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崩塌的山岳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吉尔吉斯著名作家钦·艾特玛托夫的最新长篇小说。名记者萨曼钦为了复仇来到故乡,准备担任来天山猎捕雪豹的沙特阿拉伯石油巨头的翻译。他在这里遇见了心爱的女人,可在狩猎的关键时刻,为保护雪豹,他被唯利是图的乡人枪杀,与雪豹一起死在山洞中。小说表达了作者对生态平衡的重视和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庸俗化的否定。

内容推荐

本书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吉尔吉斯著名作家钦·艾特玛托夫的最新长篇小说。小说中的事件发生在天山之巅。主人公名记者萨曼软和一只老迈的雪豹的悲剧性的道路在高山之上交叉,两者都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牺牲品。

与老雪豹同样沦为生存竞争的失败者的名记者萨曼钦,为了复仇来到故乡,准备担任来天山猎捕雪豹的沙特阿拉伯石油巨头的翻译。他在这里遇见了心爱的女人,他们憧憬着幸福的未来。可是在狩猎的关键时刻,为了保护珍贵的野生动物雪豹不致遭猎杀,他被惟利是图的乡人枪杀,与年迈的雪豹一起死在山洞中。

小说富有抒情的意味,表达了作者对生态平衡的重视和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庸俗化的否定。

试读章节

存在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现实,任何人,任何时间都不能例外——谁也无法预先知道自己的命运如何,前程怎样。只有生活本身才能向人展示其宿命,否则,命运就不能成其为命运了……从创世以来,自亚当夏娃被逐出天国——这也是命运——以后,命运对每个人便是永恒的秘密,时时刻刻,日日夜夜,岁岁年年,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

此时此刻便是如此。是的,这一次正是如此:谁能料到竟会发生这等事件呢,它超出了人类的领悟能力,甚至可以说,超出了天意。

假如一定要对无法解释的事件加以解释,那么,惟一可行的便是认定这两种生命之间存在着某种占星术上的相互联系,这正是我们要讲述的,以及他们在宇宙存在上的亲缘关系,由于种种命定的巧合,他们在某一个星座的辉耀下降生于尘世。也许正是如此……

自然,他们从未想到,也不可能想到对方在世间的存在。因为他们当中一个生活于现代大都市之中,那里由于居民过多,由于街头集市与乌烟瘴气的烤羊肉店,几乎要胀裂爆炸;另一位则居住于高山之上,在峻岩狰狞的峡谷之中,那里布满茂密的灌木,阴面陡坡上的积雪半年不化,所以它才被称为雪豹。在科学上——有高山学这样的学科——它被称为天山雪豹,豹属,与老虎同为猫科动物。当地民间称此种野兽为箭雪豹(日阿巴尔斯),此称呼更符合它们的天性——它们奔跑起来像箭一样快,还说它们“卡尔科奇肯伊里比尔斯”,意思是“行走在齐胸深的积雪里”……这也符合实际情况……别的动物需择路而行,以免成为深山雪堆的俘获物,可它们呢——强大无比!以胸膛开路……

雪豹捕食的时间大都在中午。此时是深山里的食草动物的饮水时间。狍子和盘羊从四面八方来到潺潺的溪流旁边解渴,经常是喝下足够一昼夜消耗的水,一直到第二天这个时候再喝。它们有组织地来饮水。它们排成不长的纵队,轻松矫健地在小径上跳跃前进,仿佛蹄不点地,同时戒备地观察、倾听,时刻准备如弹簧一般飞离地面,避开危险,逃向远方。

然而,箭雪豹精通自己的捕获业务。它窥伺着猎物,巧妙地躲藏在隐蔽地,以便刹那间从巨石后面跃下(这是最佳方案),或者突然从侧面的灌木丛扑向猎物,把它扑倒,并立即咬断它的咽喉。于是立刻热血喷溅,至于以后的事嘛,就可想而知了……

而在追逐中捕获猎物最好是在它们喝足水之后。为此必须善于在附近埋伏,神不知鬼不觉!要耐心等待,虽然活生生的猎物就近在咫尺,仅需一扑。必须细心观察,竭力耐心等待。狍子一再扬起长颈上的小脑袋,不停地转动竖起的耳朵,双眼放射着戒备的光芒。它们两只前腿踏在没蹄的水中,一口接一口,无声地吞咽着水。淙淙的流水被它们喝进去的越多,雪豹成功的机会就越大。如果必须直线追捕,那么有时候就不值得干了,因为这些狍子盘羊太善跑啦。它们跑得比声音都快,这是它们活命的本能。它们不吼叫,不哀鸣,也不吓得拉稀撒尿,像某些畜生那样。比如说,野猪。在干旱的季节,野猪有时也遛达到这片矮林地区来。一旦狍子盘羊喝足了水,它们的奔跑速度就会锐减,等到它们刚想离开水边,就立刻采取行动……

