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失权者(精)/三联生活周刊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李鸿谷在1987年是《长江日报》体育记者;1998年为《武汉晨报》编委;2000年进入《三联生活周刊》社会部,任主笔,现为副主编。

本书为其还在三联周刊工作期间的作品选辑,书中收录了《金三角变局》、《刘招华:欲望与死亡游戏》、《罪犯》等文章。

内容推荐

本书是李鸿谷先生还在三联周刊工作期间的作品选辑,书中收录了《金三角变局》、《刘招华:欲望与死亡游戏》、《罪犯》、《温岭黑社会》、《危险的财富》、《刑警队长的罪与罚》、《张君分析》、《江湖》、《绯闻时代的女主角》、《凡人赵忠祥》等文章。

目录

贪官

贪官李纪周全记录

广西贪官网

李真:秘书的权力

李真:秘书的网络

马德卖官记

毒品

新生代毒枭

冰毒网

金三角变局

刘招华:欲望与死亡游戏

罪犯

温岭黑社会

危险的财富

刑警队长的罪与罚

张君分析

江湖

绯闻时代的女主角

凡人赵忠祥

债务人牛群

徐明是谁

财富

谁是有钱人

中国人的财富秘密

煤炭资本家的财富秘史

社会

交通厅长的“事故多发期

人命与仕途

青基会的赢与亏

新闻笔记

调查李真

叙述马德

观察权力

新闻的方法论

三联的知识生产

后记

试读章节

李纪周的妹妹去年6月开始为哥哥寻找辩护律师,李纪周案已正式移交检察院,而此时离李被“双规”已过去一年半。共和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建中与杜连军律师开始介入此案。这两位律师之所以能够介入此案,重要的一点是:张建中是成克杰案的辩护律师,此案被认为是律师界十分成功的案例之一。

张建中后来向记者回忆他对成克杰的观察,有一个极有意思的发现: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而身为副委员长的成克杰,法律知识却相当浅薄。张也向成克杰提出过这个问题,成克杰的解释是:我是学工的,对政治了解少,对社会科学了解少,对法律了解少。(一些立法工作)基本上是立法工作人员把这些法律草案告诉我,宣读一下,通过一下而已。

李纪周的亲属寻找律师,首先需要谈妥的问题当然是费用。陈建中回忆说:“当时有律师报价是6万元,但李的亲属脸上显然有为难之情。后来价格降到了1万元。”这个价格与成克杰案的价格一样。律师打这个官司,细算下来,成本大大超支。

不过,有更接近李纪周的人透露说:李对成克杰的死刑判决结果,有心理上的阴影。这样,去年11月,北京市纵横律师事务所的沈志耕律师又介入此案,与杜连军一道成为李纪周的出庭律师。

李纪周案控方的主要人物是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的副检察长方工,他同样是成克杰案的公诉人。

比较成克杰与李纪周,张建中说:“两案最相同的一点就是背后都有女人。”影响李纪周的第一个女人叫李××。李纪周1990年去广州挂职锻炼时认识。有熟悉内情的人士介绍说:“广州的一年半(挂职锻炼),从某种意义上讲,改变了李纪周后来的命运。”有足够的证据表明,1998年底,李纪周被“双规”,即与李××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影响李纪周的第二个女人是他的妻子程辛联。后来法庭庭审在认定李纪周是否有重大立功表现时,有一材料证明李纪周揭发某某走私问题,但李的揭发并不具体。不过,李告诉办案人员具体情况可向他的妻子程辛联了解。果然,程辛联提供的信息,直接有助于此案侦查。程辛联介入李纪周各项事务及其周边关系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李纪周在公安部大院里长大,他的父亲是老红军,从建国初期进入公安部一直干到离休。公安部老人说,“(我们)甚至是看着他从小孩子长大,一直做到副部长的位置”。很多老人对李纪周受其父亲疼爱有很多记忆,站在更客观的层面,有人评价说:“受宠,同时胆大,结果害了李纪周”。

现在的结果是:10月22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李纪周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玩忽职守罪数罪并罚,判处其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截止本文发稿最后期限,没有得到李纪周是否上诉的任何消息。受宠与求宠

李纪周有一条腿不好,是瘸腿,很明显。有解释说是小孩麻痹的后遗症,也有解释说是小时候踢球受伤所致。由于年代久远,没有人能够准确地说清楚原因,但基本指向是很小时候便落下了这个毛病。但是,李纪周后来当过兵,然后进入公安部,这些都需要健全身体的机构与李纪周的瘸腿形成了一种反差。但因为李纪周父亲是老红军,后来又一直在公安部工作,所以这种反差后来甚至也没有太多的人给予注意。计算起来,李纪周出生时,他父亲已经41岁了,而李纪周也是家里惟一的儿子。先前公安部宿舍在木樨地,每天早上有班车接送。有经常坐这一班班车的人士回忆说:“他爸爸真是疼受这个儿子,经常早早地起床,到班车上占一个座位给李纪周。”父亲1998年去世,时年95岁,而这年年底李纪周即被“双规”,所以也有人感叹:“幸亏他爸爸‘走了’,否则不知会多伤心。”

