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面对(抚平容颜易老的焦虑)
内容
编辑推荐

岁月如飞刀,刀刀催人老。每个女人在看到自己的第一根白头发或是第一道鱼尾纹时,都会有一种像是到了世界末日的感觉,那种孤立无援,那种觉得天塌了似的崩溃会让女人觉得痛苦不堪。你无法拖慢时间的脚步,但是可以让自己在面对衰老的时候怀着一颗坦然的心。《面对(抚平容颜易老的焦虑)》的两位作者薇薇安·迪勒、吉尔·缪尔-苏姬尼克曾是光鲜的模特,后来攻读心理学,她们更懂女人心,帮你抚平容颜易老的焦虑。

内容推荐

《面对(抚平容颜易老的焦虑)》是一本教女人如何面对岁月衰老的心灵指导书。女人爱美、爱青春,当年龄的岁月逐渐刻画到脸上,很多人会觉得焦虑、不安甚至沮丧。《面对(抚平容颜易老的焦虑)》告诉女性如何调节心理,在精神上丰富自己,积极面对年龄的增长是每个女人都该学习的。作为心理学博士,薇薇安·迪勒、吉尔·缪尔-苏姬尼克为读者带来科学而又贴心的指导。

目录

第一部分:Oh No,我有白头发了

 第1章:无论是女强人还是花瓶,变老的恐惧都挥之不去

 第2章:容貌对女人到底重要不重要

第二部分:接受改变的六步曲

 第3章:第一步:认识青春不再的深层威胁

 第4章:第二步:揭开伪装,不再逃避焦虑

 第5章:第三步:与内心对话,探寻焦虑的本源

 第6章:第四步:了解母亲的影响,不必重蹈覆辙

 第7章:第五步:善用青春期的记忆,解决中年期的问题

 第8章:第六步:重新定义美丽,化失落为满足

第三部分:从焦虑到欣然

 第9章:四个女人的故事

 第10章:获得新的平衡,端庄优雅地面对

结语 名模为什么不怕老

附录:现代女性必备的12个小贴士

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在过去的年代里,事业根本就不是女性关注的重点。那时没有女人会在前半生都为事业打拼,到了40岁才开始考虑成家的。很明显,如今的中年女性不同以往的阅历改变了人们对于很多事物的看法。例如,即便女人们慢慢老去,也仍会期望自己的内心和外表依旧美丽。

女性是如何面对这些改变的呢?数据着实令人担忧。不仅整形手术的数量在急速增长,而且接受整形手术的女性的平均年龄更令人不安。2008年,女性接受的手术性以及非手术性美容治疗多达1060万余例,其中220万例接受手术的女性年龄为19~34岁。而且,就连年仅16岁的花季少女也试图通过美容手术延缓衰老,防息于未然。有如此庞大并不断膨胀的消费群体,也难怪皮肤科会成为时下医学中最炙手可热的学科分支了。数量庞大的整形医生和美容师助长了时下的这种趋势,促使更多越来越年轻的女性去抗衰老。

中年女性中出现的另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就是饮食失调现象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女性虽年过40岁,50岁,甚至60岁,却一心想要保持苗条、比例完美的身材,拥有像年轻运动员一样健美的腿部线条,因而出现了运动过量的情况。数据所显示的患有厌食症、暴食症和潜在骨质疏松症的女性数量实在让人担忧。许多这样的中年女性因为和青少年患有一样的病症而感到羞愧,所以犹豫着不愿寻求帮助。有的女性会因此而感到抑郁,还可能会产生绝望的情绪。

