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盂兰变/精典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孟兰变》以老辣娴熟的笔调,讲述了武则天当政时宫廷中发生的一场爱恨情仇。小说中,外戚世族、皇子公主、奸佞男宠、彩女侍从钩心斗角,矛盾错综复杂,而伦理、政治及情欲是风暴的核心。孟辉从中国传统文化及西方文学经典中汲取营养,她的作品纵横驰骋,瑰丽华美。

内容推荐

孟晖的《盂兰变》以武则天即位后的数年为背景,写出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宫闱故事。书中的主要人物有二,武则天的孙子宜王李玮,以及九成宫的才人柳贞风。宜王生父李弘是高宗和则天皇后的长子及皇太子。上元二年,太子暴薨,王妃幽居哀思,据称逝于十二年后。宜王长于深宫,俨若孤儿;他与祖母间的关系既亲且惧。柳才人曾侍奉太子夫妇。太子故去,宫人多不知所终,唯有柳才人奉旨移居九成宫,日夜机杼为伴,成为出色的织女。 

宜王与柳才人素昧平生,但却有一点灵犀,相思相通。孟晖写这两人的神秘牵引,已带有魔幻写实的色彩。小说开始,即是小金蛇游入才人深闺相见的场景。这段人蛇因缘贯穿全书,成为最主要的线索。环绕其间的是宜王貌合神离的政治婚姻,结拜兄弟间的悲欢冒险,还有一桩桩的血腥政治阴谋。神都洛阳气象万千,少年公侯顾盼自雄。但冤狱、酷刑、政变的阴霾何曾一日散去?宜王因此也是忧郁颓废的,唯有缥缈的梦中经历,让他心有所属。他偶然见到圆金线制法,不畏辛苦,居然习得了好手艺。是在埋首冶治金线的片刻里,宜王有了安身立命的感觉。与此相应的是柳才人熟能生巧,发明“通经断纬”的缂丝织法。而金蛇衔来金线,得以让她织出了金光灿烂的织金锦缎。  

借着缕缕金线,孟晖于是把宜王、柳才人及武则天牵连到一块儿,随着故事发展,这三者的关系愈益复杂微妙。宜王与女帝/祖母为何爱恨交织?柳才人为何是太子李弘逝后硕果仅存的宫人?

目录

薰香的艺术(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无边的金狮子(繁体版后记)

再版后记

试读章节

他轻轻升上长满萋萋荒草的宫垣,昂首观望在寂夜中重重绵延开去的崇楼峨殿的阴影。在这一片广大的宫苑的西南角落,一点点灯火自一处处偏院内的楼堂间亮起,星星点点,似乎随时会被黎明前的轻风吹灭。那是宫娥们为梳妆点起的灯火。他沿着垣壁无声溜下,游过水流溶溶的御沟,片刻间,迷失在一片杨柳与桃李的树林中。那一片荧荧星火,在林梢间隐隐闪现,引他走出荒林。他在一重重垣墙、一道道回廊复道、一座座庭院之间徘徊游走。他所经过的庭院,皆是芳草满庭、花木繁茂、山石颓塌、杳无人迹。最后,他望见了她映在素窗上的纤影。凝望她片刻,他轻轻步上绘彩剥落的回廊尽端的廊梯,进入七襄楼二层上的西阁间,来到她面前。

这时,才人柳贞风坐在寒月一般闪烁着清冷光华的银镜前,正将一头乌发在头顶盘挽成髻。忽然,她发现,一条小金蛇盘卧在漆奁边的罗褥上。柳才人一惊,随即镇静下来。

“你这样早起,是饿了吗?等一等,我唤人来为你取拌蜜的香饭,香极了。”她以哄慰的语声说。这时,寝阁的门扉“呀”地一声被推开,紫儿捧着一漆盘刚刚采摘的带露花朵走了进来,恰好听到了柳才人的言语,不由一怔。接着,她也看见了小蛇,立即惊奇地瞪大了眸子。见柳才人连连向她使眼色,紫儿会意,当即轻步退出了房门。

