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红灯记(原创长篇红色经典小说)
内容
编辑推荐

“红色经典”电视剧剧本《红灯记》首次被搬上荧屏。此次改编的电视剧剧本《红灯记》中,李铁梅、李玉和、李奶奶原本不同姓的三代人由于革命和历史的原因走到一个家庭当中,他们之间的诸多情感纠葛也将有全景式展现。

内容推荐

一九三九年,日军对我东北抗日力量展开了疯狂围剿,妄图控制整个东北地区并向中原一带渗透。在地处东北地区交通要害的龙潭地区,以铁路工人李玉和为代表的地下党在惨烈的白色恐怖之下,为钳制日军、配合抗战进行着一系列灵活机智、艰苦卓绝的斗争,李玉和、李奶奶、李铁梅原本不同姓的三代人更是在共同革命信仰的感召下,演绎着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生发出来的缕缕浓情。

日本宪兵队长鸠山仰仗自己多年的情报经验,在率部摧毁了北山游击队的电台之后,更妄图对龙潭地区的地下党组织进行彻底打击。

北满省委在得到游击队电台被毁的消息之后,及时派出交通员,携带一份新的密电码,乘坐253次列车,计划在途径的龙潭地区与当地地下党接头,将密电码送到游击队。没成想同时得到这一消息的日军对沿线铁路进行了严密封锁,禁止中途停车。交通员万不得已只得在列车行至龙潭车站附近的时候机智跳车,幸被赶来接应的王连举、李玉和相救,王连举为掩护他们自杀右臂,李玉和背起交通员逃离现场,交通员与李玉和对暗号未果,于是将随身携带的密电码藏于李玉和的号志灯下主动将自己暴露给敌人。

交通员被捕,而李玉和对于密电码的下落却全然不知,只是一心想方设法寻找密电码的线索,并联络游击队希望能够顺利地营救出交通员。

曾经做过外科医生的鸠山从王连举的伤口处看出了破绽,并采用一系列诱骗、攻心的战术击垮了王连举的心理防线,使其投敌叛变。

王连举的叛变使李玉和成为鸠山截获密电码乃至摧毁地下党的关键性人物。李玉和曾于十多年前对鸠山有过救命之恩,并是鸠山非常崇拜的象棋高手。老谋深算的鸠山为了达到摧毁龙潭地下党的目的,对李玉和实施了离间计。为此,李玉和不仅在组织内部受到怀疑,在同事、邻里街坊乃至自己的母亲和女儿之间都陷入百口莫辩的境地。

李玉和以宽厚的胸怀和革命者的睿智,忍辱负重,在极度艰难的情况下,坚持完成革命工作,最终在敌人的枪口下英勇就义,李奶奶也被日寇残酷地杀害。

失去了父亲和奶奶的李铁梅,在党组织的关心和帮助下,毅然承担起父亲未尽的革命工作,将密电码成功地送到了游击队。

李铁梅在斗争的风雨中逐渐长大成熟,最终成为一名坚毅、勇敢的共产党员,并由此开始了新的革命历程。

试读章节

黑黑的窗台上,一只可爱的小花猫似乎看到窗外明媚的阳光,便迫不及待地伸出毛茸茸的爪子拨弄着窗帘。忽然,一只手将小花猫轻轻地推开。随即,“刷”地一声拉开窗帘,一缕清新的阳光洒在一张端庄而慈祥的面孔上。她六十出头,鬓角如雪,但神情刚强,她便是李玉和的母亲李奶奶。

李奶奶坐在床头,小心翼翼地拿起一盏白铜的俄国造铁路手提号志灯,用一块净布,轻轻擦拭这盏灯,神情虔诚而庄重,像母亲在洗浴自己的孩子。

“奶奶。”随着一声清脆又带着几分撒娇的叫声,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用手拢着头发来到桌前。

李奶奶目光充满慈爱地看着她,说:“铁梅起来了?”

铁梅“嗯”了一声,拿出一个小圆镜,对着阳光,梳理那条光鉴可人、发柔如丝的大辫子:“奶奶,从我记事以来,每天早上都看到你擦这盏号志灯,莫不是这里面有爹的啥秘密吧?”

