰厚的文化内涵,特别是那些保存至今的古桥。本书向读者介绍了其中一些重要的古桥。

内容推荐

杭州水系发达,大河、小溪之上皆有桥跨之,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建了很多桥,杭州究竟有多少桥恐怕很难说清楚。就古桥而言,尽管民国以后常有填河毁桥之事,留下来的古桥已不多,但本书向读者介绍的还只是其中的一些重要的古桥,乡间田野一些不知名的古桥未能收录。

目录

序言

一、杭州古桥概述/3

二、各种类型的古桥/1 1

碇步/11 浮桥/13 石梁桥/16 石拱桥/18

木桥/21 廊桥/26 索桥/29 吊桥/32

三、运河上的古桥/37

拱宸桥/37 江涨桥/41 德胜桥/43 老大关桥/45

四、钱塘上的老桥/47

钱塘江大桥/47 白沙大桥/48

五、东河上的古桥/51

坝子桥/51 新桥/53 宝善桥/55 菜市桥/56

万安桥/57 太平桥/59 淳祐桥/60 章家桥/60

安乐桥/60 斗富三桥/61 斗富二桥/6l

六、中河上的古桥/65

梅东高桥/65 仙林桥/67 盐桥/67 油局桥/68

丰乐桥/68 荐桥/68 新宫桥/68 望仙桥/68

上仓桥/69 凤山桥/70 美政桥/70 登云桥/70

回回新桥/71 柴垛桥/71 府桥/73 铁佛寺桥/73

三圣桥/74 通江桥/74 福德桥/75 嵇接骨桥/76

六部桥/77 古南星桥/78 小诸桥/80 洋泮桥/80

海月桥/81 化仙桥/82 水澄桥/83

七、余杭塘河和上塘河上的古桥/85

卖鱼桥/85 衣锦桥/88 古通济桥/89 欢喜永宁桥/90

八、西湖风景区的古桥/93

白堤上的桥/93 断桥/94 锦带桥/95 西冷桥/97

苏堤六桥/99 映波桥/102 锁澜桥/102 望山桥/102

压堤桥/102 东浦桥/102 跨虹桥/104 杨公堤六桥/105

环璧桥/106 流金桥/106 卧龙桥/106 隐秀桥/106

景行桥/106 浚源桥/107 玉带桥/1l 1 湖西景区的桥/113

通利桥/113 永福桥/114 玉涧桥/116 毓秀桥/116

西湖南线景区的桥/l 18 萧公桥/118 新横河桥/119

长桥(双投桥)/120 学士桥/121 合涧桥/122

回龙桥/123 洪春桥/124 太婆桥/124 金佛桥/124

菩提桥/124 五寺桥/124 车岗桥/124 普门桥/124

石桥/127 白乐桥/127 西湖园林古桥/127

小瀛洲九曲桥/127 孤山九曲桥/129 西湖天下景曲桥/129

孤山西泠印社锦带桥/130 刘庄石桥/130 郭庄石桥/130

吴山三茅观小石桥/130 龙井过溪亭桥/130

九、西溪的古桥/1 33

忠义桥/134 盈春桥/136 庆春桥/137 古灵慈桥/137

栅桥/137 穆桥/137 望月桥/137 永兴桥/137

环龙桥/138 大港桥/140 佛友桥/140 贝家桥/141

缘桥/142 兴福桥/143 溥济桥/143 忠驾桥/143

长春桥/144 古荡桥/146 乌盆桥/146 道古桥/147

八字桥/147 西溪大通桥/147 上宁桥/147 下宁桥/147

十、老城区的其他古桥/149

祥符桥/149 东新桥/151 大诸桥/152 和睦桥/154

古星桥/155 里万物桥/155 左家桥/157 黑桥/157

沈塘桥/157 混堂桥/158 丁桥、兰桥/158

康家桥/159 广济桥/159 新开河大通桥/159

十一、滨江的古桥/161

镇东桥/161 屋子桥/162 阔板桥/163 荚竹山桥/164

古资福桥/165 飞虹桥/166

十二、萧山的古桥/169

梦笔桥/169 市心桥/171 仓桥/172 星拱桥/173

回澜桥/175 尖山浮桥/176 永兴桥/176 东畅桥/177

惠济桥/177 古毕公桥/178 锁秀桥/178 通济桥/178

东吴桥/179 戴家桥/180 古凤仪桥/180 渔庄第一桥/182

洲口桥/182 响石桥/183 跨湖桥/184 文昌桥/185

十三、余杭的古桥/187

