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伦敦金融城--金融之都的腾飞/金融财智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现代世界经济中,金融的地位极为重要。金融业是否发达是区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显著标志。金融业的不断发展能为一个国家的经济从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时代迈向以服务业为主的后工业时代创造必要条件。本书详细介绍了伦敦金融城的历史、动作、特色和发展经验,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内容推荐

现代世界经济中,金融的地位极为重要。金融业是否发达是区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显著标志。金融业的不断发展能为一个国家的经济从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时代迈向以服务业为主的后工业时代创造必要条件。伦敦金融城被世界金融界巨头奉为“全球的力量中心”。了解伦敦金融城的动作与特色对于我国从粗放型商品经济转变为以金融等服务业为重要支柱的集约型现代化经济将会大有裨益。希望读者通过本书吸取伦敦金融城的发展经验,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目录

第一章 走近伦敦金融城

 一 伦敦金融城的历史变迁

1.那一平方英里

2.全球金融业的聚集地,世界的金融中心——伦敦证券交易所和劳合社

 二 伦敦金融城的领先优势

1.无可争议的国际金融之都

2.伦敦金融城——欧洲的金融中心——世界和欧洲彼此连接的大门

3.国际化的伦敦金融城

4.伦敦金融城——专业服务和商业服务的中心

 三 伦敦金融城市长、伦敦金融城市政厅和伦敦金融城市长官邸

 四 伦敦金融城的自治机构——伦敦金融城政府

 五 伦敦金融城的行业协会、商业行业公会的璀璨沧桑

 六 伦敦金融城金融机构的建筑魅力和历史内涵

1.瑞士再保险公司总部大楼

2.英格兰银行

3.皇家商业交易中心

 七 伦敦金融城的著名旅游及娱乐景点

1.圣保罗大教堂

2.伦敦大火纪念塔

3.伦敦塔

第二章 伦敦金融城与伦敦、中国

 一 伦敦金融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二 工作、生活在伦敦

 三 伦敦金融城与伦敦共拥最佳商业环境的优势

 四 中国和伦敦金融城的渊源

第三章 伦敦证券交易所

 一 古老而新型的伦敦证券交易所

1.咖啡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渊源

2.20世纪80年代的“大爆炸”

 二 伦敦金融城以伦敦证券交易所为中心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1.在伦敦金融城上市的优势

2.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组织和三种上市途径

3.伦敦股票交易市场——主板、二板、三板及其他特色板块

4.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需要考虑几点具有挑战性的因素

5.伦敦证券及衍生工具交易所

6.富时股票价格指数

 三 伦敦证券交易所AIM市场

1.AIM二板/创业板市场与伦敦证券交易所

2.AIM市场的优势和特征

3.AIM市场的运作、监管及条件

4.在AIM市场上市的过程

5.投资顾问们所扮演的角色

 四 高科技成长型风险企业的成功退出和伦敦金融城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及AIM市场的配合对中国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启示

1.MTI投资Flomerics项目背景

2.投资者MTI风险投资公司的背景

3.Flomerics牵手MTL——两轮融资和国际拓展

4.伦敦AIM市场的风险投资退出

5.上市后风险企业的运行

6.案例剖析

 五 中国中小企业板块制度安排评述

1.出台背景

2.基本内容

第四章 英国的非公开权益资本(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

 一 活力四射——伦敦金融城和英国的创新魅力

 二 投资的回报

 三 英国非公开权益资本和风险投资的结构

 四 英国非公开权益资本和风险投资的规模

 五 英国风险投资和非公开权益资本的投资趋势

1.投资阶段

2.投资领域

3.地理特征

4.投资表现

 六 英国政府对风险投资和非公开权益资本的支持

1.法规

2.专业公司

 七 英国政府对早期阶段风险投资和非公开权益资本市场的支持

1.大学挑战基金

2.地区风险投资基金

3.早期成长发展项目和英国高技术基金

4.行业支持(以生物技术行业产业化为例)

