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任乡官(乡镇主官们的生存状态)/同心小说馆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国内第一部多角度、全方位反映当前乡镇干部生存状态的小说。

作者通过党委书记华阳到洞西乡任职一年的工作、生活经历,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开拓进取、执政为民、爱民如子、无私奉献的党委书记形象,凸现了当前农村存在的种种矛盾。当华阳在痛苦思索后试图找出解决办法时才发现,诸多矛盾已是积重难返,回天无力。即使在这种状况下,华阳仍雄心勃勃。然而,乡里因财贸入库,乡干部行为粗暴,有人自杀,华阳最终没有逃脱被免职的命运,即使这时他已是全国党委书记的模范人物。从《一任乡官》中,我们读出了作者刘子华的使命感。刘子华试图通过这部反映乡镇干部生存状态的小说,发出一系列追问。这些追问往往并没有答案。

内容推荐

小说表明了乡镇工作的复杂性,其矛盾很多,乡镇干部不好当。如果各级党委、政府再不对乡镇工作引起重视,再不进行脱胎换骨式的根本性改革,那么即使像华阳这么优秀的党委书记也干不下去。可想而知,乡镇这一级基层政权能否稳定和发展,中国农村的最大问题。

《一任乡官》有一种如同洪水一般裹挟而来的厚重力量。这是一本严肃的书,内容也绝不仅仅只是描写中国最下层乡镇一级的所谓“官场”。小说反映的是服务和管理着占中国大部分人口的乡镇干部们的生活,他们的热血与正气,愤怒与无奈。这些乡镇干部的形象大异于人们心目中那些踱着方步、温文尔雅、表情暖昧而颇有城府的“官员”。他们大声骂娘,大块吃肉,三句话内要么解决问题,要么动粗霸蛮。虽然连七品芝麻官都够不上,他们同样必须面对生死选择,美人柔情,功成身退或身败名裂。小说大量的数据,新闻式描写造成的现场感和迫切感,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风味,题材的现实性和重要性,近于悲剧性的人物命运和结局,这一切都不容你怀着一种猎奇和窥探的轻薄心态去阅读。这本书写得这样坦率无羁,情节奔涌而来,一气呵成。刘子华显然太熟悉农村乡一级干部们的生活了,材料近乎原生态地信手拈来,不加修剪,大胆赤裸,反倒有一种活泼原始的力量。辛辣幽默的对话,冷酷粗野与理想温情并存的生活真实,没有英雄的夸张举止,没有喜剧式的荒谬与讽刺,没有露骨地强调主题。小说如一块灰扑扑沉甸甸的砖头,啪的一声砸在你面前。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后记

试读章节

党委办秘书刘丰跟值班室的小徐姑娘吹牛正在兴头上,忽然,电话响了。

小徐拿起话筒:“喂,哪里?水委会。等一等,我拿笔记一下。”小徐一手拿着听筒,一手拉开抽屉,找出一支圆珠笔。“请讲。今天上午11点,洞庭湖水位已涨到32.1米,超防汛水位0.1米。请速报华书记。好,好,谢谢!”

刘丰接过记录一看,见是汛情通报,他知道防汛是天大的事,一刻也不能耽误,必须马上报告华书记。他抬头望了一眼墙上的挂钟,已经是11点20分。

“小徐,你的单车借我用一下。”

小徐好看的丹凤眼望着刘丰,迟疑地问:“你的呢?”

刘丰从小徐的脸上读到了她内心的想法,心中有点不快,语气有些生硬地回答:“华书记骑去开棉花生产流动现场会去了。”

小徐波光粼粼的眼潭里浮起了一丝云翳:“我的还只骑了两天。”小徐有点无奈地从一个黑色小手包里拿出了单车钥匙。

“哎,你怎么这么小气,好像是借了你的米还给你的糠,骑坏了我赔。再说,你的朋友是税务局的,买部单车还不是小菜一碟。”

 “你——”

 小徐正要骂人,抬头看见华阳夹了个黑色公文包走了进来。

 “华书记,我正要去找你。刚才水委会来电话,洞庭湖水位已涨到防汛水位了。”刘丰边说边把小徐刚才记录的递给他。

“涨到多少?321米?”华阳抬起头,疑惑地盯着肤色白皙,身材单瘦,戴着黑色琇琅近视眼镜的刘丰。

刘丰近视镜后的眼睛鼓鼓地望了一下华阳,慌忙绕到华阳身边:“我看看,小徐记得很快,忘了打一个点,应该是_32.1米。”

华阳拿眼瞟了一下小徐,小徐立刻两脸绯红,低着头,一脸惊慌。

“小徐,进入了防汛期,你要特别注意将水位数字记清楚,千万不可马虎。还有,你要守岗,再不能在上班时间出去买东买西的。”