这一次,时近正午,箭雪豹打算在泉水边打食。它沿着汩汩流动的小溪,不慌不忙地在树丛中穿行,左顾右盼,频频回头——身后也许会出现花斑身躯的同类,雪豹。此类情况时有发生。这让它厌恶。特别是不愿意遇上出来打食的整个家族。何必闹得不愉快,你对着我我对着你厉声咆哮呢!打食最好单独行动。于是,它就这样彳亍……

时值夏末秋初,正是天山高原地区最美好的时光——暴风雪不会突然发作,山口尚能通行,经过一个夏天的调养,各种野味最是膘肥味美;就连禽类也尽情啁啾叽喳,上下翻飞——雏鸟已经长大了。而冬天即将来临时,禽类就不见了,所有会飞的动物都要消失,一直到来年夏天。这里的冬天它们无法忍受……

箭雪豹一边走,一边细心观察,看是否有前来饮水的狍子出现。在行进中它尽力适应环境,以便让它那斑驳的身躯不轻易在树丛与山石间暴露。它身躯高大,耆甲骤然隆起,但异常灵巧,圆滚滚的脖子强壮有力,硕大威严的头颅上长着一双猫耳朵,两只敏锐专注的眼睛在昏暗中放射出蓝幽幽的光芒。箭雪豹身体颀长、刚劲有力,披一身浓密的绸缎般光滑的毛,斑点清晰分明,宛如民歌中所唱的萨满教巫师的衣裳。当它从容地徜徉在大地上的时候,它根本不知道自己跟非洲豹十分相像,甚至尾巴同样都是那样长,那样威风凛凛。诚然,非洲豹老弟有时候需要像猫那样,爬到树木上面去,为的是更方便地捕到猎物,而雪豹则命中注定要更风光些。它攀爬的是悬崖峭壁,而且,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上。根本没有非洲那样高大的树木。这里只有在下面,在谷地,才长有树林,而生活在林中树权上的也只有猞猁。雪豹偶尔也来到这样的林地,猞猁对着它们呼哧呼哧喘气,咝咝地叫,仿佛不肯承认这些姑表远亲。雪豹的世界在高原,只有苍穹下面的山岳才是它们栖息繁衍之地,它们奔袭捕杀的对象也仅限于难以企及的盘羊狍子之类……

箭雪豹不久就选好了阵地,在一条小溪岸边的灌木丛中,在一块块巨大的漂石的夹缝中伏下身来。它潜伏着,备好利爪,耐心等待。一群盘羊应当来这里喝水,它们大概有七只左右,正沿着斜坡边缘鱼贯行进,高傲而又怯懦地扬着头。它不久前才远远地从山岩的裂隙中发现它们。此刻正静静地等待。

太阳高高地悬挂在空中,光焰万丈。几朵飘移的白云轻拂着天山山脉冰封的峰峦。经验丰富的老雪豹感觉到,一切都好。捕食的决定性时刻来到了。惟一让箭雪豹内心感到不安的是,它采用观察的姿势隐蔽在漂石间,却清晰地听到了自己的呼吸声,它好像总也不能平静下来。这类情况以前当然也曾发生过,那是在急速奔跑或剧烈跳越之后,要不就是为了争夺母雪豹而凶狠地打架,声嘶力竭地吼叫,撕咬得血肉横飞,恨不能把周围的一切活物都掐死。而在静止等待的状况下,需要的是全神贯注,与设伏的地点融为一体,注意力全都对着外部世界,这种呼吸急促的情况不该发生。可是它听得到自己每一次的吸气和呼气,这对它来说还是第一次。心脏今天的跳动也较往常明显,耳朵里嗡嗡地响。总起来说,最近一个时期,箭雪豹的生活发生了某些变化。从去年冬季开始,它成了凶狠的孤雪豹,被赶离群体,索然独处。老年渐渐来临时就要发生这种事件。这由来已久。自从一头新的年轻的雪豹盯上了它的母雪豹之后,它便成了谁也不需要的废物。它也曾进行过可怕的殊死搏斗,但未能制服情敌。后来又遇到过一次,它们又一次你死我活地撕咬,它又未能赶走插足者。那个独耳家伙(它的一只耳朵被撕掉了,这显然是以前厮杀的痕迹)是头异常凶猛、精力充沛、不知羞耻的野兽,它对母雪豹紧追不舍,死死贴住,磨来蹭去,谄媚讨好,甚至暴力威胁。而这一切竟公然在它箭雪豹的眼前进行。在箭雪豹的第一个雌伴于地震中惨死以后,这头母雪豹一直与箭雪豹生活在一起,并且两次生儿育女,但终于还是跟随新的雄雪豹——独耳朵家伙——走了。走时还带着挑衅意味,时而左右摇晃尾巴,时而把尾巴夹紧;时而把尾巴高高竖起来,时而把尾巴弯成弓状。还用腰与肩膀同新的姘头磨蹭。连眼睛都没眨一下,就走了……