附录A 伦敦议会提出重振伦敦商业的若干建议

附录B 中国大陆股票发行上市的步骤及核准程序

参考文献

感言及谢词

跋一

跋二

跋三

后记

媒体热评

试读章节

3. 皇家商业交易中心

正对着英格兰银行的是皇家商业交易中心(Royal Exchange)。皇家商业交易中心最初的创建是由大金融家托马斯·格雷哈姆爵士(Sir Thomas Gresham)于1565年促成的。当时建立皇家商业交易中心的目的是期望可以取代位于当时欧洲最重要的位于比利时安特位普(Antwerp)的交易中心博尔思(Bourse)。1570年,根据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谕旨,准许交易中心采用“皇家”(Royal)的字样。在皇家商业交易中心正门前是威灵顿公爵骑马的雕像,其设计以没有马镫而著称,设计者是乾特利(F.Chantrey)。威灵顿公爵雕像所用的青铜是由滑铁卢战役中虏获的大炮熔铸而成的。1844年揭幕时,威灵顿公爵本人也在场。

与伦敦金融城其他的建筑一样,作为商人聚集地的皇家商业交易中心也被1666年无情的伦敦大火吞噬了。现在竖立在伦敦金融城银行(Bank)地铁站的皇家商业交易中心建筑是由威廉·泰德爵士(Sir William Tite)设计于1842年并建成于1844年的。但是,1939年之前,皇家商业交易中心一直没有开展经营活动。1566年以来,皇家商业交易中心一直以经营“奢华”商品而著称。今天,这座雅致的一流建筑是许多世界级品牌的家园,如Tiffany银饰品、赫尔墨斯(Herms)、英国珠宝公司Theo Fennell、万宝龙(Montblanc)、保罗·史密夫(Paul Smith)等。在皇家商业交易中心庭院还有休闲的咖啡馆和酒吧,是一个绝佳的奢侈品购物和休闲饮食之处。在历史上,皇家商业交易中心在很长一段时间被作为“皇家护卫交易担保集团”(Guardian Royal Exchange Assurance Group)的总部所在地。

应该说,皇家商业交易中心的建立是处在当时动荡的历史环境下的。从其光荣的起点到21世纪的新辉煌,位于伦敦金融城中心的皇家商业交易中心始终坚持作为交易商的核心地点。考古证明,皇家商业交易中心的所在地从罗马时期就备受重视。今天,被环抱在英格兰银行和伦敦金融城市长官邸——大厦之屋之间,离劳合社总址——劳埃德保险大厦不过咫尺之距。“历史虽然变迁,建筑永恒不变。”——这句话写在了皇家商业交易中心创办人的纪念碑上。

16世纪初,伦敦金融城的商人处于焦躁的创业和经商大潮中。来自欧洲各地的商贾富豪通过伦敦金融城的商店、住家、酒家、客栈甚至大街交易他们的货物,其中包括陶器和器皿。然而,当时欧洲最重要的贸易中心——博尔思,位于比利时的安特位普。博尔思的交易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商人的信誉在这里得到尊重并容易申请到贷款。理查德·格雷欣,一位伦敦绸布商,他专门为英王亨利八世采购汉普顿王宫的织锦和挂毯。理查德·格雷欣在比利时的交易中切身感受到了建立类似博尔思的交易中心的重要性。于是,理查德·格雷欣致信张伯伦贵族(Lord Chamberlain),希望其可以在伦敦金融城建立一个专门的交易中心——这就是皇家商业交易中心建立的背景。他在信中写道:“商人没有交易中心将不复再来,这就像船员在大海中航行却没有水源。”最后,这个想法在理查德·格雷欣的儿子托马斯的时代变成了现实。

1565年,皇家商业交易中心成立了。托马斯·格雷欣这位经商家族的继承人云游各地并在安特位普购买了房产。托马斯·格雷欣的工作之一是代表英国的君主募集贷款。在伊丽莎白女王登基第二年的1559年,托马斯·格雷欣被授予了骑士爵位。没有人在当时能够想到托马斯·格雷欣会继承父亲的遗志与某个交易中心联系起来。但就在1565年,托马斯·格雷欣的儿子早丧,从而促使了托马斯·格雷欣向伦敦金融城市政府提出:只要政府提供一块土地,他就可以用自己的财产来建立一个伦敦金融城的商业交易中心。这份提议得到了伦敦金融城市政府的尊重和认可。于是,1566年,在皇家商业交易中心的现址开始动工兴建佛兰德式的建筑并装饰有格雷欣家族被授予的桂冠标志。建成后的首座皇家商业交易中心由伊丽莎白女王揭幕,但不幸的是,却在1666年的大火中被毁。

