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通信原理(21世纪全国应用型本科电子通信系列实用规划教材)
内容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1.1.1 通信的定义

1.1.2 通信的分类

1.1.3 通信方式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

1.2.1 模拟通信系统

1.2.2 数字通信系统

1.2.3 数字通信的主要优缺点

1.3 通信技术发展概况

1.3.1 通信发展简史

1.3.2 通信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趋势

1.4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4.1 一般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1.4.2 信息及其量度

1.4.3 有效性指标的具体表述

1.4.4 可靠性指标的具体表述

1.5 数字通信的主要技术问题

1.6 本章小结

1.7 思考与习题

第2章 随机过程

2.1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和统计特性

2.1.1 随机过程

2.1.2 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

2.1.3 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

2.2 甲稳随机过程

2.2.1 定义

2.2.2 各态历经性

2.2.3 平稳随机过程自相关

函数的性质

2.2.4 平稳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

2.3 高斯随机过程

2.3.1 定义

2.3.2 重要性质

2.3.3 高斯白噪声

2.4 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2.5 窄带随机过程

2.5.1 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的

统计特性

2.5.2 包络和相位的统计特性

2.6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噪声

2.7 本章小结

2.8 思考与习题

第3章 信道与噪声

3.1 信道分类

3.2 调制信道与编码信道

3.2.1 调制信道

3.2.2 编码信道

3.3 恒参信道

3.3.1 恒参信道实例

3.3.2 恒参信道传输特性及其对

信号传输的影响

3.4 随参信道

3.4.1 随参信道实例

3.4.2 随参信道传输特性及其对

信号传输的影响

3.5 随参信道特性的改善

3.5.1 分集方式

3.5.2 合并方式

3.6 信道加性噪声

3.6.1 噪声来源及分类

3.6.2 起伏噪声的统计特性

3.6.3 等效噪声带宽

3.7 信道容量

3.8 本章小结

3.9 思考与习题

第4章 模拟调制系统

4.1 幅度调制(线性调制)的原理

4.1.1 调幅(AM)

4.1.2 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制

(DSB.SC)

4.1.3 单边带调制(SSB)

4.1.4 残留边带调制(VSB)

4.2 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4.2.1 分析模型 

4.2.2 线性调制相干解调的抗噪声

性能

4.2.3 调幅信号包络检波的抗噪声

性能

4.3 非线性调制(角度调制)的原理

4.3.1 角度调制的基本概念

4.3.2 窄带调频与宽带调频

4.3.3 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4.4 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4.5 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4.6 本章小结

4.7 思考与习题

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5.1 数字基带传输概述

5.2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

5.2.1 数字基带信号

5.2.2 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

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5.4 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串扰

5.5 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5.6 无码间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声

性能

5.7 眼图

5.8 均衡技术

5.8.1 时域均衡原理

5.8.2 均衡效果的衡量

5.8.3 均衡器的实现与调整

5.9 部分响应系统

5.9.1 第1类部分响应波形

5.9.2 部分响应的一般形式

5.10 本章小结

5.11 思考与习题

第6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6.1 抽样定理

6.1.1 低通抽样定理

6.1.2 带通抽样定理

6.2 脉冲振幅调制(PAM)

6.3 脉冲编码调制(PCM)

6.3.1 量化

6.3.2 编码和译码

6.3.3 PC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6.4 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ADPCM)

6.4.1 DPCM

6.4.2 ADPCM

6.5 增量调制(△M)

6.5.1 简单增量调制

6.5.2 增量调制的过载特性与

动态编码范围

6.5.3 增量调制系统的抗噪声

性能

6.5.4 PCM与AM系统的比较

6.6 本章小结

6.7 思考与习题

第7章 数字频带传输系统

7.1 二进制数字调制与解调原理

7.1.1 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

7.1.2 二进制移频键控(2FSK)

7.1.3 二进制移相键控(2PSK)

7.1.4 二进制差分相位键控

(2DPSK)

7.1.5 二进制数字调制信号的功率

谱密度

7.2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

性能

7.2.1 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系统

的抗噪声性能

7.2.2 二进制移频键控(2FSK)系统

的抗噪声性能

7.2.3 二进制移相键控(2PSK)和二

进制差分相位键控(2DPSK)

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7.3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7.4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7.4.1 多进制数字振幅调制系统

