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犯罪生成模式研究/刑事法律论丛
内容
目录

导言

一、何谓犯罪生成模式

二、犯罪微观生成模式与犯罪宏观生成模式的关系

三、本书主要内容

上篇 犯罪微观生成模式

第一章 犯罪微观生成模式导论

一、基本观点

二、相关理论

三、本课题意义

第二章 “带菌个体”

一、“带菌个体”假设:乙肝病毒携带者启示

二、“带菌个体”内涵:具备犯罪人格的人

三、犯罪人格量化及“带菌个体”类型

四、影响“带菌个体”生成因素:犯罪人格之形成原因

第三章 “致罪因素”

一、经济政策失误

二、性禁忌

三、政治制度弊端

四、信仰缺失

第四章 “催化剂”

一、特定时空因素

二、社会控制弱化

三、被害人因素

第五章 犯罪化学反应方程式各要素间的作用方式

一、概说

二、危险犯罪人:“带菌个体”与“致罪因素”的相互作用

三、现实犯罪人:“催化剂”对危险犯罪人的催化作用

四、犯罪微观生成实证分析一:许诺抢劫外婆案

五、犯罪微观生成实证分析二:广东“砍手党”犯罪之生成

下篇 犯罪宏观生成模式

第六章 犯罪饱和性生成模式导论

一、基本观点

二、相关理论

三、本课题意义

第七章 最低犯罪率

一、最低犯罪率生成模式概述

二、最低犯罪率生成前提:犯罪不可避免性

三、迪尔凯姆犯罪正常论:犯罪不可避免性的一个理论解读

四、最低犯罪率不是最佳犯罪率

五、犯罪具有一定的积极功能:最低犯罪率有其存在价值

第八章 最高犯罪率

一、最高犯罪率生成模式概述

二、最高犯罪率生成前提:双重容忍度

三、最高犯罪率生成条件:“严打”手段

四、最高犯罪率测算:构建“严打”指标分析体系

第九章 理想犯罪率

一、理想犯罪率生成模式概述

二、价值指标:理想犯罪率必须考虑到社会秩序保护与个人权利价值保障间的协调

三、经济指标:国家控制犯罪率的效益大于控制犯罪率成本投入

第十章 饱和犯罪率

一、饱和犯罪率及其生成模式概述

二、社会反应对饱和犯罪率构成要素的影响

三、饱和犯罪率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作者在借鉴国内外犯罪学研究成果之基础上,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理论与传染病学理论,提出并论证了犯罪生成模式理论。犯罪生成模式理论分为两类:犯罪微观生成模式和犯罪宏观生成模式。前者主要从微观角度解释人为什么会犯罪,后者则从宏观角度说明如何看待犯罪现象。犯罪生成模式理论的提出,对丰富犯罪学、刑法学理论研究,对完善刑事立法及刑事政策的制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编辑推荐

犯罪如何生成,这是犯罪学的元问题,也是长期以来困扰着人类社会的问题,因为只有正确地揭示犯罪的生成机制,才能制定科学的犯罪抗制对策。本书不仅揭示了促使个体实施犯罪与犯罪现象生成的因素,还论证了这些因素在犯罪生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各因素间的作用机制,使得我们可以用多元的、动态的眼光看待犯罪问题,加深犯罪学理论的理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犯罪生成模式研究/刑事法律论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汪明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121498
开本 16开
页数 2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1
出版时间 2007-06-01
首版时间 2007-06-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917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54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0: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