柳才人静静坐着,双臂扬举,一双手在头顶盘揽着将完未完的发髻,向映在镜中的自己的面影端详。如果松手,用去将近一个时辰梳就的高髻将立即松溃。天色将明,她不会再有一个时辰的闲暇用以重新盘髻。望一眼盘卧在妆奁畔的金蛇,她终于不能自禁,探出右手去取奁盒内的银钗。小蛇昂首盘立,如同萤火虫一般,通体发散金灿灿的荧光,光芒中隐显出蛇身上的银色花纹。它的一对菱眼仿佛夜光珠一般碧光莹莹,咝咝地吐着金色的两叉舌信子,看去异样地怖人。她的手轻轻抖着,捡起两支银钗。“叮”的一声,银钗与奁内的诸色簪钗相碰,玎铮悦耳。她几乎吓晕,以为金蛇马上会循声扑来。小蛇受惊,摇了一摇,似乎意欲逃走,然而,它随即依然盘立着,一动不动地呆望着她。

她松一口气,轻抽回右手,用银钗将发髻插定。镜中映出的高髻状如受惊飞起的鹘鸟临风扬展的一片翼翅,凌空巍巍耸立。高髻下的素额上,犹贴饰着隔宿的菱花形翠钿。一时,她定定望着镜中,不由自主地回想这张面庞曾经是何等莹洁。强压住骤然涌上心头的一阵苦痛,她伸手去取来錾花银粉盒。突然,她悟到,举手之间,自己浑然忘记了近在咫尺的小蛇。飞快地投去一瞥,她惊呆了。此时,金蛇将细长的身躯回环盘绕成错综的形状,令人骇异。她迷惑地、厌恶地望着扭作怪状的蛇形,渐渐地,她心有所悟,不由转目望一眼镜中。金蛇在竭力盘结出与她的高髻一样的形状。它的样子颇显笨拙,却用一对碧眼直直望着她,金舌信颤吐着,很是一副自得、卖乖的神气。一瞬间,她不禁掠过一丝骇笑。

一声门响,她循声回望。紫儿手捧一小碗米饭进房,泉子随在紫儿身后,提着一把长铲。

“蛇在哪里?”泉子轻声问。

柳才人指向褥上,然而,金蛇转瞬间踪影全无。

泉子一脸失望:“溜了?”

“还说便宜话呢!让我等这么久,那条蛇若是存心咬我,十次也咬了。”她懊恼地嗔道。

“贵人恕罪。”泉子殷勤地低问,“我细搜一下?这条蛇多半藏在哪一处角落里,贵人不提防被它咬了,可就坏了。”

柳才人微蹙秀眉。她心知泉子所言有理。然而,映在窗上的天光正在悄悄明亮起来,很快便该去上工了。她担心来不及在上工之前将晨妆画好。踌躇一下,她下了决心:

“你先退下去,待我梳妆好,再来搜寻。”  泉子迟疑:“这不好罢,要是……”

“啊呀,出去!”这小宫监细细的嗓音令她心头忽起一阵烦恶。想到自己尚未妆画好的面庞为泉子看见,她更觉不悦,负气转过面,抿紧嘴,着手向面上扑粉。

见她生气了,泉子与紫儿只得无言地退了出去。房中仅留下柳才人一人,她细心地向面、颈、前胸与后背擦粉,同时,思忖着今日面庞上的花钿样子。她昨夜临睡前已经大致想好,晨起以后,将在额上贴一朵翠地红花的翠钿,翠钿是她亲自用翠罗、红绢剪贴而成,钿心上缀有一小粒珍珠。然后,她将把一对凤眉描得更宽、更长,再在眉梢畔画一对似流云又似凤尾的颊黄,一直延至双颊。嘴角两边各贴一对黑色圆靥。她将穿一件菱纹罗窄袖敞口红襦,束一条石榴红长裙,外罩一件白地上满织红花、蓝叶、黄梗的硬锦半臂。半臂衣短不及腰,锦裾收束,愈显得她雪胸微隆,长身玉立。一围金叶与小银铃相间地缀饰在半臂的裾缘上,将在围绕于她肩胸间的翠蓝丝绒长帔下玎玲作响,金光闪颤。不出三天,明彩院,乃至整座九成宫内,宫娥们会人人竞相仿学她的这一身衣妆,梳惊鹘髻,绘大朵的流云颊黄,在束身短半臂锦衣上缀挂金叶银铃。想到这里,一丝笑影掠过她的面容。

他躲在床帐的帷影后,倚着帐杆,静静地望着她。片刻以后,她扑罢粉,在一片桃形翠钿的背面涂上胶液,备放在镜前,然后,将一直贴在她额上的一片朱钿揭了下来。尽管,她立即以翠钿贴敷在额心,但是,片刻间所蓦然窥视到的光景仍然令他深深震颤。他惊醒了。在昏黑中,他怔神许久。