这到底是怎么了?虽然这些现象来得太快,以至于我们还没意识到这到底意味着什么,但很明显的是,我们这一代的女性中有很多人感到不快乐、焦虑不安,害怕面对未来。这种焦虑不是轻易就能消除的,我们也不能因为觉得它无足轻重或是和自己不相干就对其置之不理,因为随之而来的后果是很严重的,而且这些焦虑所体现的改变的欲望也十分强烈。这些改变不仅仅是我们在镜子中看到的外貌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在青春流逝时,我们在认知上的改变。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与女性、青春流逝和美貌相关的研究所显示的数据是多么让人困惑。例如,当我们以新的视角看待自己时,我们的心理是极其矛盾的。在对美国50—60岁的女性所做的民意调查显示,内在美被选为在中年时使人感觉幸福快乐的最重要的因素。从表面上来看,年老的女性们在这一点上的立场很坚定,如好莱坞老一代明星劳伦·白考尔所说的那样:“你的一生的印迹都铭刻在你的脸上,你应该为此感到自豪。”亦如好莱坞当红影星安吉丽娜·朱莉所说的:“我很享受慢慢变老的过程,我很期待受时光影响而改变的自己。”研究人员在普通女性身上也证实了这一观点,她们始终把善良、聪颖、能干以及智慧作为优秀女性的品性,认为它们能够在中年时期更好地诠释魅力的含义。

然而,其他关于中年女性的研究所显示的情况却全然不同。美国美容整形医师协会所做的调查表明,自1997年以来,美国的外科整容手术数量增加了114%,其中接受手术的中年女性远多于其他年龄层。若是算上非外科手术的整形美容治疗,这个数字将上升到457%。若是单纯指美容,数据将惊人地达到754%。要知道,这些手术的费用高得惊人。那么,到底哪套数据和观点能真正地反映女性在青春流逝过程中最真实的心路历程呢?

显然,以上两个调查都揭示了女性的内心。总的来说,中年女性认为内在和外在的自我都是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使二者协调一致。说到底,这并不是我们妈妈那一辈人会面临的窘境。她们中的绝大部分在40~60岁时对自己容貌的看法和我们现在是截然不同的,她们琢磨的是诸如穿短裤妥不妥当以及露乳沟恰不恰当等问题。她们对美容的犹豫一般会围绕着应不应该染头发,但我们看见一个漂亮女人时考虑的则是她染没染过头发。化妆品工业的女王海伦娜·鲁宾斯坦(Helena Rubinstein)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然而,曾经的女性却很少会像如今的女性这样狂热地涌向健身房健身或是去美容院塑形,抑或是想要穿上女儿的黑色小礼服。P5-7

序言

作为一名模特出身的心理学家,很多年来,我在帮助女性妥善化解年龄对于她们自尊的影响这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当这本书刚在美国出版时,犹如晴空惊雷一般给美国女性带来了很大的触动,但这一切是我预料到的。不过,出乎我意料的是其他国家女性的反应,她们在面对岁月的流逝和容颜的衰老时其实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般从容自若。

当时我正在电台做节目,和听众们聊着这本书,一位女士将电话打进了直播间。她来自中国,刚从北京搬到纽约。她说道:“我非常喜欢你的书。书中描述的女人们在面对岁月流逝、容颜改变时的感受真的是说到我心坎儿里去了。不过,我并不赞同你书中所写到的,面对岁月流逝时东西方女性会有不同的表现。我从小在中国长大,现在生活在美国,我觉得中国和美国女性的情况比你想象的更相近。我同样感到压力很大。”

我仔细聆听着她的故事,并对特定文化下女性对于年龄和美的观念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意识到,她的评价是因为书里面的一段话,这段话是这样的:“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像其他文化那样对于女性的成熟衰老多宽容些,那么我们会不会好过点儿?中国女性会因为她们随岁月而增的智慧被人钦慕渴求,法国女人会因为愈发成熟性感而吸引人,瑞典女人推崇自然美。”在我看来,和世界上的其他文化相比,美国人对于美的理解要狭隘很多。然而,在我和那位中国女士以及后来与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女同胞们交流后才意识到,不仅是西方文化中的女人对于青春流逝和美貌不再有着各种困扰,世界各地的女性在面对容貌的衰老时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窘迫和烦扰。从表面上看,她们的忧虑也许表现得不同,但深层的心理问题却都是一样的。

无论在哪个国家,只要你看看时尚杂志封面上的那些模特就会发现,对于年轻和完美的追求是一种时代趋势。无论在哪个国家,数量飙升的整容手术也进一步揭示了女人对美貌的追求其实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最近,一份由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所做的调查列出了世界上整形手术数量的国家的排名,美国仍列居榜首,中国位居第二。榜单上不仅有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法国和意大利这些以美容业著称的国家,还有中国、印度、墨西哥、韩国以及日本,而且还位居前列。这些数据表明,新兴经济的发展助长了各国的美容新趋势。像整形手术这种奢侈消费现在已然被世人接受。而且,在那些自古以来就崇尚智慧和内在美的国家中,年轻和美貌的影响正越来越大。