1667年,皇室和大众都希望皇家商业交易中心可以在遗址上重建,这种愿望甚至强过了首先规划重建伦敦金融城整体的意见。当时重建的建筑师是伦敦金融城的建筑公测员——爱德华·杰蒙(Edward Jerman)。英王理查德二世参与了历史上皇家商业交易中心第二栋大楼的奠基仪式并亲自放下了奠基的石块。这栋建筑物于1669年完工并投入使用。这座皇家商业交易中心第二栋大楼与第一栋有许多相似之处,包括四个拱廊、回廊的小商铺和为交易服务的庭院,但其增加一座标志交易时段的巨型时钟。每一个国家、每一种商品在皇家商业交易中心都拥有自己的“坐标”,商贾云集——商业交易在皇家商业交易中心的第一次重建后再次恢复繁荣。发表过著名诗篇“真正的幸福不显山露水,它摒弃浮华和喧嚣”的英国作家约瑟夫·艾迪生这样描述当时的场景:“这是整个地球的商业中心。”

18世纪,随着传统商店在伦敦的西迁,皇家商业交易中心迎来了其“商业住客”——皇家护卫交易担保集团率先移师皇家商业交易中心。1774年,劳合社也迁往皇家商业交易中心。然而,这段历史也是劳合社不愿意回顾的,因为一场由于1838年在劳合社保险商房间中的一缕火焰引发的一场大火再一次摧毁了皇家商业交易中心。当时,正值冬季,消防员没有能够及时抢救这座建筑。这次,在皇家商业交易中心被最后摧毁的是那座标志交易时段的巨型时钟。“咚……咚……咚……”火焰最后的吞噬正好使得这座时钟完成了其最后的报时使命。

皇家商业交易中心的第二次重建工作再次马上动工,大楼的兴建经过政府出面,还获得了另外一块土地。当年格雷欣对这块土地的获取期望值很高,但由于缺乏保障方案而最后放弃。1842年,艾伯特王子参与了奠基。1844年,年轻的维多利亚女王为皇家商业交易中心的第二次重生剪彩并举行了奢华盛大的仪式来标榜皇家商业交易中心在伦敦金融城所处的重要地位。皇家商业交易中心浴火重生。

皇家商业交易中心的回廊油画之精彩享誉西方殿堂。1892年,格雷欣委员会(Gresham Committee)提议在皇家商业交易中心的回廊上嵌上24幅高22英尺、宽11英尺的巨型油画来讲述伦敦金融城和皇家商业交易中心的历史。制作油画的工艺十分复杂,包括使用传统弗兰西思科壁画技法、帆布运用和石板镶嵌技术等。系列油画的第一幅讲述的是腓尼基人(Phoenician)与早期不列颠人在英格兰康沃尔郡(Cornwall)海岸进行海上贸易的情景,这幅画的作者是英国皇家学会的主席弗雷德里克·雷顿爵士(Sir Frederic Leighton)。今天,当游客到访伦敦金融城,在皇家商业交易中心的回廊参观这些栩栩如生的油画时,就仿佛被带到了皇家商业交易中心和伦敦金融城的历史长河中。

随着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皇家商业交易中心的活动停止了。然而,庆幸的是,皇家商业交易中心的第三栋建筑在纷飞战火中得以保存。1953年,一家剧院公司在皇家商业交易中心的庭院中成立。这所剧院公司就是随后享誉伦敦金融城的美人鱼剧院。1968年,皇家护卫交易担保集团进行内部重组成为了皇家护卫交易公司(Guardian Royal Exchange,GRE)。1982年,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LIFFE)“占领”了皇家商业交易中心的“原始”交易席位。身着鲜亮夹克的交易员用他们“粗暴”的“喊叫”再次唤醒了皇家商业交易中心的买卖热潮。

20世纪80年代,在皇家护卫交易公司的要求下,菲茨罗伊·洛宾森建筑师联盟(Architects Fitzroy Robinson Partnership)对皇家商业交易中心进行了新一轮的修缮,其中包括重建与原有风格协调的楼层。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当时仍然在皇家商业交易中心办公。伴随着修缮工作的进行,皇家商业交易中心在其第二层修复完成许多待用的房屋、建立了办公使用的管理房间并增加了许多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其中,20个新的科林斯式的大写字母被工匠镌刻在墙壁上。经过测算,共增加了1300平方米的工作面积。