翌日,在约略相同的时辰,他再次发觉自己正走向坐落在山林深处的那一片宫观。翻过宫墙,循着记忆中的路径,他渐渐寻至那位美人的小楼别院。悄悄藏身在不易为人窥见的床后角落中,透过帷影,他看着不知名的美人梳发、盘髻、扑粉、换贴额钿、描眉、染颊、点唇、绘贴面花。在她揭下夜间寝息时饰额的花钿,换贴新钿的时候,他仍然被她在这一刻显露出的面容所惊骇。不过,这一次,他没有惊醒。在梦中,他一直流连至美人晨妆已毕,更换上一身碧罗襦、七破花间长锦裙、晕间锦半臂,披围起一围红帔子。

继接而至的下一个黎明,他几乎是怀着急切的心情循旧路潜入那位美人的寝房。此后,一天复一天,他一次次地闯入那一片陌生的宫苑,悄悄来到美人的帐后,陪伴她晨妆。P1-5

序言

公元第七世纪的末叶,武则天以母仪君临天下,开创大周朝。李唐子孙,或遭幽禁放逐,或遭刑戮监视,一时四散飘零。武则天称帝以前的三十年里,已经挟高宗之名,摄理朝政。凭着她的机警权谋、残酷阴狠,她终于扶摇直上,成就了空前绝后的帝业。

孟晖的《盂兰变》以武则天即位后的数年为背景,写出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宫闱故事。这几年有关武则天的轶闻艳史,早已成为影视媒体的焦点。渲染搬弄,几至穷斯滥矣。孟晖选在热潮将退之际才推出她的《盂兰变》,显然有备而来。武则天不是她小说的主角,但女皇无所不在的权威阴影,成为启动叙事的契机。孟晖有兴趣的是想象那样一个时代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伦理的、政治的,以及情欲的关系。外戚世族、王子公主、番将妖僧、佞幸男宠,还有无数的彩女侍从,勾心斗角,交织成极复杂的网络。这网络又以圣神女帝为辐辏点。天威难测,谁能预卜自己明日的命运?皇恩浩荡的排场下掩不住一波波的死亡斗争;骄奢淫逸之后,是无边荒凉的生命叹息。

而我以为孟晖的关怀犹不止于此。她有心描写种种朝仪政争的空档间,王公命妇怎样过日子。皇家吃尽穿绝是我们想当然尔的说法,但写出他们到底吃什么、穿什么,才是一大挑战。孟晖曾受中古文物史专业训练,想来对她重建唐代贵族日常生活的点滴,极有助益。在罗列种种物质资料之余,孟晖暗示这些资料其实指涉、象征了上述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从人与人、人与物的描写间,她看出了一段特属唐代的历史风采、审美情态。

这大约是孟晖真正用心的所在了。大唐开国未满百年,满朝雄浑不羁的精力,犹自方兴未艾,女帝专权,江山动荡,益发释放出更多的野心,更多的好奇。这是怎样充满矛盾的时代?乾坤颠倒,却丝毫不减风流本色,政治的异变恐怖反而促生了艺术的璀璨光华。孟晖把武则天短暂的世代写成中国中古“工艺复兴”的奇特时刻。女皇铁腕治国之际,似乎更有余力照顾细腻的生活政治。织金炼玉、踵事增华。在绫罗锦绣间,宫廷的阴谋、边疆的兵事,此起彼落。贵族巧匠竞相献艺,固然是投圣神皇帝所好,也未尝不是一种逃避。君心似海,奇技淫巧成了他们的寄托。但对孟晖而言,艺术神秘的召唤亦从中而起。无论是一匹织锦或是一团金线,一支新曲或是一个香薰球,只要精益求精,就能成就自在的价值。而对朝廷的残暴,艺术不是逃避,反代表了抗颉、救赎姿态。