广济桥/187 余杭通济桥/189 桂芳桥/191 龙头桥/193

长福桥/193 毛家桥/194 众善桥/194 大堰桥/195

船桥/196 折桂桥/196 步伍桥/197 苎山桥/198

上环桥/199 万庆桥/199

十四、富阳的古桥/201

恩波桥/201 万龄桥/204 湘溪桥/205 日新桥/206

万寿桥/207 长春大庙桥/208 万安桥/210 庄泽桥/210

方坑桥/21l 洞桥/212

十五、桐庐的古桥/215

永安桥/215 长原桥/217 青云桥/218 儒桥/220

安乐桥/22 1 安澜桥/222 万春桥/224 望梅桥/224

履坦桥/225 永庆桥/225

十六、建德的古桥/227

西山桥/227 虹桥/229 曲斗桥/230 霞雾桥/230

南浦桥/231

十七、淳安的古桥/233

云溪廊桥/233 大方桥/234 斗应桥/235 洞源桥/235

进德桥/237 登瀛桥/238 登云桥/239 麟振桥/240

璜溪桥/242 济大桥/243 白佛桥/243 福延桥/244

 鸿福桥/245 际云桥/246

十八、临安的古桥/249

桂芳桥/249 久安桥/250 新溪桥/251 元同桥/253

白牛桥/254 双林寺石拱桥/256 长安桥/256

卫阳桥/257 巨溪桥/257 振麟桥/258 观莲桥/258

岩镇桥/259 乌狮桥/259 镇固桥/260 顺溪桥/261

三渡桥/26l 龙岗万年桥/263 三口万年桥/263

长乐桥/264 青云桥/264 福兴桥/265

十九、老城区已消失的古桥/267

水漾桥/267 观桥/267 仓桥/268 众安桥/268

棚桥/269 天水桥/269 龙翔桥/269 狮虎桥/270

井亭桥/270 小车桥/271 风波桥/271 长生桥/271

长寿桥/271 洗马桥/271 流水桥/272 施家桥/273

炭桥/273 骆驼桥/273 开元桥/273 鞔鼓桥/274

凤起桥/275 觅渡桥/275 粮泊桥/275 观音桥/275

潮王桥/276 华光桥/276 宝庆桥/277 湖墅登云桥/278

始版桥/278 娑婆桥/278 老笕桥/279 肖公桥/279

田家桥/279 明月桥/280

后记/281

试读章节

一、杭州古桥概述

杭州素有“江南水乡”之称,东部地区江湖河道纵横交错,自古以来就有舟楫之利,西部山区又多溪流。作为跨越河道溪流之上的桥梁,是沟通城乡道路的纽带,使杭州广袤的大地上水陆两运相济,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交流之便。杭州的古代桥梁,具有悠久的历史,凝聚着先人们的辛勤劳动和聪慧才智。早在唐宋时期,遍布全市的桥梁就颇具规模。据南宋《淳祜临安志》载,仅城内三河(大河、小河、西河,即今中河和已被填埋的原市河和原浣纱河)和城南左厢、城北右厢就有207座桥梁。据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七记载,可考桥名者有349座。据明万历《杭州府志》记载,城内有桥名可考者127座,城外有647座。据清康熙《杭州府志》记载,城内有桥名可考者132座,城外有663座。这些数字还未包括所辖各县(市、区)众多的桥梁。可见杭州古代桥梁数量之巨。

杭州的古桥形式多样,有石拱桥、石梁桥、木桥、吊桥、闸门桥、廊桥等,在宽阔的江面上还有浮桥,在山区还有碇步、素桥等。桥的铺设也各不相同,有直形、弯形、八字形等。杭州的不少古桥在全国都享有名气,它们不但历史悠久,是重要的历史文物,而且建筑工艺精湛,反映了当时的工程技术水平,对现代桥梁技术的发展都有参考价值。这些古桥能保存至今的大都是石桥,以石拱桥和石梁桥为主。原先的石拱桥大部分都有台阶,可拾级而上,桥上重阁飞檐,有亭翼然,具有“飞阁流丹,下临天地”之势,如断桥、玉带桥、坝子桥等,原桥上都建有亭阁。石拱以水面宽度设置一孔或三孔等,如苏、白两堤上诸桥皆为单孔,优美纤秀,柔和舒展,与美丽的西子湖相映成辉。位于京杭运河和苕溪之上的拱宸桥、广济桥、通济桥等则各有三孔,圆拱高耸,雄伟壮观,工艺精湛。石梁桥在水乡随处可见,古朴典雅、平坦舒展、简洁实用。