小徐始终低着头,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见状,华阳又将眼光投向刘丰:“刘秘书,你马上打两个紧急通知:一是下午1点召开全体党政负责人会议,特别是要水委会周主任参加并作好汇报;二是下午2点召开全乡村场、企事业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防汛会议,不准缺席。一把手不在家的,二把手也要来。”

华阳说完,把脸转向小徐:“小徐,你马上将黑板擦干净,固定一个位置,每天公布一下水位情况。”小徐泪眼蒙胧地望着华书记,轻轻地点了一下头。

华阳刚走出值班室,像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马上又折了回来:“还有,你要设计一个栏目,比如说,防汛水位、警戒水位、危险水位分别是多少,每天的水位是多少,比前一天涨了还是退了。总之,要一目了然,越快越好。”

华阳长得高高大大,一张国字脸,轮廓分明,一双大眼睛英气逼人。什么衣服穿在他身上都有款有型。今天,他上身穿了一件白色短袖衬衫,下身穿的是一条蓝色长裤,衬衫扎在裤腰中,看上去显得清爽利落,格外有精神。走出值班室,他发现天气已明显地变了,刚才还是热辣辣的太阳,一会儿被一大片灰白的云层遮住了。没有一丝儿风,天气异常闷热,呼吸也有些困难。他敞开了胸前的衣服,低着头,慢慢朝办公楼走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两层低矮破旧的办公楼倦缩在一排高大的法国梧桐后面,二楼走廊栏杆正面一排水泥刀片缺了好几块,如一位老人缺了几颗门牙,陈旧中更见几分衰败的迹象。华阳跟值班的副乡长陈建设说了几次,要他找个泥瓦匠补一补,可一直没见动静。楼上没有住家属,没有小孩子玩耍;不存在安全问题,他也懒得管了。

二楼东边第二个房间,便是华阳的办公室兼卧室。房子的前半部办公,一张桌子,两把藤椅,四张“骨牌”凳;后半部朝北开了一个床铺,铺上一张凉席,凉席的左角上折断了的地方贴了一溜透明胶,晃金晃亮。

“叮铃铃……”一本《农村工作通讯》杂志才看了一个目录,电话便急促地响了起来。

“喂,哪里?县委办,通知……好,好,我一定准时参加。”华阳接完电话,马上拨石铁义乡长的手机,可连拨了几次都拨不通。他有点气恼地放下话筒,刚要出门,正好碰上团委书记小周。“小周,麻烦你叫一下值班的陈乡长,让他拿笔和本子到我这里来一下。”

“华书记,你找我?”只有几分钟,陈建设便急急忙忙地走进了华阳的房里。

“你坐。刚才,我接到县里的紧急通知,下午2点我要赶到县三防指挥部开防汛紧急会,县里通过防汛警报器将会开下来。下午的会,你叫石乡长主持,你记一下,要向负责人讲清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通过多方预测,今年是大灾多灾之年,要树立防大灾、抗大灾、抗长灾的思想;二是会散后,根据乡三防指挥部的安排,三队人员都要上堤防汛,到达指定的地点清基扫障、巡逻;三是各企事业单位要有全局观念,一切以防汛为中心,要钱出钱,要人出人,全力配合。要石乡长口气放硬点,态度放严肃点。还有一点你千万要记住,县里的防汛紧急动员会是下午2点,正好组织开会的人员收听,所有机关干部都要参加,你负责登记一下,我回来后要了解情况。”P1-3

序言

我在一个夏天的傍晚见到刘子华,我们一起坐在我家阳台上。刘子华拿出厚厚一叠书稿,告诉我他刚刚完成一部22万字的长篇小说《一任乡官》,这是第二稿,以每天手写近一万字的速度完成,那段日子,他靠吃方便面度日,因为最省时间。

我有些感动。我看着他,瘦弱,很敏感的样子,像个苦吟诗人,手指纤细。我突然无端地为他的小说担心起来。近几年,写官场的小说颇为走红,这未必是件好事。一个社会,如果弄到那么多人都把心思放在琢磨和窥视官场玄机和官场黑幕上,多少有些病态。而且,大多热门书的真正价值总有些令人怀疑。作家也大可不必拔起脚去追赶这种热闹。更何况现在所谓的官场小说那么多,类似的书名不少,写这样的书未必讨巧,甚至有些以身犯险。