历史小说从来是中国说部的大宗,近年尤其受到欢迎。数年前去世的台湾作家高阳,如今当红的二月河,都是个中的佼佼者。孟晖是小说界的后起之秀,《盂兰变》是她第一个长篇。论腹笥史识,她当然不如高阳宽阔,论世故笔锋,她也不如二月河深刻。但在《盂兰变》里她另辟蹊径,凭艺事论史事,就生活看政治,自成一片天地。当多数作家读者的眼光集中在明清的时分,孟晖悄悄退到隋唐,遥想帝国初启的开阔气象,眼界已是不同。追根究底,历史小说无非是以今人眼光想象故人往事。鉴往知来也好、故事新编也好,总在今昔之间,琢磨参照不同时代的异同,孟晖选择的切入点是工艺器物,这在一片敷衍政治人事的历史小说主流中,尤其显得突出。她仿佛有意强调,人事兴亡有时而动,艺事巧思每每为文明留下长远痕迹。但孟晖不是天真的艺术至上论者,她太明白艺术与政治间千丝万缕的糁辖。究其极,色相劫毁,终归空无。小说以《盂兰变》为名,一丝宗教度脱意图,终于涵盖书中所有爱欲嗔痴。

《盂兰变》的主要人物有二,武则天的孙子宜王李玮,以及九成宫的才人柳贞风。宜王生父李弘是高宗和则天皇后的长子及皇太子。上元二年,太子暴薨,王妃幽居哀思,据称逝于十二年后。宜王长于深宫,俨若孤儿;他与祖母间的关系既亲且惧。柳才人曾侍奉太子夫妇。太子故去,宫人多不知所终,唯有柳才人奉旨移居九成宫,日夜机杼为伴,成为出色的织女。

孟晖笔下的宜王仪容丰美,性情不羁。他与世家子崔文徽、西突厥小将永宁,因缘际会,结为兄弟。这三人间的义气豪情,是小说前半多所描绘的重点,但宜王的生命另有幽暗面。他的父母神秘死亡,自己前朝世子的身份动辄得咎。在祖母鹰犬的监视下,他的命运朝夕数变。宜王最觉安全的所在,竟是躺在自己早早为自己准备的棺材里,燃起雕有蛇纹的薰香球,等待死亡。然而就在香烟氤氲间,半梦半醒的宜王每有奇遇。一位宫装丽人,是他神思飘荡的对象。

另一方面,柳才人殚精竭虑,将似水年华尽付予一匹匹锦绣织品。长日漫漫,却时有一条小金蛇来访,带来无限灵思。当柳才人力图创新织成花样之际,金蛇衔来前所未见的圆金线,因此使她的技艺有了惊人的突破。

宜王与柳才人素昧平生,但却有一点灵犀,相思相通。孟晖写这两人的神秘牵引,已带有魔幻写实的色彩。小说开始,即是小金蛇游入才人深闺相见的场景。这段人蛇因缘贯穿全书,成为最主要的线索。环绕其间的是宜王貌合神离的政治婚姻,结拜兄弟间的悲欢冒险,还有一桩桩的血腥政治阴谋。神都洛阳气象万千,少年公侯顾盼自雄。但冤狱、酷刑、政变的阴霾何曾一日散去?宜王因此也是忧郁颓废的,唯有缥缈的梦中经历,让他心有所属。他偶然见到圆金线制法,不畏辛苦,居然习得了好手艺。是在埋首冶治金线的片刻里,宜王有了安身立命的感觉。与此相应的是柳才人熟能生巧,发明“通经断纬”的缂丝织法。而金蛇衔来金线,得以让她织出了金光灿烂的织金锦缎。

宜王与柳才人是孟晖眼中不自觉的艺术家。处身宫廷风暴,他们难以全身而退,但他们化不可能为可能,从生活事物中淬炼自己的审美憧憬。香气与色彩升华了血腥与阴谋,耀眼的金线、炫丽的织金及织鸟羽技术烘托了一个服饰的乌托邦。然而如前所述,孟晖不是简单的艺术至上论者。服饰工艺何能自外于历史情境?宜王的捻制金线学自波斯奴,陡然提醒我们唐代中西文化的快速交流,其实以武力为后盾。而当柳才人辛辛苦苦地编织金锦时,她不会忘记,她最大的供养人、消费者及鉴赏家正是武则天。

借着缕缕金线,孟晖于是把宜王、柳才人及武则天牵连到一块儿,随着故事发展,这三者的关系愈益复杂微妙。宜王与女帝/祖母为何爱恨交织?柳才人为何是太子李弘逝后硕果仅存的宫人?千头万绪,剪不断,理还乱。小说高潮急转直下,一桩骇人的官闱惨案即将暴露。真相如何,这里暂且卖个关子。所要强调的是,孟晖初试身手,已写下一个相当耐读的“服装即政治”寓言;她对涵蕴艺术的历史动机,观察细密,感慨自在其中。