杭州古代的桥梁有官府修建的,也有居民里人捐钱出力合资建造的,还有乡绅士人行善积德而修造的,甚至有节妇烈女为获得来世的幸福尽毕身之积蓄捐资而建的。据记载,南宋成淳四年(1 268),临安知府潜说友奉朝廷之命调拨专款46万余缗,维修加固城内外桥梁,“撤旧更新者大半,余则随其阙坏,一切整茸,庳者增崇,狭者增阔”,经过这次整修后,“舟楫往来,始无前日逼仄阻碍之患”。明崇祯四年(1631),举人祝华封倡议,募资营建拱宸桥,共费银10550余两。现存的不少古桥旁,往往有石碑记载建桥的经过和捐资人的姓名,启示后人饮水思源,不忘修缮和保护。

清末民初,铁路诞生,公路兴建,市区原有的道路已不能适应市民出行的需要。人力车、汽车出现后,古桥亦面临改造的形势。民国9年(1920)起,苏、白两堤石拱桥皆由石阶改为平坡。民国16年(1927),杭州市工务局着手改造旧城街道,治理河道,改建和修筑桥梁。至民国26年(1937),在繁华的市区,逐步将一些石拱桥改为钢筋混凝土桥,如开元桥、泗水芳桥、荐桥、盐桥、新宫桥、宝善桥、下仓桥等;同时对延龄桥、九溪桥等木桥进行改建。

P3-5

序言

我生在杭州,长在杭州,对杭州的古桥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从小学的时候开始,我家就住在江山弄,不久又搬到了近在咫尺的凤起桥河下。那时,这里还间杂着一些菜地和水塘,颇有一番田园风光。我们住的院子很大,里面有一块不小的竹园,还种了桂花、橘子、柿子、腊梅等树木,大门进来是一条长长的甬道,两边长着春天有淡淡紫色小花的槿树。但是,最让我不能忘怀的是大门外那条流淌着清清河水的浣纱河。清晨,我背着书包沿着浣纱河走过凤起桥、长寿桥、小车桥、风波桥、长生桥去浣纱路小学上学(后改为长生路小学)。每天来回四趟,蹦蹦跳跳,享受着小桥流水的快乐。那时,浣纱河上还有小船,离我家不远处就有一个小码头,再过去就是圆圆拱起的狮虎桥。河边有不少用青石砌成的埠头,常常可以见到女人们在埠头上忙碌着,有的拿着敲棒柱在洗衣,有的在洗菜、淘米。河水一年四季都那么清澈,能看到水中游动着的小鱼。西湖放水时,河水陡涨,这时就有不少人在河边钓鱼。偶尔还能见到一叶扁舟驶来,船头上站着几只眼睛盯着水面的鹭鸶,突然见它们猛地扎下水去,不一会儿口里就衔着一条小鱼回到船上。

听大人们说浣纱河的源头在涌金门,河水一直流淌到武林门才进入城河。于是有一次,我和几个小伙伴约好,在星期六下午沿着浣纱河边的小路一直走到西湖边上的涌金门水闸,我们边走边数河上有几座桥,一路数来竟然有20多座,有木桥,也有石拱桥,甚至还有竹桥,有的桥因为建马路已改成水泥平桥。其中一座桥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座桥叫“鞔鼓桥”,当时“鞔”字我们不认识,回到家里查字典,才知道它的读音和“蒙”相近,因此杭州人往往把这座桥误读为“蒙古桥”。从此,杭州的古桥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读初中以后,活动范围慢慢在扩大,中河、东河上的桥都留下过我们的脚印,那些桥大多是古石拱桥,比浣纱河上的桥要大,我们常常站在桥上看着一艘艘穿桥而过的木船,向往着有一天也能坐船在河上走一走,去看看杭州其他的古桥。

高中毕业后,我去农村插队落户,一次回家探亲,看见家门口的浣纱河成了热火朝天的工地。母亲告诉我,这浣纱河要被填埋成防空洞了。我心里在想,这么好的一条河为什么要填埋掉呢?河上这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小桥不也一起被毁了吗?真可惜!在那疯狂的“文化大革命”年代,或许还会有更多的河和桥被填被毁。我想知道杭州究竟有多少古桥,如果能把这些古桥记录下来该多好!