今天的皇家商业交易中心是修复如新、青春般的建筑,并再一次成为名副其实的商业交易中心。对于世界顶级的品牌而言,皇家商业交易中心是他们在伦敦金融城的首选。皇家商业交易中心庭院的“伦敦巴黎屋”重新建立了时装街和食品街。在同一个屋檐下,任何人可以购买到绝对亮丽并具有独特色彩的商品。变换百年,托马斯·格雷斯的独特想法乃至实践仍然历久弥新,经受时间的考验,备受世人的推崇。图1-22为霓虹灯下的皇家商业交易中心。P48-52

序言

连日来,伦敦的天气并不算好,处于倒春寒。虽偶尔有蓝天白云阳光,却寒风刺骨。当你看到摩肩接踵的白领上班族迈着快速的步伐走进位于伦敦金融城一栋栋掌握“世界经济动力”的大厦时,你会感受到艺术的、商业的、财富的、古典的、高雅的气氛包围着你,让你一时间不知身在何处,不知道来到什么年代!

从来没有想到过,寒风里一辆拥挤的公共汽车缓缓驶过充满现代和古典的伦敦金融城的画面也能给人带来灵感。

长久以来,关于全球金融中心的状元之争持续不断,究竟是伦敦金融城还是纽约华尔街;长久以来,关于中国的香港、上海或是北京何者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第三个全球金融中心的争论也没有停止过。而关于伦敦金融城的高度评价近年却颇有席卷全球、独当一面的趋势。伦敦金融城的崛起,蕴涵了世界经济史中的高潮部分。市场力量的驱动、区域经济的博弈、政府管制的进退、科技手段的崛起,在伦敦金融城的成长历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伦敦市长列文斯通说过,每个大都市都有自己兴盛的特殊时代,比如19世纪时是法国的巴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美国的纽约,而现在(指21世纪),则是伦敦的“金色时代”。2005年《新闻周刊》高级记者威廉姆·恩德希尔撰写的《走向全球:欧洲犹豫不决之时,伦敦向全世界敞开大门》将伦敦标榜为今日“开发商的克伦代克”、21世纪大都市成功的典范。两年后的2007年,麦肯锡报告《维持美国及纽约的全球金融领导地位》和美国《纽约》杂志的封面故事《伦敦是21世纪的世界之都》又将伦敦排在了纽约之前。可以看出,在伦敦日渐“牛气”的今天,连一直以纽约华尔街为荣的美国人的心理也岌岌可危。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中枢。金融搞好了,全盘皆活;金融搞乱了,全盘皆输。随着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创新,特别是2007年中国就要开放金融体系与全世界接轨,如何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建立多层次金融市场,以及加强金融法制建设,这些都注定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必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大多数的中国人都知道纽约,更知道纽约的华尔街。大部分的中国人更知道英国的“雾都”——闻名世界的大都市——伦敦。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伦敦金融城。伦敦金融城究竟与伦敦有何关系?伦敦被称为世界金融中心与伦敦金融城有何关系?它们是一体还是相互独立的?

伦敦究竟魅力何在?伦敦金融城作为伦敦、英国、欧洲乃至全世界的金融中心,魅力何在、优势何在?作为全球最主要的金融中心之一,伦敦金融城以区区方寸之地,为何能汇聚全球最多的金融资产?金融城历史悠远为何能历久弥新,依旧引领时代潮流?真理越辩越明,通过破解百年全球金融中心屹立不倒之谜,真正了解伦敦金融城在金融方面的运作,可以为中国的金融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在《伦敦金融城》一书中,作者要揭开的正是伦敦金融城的“谜”……正如罗琳造就的《哈利·波特》,为读者洞开了一扇扇神秘而具魅力的门窗。《伦敦金融城》更是第一本介绍伦敦金融城的中文读物。