P1-5

序言

济时敢爱死 托体同山阿

——简析艾特玛托夫的《崩塌的山岳》

中国读者对于钦吉斯·艾特玛托夫并不陌生。1973年他的《白轮船》译成汉语,在内部发行,“供批判用”,引起了我们的广泛注意。“文革”结束后,他的佳作陆续在我国翻译出版,《群山和草原的故事》、《别了,古利萨雷!》、《一日长于百年》、《死刑台》等均受到读者的欢迎,有的甚至在短期内连续出了五六个译本。那时候他是苏联作协书记处书记,1988年开始任《外国文学》杂志主编,1990年任苏联总统委员会委员。苏联解体时艾特玛托夫正出任俄罗斯驻卢森堡大使,后来改任吉尔吉斯斯坦驻比利时、卢森堡、荷兰三国大使兼驻欧盟代表。他的作品早已进入了我国大学的教科书与课堂,进入了研究生的论文,成为学者们研究的对象。

艾特玛托夫的故乡,现在的祖国吉尔吉斯斯坦,位于中亚的东北部。15世纪后半叶吉尔吉斯民族基本形成,曾由蒙古族统治,19世纪60—70年代并入俄罗斯版图,1918年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24年在俄罗斯联邦内成立卡拉吉尔吉斯自治州,1925年为吉尔吉斯自治州,1926年为吉尔吉斯自治共和国,1936年12月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91年8月独立为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

艾特玛托夫生于1928年。他的童年是在古老的生活方式、古老的风俗习惯中度过的,这在他的自述与早期作品中可以读到。他说,吉尔吉斯人必须熟记七代祖先的名字,这是每个人的义务。他在《查密莉雅》中写道,“依照族法的老习惯,不能让携儿带女的寡妇嫁出族外,于是族人便让我的父亲娶了她,即小孩的伯母。”“他这样做,是他对于祖先在天之灵应当担负的义务,因为他是死者最近的亲属。”苏联共产党1937年开始在吉尔吉斯地区建立党组织,艾特玛托夫的父亲成了第一批吉尔吉斯族共产党人,高级领导干部,并到莫斯科的红色教授学院学习。艾特玛托夫自幼生活在俄罗斯儿童中间,俄语掌握得同母语一样好。五岁的时候,他便在故乡第一次充当了吉尔吉斯语与俄语之间的翻译,挣得的“工资”是一块牛肉。祖母和姑母讲的吉尔吉斯族民间故事、传说、神话、童话、歌谣,在他眼前展现出一个神奇的世界,丰富了他的文化积累。他可以说有一个金色童年,直到1937年他的父亲突然被无辜镇压为止。此后,母亲带着他与弟弟妹妹们回到吉尔吉斯的大山之中,乡亲们以宽厚同情的胸怀接待了他们。艾特玛托夫先后在江布尔中等畜牧学校、吉尔吉斯农学院学习,后来又到莫斯科高尔基高级文学讲习班进修,最终成为记者与作家。可以说,艾特玛托夫足踏欧亚大陆,胸怀东西方文化,使得他于上世纪50年代末刚登上文坛就出手不凡,很快便于1963年荣获一位作家终生只能获得一次的苏联最高文学奖项——列宁文学奖金。1980年以后艾特玛托夫更是从全世界乃至宇宙的角度,探讨善与恶、生与死、人类的命运,进行全球性的思维。他集多个角色于一身:既是神话故事的记录编创者,又是浪漫主义歌手,既是现实主义大师,又是现代派作家。今天艾特玛托夫的作品已被翻译成150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出版达四千余万册。

