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武则天(揭开女皇的层层面纱)/雅俗中国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武则天,中国唯一一位女皇帝,权倾中国达半个世纪之久。在她的武姓家庭中没有一个人有她一半的智慧、一半的个性、一半的政治才能;即使比之其他那些盛世明君也毫不逊色。从苏童的笔下去了解这个女人,去看一看那段历史,去看她怎样从一个才人变成一代女皇……

内容推荐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位当国的女皇,同时又是中国历史上颇有争议的女子。崔融写的哀册文讴歌她的鸿业大勋四海慕化,沈既济斥责她以柔柔刚天纪倒张,被废的唐中宗复位后称颂她为慈母明君,王夫之痛骂她是嗜杀之淫妪,陈寅恪不无肯定地说武明曌为吾国历史之怪杰,武氏之原藉地人民长期不认她是文水人,而广元却千余年来不断纪念女皇恩泽,面对这位中国政治和世界女权运动的风云人物,请留下您关注的目光和智慧的评说。

目录

第一章:历史的魅力 难解的谜

第二章:跌宕的命运 才人的泪

第三章:门阀的挽歌 昭仪圆梦

第四章:相夫的政绩 天后得势

第五章:酷史的淫刑 女主试剑

第六章:安邦的诀窍 武皇功成

第七章:寂寞的晚年 黯淡的死

年表

试读章节

在中国二十五史中共记载了236位皇帝,如果计人十六国和五代十国期间的君主则为280多位,其中武则天因为是仅有的一位女性而备受瞩目。武则天如何能在盛行孔孟之道,讲究男尊女卑的儒家文明氛围中脱颖而出,让千百万臣民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听凭她当皇后、皇太后干政30年,尔后又革唐命,建大周朝,坐皇帝位15年,这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难解的谜。

武则天能成为中国惟一女皇之谜

中国的皇帝制度和日本的天皇制度有一根本不同点,日本的天皇“万世一系”,被承认是天照大神的后裔,皇位只在天皇家族内传承,以纯净的血胤作为大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受世世代代日本国民的景仰,日本历史上有过10位女天皇,但外人是绝无可能登天皇位的。

中国的皇帝就不同了,皇帝的宝座一向是万人觊觎的目标,《左传》上就有“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的话,这是在春秋争霸时代为实行皇帝制度作酝酿准备之时,早已培育了颠覆皇权取而代之的造反意识。《史记·陈涉世家》中记载陈胜用“帝王将相,宁有种乎”的话鼓动起兵。李渊反隋时无论有无“化家为国”之论,反正对李密是说了“惟弟早膺图箓”的话。《水浒传》第四十一回有李逵的名言:“杀去东京,夺了鸟位。”《西游记》里孙悟空也況“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皇帝宝座可巧取豪夺,成了官僚平民百姓的共识,伏下了永无休止内争外斗的不安定因素。

皇位争夺历来十分激烈,聪明的皇帝不相信任何人,聪明的臣子也必须首先考虑如何保护自己,君臣父子都生活在互相猜疑的恐怖中。印度的经典说:“王子犹如螃蟹一样,有吃掉他们生父的劣根性。”埃及的法老则告诫儿子“要远离你的下属,以免遭受到意外的恐怖。不要在一个人的时候接近他们,不要和兄弟推心置腹,也不要交朋友……甚至在你睡觉时,也要注意不要泄漏你内心的秘密,因为在倒霉的日子里,任何人都没有追随者。”中国人更是受有了政权就有了一切的帝王思想的蛊惑,念念不忘要把皇帝宝座抢来坐坐。一部中国史从而成了走马灯式的改朝换代史,历史书也便成了充满血腥的相斫书。

不过这皇帝轮流做的机会,在中华民族从来不属于女性。自从原始母权制随着“民知其母,不知其父”时代的终结而寿终正寝,中国妇人从此以“牝鸡司晨,惟家之索”的古训自律,整个社会也以这母鸡报晓为家国破亡之兆,时时提防女性掌权。在男尊女卑为基本准则的礼制礼会里,普遍认为阴阳倒置,便会酿成天下大乱。所以尽管各朝代仍不时有难耐寂寞的女性干政,诸如自西汉的吕后、窦后,直至清代的慈安、慈禧两太后,或于帘内执掌朝纲,或在枕上左右朝政,然而堂而皇之撩开帷幕君临天下做了女皇帝的,却只有武则天一人。

那么武则天凭什么当女皇帝?显然,无论是绝代的美貌,还是超凡的智慧,甚至是蛇蝎的狠毒,种种理由都不足以解释她的这个“惟一”性。如果我们不想用“运”或“命”一类遁词来搪塞,那么还是不妨到她的人生和她的时代历史中去寻找答案。

武则天能长久保持历史魅力之谜

千百年来史学家们在研究武则天问题上所下的功夫,不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是罕有其匹的。按正史的传统体例,皇帝有本纪,皇后有列传,惟独武则天,既是皇后,又是皇帝,所以《新唐书》给了她既人本纪,又有列传的特殊待遇。