这个愿望直到20年以后,我回到杭州市区工作才得以实现。在市政府工作时,我几乎跑遍了杭州的角角落落,也翻阅了不少杭州的历史书籍。杭州这一座座古桥,就像一道道彩虹散落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多少年来,它们和杭州人长相厮守,默默无闻地为百姓服务。人们相伴从桥上而过,去探亲访友,去购物玩耍,去辛勤劳作。一条条载着瓜果蔬菜的农家小船穿过座座古桥进城而来,一艘艘满载着百杂货物、绫罗绸缎的货船穿过古桥出城而去。桥和杭州百姓的关系太紧密了,人们几乎每天都会从桥上经过,而且不仅仅是一座桥,离开桥,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会发生困难。更让人感动的是,杭州的不少古桥都有一段深沉的历史,有很多美好的传说就发生在古桥旁,至今人们还津津乐道,这些古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钱塘县志》上说:“钱塘居民稠密,百步十寻,辄有桥梁以通往来。”据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杭州可考桥名者就有349座。那些散落在乡间而未被记录在案的可能会更多。元代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说杭州有“一万二千石桥”,这可能是旅行者的夸张,但杭城多桥是不争的事实。在清光绪十八年(1892)绘制的《浙江省城图》上,在杭城周长四千八百四十七丈(16722.15米)的城墙内的石拱桥就有130多座。这个数字还未包括城外的桥和西湖风景区以及城内私家庄园内的古桥。可见杭城古桥之多。到了民国时期,由于市河、运司河、三桥址河的填埋湮塞,杭城不少古桥消失,但这些桥名往往成为地名留在人们的口中。新中国成立以后也填埋了小河、浣纱河等河道,又消失了几十座古桥。所幸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旧城改造中,中河、东河,还有其他一些河道上的很多古桥被保留下来。至上世纪90年代初,城区还有古石拱桥62座,这62座古桥朝朝暮暮地伴随着杭人的脚印,成了人们了解杭城历史和文化的宝贵财富。

三年前编写《杭州的水》这本书时,我从更大范围内了解了杭州的古桥。在杭州八区五县(市)1600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无论是在东部河网密集的平原,还是在西部溪流纵横的山区,人们需要进行生产和生活,需要寻求人际之间的交流,需要走向外面的世界,他们遇水搭桥、逢山开路,成百上千座形形色色的古桥为杭州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些桥,不仅仅是跨越河道溪流、抵达彼岸的捷径,而且是人们和大自然和谐相处,为生存和发展而创造的智慧结晶。它们记录了历史的沧桑,目睹了人间的风云变幻。它们常常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受到人们的喜爱,引起人们的遐想。它们既点缀了乡村田野、湖光山色,又为市井巷陌增添了风采,在人们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印象。

杭州保存至今最早的古桥建于南宋时期,距今已近千年。大量的古桥由于年代久远,又有天灾人祸的影响,历朝历代屡毁屡建,它们顽强地生存到现在实在不易。在生产力不甚发达的古代社会,修座桥要动用的人力、物力、财力,其艰难程度是现代人想象不到的。“富者以资庀物,贫者以力给工”,一座不大的桥亦要“历经数年,方以告成”。几乎每座古桥的建设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这些桥大部分至今还在发挥作用,惠及后人,这就更让我们崇敬先人们的创业精神,并应该十分珍惜这些古桥。

近20年来,杭州人民的造桥热情空前高涨,一座座气势恢宏的桥梁飞架在江、河两岸,即使在山区溪流之上也出现了很多现代化的桥梁。这些桥梁的建成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为杭州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当我们享受这些现代文明成果时,我们不能不想起孕育这些现代化桥梁的那一座座古桥。现在仅存不多的古桥虽然大多都已得到保护,但随着城乡建设的加快,可能还会消失一些。我们要为它们留下一些文字,让大家了解先人的不朽创造。正因为如此,我们编写了《杭州的古桥》这本书。我这些琐碎的文字且作为这本书的序言。

马时雍

2006年夏于仁寿山居

后记

杭州人有句俗语,叫做“桥归桥,路归路”。桥本是路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又是在水面上的路,有鲜明的特色和丰厚的文化内涵,特别是那些保存至今的古桥。因此在编写《杭州的街巷里弄》后,我就着手编写《杭州的古桥》这本书。由于手头的工作不少,春去秋来,这本书直至今日才得以出版。

杭州水系发达,大河、小溪之上皆有桥跨之,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建了很多桥,杭州究竟有多少桥恐怕很难说清楚。就古桥而言,尽管民国以后常有填河毁桥之事,留下来的古桥已不多,但本书向读者介绍的还只是其中的一些重要的古桥,乡间田野一些不知名的古桥未能收录。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和各县(区)文物保护所的大力支持。古桥的概述及类型,由我撰写;城区范围的古桥,由陆均、傅宏明、王光斌、胡建良等撰写初稿;萧山、余杭及各县(市)范围内的古桥,由施家农、朱倩、崔太金、吴彬森、胡剑、刘小军、许重光、尧志刚、方明华、鲍艺敏、朱晓东等同志撰写初稿。我对这些初稿作了修改并进行了总纂。除署名的以外,大部分照片由俞志和同志拍摄,老照片由赵大川等同志提供。杭州出版社的文字编辑和美术编辑为本书出版辛勤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因学识和水平有限,本书不足之处在所难免,真诚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马时雍

2006年1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杭州的古桥/杭州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时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杭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338995
开本 32开
页数 2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2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4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78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0
15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9: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