“干干净净”,这是多数人评价李纪周所通用的一个词,而且,“他的头发总是弄得锃亮,根根细致,根根到位”。公安部里的老人评价李纪周是“懂礼貌”,在部里如果碰见老人,有职务的,李纪周一律叫职务,没有的则叫“叔叔”“阿姨”,即使后来他坐到了副部长的位置,仍然如此。有人观察到,在部里食堂吃饭,打菜的师傅给别人半勺,给他会是一勺。当然,这时李纪周已经是副局级了。“不过,很难说别人是冲着他的官位去的,与他同级别的官员也很多啊。”即使在这些非常正面的评价里,也有一个共同的判断:“(李纪周)特别爱玩。”而治安局所管辖的领域,在过去一般描述为“特种行业”,也即酒店歌厅舞厅、大型文艺体育表演……在最近20年里,“特种行业”早已成为城市化的象征。

李纪周的升迁,多大程度上得到他父亲的帮助?这个问题,无论是李纪周曾经的上司,还是后来接任他位置的官员,答案很一致:“没有!”P3-5

序言

鸿谷在周刊工作期间的作品选辑出版,首先想到的是祝贺。

15年前,当三联书店筹办一份周刊时,曾经吸引了京城新闻界的不少俊杰,可以说是风云际会。总因缘分未到,聚散离合,气象万千,相信年岁稍长的文化人士会有记忆。1996年《三联生活周刊》方能正常出版运作,名日周刊,实际上只是半月出刊一册。如何组织有特色的新闻性报道,始终是主事者面对的一大难题。

周刊刚刚创办,鸿谷就已经为刊物撰稿了。他在《长江日报》的同事王锋,此时正在周刊工作,鸿谷就被网罗进来。他为周刊写的第一篇稿予,题为“灭顶之灾,不可思议》,讲的是当时湖北一个农民“颅骨自爆”案的讨论,发表在《三联生活周刊》1995年第4期。以后,他不断为刊物供稿,题材涉及医疗、教育、妇女保护、儿童成长等社会公共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到2000年底周刊改版时,他的正式加盟,也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再以后,鸿谷的作品就与《三联生活周刊》紧密相连,他也逐渐担负起刊物新闻性报道的策划和组织工作。鸿谷的到来,为周刊新闻报道的加强,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他的创造性劳动,已经融进刊物自身新闻报道标准和风格的塑造。

由于工作关系,我可以在第一时间阅读鸿谷的作品。它们常常使我惊喜。构思一-个视角独到的故事,以绵密的逻辑和平实的白描文字娓娓道来,是鸿谷新闻写作的特征。隐藏其后的,则是艰辛的采访和完备的案头资料:[作,以及对立意和切入点的深入开掘。这些新闻故事,每每成为周刊奉献给读者的美餐,其好评和影响,不必在此絮叨。几年来,与鸿谷的日常接触和交谈闲聊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相当可观的阅读量,是他不满足于自己固有的观念或想法,总想有点新的追求。我以为,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擅于总结,是鸿谷能够不断超越自我的内在原因。书中收入的一些案例分析和理论方法的归纳提炼,可以看作这种努力的记录。鸿谷把记者的动力概括为“好奇心”,换句话说,就是面对社会生活纷纭繁复的现象,不断探索真相,探求新知,尽可能为读者提供完整准确的资讯。这是一种职业精神,也是一种专业态度。

我虽然从事编辑工作已有30多年,但对编刊的实际操作,还只是个门外汉。自从1995年7月到周刊工作以后,心里想的就是如何搭建一个平台,让大家能够自由自在地施展身手才华。因为书刊的核心创造力,就是编辑记者的智慧和才能。十几年过去了,周刊在朱伟领导下的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成长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刊物。最为可喜的,是伴随着周刊的发展,我们的编辑记者队伍日益成熟,而鸿谷就是其中成绩比较突出的一位。适逢“三联生活周刊文丛”出版,我希望鸿谷今后能够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也希望能够在“文丛”中看到更多周刊同事的名字。

2008年12月20日

后记

“你见过李纪周吗?

“没有。”

“哦。他腿有点瘸,很明显。所以,这就有点奇怪了,他先当兵,然后进公安,这都是要健全的身体的啊……”

……

人生何尝不也是一个故事,是不是一个精彩故事,因人而异。如果也套用前述冲突、人物与环境结构,来看我自己微观的职业环境,我的幸运在于,我碰着了一个天才的编辑朱伟,他对新鲜东西狂热的追求并非修炼而是天性,这对像我这样记者本位,以为记者才是主角的职业人而言,岂只一个荣幸可以概括。因此机缘,那些想象与思考,最终有机会变成一个个的报道。当然,天性之外,作为主编,朱伟的鉴赏能力才是值得真正尊重与赞美的。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朱伟的情绪与脸色是对错之反馈,这才是精彩的编辑记者关系,至少你会因此而自省。除此,没有他的督促,相信我们大多数人会因自己的惰性而放慢脚步。如此种种,《三联生活周刊》终成一份让才华表现的平台——这是我的描述,而我经常的感叹则是,关键是因为朱伟,他鞭赶着你:快快写出你的好故事!

与此同时,在有截稿时间压力下的工作,合作是必须的,如果没有我的那些智力超群的同事们的合作,这里所收集的报道,多数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对于朱伟还有我的同事们,单单一声感谢,太过菲薄。所谓人生故事,在职业上,你们构成并决定了我啊!

当然,论及人生故事,家庭自是不可或缺。我的职业压力,没有妻子以及儿子七七的平衡与纾缓,相信会严峻许多。所以,将这本小书献给他们,理所当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失权者(精)/三联生活周刊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鸿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31242
开本 16开
页数 51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09-03-01
首版时间 2009-03-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7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7.2
丛书名
印张 3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58
3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4: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