编织是《盂兰变》最重要的象征,也凸显了孟晖的女性(主义)立场。男耕女织是先民文化的原型。采桑织布不仅代表一种技术,也是一种性别、身份归属。武则天专权后,显然对此深有所见。根据陈弱水教授的研究,在被封为高宗皇后(公元656年)后,武氏即大肆举行先蚕大典,以与皇帝的藉田仪式抗衡。先蚕始自汉代,顾名思义,正是劝桑促织,为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正名之举。在武后治下,这本属次要的典礼喧宾夺主,成了帝国仪式的重头戏。看得出,孟晖是读过有关唐代历史的一些相关资料的,应该知道这一典故。《盂兰变》中的纺织因此成了带有政治意义的符号。当柳才人谨守本分,一杼一梭地织锦时,武则天早把这一女性“天职”扩而大之。她运筹帷幄,治天下有如缂丝维,穿梭引线,通经断纬,一时多少须眉臣服在她的裙裾之下。柳才人的巧手慧心,只宜由武则天验收成果,当她穿上织金锦的半臂时,她成全了才人的艺事。

而武则天编派事故,罗织政敌,其紧密细腻处,莫非也来自她的本能?《盂兰变》中一场场窥伺构陷、严刑峻法,俱足令人惊心动魄。武则天眼线四布,一有动静,立时收网。皇嗣睿宗因密见内常侍范云仙及突厥可汗阿史那元庆,酿成巨案,宜王因此也几乎丧命。为了安排长清县主再嫁佳婿,崔文徽原本的婚姻巧被拆散。武则天的“特务头子”来俊臣,为他的心得报告题名“罗织经”,岂竟偶然?

作为说故事者,孟晖编织史事与虚构,也一样颇有心得。小说开始的几条线索,乍看互不相属。宜王的家事纠纷,宜王、崔文徽与永宁的结义尚武,各有来头。中段以后,我们才恍然其间的细腻纠缠。宜王的婚姻是武李联姻;宜王妃凭其才智。其实与太平公主共成则天大帝智囊。宜王与结拜的兄弟情逾手足,同有推翻大周野心,但动机又何其不同。而当宜王情牵梦中.宫女,文徽再娶、进入武氏集团核心,永宁与王妃又另有暧昧……各种线索霎时形成眩目的图案,直指书中伦理、政治及情欲风暴的核心。

孟晖当是也利用小说空间,填充种种有关唐代宫廷生活的景致。大至游艺骑射,小至装饰摆设,巨细靡遗。唐人入寝用薰香,小食包括鸭血汤、酥山,如厕有澡豆伺候,多能引人兴趣。识者或要认为孟晖在罗列器物服饰,已有过犹不及之嫌,我倒以为她的胆量仍不够大,不能把这些生活资料的积累视为当然,以致穿插起来,每有刻意求工之处。在这方面,《红楼梦》举重若轻的笔法.依然是她效法的对象。

但有什么能比出虚入实、编织有无更能触动孟晖呢?在她早期的作品中,如《有树的风景》、《苍华》、《十九郎》、《蝶影》、《春纱》等,孟晖触及了艺术“逼真”的幻魅诱惑。《有树的风景》画中有画,使叙述者像是“站到两面平行的镜子中间”,一面是画作,一面“是我的记忆”,“它俩彼此映照,使得我从任何一面上都看到了一片树影的无穷尽的重叠影像”。这几乎像是孟晖的创作观念了。《春纱》中的暖昧纱巾,《蝶影》中“绣”入主角腕上的淡淡蝶痕,《十九郎》中神秘的绮幔,《苍华》中碎而复原的古瓶,都透露着神秘的物我相融的诱惑。真耶幻耶?尽在不言之中。《盂兰变》因此不妨视为孟晖这一阶段作品的集大成者。艺术的召唤法力无边,值得我们的角色生死以许。小说高潮,宜王步入九成宫内,他所梦想的美人盈盈相望。这是“真相大白”的时刻?还是他悠然入梦的时刻?死亡成了最后的蛊惑。