近年来,为武则天写的历史传记、传奇已有约三十部,其中英文和日文版各有多种。再加上诸多京剧、越剧、话剧、梆子、秦腔剧目和小时推出的一部又一部有关武则天的影视剧,这个历史人物已被炒作得沸沸扬扬,在国内外都有了很高的知名度。  历史学家对她感兴趣,是因为20世纪的史学大师陈寅恪教授(1890-1969年)有论断,讲武则天的这一段历史“在吾国中古史上为一转捩点”,讲武则天政治是“开启数百年以至千年后之世局者也”。要弄清楚唐史和中国中古历史,是避不开这位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在唐太宗和唐玄宗之间的政治舞台上咤叱风云近半个世纪的女皇的。

更多的人对她感兴趣,无疑是由于这位独一无二的女天子的历史魅力。她的美丽,她的神秘,她的智慧,她的冷酷,她的辉煌和她的失落,无不使人兴趣盎然。单单是那篇骆宾王声讨她的极尽人间对女性刻薄咒骂的檄文,和那块高高地耸立在她陵前却一字不镌的无字碑,就足以讣后人永远不能忘却她。

尽管人们不能忘却武则天,能洋洋洒洒为她写下一本又一本的传记,但说实在的,今天我们对她和她的那个时代知之甚少,甚至可以说还是堕在一片迷雾里。不信,可以试着填一张武则天的履历,她的出生地,出生年月,甚至连她原来的名字都是含混不清,“查其三代”也很难给她定个“家庭出身”,这里只讨论一下她的义母。

武则天生母杨氏之谜

有人认为她生母杨氏出身于隋宗室贵族家庭之说有伪造的痕迹,因为武则天外公杨达真正的儿子没有从武则天那里得到“舅舅”的待遇,由此猜测,杨氏是一个出身寒微的女子,甚至可能是与杨达家有着某种关系的侍女、乐妓之类。

武则天生母杨氏是其父的元配相里氏去世后的续弦,《攀龙台碑》称是唐高祖亲为求偶,认为隋宰相杨达有女贤明,可以辅德,遣已改醮杨氏堂兄杨师道的桂阳公主操办,时约公元620年。按杨氏670年去世时92岁计,嫁给武士■时已42岁。名门出身的女子,这么大岁数待字闺中是很反常的,但史书上并不见她是再婚的记载。依武士■当时身份,又是皇帝作伐,公主出面,为他娶一个侍女、乐妓之类的人,那是不大可能的。

不过攀为弘农华阴杨震之后的隋宗室杨家,虽然极富极贵,若依士族旧门的标准衡量,却是个假冒牌。这杨家实际是起自代北六镇的守边军人,北魏定姓族时是没有身份的,尽管后釆得了大卜,建立隋朝,杨达成为宗室宰相,当朝新贵,其家成为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核心家族之一,但仍没有门阀旧族的身价,这一点和武则天一生的政治立场契合。

武则天先辈封爵真伪之谜

再看她父辈的文水武氏。说他并非望族的根据,是武则天在皇帝位时为追封大周无上孝明皇帝而立的《攀龙台碑》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武氏的序,都称武姓先祖在北朝有封爵,父祖辈转卑。这符合当时溢美祖先、伪造谱牒的一般特征。父祖辈吹大了容易穿帮,吹远祖就少顾忌了。这类材料难以遽信。最应重视和需要解释的是当时留下的一批确凿无疑的材料:公了G638年唐太宗命修撰的《氏族志》“不叙武氏本望”;公元655年朝廷议皇后废立时,褚遂良所谓“陛下必欲易皇后,伏请妙择天下令族,何必武氏”,直言武氏非令族;公元684年扬州起兵的《讨武瞾檄》所称“伪临朝武氏者,人非温顺,地实寒微”,明说武氏门第寒微;公元698年突厥可汗欲以女嫁李氏,拒绝武则天的侄孙“罔冒为婚”时斥“武,小姓”。这些当时公开一致的否定武则天家是旧门望族的材料若确凿无疑的话,武家的出身只能是寒门新贵,一个经营木材生意兼务农的庶族家庭,因兴唐有功而得宦游于上流社会,根底却是被世人看不起的寒门庶族。武则天即使贵为昭仪、皇后,仍饱受流俗的鄙视攻击,这便刺激她不择手段地追逐权势,镇压对手,在历史上充当了门阀制度挽歌手的角色。我们如此费力地澄清与武则天的政治立场有关的出身门第,乃因她一生的奋斗可以说就是围绕“士”、“庶”两字进行的,她历史活动的意义也就是在结束以门第高低来定人等级,创造划分人的社会价值的新体系新标准。历史时代也在此时从帝制前期的门阀贵族政治阶段转向后期的科举官僚政治阶段,迈出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义一步。

回过来再说,在乾陵打开之前,为武则天填一张简历已将难倒所有历史家,由此可见我们如今要撩开这位神秘女皇的面纱是如何困难,不能不承认,我们今天已实在难明其真面目,这也正是武则天历史魅力之所在。以下我们愿和读者一起,试解团团历史迷雾,揭开武则天一页页的历史。

P8-1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武则天(揭开女皇的层层面纱)/雅俗中国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鋆//明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西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567401
开本 16开
页数 1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4-01-01
首版时间 2004-01-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42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2
出版地 上海
224
153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3: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