青春流逝、容颜不再这个愈发棘手的问题困扰着全世界的女性朋友们。我们衷心地希望,你能通过运用本书中介绍的几个步骤,帮助自己找到一种更健康、有益的解决方法。

后记

2010年5月,在我刚回到家乡工作时,接到了《面对:抚平容颜易老的焦虑》这本书的翻译任务。当时我还未开始下一份工作,正是空档期,总觉得新的工作和自己的专业没多大关联,以后也没什么机会再用到外语,心里多少有些不合和遗憾,便欣然接受了这项翻译工作。随着翻译的逐渐深入,我发现,这本书对于我来说已不单单是一份译本,对于所有女人来说它都是一盏明灯,一副良药。

大多数女人到了四五十岁,心理和生理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人们往往最关注的是那些外在可见的生理变化,比如面容体态的变化及更年期的各种症状,殊不知女人最大的危机是在心理,心理更年期有时比生理更年期更加可怕。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女性,特别是公众女性人物还没到更年期,也没有更年期的生理症状,而心理上却已经开始进入了狂躁等类更年期状态的原因。

女人的容颜是会随着时间而变的,当青春流逝、容颜已老时,感到落差最大的可能就是我们自己了,如何让自己的美随着年龄愈陈愈香?如何让自己的青春“永驻”?知名心理学家薇薇安·迪勒博士将为你指点迷津。这本书讲述的并不仅仅是女人们的年龄问题,更多的是对女性心理状态的剖析和解读。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外貌协会”的现今,更年期已不仅仅是生理变化引发的问题,也并非和年龄绝对相关,而更多的是心理起伏带来的内在失调。这本书便是帮助你不药而愈、且效用持久的良方。

在此,我要感谢初连英、范斯文、赵率帅以及于瑶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给予我的帮助和支持。特别是范斯文和赵率帅在我翻译遇到瓶颈难关时,对我的鼎力相助和鼓励。同时,我也要感谢湛庐文化的编辑们,为我提出诸多建议,帮助我斟酌词句,调整并完善语言风格。在他们的帮助下我才得以如期完成这本书。

什么才是美?怎样才叫年轻?外表到底重不重要?应该有多重要?对于美,我们的文化和教育灌输给我们的就是真理吗?我们应该欣然、默然或是茫然地顺应规律慢慢老去,还是为了容颜永驻,千方百计地与衰老殊死搏斗?相信看了这本书,你便会得出答案,也将会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谨以此书送给天下女人,丽者共勉。

书评(媒体评论)

我的危机感不是在40岁产生的,而是在20岁就有了。20岁时我常想,用什么办法才可以让自己到40岁、60岁甚至80岁时,不因年龄的必然增长而感到恐慌呢?于是,我从20岁时就开始做这个准备了。

杨澜

我一点儿都不怕,年轻时稚嫩可爱,随着年纪增长,更能散发出自信与成熟,我现在就是啊!

张曼玉

为什么要担心变老呢?我就不怕。我不惧怕衰老,只关心未来,因为只有未来才值得我付出所有的时间和精力。人渐渐变老是难以避免的,所以要把握住自己,把握住当下,让一切都变得精彩。

靳羽西

中国女人在整体上太早放弃了自己。我们的美丽不是为了求偶,不是为了他人的赞赏,我们有责任展示生命的美丽,那是我们应有的生命尊严。

徐俐

本书是女性的睿智向导,它让女性无论在哪个年龄段,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都能够处于最佳状态。

嘣主编

安德烈·罗比森

衰老,是每个人心中最深层的焦虑。这本书能帮你找到内在力量,自在、幸福地直面人生。

著名心理学家、情商研究专家

张怡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面对(抚平容颜易老的焦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薇薇安·迪勒//吉尔·缪尔-苏姬尼克
译者 张馨予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048545
开本 16开
页数 1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8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161.1-49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30
16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4-2011-013
版权提供者 Vivian Diller,Jill Muir-Sukeniek and Michele Willens c/o L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3: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