7.4.2 多进制数字频率调制系统

7.4.3 多进制数字相位调制系统

7.5 本章小结

7.6 思考与习题

第8章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8.1 最佳接收准则

8.1.1 统计判决模型

8.1.2 最佳判决准则

8.2 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及性能

8.2.1 二进制确知信号最佳接收机

结构

8.2.2 二进制确知信号最佳接收机

性能

8.2.3 几种二进制确知信号的

性能

8.2.4 实际接收机与最佳接收

机比较

8.2.5 多进制确知信号最佳接

收机结构及性能

8.3 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

8.3.1 二进制随相信号的最佳

接收机

8.3.2 多进制随相信号的最佳

接收机

8.4 最佳接收机的匹配滤波器形式

8.4.1 匹配滤波器

8.4.2 匹配滤波器组成的最佳

接收机

8.5 数字基带系统的最佳化

8.5.1 理想信道下的最佳基带

系统

8.5.2 非理想信道下的最佳基带

系统

8.6 本章小结

8.7 思考与习题

第9章 差错控制编码

9.1 概述

9.1.1 信道编码

9.1.2 差错控制方式

9.1.3 纠错码的分类

9.1.4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9.2 常用的几种简单分组码

9.2.1 奇偶监督码

9.2.2 行列监督码 

9.2.3 恒比码

9.3 线性分组码

9.3.1 基本概念

9.3.2 监督矩阵H和生成矩阵G

9.3.3 伴随式(校正子)S

9.4 循环码

9.4.1 生成多项式及生成矩阵

9.4.2 监督多项式及监督矩阵

9.4.3 编码方法和电路

9.4.4 译码方法和电路

9.5 卷积码

9.5.1 基本概念

9.5.2 卷积码的描述

9.5.3 卷积码的译码

9.6 网格编码调制(TCM)

9.7 本章小结

9.8 思考与习题

第10章 伪随机序列及编码

10.1 伪随机序列的概念

10.2 正交码与伪随机码

10.3 伪随机序列的产生

10.4 m序列

10.4.1 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的

特征多项式

10.4.2 m序列产生器

10.4.3 m序列的性质

10.5 M序列

10.6 伪随机序列的应用

1 0.6.1 扩展频谱通信

10.6.2 码分多址(CDMA)通信

10.6.3 通信加密

10.6.4 误码率的测量

10.6.5 数字信息序列的扰码

与解扰

10.6.6 噪声产生器

10.6.7 时延测量

10.7 本章小结

10.8 思考与习题

第11章 同步原理

11.1 概述

11.2 载波同步

11.2.1 直接法

11.2.2 插入导频法

11.2.3 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及相

位误差对解调性能的影响

11.3 位同步

11.3.1 插入导频法

11.3.2 直接法

11.3.3 位同步系统的性能及其

相位误差对性能的影响

11.4 群同步

11.4.1 起止式同步法

11.4.2 连贯式插入法

11.4.3 间隔式插入法

11.4.4 群同步系统的性能

11.4.5 群同步的保护

11.5 小章小结

11.6 思考与列题

第12章 通信系统仿真

12.1 通信工具箱

12.1.1 通信工具箱概述

12.1.2 通信工具箱模块

12.1.3 通信工具箱的函数

12.2 编码与译码

12.2.1 Huffman编码

12.2.2 MATLAB信源编/译码

方法

12.2.3 差错控制编码与译码

方法

1 2.3 模拟调制与解调

12.3.1 通带调制解调

12.3.2 通带模拟调制与解调

12.3.3 基带模拟调制与解调

12.4 数字调制与解调

12.4.1 通带数字调制与解调

12.4.2 基带数字调制/解调

1 2.5 通信系统仿真输出

12.5.1 误码率图形窗

12.5.2 计算误码率过程

12.5.3 眼图/散布图

12.6 本章小结

12.7 思考与习题

部分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本书是在有关学校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编写的。

全书共分12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随机过程、信道与噪声、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数字频带传输系统、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差错控制编码、伪随机序列及编码、同步原理、通信系统仿真。为了便于读者使用,每章开始有教学提示和教学要求,最后是本章小结和习题。

本书可以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电子、信息、通信类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以供有关科学技术人员参考。

编辑推荐

本书为“21世纪全国应用型本科电子通信系列实用规划教材”之一。主要内容包括:随机过程、信道与噪声、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数字频带传输系统、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差错控制编码等。本书系统性强,内容编排连贯,讲解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通信原理(21世纪全国应用型本科电子通信系列实用规划教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隋晓红//钟晓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121788
开本 16开
页数 3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46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大中专教材-成人教育
图书小类
重量 0.5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N911
丛书名
印张 2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9
184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1:4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