我把这意思对刘子华说,他很执着,很有底气的样子。等看完他的《一任乡官》,我明白他的底气从何而来了。

《一任乡官》有一种如同洪水一般裹挟而来的厚重力量。这是一本严肃的书,内容也绝不仅仅只是描写中国最下层乡镇一级的所谓“官场”。小说反映的是服务和管理着占中国大部分人口的乡镇干部们的生活,他们的热血与正气,愤怒与无奈。这些乡镇干部的形象大异于人们心目中那些踱着方步、温文尔雅、表情暖昧而颇有城府的“官员”。他们大声骂娘,大块吃肉,三句话内要么解决问题,要么动粗霸蛮。虽然连七品芝麻官都够不上,他们同样必须面对生死选择,美人柔情,功成身退或身败名裂。小说大量的数据,新闻式描写造成的现场感和迫切感,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风味,题材的现实性和重要性,近于悲剧性的人物命运和结局,这一切都不容你怀着一种猎奇和窥探的轻薄心态去阅读。这本书写得这样坦率无羁,情节奔涌而来,一气呵成。刘子华显然太熟悉农村乡一级干部们的生活了,材料近乎原生态地信手拈来,不加修剪,大胆赤裸,反倒有一种活泼原始的力量。辛辣幽默的对话,冷酷粗野与理想温情并存的生活真实,没有英雄的夸张举止,没有喜剧式的荒谬与讽刺,没有露骨地强调主题。小说如一块灰扑扑沉甸甸的砖头,啪的一声砸在你面前。

从《一任乡官》,我读出了刘子华的使命感。刘子华试图通过这部反映乡镇干部生存状态的小说,发出一系列追问。可是,我相信刘子华的真诚,却怀疑他追问的意义。如果我们承认生活固有的荒谬性,就得知道很多困惑原本就没有答案。

后记

人们常说,十年磨一剑,而我的这部长篇小说《一任乡官》前后共“磨”了7年。

也许是我当过乡镇干部的缘故,我对乡镇干部的生存状态和乡镇存在的种种矛盾有切肤之感。

后来,我调到县委政研室任秘书,经常接受一些关于乡镇工作的调研任务。尔后,又调到县委宣传部任新闻干事、分管新闻的副部长,经常陪同各级新闻记者到乡镇找角度,拍新闻,写新闻。这样,对乡镇工作由感性认识渐渐上升到有些理性的思考。

1998年8月,这些理性思考促使我拿起笔写下了《一任乡官》的提纲,并一口气写了一万多字。后来,因种种原因,将其束之高阁。直到2003年重新萌发写作《一任乡官》的念头。那时,正是非典流行,“五一”长假期间,特殊时期给我制造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我一个人猫在岳阳一个叫苗圃的租住房里,奋笔疾书。也许是厚积薄发的缘故,我每天以手写1万多字的速度写作。每天只休息2至3个小时,不洗脸,不梳头,每天只吃一餐方便面,因为这最省时间,完全进入了写作的一种癫狂状态。长假过后,我一边上班,一边挤出一切时间写作。在当今比较优裕的生活条件下,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有点不可思议。从5月1日至5月25日凌晨2点55分,我终于完成了初稿。

2003年7月完成第二稿后,经朋友介绍,我拿着小说来到著名作家王跃文家。王跃文老师热情接待了我,并挤出十分宝贵的时间给我作序,这令我终身难忘。该书的面世,得到了朱建纲、李渔村、龚湘海、李凡奇、吴葆春、徐康荣以及苏宏、李海兵等众多领导、朋友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作者

2005年10月1日

书评(媒体评论)

《一任乡官》有一种如同洪水一股裹挟而来的厚重力量。这是一本严肃的书,内容也决不仅仅只是描写中国最下层乡镇一级的所谓“官场”。小说反映的是服务和管理着占中国大部分人口的乡镇十部们的生活,他们的热血与正气,愤怂与无奈。这些乡镇干部的形象大异于人们心目中那些踱着方步、温文尔雅、表情暖昧而颇有城府的“官员”。他们大声骂娘,大块吃肉,三句话内要么解决问题,要么动粗霸蛮。虽然连七品芝麻官都够不上,他们同样必须面对生死选择、美人柔情、功成身退或身败名裂。小说大量的数据,新闻式描写造成的现场感和迫切感,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风味,题材的现实性和重要性,近于悲剧性的人物命运和结局,这一切都水容你怀着一种猎奇和窥探的轻薄心态去阅读。这本书写得这样坦率无羁,情节奔涌而来,一气呵成。刘子华显然太熟悉农村乡一级干部们的生活了,材料近乎原生态地信手拈来,不加修剪,大胆赤裸,反倒有一种活泼原始的力量。辛辣幽默的对话,冷酷粗野与理想温情并存的生活真实,没有英雄的夸张举止,没有喜剧式的荒谬与讽刺,没有露骨地强调主题。小说如一块灰扑扑沉甸甸的砖头,啪的声砸在你面前。

——著名作家王跃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任乡官(乡镇主官们的生存状态)/同心小说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子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同心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63787
开本 16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