李奶奶和蔼地笑着,瞥了眼心爱的孙女:“小孩子懂啥……”

“谁说我小?”铁梅嘴巴一噘说:“人家都十七岁了,你和我爹一样,哼,尽拿人家当孩子……”

祖孙俩正说着,挂在墙上的自鸣钟指向六点钟,发出六声清脆的钟声。

李玉和醒来,伸手摸起枕边的烟斗塞进嘴里。

“嗯,俺铁梅不小了,这往后呀,谁也不许说俺小孩子啦,奶奶呀给你做主。”李奶奶开心地笑了,哄着铁梅。

铁梅一甩粗大的辫子,撒娇道:“那、那我爹要是再说呢……”

李奶奶说:“那奶奶就训他,他要是不听,奶奶我就打他。”

铁梅顽皮地一笑说:“嘁,你舍得才怪。”

李奶奶放下号志灯说:“你个鬼丫头,好啦,到点啦,叫你爹起来上班,我做饭去。”说着走进灶间。

李玉和听到女儿走来的声音,忙收起烟斗,闭上眼装睡,轻轻地打着鼾。

铁梅掀开白布炕帘,轻轻叫了声:“爹。”见父亲没醒,似乎想起什么,顽皮地笑丁笑,蹑手蹑脚地走到床边,用手摇摇:“爹,爹。”

李玉和佯装沉睡,故意将鼾声打得山响。

铁梅大眼睛一转,拿起大辫子的辫梢,缓缓向父亲鼻孔里捅去。

李玉和突然张开大嘴,一口咬住了女儿的辫梢。

铁梅吓得大叫了一声,跑进灶间对奶奶撒娇道:“奶奶,你看嘛,爹咬我辫子了。”

李奶奶笑道:“瞧你们爷俩,没大没小的样子。”这句话与其说是责备,不如说是赞赏。

铁梅继续撒娇:“我不干嘛,好疼……”

李奶奶侧耳一听,儿子还在装打鼾,想了想,对铁梅指指小花猫。

铁梅一下明白了奶奶的意思,点点头,抱起小花猫,再次蹑手蹑脚地来到还在假睡的李玉和炕前,把花猫的尾巴放到李玉和嘴边。

李玉和又是一口咬去,咬住丁猫尾巴,猫儿疼得大叫一声逃走丁。顿时,李玉和被吓得一骨碌坐了起来。

铁梅却乐得前仰后合。

李玉和边穿衣边说:“好家伙,我的小于!从小就贼聪明,干啥事都动脑筋,不能上了一次当,再上一次当,这就叫吃一堑长一智。”

铁梅笑道:“这是奶奶教的。”

“难怪!”李玉和故意提高声音,“姜还是老的辣呀!”

李奶奶在灶前笑着:“你们爷儿俩闹事,别把我老婆子扯进去呀!”  李玉和穿上棉衣:“我看呀,这孩子大了准比我强……”

铁梅不高兴了,噘着小嘴:“奶奶,你看爹,又说我小孩子啦。”

“儿子,咱铁梅可不是孩子啦。”李奶奶冲李玉和递一颜色。

李玉和心领神会,故意拉长音调:“对,咱铁梅呀从今天开始是大小子啦,谁也不能再拿她当……”

“这还差不多。”铁梅兴高采烈地拿着一个装满热水的平底大茶缸开始熨烫李玉和的制服。

李玉和望厨房一眼,轻手轻脚走到碗柜前,抓起小瓷酒坛子,悄悄地筛了一小盅,正要往嘴里送。

李奶奶像脑后长眼睛似的,头也不回地问:“你干啥?”

李玉和一怔,旋即孩子般央求道:“嘿嘿,妈,外面贼冷,风又老大的,我就喝这么一小盅,活活血。”

李奶奶不由分说的;“倒回去!”

铁梅在一边忍俊不禁地笑笑:“俺看,爹才是孩子呢,还偷喝酒,哼。”

李玉和无可奈何地咽下一口唾沫,耸一耸肩,把酒倒回酒坛子里,放下小酒盅:“小子,爹再怎么着在你奶奶面前永远都是孩子,就像你在我面前永远都是孩子一样。”

铁梅扑哧一笑说:“开个玩笑,你还当真了,哼,女儿我呀,就是长到八十,也是你的好闺女奶奶的好孙女,奶奶,我说得对吧?”