《盂兰变》叙述的宫廷政治,充满太多血腥矛盾,难以使人释怀。小说中的父子君臣不断错位,武则天诛杀骨肉,宠幸男妾,不过是最引人侧目的例子。在这一片紊乱的伦理、情欲关系中,宜王与崔文徽、永宁间的生死交情,特别显得弥足珍贵。孟晖写三人啮臂为盟、池中共浴,以及崔文徽与宜王共结同心的情节,颇有男同性欲望的暗示。但唐代男女欲望的流转,又岂能用今天的“性别话语”所衡量?也因此,当三人卷入高潮的明堂政变一景,他们各为其主,演出兄弟相残的场面却毫无惧色,士为知己者死,此生的遗憾,有来生相报。

《盂兰变》又是本侧写亲情的小说。宜王自幼父母双亡,思念父母是他挥之不去的情结。他的结拜兄弟文徽及永宁也在成长过程中,成了无母之人。故事中两次写到宫人偷情难产,为人母的代价是如此创痛。但另一方面,武则天为了权谋,铲除亲生子嗣,犹自怨叹与高宗生不出好儿子,一样令人心惊肉跳。

面对这许多人间不义,艺术不及之处,宗教或可有解脱之道。小说后段盂兰盆节,有高僧法藏为武则天讲《华严经》。其时宜王散尽家财代祖母祈福,一赎罪愆。这里最重要的母题是《目连救母》变文的演述。目连僧为寻母下地狱,千回百转,不得母亲,誓不成佛。这是纯中国式的恋母故事。孟晖将其附会在她书中的思母情节,每似心有戚戚焉。

我不认为孟晖真心要以佛教教义,超脱她的小说情境。但佛家对色相与空无的看法,恰与她小说极力铺陈的繁华颓靡,形成因果,也因此,它丰富了孟晖对艺术与历史的憧憬。艺术最高的境界,不再炫耀感动,而在枯寂死灭中,“发潜德之幽光”。盂兰相传是鬼节,是逝去的亲人重回人间团聚的时刻。人与鬼,逝者与生者,已知与未知重新了断前缘。也是在这一刻,孟晖有意将艺术视为跨越死亡与生命、真实与虚构的桥梁。

作为孟晖第一本长篇小说,《盂兰变》因此极能显现她的才情与创意。我无意过分吹捧此书的成绩。它的叙述也许稍嫌平铺直叙,它的节奏也许前舒后促,它的人物场景也许仍不够精练动人。但这些瑕疵无碍孟晖的眼界气派。“有血有肉”的关于明清历史的小说,我们看得多了,《盂兰变》风格典丽工整,几乎泛漫着隋唐古墓壁画似的幽静与清凉。谁知道呢?这或许正是历史小说的一条新路。我想起了书中最重要的物件——宜王的香薰球:一缕暗香,先是若有似无,香气逐渐浮动流淌,愈趋浓郁,中人欲醉,不能自已。迷离之中,多少沧桑繁华历历来到眼前,又化作缕缕青烟,返而复逝。薰香的艺术,也是孟晖小说的艺术。

后记

对这部小说做整理,让我有种挺怪的感觉:在十到八年前,自己竟然认为小说该是这样写的吗?

那么,什么才是自己心目中的“应该”的小说叙事呢?说实话,一直没想清。

当然,写成这个样子,和那几年具体的经验有关。记得在一次文物活动上,组织方安排一位专攻缂丝的女士现场演示,由此我得以看到了缂丝的织机,以及这位女士用金线织一幅“遍地金”五彩牡丹图的具体操作。问这位“织女”,此种高级织物如今还有什么用?答日,因为成本高昂,所以只有日本人来定制和服的腰带。这回答让一场激动狂喜横遭一刀,顿时升起无比惆怅。

因此,小说中对于各种工艺技术的狂热,都只是为了再现中国历史的种种“真实”。当然,讲故事总是充满了杜撰、夸张与篡改。例如,让波斯金匠教宜王制作圆金线,其实没什么根据。《花花草草、瓶瓶罐罐》一书中,沈从文先生在议论织金锦的时候,曾经推测,捻金线(圆金线)技术有可能是从西域传入中原。出于情节安排的需要,我就把这个推测用成自己故事的线索了。因为柳才人是在一个封闭环境中创造纺织新技术,那么宜王这边的技术活动就该在形式上有所不同,否则实在犯了创作的大忌,“顺拐”了。

