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最富文化创造力的时刻,都是文化间性空间最为开放的时刻,不论是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时代的欧洲还是春秋战国与盛唐时代的中国。我们不该一味到古代中国思想中寻找复兴的资源与灵感,从后殖民文化的西方中心主义滑到大国崛起梦幻的东方中心主义,而是勇敢地开放自身文化,向文化间性的自由乌托邦跃进,占领文化的间性空间,使它成为文化自我的一部分,激活自身的创造力。中国文化自觉的资源与动力不在发掘自身的传统,而在发现跨文化的间性乌托邦。
图书 | 世界之中国(域外中国形象研究文本与文化跨语际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人类历史上最富文化创造力的时刻,都是文化间性空间最为开放的时刻,不论是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时代的欧洲还是春秋战国与盛唐时代的中国。我们不该一味到古代中国思想中寻找复兴的资源与灵感,从后殖民文化的西方中心主义滑到大国崛起梦幻的东方中心主义,而是勇敢地开放自身文化,向文化间性的自由乌托邦跃进,占领文化的间性空间,使它成为文化自我的一部分,激活自身的创造力。中国文化自觉的资源与动力不在发掘自身的传统,而在发现跨文化的间性乌托邦。 目录 前言(周 宁)/001 第一章 西方的中国形象(周宁)/001 第一节 中国形象:乌托邦或意识形态/001 第二节 用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启蒙运动利用中国思想的过程与方式/014 第三节 停滞或进步:中国现代性的他者困境/035 第四节 中国的“东方性”:帝国主义文化地图上的中国形象/069 第五节 “被别人表述”:国民性批判的西方话语谱系/105 第六节 汉学或“汉学主义”/136 第二章 俄罗斯的中国形象(阎国栋刘亚丁)/152 第一节 双头鹰初遇东方龙/152 第二节 “中国风”的东渐:俄罗斯中国形象形成过程中的欧洲影响/167 第三节 熊看龙:俄罗斯中国想象的自我意识/185 第四节 哲人之邦·衰朽之邦·兄弟之邦:俄罗斯中国形象的三棱镜/197 第三章 日本的中国形象(吴光辉)/209 第一节 文明之帝国:模仿与自觉/209 第二节 文明之比较对象:尊崇与蔑视/221 第三节 文明的他者:现实与情感/243 第四章 印度的中国形象(尹锡南)/262 第一节 独立以前印度智者看中国/262 第二节 独立后印度人眼中中国形象的变迁/282 第五章 东南亚的中国形象(刘宏鲁虎施蕴玲)/325 第一节 建构中国隐喻;苏加诺的中国观及其对印尼社会与政治变革的影响/325 第二节 中国情结、异国理想:印尼人与美国人之中国观的比较研究/347 第三节 官方建构、华人族群和对华政策:马来西亚政治领袖东姑的中国观/370 第四节 菲律宾“华人问题”:马克思主义的解释/382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世界之中国(域外中国形象研究文本与文化跨语际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周宁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504918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0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14 |
出版时间 | 2007-09-01 |
首版时间 | 2007-09-01 |
印刷时间 | 2007-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4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C955.2 |
丛书名 | |
印张 | 2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28 |
宽 | 168 |
高 | 2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