“对,对。”李奶奶的声音从厨房里飘了出来。

李玉和看了眼厨房,对铁梅耳语:“小子,奶奶的后脑勺上都长了眼睛……”

“哈哈,你刮什么风、下什么雨,我还不知道?来,来,快吃饭。”李奶奶笑嘻嘻地端着几个黄面窝头走到炕桌前。

一家人说说笑笑地很快结束了早餐。

“妈,我上班去了。”李玉和抹了把嘴角,孩子似的拉长了脸,摘下柱子上的大盖帽,往头上一扣。铁梅拿起熨烫好的衣服撑开,给爹爹穿上。李奶奶用围裙把号志灯又擦了擦,递给儿子。

突然,铁梅又拿来一把小梳子,摘下李玉和的帽子,轻轻给他梳一梳稍稍凌乱的头发,又轻轻给他戴上,而后,提起货篮:“奶奶,我和爹一起走了!”

李奶奶说:“哎,天黑前就回来啊!玉和,你多加小心。”

“哎,放心吧。”李玉和、铁梅不约而同地说罢,三个人开心地笑了起来。

李奶奶说:“我放心,你爷儿俩走吧。”

门开了,天朗朗的,使人隐约嗅到了春的气息……

偌大的房间,刺鼻的来斯水味道浓浓地弥漫着。房间四周墙壁排列着几节一尘不染的货架,透过狭小窗口渗入的微弱光线,可以看到货架上精心排列着各种大小不一的玻璃器皿。器皿中被福尔马林浸泡着的是人体各种器官,在光影的折射下显得那么阴森悚然。

房子中间是一张手术床,鲜红的血渐渐地将搭在床沿上的白色床单浸透染红,渐渐地汇成一股血流顺着床单流淌着……

为了得到被我发报员吞食的电文,鸠山正站在床边血水里娴熟地捏着手术刀在发报员尸体上游弋着。

“鸠山课长真不愧是帝国鼎鼎有名的外科医生,果然名不虚传啊。”龟岗站在鸠山身后阿谀奉承道。

“我最不喜欢的就是,我在工作时有人拍我马屁。”鸠山说着取出巴掌大呈酱紫色的胃举到手术台灯下,像欣赏一块宝石似的摆弄着。

龟岗顿时被鸠山的话噎住,显得十分尴尬,不停地哈腰点头。  “你什么时候能够改掉你这坏毛病,就是位优秀的帝国特工啦。”鸠山说罢,话锋一转,像是给医务学员授课,语气变得十分亲切起来:“在人类死亡十小时内,他的胃依然有着蠕动消化功能,所以,我们需要尽快地将它切开……”

“咣当。”突然,一名端着器械盘子的士兵扔掉盘子,瞪着惊恐的双眼不停地喷吐起来。

鸠山回头恶狠狠地扫了眼呕吐着的士兵,轻蔑地一笑:“龟岗,这家伙实在令人扫兴,你告诉他,这是科学。”

龟岗点头,一把揪住呕吐着的士兵欲往外拖。

“等等。”鸠山将胃放在灯下手术台的托盘中,说:“他有必要亲眼目睹人类胃液的色彩,对他会有好处的。”

被揪到托盘前的士兵,紧紧闭上双眼。

龟岗骂道:“混蛋,睁开你的眼睛,帝国军人的威风都被你这胆小如鼠的家伙败坏啦。”

士兵颤巍巍地睁开眼睛,急忙捂住嘴巴。

鸠山一边小心翼翼地切开胃,一边低声吩咐:“龟岗君,这家伙看上去营养不良,呆会儿你将这胃拿到厨房给他炖一锅汤,让他补补。”

“啊!”士兵惊叫“扑通”跪倒在地:“课长,原谅我吧……”

突然,屋外传来吵闹声,没等鸠山等人反应过来,门被人撞开,小矶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咆哮道:“好个鸠山……”

“队长阁下。”鸠山满面春风,举手制止小矶的怒吼,“请您息怒。”

“八嘎!你擅自闯到我的地盘,抢了我的果实,居然还有脸让我息怒?”小矶说罢对身后一挥手:“来人,把共产党情报员的尸体给我抬走!”