阅读此书,会感受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你会了解到:为什么在这泰晤士河流经的“一平方英里”上聚集有近300家外国银行、180多个外国证券交易中心、每日外汇交易量逾6300亿美元?为什么属于伦敦的伦敦金融城却有自己的市长、法庭和独立警署?为什么伦敦金融城可以顺利地历经千年从一个政治中心(约1750年)转变成一个纯粹的金融贸易中心(200多年)?为什么连今天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想进入伦敦金融城也必须事先征得伦敦金融城市长的同意?《伦敦金融城》从历史着手,在展示伦敦金融城政府、市长、行会、庆典、建筑等一系列的叙述中,表达了对今天的现实意义,同时展现了伦敦金融城的伟大变革、创新发展、金融革新、市场博弈、财富梦想、光荣未来。  第二,伦敦金融城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设立了代表处。《伦敦金融城》描述了伦敦金融城与伦敦、英国、中国、乃至全球的金融关系,并分析了中国进行的金融体制改革和发展趋势,对正处于改革关头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金融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借鉴。伦敦金融城同我国香港已经有140多年的合作历史,1997年香港回归后,双方仍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另外,北京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而伦敦是2012年奥运会的举办城市,这又给伦敦和北京找到共同点。从这里,可以看出《伦敦金融城》的实用性,也是作者希望给读者以有价值的现实对比。

第三,了解作为世界上最早的证券交易所如何在200多年的时间里始终领先全球。1986年,伦敦证券交易所就交易方式等进行了重大改革,被誉为伦敦金融业内的一次“大爆炸”(也称为“金融大变革”),同期大量涌入的国际资本逐步确立和巩固伦敦金融城作为全球重要金融中心的地位。伦敦证券交易所正在向多个交易部的“证券百货公司”方向迈进。如果说亚洲国家和地区在恢复或发展包括柜台市场在内的风险企业股票市场方面多少带有一点补课性质的话,那么英国则在原有柜台市场、区域性初级市场等比较发达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专业性的二板/创业板市场或自动报价系统等,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和多重覆盖、风险分散的市场体系。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正需要借鉴于此。

第四,提高经济竞争力,中国还必须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中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始终强调“科学发展观”。而风险投资让知识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是一种支持创新的金融机制,是推进自主创新不可或缺的要素。《伦敦金融城》专门论述了以伦敦金融城和伦敦为代表的英国的风险投资和非公开权益资本(也被称为“私人股本”或“私募股权”等)的现状以及英中科技和风险投资合作,为中国发展风险投资和非公开权益资本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和借鉴。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吸取伦敦金融城的发展经验,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本书面向对经济、金融、管理、中英关系等感兴趣的读者,具有一定金融财经知识基础的专业管理人员、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金融和金融财经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如律师、会计师等。由于写作时间和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多提宝贵意见,及时反馈对本书的建议和要求,以便再版时予以修正。

李俊辰

书评(媒体评论)

我很高兴借《伦敦金融城》出版之际,邀请中国的旅游爱好者来伦敦金融城,并且我已经很荣幸地邀请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以及来自上海、深圳、重庆、辽宁和中国其他一些地区的领导人来到这里。在本书中,我确信你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伦敦金融城的信息。

——伦敦金融城第678任市长(英国内阁部长级) 白乐威爵士

中国二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世界近代经济史上的奇迹。中国内地金融中心初具雏形。在这个时候,伦敦金融城的经验是十分及时、十分重要的。

要提高经济竞争力,中国还必须发展自主知识产权,而大力发展风险投资是促进我国科技创新、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金融工具。本书不仅介绍了伦敦金融城在国际金融界,包括银行、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举足轻重的地位,还专门论述了以伦敦金融城和伦敦市为代表的英国风险投资和非公开权益资本的发展与现状。

——北京市政府金融顾问、中国人民大学风险投资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刘曼红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如何应对来自世界金融界的挑战?如何加强政府对金融的监管?如何在国内合理配置资源?如何进行金融领域的人才培训?甚至如何在中国兴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金融中心?中国金融系统要回答不少问题,要做不少基础性工作。

伦敦金融城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金融中心之一。本书对伦敦金融城进行了比较详尽的介绍,为我国金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枚“它山之石”,可赏、可鉴。

——新华通讯社 马建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伦敦金融城--金融之都的腾飞/金融财智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俊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152422
开本 16开
页数 2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4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4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5.614.8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9
18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8:4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