但是,法门寺出土织物上所使用的金线,确实是圆金线,并且也确实比人发还细。当然,法门寺出土金线反映的是唐代晚期的工艺水平,比小说中的时代晚了二百年。

至于小说中柳才人所“发明”的独特纺织技术,“通经断纬”,按照宋代以来一直沿袭的叫法,这种技术被称为“缂丝”(也写作“刻丝”)。但是,在唐代,“缂丝”这个称呼还没有出现。汉代的“织成”,则应该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技术品种。实际上,关于究竟什么是“织成”,什么是“缂丝”,文物界专业人士一直进行着讨论,有各样的观点。我个人有个小小的猜测:新疆出土的诸般织有吉祥文字与图案的汉锦,如“王侯合昏(婚)千秋万岁宜子孙”锦,就是汉代的“织成”。为此还准备过一点资料,想写一写自己的想法,但因为乱忙,就一直拖了下来。

新疆阿斯塔那唐墓中出土的女俑偶所配的一条腰带,就是用“通经断纬”的缂丝技术织成,所以“缂丝”技术在唐代已经成熟。不过,这条腰带所织出的是几何纹。用缂丝技术织成花鸟生动的完整画面,从今日所见的实物遗留来看,是到了宋代才达到的成就。有意思的是,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缂丝技术,很可能是学自西方的“缂毛”技术。不过小说中没有涉及这一点。

幸运的是,近几年随笔的流行让自己沾了光,对于中国古代物质水平方面的兴趣有了更流畅的宣泄渠道——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沈昌文、陆灏两先生所倡导的《万象》——不用再借小说来吃力地进行其所不胜的这项工作了。但是,同时,始终有很多的困惑与惆怅萦绕在我的心中,关于小说。

我始终相信,或者是被教导得相信,故事、讲故事和听故事,对于今人和古人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可惜的是,今天的小说家们似乎一心要讲大多数人都听不懂的故事,甚至是,以在小说中取消故事为智力优胜的表现。

当然,《盂兰变》也只是一部仅仅适合某一阅读人群的作品,为此我对自己的写作感到怀疑。

须知,大众媒体与文化工业却在非常尽职地给大多数人讲故事,不仅把故事讲得让大家都听得懂,而且还通过讲述技巧来教导大家怎样听,听什么。比如,足球业的罗纳尔多现象,在我看来,就是商业体育、大众媒体调动现代手段所讲述的一个故事,讲得通俗易懂,讲得流畅有趣,讲得情节迭起、峰回路转,所以大多数人都听入了迷,信以为真。但这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啊!在传达着怎样的道德内容啊!

但是,罗纳尔多,以及贝克汉姆、舒马赫等众多体育明星在当代生活中的熠熠闪光,确实昭示着一个真理——

人民需要故事!

文化工业可以调动一切现代手段,来向人民——如今被重新定义为“大众”一讲述它们所希望被听到的故事,而小说家只有最传统的手段——写下文字,因此是否足以有抗衡的力量,这当然是个问题。

但是,更大的问题是,今天的小说家是否有能力如前人一样,创造出真正感动人心的故事?能与“杨家将”、《窦蛾冤》、《牡丹亭》或者《卡门》并肩的故事?

智者一定会认为我这个问题太傻吧。

《盂兰变》完成之时,曾经下决心一定要在一两年内开始写第二个长篇。但几年过去了,却一无所为。因此,即使上述这个很傻的问题,其实我也没资格问呢。

书评(媒体评论)

孟晖有兴趣的是想象那样一个时代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伦理的、政治的,以及情欲的关系。外戚世族、王子公主、番将妖僧、佞幸男宠,还有无数的彩女侍从,勾心斗角,交织成极复杂的网络。这网络又以圣神女帝为辐辏点。天威难测,谁能预知己明日的命运?皇恩浩荡的排场下掩不住一波波的死亡斗争;骄奢淫逸之后,是无边荒凉的生命叹息。

艺术最高的境界,不在炫耀感动,而在枯寂死灭中,“发潜德之幽光”。盂兰相传是鬼节,是逝去的亲人重回人间团聚的时刻。人与鬼,逝者与生者,已知与未知,重新了断前缘。也是在这一刻,孟晖有意将艺术视为跨越死亡与生命、真实与虚构的桥梁。

一缕暗香,先是若有似无,香气逐渐浮动流淌,愈趋浓郁,中人欲醉,不能自已。迷离之中,多少沧桑繁华历历来到眼前,又化作缕缕青烟,返而复逝。

——王德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盂兰变/精典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孟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5050886
开本 32开
页数 4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2
出版时间 2007-07-01
首版时间 2007-07-01
印刷时间 200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4.6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2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3: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