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从城市建设的紧迫性谈起,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城市物质建设取得成就的同时,却对城市文化建设特别是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重视不够。作者仅就新时期城市文化面临的形势以及当前开展城市文化研究的意义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分析。本书以大量生动事例为依据,对每个问题都进行了理论阐述,有实有虚,富有感染力。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就新时期城市文化面临的形势以及当前开展城市文化研究的意义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分析。其内容包括城市文化问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关于“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化”的思考、城市文化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和文化多样性、国际社会关于“城市文化”与“文化城市”的探索与实践、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城市建设、城市文化理想升华与文化城市建设、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发展路径辨析等。

目录

第一章 城市文化问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关于“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化”的思考

第三章 城市文化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和文化多样性

第四章 国际社会关于“城市文化”与“文化城市”的探索与实践

第五章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城市建设

第六章 城市文化特色重塑与文化城市建设

第七章 城市文化理想升华与文化城市建设

第八章 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发展路径辨析

试读章节

本世纪初,无论对于世界,还是对于我国,都是城市化发展的转折点。从这一时期起,世界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全球范围内城市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也是从这一时期起,我国脱离了城市化历史进程的初级阶段,进人中级阶段。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我国城市化的浪潮是经济社会发展内在规律作用的结果,它不可抗拒,也不能阻止,只能通过科学发展观进行正确引导,去其弊,扬其长,这样才能保证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1.“矛盾凸现期”遭遇“城市化急躁症”

城市化具有加速陸。“美国学者诺瑟姆(Ray M.Northam)1979年提出了城镇化S形曲线所揭示的加速期。该曲线有两个拐点,第一个拐点是城镇化率从低到高,也就是城镇化加速期所形成的。如我国1990-2000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4个百分点。第二个拐点是城镇化率的变化从快到慢所形成的。即当城镇化率达到70%以后,城镇化基本处于饱和状态。据世界银行统计,当发展中国家人均GDP达1000美元,城市化率达到30%时,城市化将进入快速发展期,也就是第一个拐点——从慢到快。我国目前正处于这样一个发展阶段”。2003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进入了走出低收入国家而向中等收入国家前进的新时期。2006年,我国第一次在新的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城市化率的目标。即2010年达到47%,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0.8个百分点,“相比1995年以来的每年1.43~1.44个百分点的超高速是一个比较理性的目标速度。世界城市化一般的年均增长速度在0.3~0.5个百分点”。有关学者认为,这个时期往往可以称为“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一个“矛盾凸现期”。同样的发展阶段在其他发达国家往往需要30至50年,甚至更长时间。但在我国城市,这个阶段时间过程短,建设强度大,投入密度高,因此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各类矛盾非常集中、异常激烈。

近些年,各地政府对城市化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并且一提到城市化水平,就会以城市化率作为衡量标准,甚至将城市化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存在着片面的城市化率决定论,以致出现了“城市化急躁症”,提出了各种不切合实际的城市化发展目标,认为城市化到了什么程度,经济就能发展到什么程度。事实上,城市化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已经出现过的种种弊病,我们应该引以为戒。人们一般认为,“城市化,是由于城市工业、商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使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增长而引起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集中的社会进步过程。由于城镇人口的增加是城市化最显著的特征,因而城镇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提高是衡量城市化程度的基本指标”。实际上,答案并非如此简单。从表象看,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聚集的现象,实质上城市化所带来的最主要问题,已经不完全是城市物质环境或体形空间的问题,更多的是社会、文化和环境的问题。城市化水平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百分比数字,单从科学研究和理论架构上说,就涉及社会、文化、经济、建筑、城乡规划、能源材料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吴良镛教授指出:“‘城市化’虽然带来了人口集中、产业集聚、文化中心的生成等积极要素,但同时也要保持警觉,‘城市化’并非一路凯歌,‘城市化’也是众多问题之源。”城市化加速进程对应城市建设的高峰时期。数以千万计的农民移居城市、人口过剩和城市短缺成为我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矛盾,由此引发城市“摊大饼”式的无限蔓延,造成对城市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以及对能源、生态的巨大压力。1995年底,联合国助理秘书长沃利·恩道在为《城市化的世界》一书作序时,忧心忡忡地写道:在我们即将迈入新的千年之际,世界真正处在于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城市化极可能是无可比拟的未来光明前景之所在,也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灾难之凶兆。所以,未来会怎样就取决于我们当今的所作所为。  2.城市文化成为城市化加速进程中的核心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城市物质建设取得成就的同时,在城市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却重视不够,归纳起来涉及八个方面问题或应该避免出现的情况。由此可以看出加强城市文化建设、避免城市文化危机加剧的紧迫性。

一是避免城市记忆的消失。城市记忆是在历史长河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从文化景观到历史街区,从文物古迹到地方民居,从传统技能到社会习俗等,众多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都是形成一座城市记忆的有力物证,也是一座城市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但是,现在一些城市在所谓的“旧城改造”、“危旧房改造”中,由于急功近利作祟、经济利益驱使等人为因素,实施过度的商业化运作,采取大拆大建的开发方式,致使一片片积淀丰富人文信息的历史街区被夷为平地,一座座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被无情摧毁,一处处文物保护单位被拆迁和破坏的事件也屡见不鲜。由于忽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了这些历史陸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社区邻里的解体,最终导致城市记忆的消失。

二是避免城市面貌的趋同。城市面貌是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凝结,是城市外在形象与精神内质的有机统一,是一个城市的物质生活、文化传统、地理环境等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一个城市的文化发育越成熟、历史积淀越深厚,城市的个性就越强,品位就越高,特色就越鲜明。但是,在建设和发展中,一些城市面貌正在急速地趋同。由于城市规划建设中抄袭、模仿、复制现象十分普遍,面貌雷同的城市街区越来越多,人们感到自己居住的城市越来越陌生,其他的城市却越来越熟悉,导致“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丁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的特色危机。各地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城市风貌正在消失,代之而来的是几乎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千城一面”的现象日趋严重。

三是避免城市建设的失调。城市建设是为了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既包括物质环境,也包括文化环境。而城市规划则是合理配制公共资源、保护人文与自然环境、维护社会公平和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手段,它的根本目的不仅是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的功能城市,更在于建设一个社会和谐的文化城市。但是,一些城市在建设中缺少科学态度和人文意识,却多了一些盲目决策和浮躁心态。这些城市往往采取单一依赖土地经营和房地产开发来拉动经济的增长方式,大幅度扩充城市用地,大面积的增加建设量,导致出现“圈地运动”和“造城运动”,严重损害了民众利益和国家利益。一些城市盲目追求变大、变新、变洋,热衷于建设大广场、大草坪、景观大道、豪华办公楼,而这些项目却往往突出功能主题而忘掉文化责任。P4-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单霁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824641
开本 24开
页数 2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5
出版时间 2007-06-01
首版时间 2007-06-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09
186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8: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