“哈依!”几名宪兵欲动。

“需要我鸠山配合么?我正愁着尸体如何处理呢。”

小矶看了看尸体又将目光投向鸠山,当他看到鸠山满是血迹的双手时顿时明白了:“你……”他咬牙切齿正欲大怒时,突然发现托盘里的胃,对宪兵说:“不要尸体,把那东西拿走。”

“哈哈哈。”鸠山大笑:“我早就说过,你小矶是一位有勇无谋的武夫,永远成不了出色的帝国特工。”

小矶强压怒火,瞪着血红的眼睛死死盯着鸠山:“我记得梅津将军说过,你我情报共享,难道你忘了么?”

“将军还说过,在任何情报没有得到确凿的证据之前,我有权按照我的想法来完成拟定使命。”

“这……”小矶顿时语塞,呼吸变得急促起来,他仍然死死盯着鸠山,大脑在飞速地转动着,极力回忆着他的老师梅津将军对自己有利的训话……

鸠山微微一笑,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小矶君,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你在想将军还说过什么对你有利的话,我分析的不错吧?”

“你……”小矶汗颜,内心不得不佩服鸠山的智谋,但武夫是绝对不会这样甘拜下风的,尤其是对自己的竞争对手。于是,他极力装出一副坦然的样子,皮笑肉不笑地:“哼,你错啦,我在想……”

鸠山:“你在想,你早已经发现这个共产党秘密电报站,只是没来得及动手,却被我占了先机,抢了头彩,对吗?”

小矶显得有些狼狈,收回目光说:“鸠山君,我知道你仍然在嫉恨我,但你别忘了,如果我先得到无线电导向搜寻车……”

“为什么你没有首先得到此车呢?”鸠山步步相逼。

“这……这……也许是梅津将军的特意安排。”  “哈哈,你总算说到点子上了。”鸠山走到小矶面前,语重心长地说:“小矶君,现在不是我们俩对峙的时候,你要知道,你我都是帝国值得骄傲的特工,打击共产党地下组织,尽快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是我们一致的神圣使命,而这个使命的行使过程,则迫切需要我们俩携手团结,而不是像这样,永远不是……”

“报告!”随着话音,一名特工已经站在鸠山、小矶面前:“根据从共产党情报人员胃里提取的电报分析,近日共产党将会在铁路上预谋一次重大行动……”

“啊。”小矶愣怔片刻,将目光投向鸠山。

鸠山说:“果然不出所料……”

小矶疑惑地问:“你是指那趟即将通过这里的秘密军列?”P5-9

后记

一出京剧《红灯记》,唱遍、唱红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这部戏是根据1963年沈默君和罗静两位先生创作的电影剧本《自有后来人》改编而成,它的家喻户晓的程度在中国内地无与比肩。

2004年上半年,我的朋友朱昭宾先生在珠海给我打电话,问我愿不愿做电视连续剧版的《红灯记》,我在电话里支支吾吾了半天,既不敢肯定要做,也没有否定不要做。我平常并不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每临大事也算是有静气,但眼前面对的这个题目太大了,我实在没有胆量一诺千金,经过电话中四十多分钟的交谈,我终于说出了一个“那就做吧”,这一声承诺耗费了我三年的时间。

这部耳熟能详的《红灯记》,在中国,任何一个上了四十岁的人张口都能唱得出它的主要旋律;很多人对剧中的台词可以倒背如流、一字不差;对它的故事更是了然于心。真可以说每人心里都有一盏“灯”,每人都有权做审判官。改编的难度显而易见。

有胆量触碰、改编《红灯记》,真的需要很大的胆量,光创作剧本就耗费了两年多的时间,它经历四任编剧、五易其稿才勉强达到了我们的要求。

剧中的李玉和扮演者吴京安曾经说过“我是一个勇扛红字招牌的人,从《红旗渠》到《红旗谱》又到《红灯记》。这部《红灯记》差点把我压垮了,它给我的压力太大了,在我接这个角色的时候,我知道‘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偶像地位,尽管意识到了,但在分量上还是低估了,我是在斗胆再造一个人们心中的‘神’。”他说得很对。