《崩塌的山岳》2006年发表于俄罗斯的《各民族友谊》杂志,这是已进入耄耋之年的作家的新的力作,新的思考。21世纪的人类,在科学技术空前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相差悬殊,民族种族矛盾加剧,恐怖主义活动猖獗,生态危机步步进逼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其中事事处处无不蕴涵着生与死、善与恶、爱与恨的激烈交锋。小说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吉尔吉斯斯坦,物欲横流,文学艺术遭受冷落和庸俗化,著名作家阿尔森·萨曼钦的爱人、天才歌剧演员艾丹娜·萨玛罗娃忍受不住寂寞,抵御不住新生大款库尔恰尔的引诱,变成了流行歌星。阿尔森想见艾丹娜一面,竟被轰出了演出现场。阿尔森打算枪杀库尔恰尔,然后自杀。这时候,生活在大山腹地的乡亲们请求阿尔森为他们组织的狩猎旅游公司担任翻译,这是他搞到手枪的好机会。脆弱的牧业生产无法适应市场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猎杀珍稀动物雪豹的商业旅游成了吉尔吉斯族人惟一的生活来源,这让阿尔森与他新结识的可爱姑娘艾列斯痛心疾首又无可奈何。以阿尔森的中小学同学、前阿富汗战争的老兵塔什坦阿富汗为首的一些人,则策划乘机劫持来狩猎的阿拉伯石油巨头作人质,勒索两千万美元巨款,并胁迫阿尔森参与他们的活动,为他们提供翻译帮助。艾列斯高尚纯洁的爱,吉尔吉斯族永恒新娘的传说,对真理的崇高追求,促使阿尔森作出了无悔的抉择……市场经济导致传统美德的巍峨山岳的崩塌,与之抗衡的是传说中永恒的新娘和现实生活中艾列斯对不朽的爱与真理的追求。这是吉尔吉斯人的希望之所在。这就是副标题“永恒的新娘”的含意。在著名作家阿尔森·萨曼钦的身上明显有着作家自己的身影。浮士德最后的台词:“只有每天重新争取自由与生存的人,才配有享受二者的权利!”“这是智慧的最后的演绎”,可能也就是艾特玛托夫的最后的结论。

在《崩塌的山岳》中,高山之王箭雪豹的悲剧是与人的悲剧并行的线索。与《白轮船》中的大角母鹿、《死刑台》中的狼一样,它也是人世间恶的牺牲品。如果说,箭雪豹在争夺母雪豹的斗争中败北,被淘汰,还是生存竞争自然法则的必然结果的话,而它惨死于乱枪之下则是地球人的生态危机的集中体现。艾特玛托夫认为:“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当今世界的全球性任务,目前,这已成为文化与文明最重要、最尖锐的问题。”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急功近利,对大自然进行掠夺性开发,标志着人类社会的道德沦丧,这必然进一步加剧族群以至国家间的冲突,导致悲剧的发生。所谓的生态伦理,就是要求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倡导一种平等观念,强调入是自然的一部分。保护生态,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家园。对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雪豹展开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狩猎活动,并由此诱发绑架人质的恐怖行动,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作者在谴责恐怖活动的同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景表示了深深的忧虑。

为了保护雪豹不被灭绝,为了阻止对阿拉伯客人的绑架勒索,为了吉尔吉斯人的长远与根本的利益,阿尔森·萨曼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制止“山岳的崩塌”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在同胞们的误解、谴责、谩骂、攻击中告别人世。但这一崇高的悲剧行为最终将会得到人们的理解与尊重。

艾特玛托夫珍爱生命,讴歌生命。他为人与人世间的美而欢呼。这是一位艺术家的本质。他心爱的主人公阿尔森·萨曼钦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在保护来狩猎的阿拉伯客人的同时,也保护了那些为在经济全球化中分得一杯羹而打算铤而走险的穷苦同胞。这是他在“杀人还是被杀”的悖论中进行痛苦思考后做出的选择。于是,这部小说也就闪现出哲理思考的光彩。

谷兴亚

2007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崩塌的山岳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吉尔吉斯斯坦)钦·艾特玛托夫
译者 谷兴亚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744473
开本 32开
页数 2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364.45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8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4: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