我深深地知道,无论把《红灯记》拍成什么样都会有人看,都会有很高的收视率,这是由于人们的怀旧情节在起作用,我们不可以滥用和亵渎观众心目中时代留存给他们的神圣的偶像,水可载舟,也可覆舟,他们每个人都有权对它作出自己的评判,以往红色经典的改编都证实了这一点,我们绝不可以做一部挨骂的作品。

虽然说改编《红灯记》困难重重,但并非没有一点有利条件,前面那么多红色经典剧作的改编,前赴后继,为我们趟出了一条走向成功的道路,我们知道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最后,剧本定稿以后,我们征求了各方意见,尤其是原作沈默君和罗静先生的意见。沈默君先生对剧本的评价是:“电视连续剧《红灯记》的剧本创作,创造性地发展了原作,改编的不错,其剧情是煞费苦心的。基本上是围绕三代人护送密电码故事展开的,在故事情节调度上很见功力,悬念一个套一个,在以往电视连续剧创作上从未有过的悬念迭起,可以称得上是悬念电视剧,这可能也是一种创造、一种推陈出新吧。我向你们表示祝贺。”

原作者的肯定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其他各方对剧本均予以高度评价。2006年11月26日,筹备了两年之久的《红灯记》终于在山东枣庄开机了,大家在开机现场看到了出演李玉和的吴京安,出演李奶奶的韩影,出演李铁梅的王力可,出演鸠山的马少骅,出演王连举的何政军;还有曾经执导过2005年央视一套收视榜首的《大姐》的张今标导演;央视一套力作《吕梁英雄传》的导演刘进,这样的阵容在国内剧作中算是比较强大的了。

整个剧组中,上到知名演员、导演,下至场工和群众演员,都拿出了很高的工作热情。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那些小角色,剧中有一个小人物“狗皮帽”,他的戏有百十场,由于是过场人物,没有太多的亮点,出演这个人物的老演员宋双月拿到这个人物后,绞尽脑汁想出了很多好戏,拿出方案后与我和导演沟通,在表演上,他又琢磨出了很多精彩的细节。到最后,“狗皮帽”在全剧中已经是一个闪耀着光彩的亮点了,有的名演员还多次向我们提出“老宋太抢戏了”。

在拍摄中,无论大小角色,没有一个演员甘于平庸,吴京安、马少骅的“抠戏”是出了名的;韩影、何政军的“较真”也是很让人头痛的;我要多说几句的是扮演铁梅的王力可,这个出生在我们济南的小丫头,当时拍摄的时候,她还不足20岁,她成长在一个单亲的家庭,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帮助母亲操持家务,她对铁梅的理解要比同龄的孩子深切得多。对我来说,选择她出演李铁梅,是我们的正确选择,也是这部剧最大的亮点;对王力可而言,出演这部戏可以说是她的演艺生涯中的一次难得的机遇。她很快地融入到铁梅的角色里面,对人物的把握非常到位,她的表演成熟、自然,没有一点做作。观众应该和我一样非常喜欢她。

历时半年,这部《红灯记》就要展现在你的眼前了,希望你们作出评判,多给我们提出意见和建议。

今、明两年,我们又准备了几个比较好的选题,一部反映巴蜀英雄人物的三十集电视连续剧《双枪女人》即将投入拍摄;还有一部具有浓郁山东地域色彩的抗战体裁的小说《百年匪王》,是我朋友王金年的作品,这部作品的个性非同寻常,拍摄的难度也不小,可一旦拍出来一定是一部叫得响的剧作。目前,我们正在同作者洽商购买版权事宜,如商谈顺利,也计划明年投入拍摄,总之我们希望一部比一部拍的好,一步上一个台阶。

《红灯记》制片人 李珑

2007年7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红灯记(原创长篇红色经典小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峰//吴剑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849310
开本 16开
页数 3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50
172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8: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