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警界儒风/东方剑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公安,是共和国的一支准军事化力量。没有文化的准军事化力量同样是愚蠢的力量。反命题:上海公安,是充满智慧的准军事化力量,必然具有丰沛的文化。

文化的狭义界定,仅指科学文化知识,而广义的文化,则从内到外,从物质到精神,覆盖所有非自然的人类创造。我们所说的公安文化,当然是限定在警察这个特定的职业范围内的文化指向。循此命题,我把笔触伸向遍布6400平方公里土地的上海警界,感受他们蓬勃滋润、源远流长的儒风雅韵。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记录了警界儒风、以人为本,优严并举、姑娘的名字叫特警、'99公安部第八号挂牌大案、为亿元巨骗敲响丧钟、从军营到警营、门户·道卡·滤网、“非典”风暴中的金色盾牌、安居就是天堂、烈火忠魂、排爆博士、大道朝天、给你金穗色的人生阶梯等一个个真实感人的公安故事。让读者能从多侧面、多视角,较完整地了解治安,理解警察,明白法理,在阅读中发生共鸣,获取知识,享受愉悦,受到启迪。

目录

总序

警界儒风——上海公安文化巡礼

以人为本 优严并举——上海公安机关“从优待警”纪略

姑娘的名字叫特警——上海公安女子特警大队采访札记

走进二教所——来自上海第二收容教养所的故事

'99公安部第八号挂牌大案——浙江余杭1·25特大持枪抢劫案侦破记

为亿元巨骗敲响丧钟——写在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成立之时

从军营到警营

门户·道卡·滤网

“非典”风暴中的金色盾牌——上海公安系统抗“非典”纪实

救急!救难!救险!

安居就是天堂——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社区警务机制改革初探

烈火忠魂——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陈华文烈士追记

神枪秀

与爱犬共舞——关于驯犬女民警的故事

为执法者撑起维权保护伞——关于暴力袭警的忧虑与思考

上海网络“扫黄”纪实

化作春风拂面来

都市“盔甲”——上海公安武警防暴特勤部队巡礼

排爆博士

大道朝天——上海公安共青团工作十年掇英

给你金穗色的人生阶梯

公安情缘(代后记)

试读章节

感受公安,亲近警察,了解法制,透析社会,对于当下的老百姓来说,最直接的感官渠道,当然莫过于视听——一种最具有公信力和感染力的大众传播媒介。1993年1月,上海有史以来创设的第二家电视台:东方电视台,伴随着这个东方特大都市的新一轮崛起,热热闹闹地开播了。细心的上海观众发现,这个台除了有传统的新闻娱乐节目外,还同时催生了一个让许多市民耳目一新的公安法制电视专栏节目:《东方110》。首播当晚,《东方110》就以“警钟长鸣”、“警民桥”、“十字街头”等等精心策划的小栏目,交织成上海荧屏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来众多上海市民好奇的目光。从其呱呱坠地之日起,上海公安的首脑机关便以极大的投入,关注并且呵护着《东方110》的发育成长和点滴进步。从第一期节目开始,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就一直是她的总顾问,党委副书记和东方电视台台长是总监制,市局政治部主任和电视台分管副台长是监制。毕竟电视的影响面大呀,无论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都会瞬间辐射一大片,来不得半点差池。强大的领导阵容既显示出了《东方110》存在的重要性,也显示了领导的重视。开播之前,仅购买摄录像设备,市公安局就一次拨款27万美元。此后,划拨外汇筹集专款、更新设备调整车辆、招聘人才改建演播室,凡是《东方110》需要的,总是一路绿灯,别无二话。就这样,恪守着立足公安、面向社会的重托,从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独特视角出发,以真实的内容,生动的画面和讲求时效的报道速率,很快便聚集并稳定住了来自上海和江浙等地大批观众的视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观众群。而《东方110》,也因为新鲜好看、回味十足、对市民生活具有切切实实的法律指导意义和居高不下的收视率,脱颖为上海荧屏上的名牌栏目而蜚声圈内外。开播4年后,从1997年1月起,《东方110》的播出频率,从每周l期(20分钟)、1次重播,增加到每周2期、2次重播。作为强势媒体的东方电视台的老总们,也始终笑眯眯地把晚上8点档的黄金档时段:慷慨地拱手出让,绝无反悔。建台至今,除了新闻,《东方110》是他们惟一保留至今的专题栏日。在如今的上海滩,还有谁不知道《东方110》吗?《东方110》,一个普普通通的电视专栏,已经家喻户晓,享誉全国。

让我们数一数栏目开播至今得到的荣誉吧:荣记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集体嘉奖1次,3人被记个人三等功、9人詖嘉奖、3人荣获全国公安系统抗洪救灾先进个人称号;连年被东方电视台评为优秀栏目,整个栏目组荣获上海政法系统“法制宣传模范集体”称号。他们制作的节目,1部获全国优秀电视法制节目一等奖,2部获二等奖,4部获公安部历届“金盾文化工程”一、二、三等奖,1条新闻获全国社会综合治理好新闻奖……和其他电视专栏不同的是,《东方110》从摄录到制作,从选题策划到编播合成,全部由非专业出身的公安电视人担任。这些职业警察们,一夜之间便完成了自己的角色转换,让人多少感到了一点对电视专业技术含量的不恭——你们把电视看得也太容易了吧。但这恰恰是事实。影视界一夜成名的事原本就不少见。《东方110》的成功再一次印证了“功夫在诗外”的艺术真谛。毕竟,他们对摄、编、播这些技术手段的驭控是花了功夫的,加上那些无法行之于文的感觉和素养,那些非电视的文化积淀长期熏染后的一朝喷发,还有就是公安部门得天独厚、引人人胜的题材和内容,这一切哪一家电视台的专题栏目比得了?

老百姓爱看,是任何大众传媒顶礼膜拜的金科玉律。只有老百姓爱看了,你那个媒体才能站住脚;只有老百姓爱看了,公安头头脑脑们强调的“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宣传初衷才能得以兑现;只有老百姓爱看了,一种电视门类的艺术生命才能长盛不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东方110》不仅在文化的层面上创造了诸多上海第一,而且在打击犯罪延伸公安战斗力的纵深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97年上海发生系列伤害、抢劫“敲头案”,震惊偌大一个上海滩。在案件侦破的当天凌晨2点,《东方110》调集3个摄制组,从不同侧面随警作战,经过18个小时的连续作战,拍摄、编辑、后期制作一气呵成,于当晚播出侦破专题片,收视率创上海各电视台之首。彰显了正义,弘扬了警威,安定了民心。近年来,经《东方1lo》播出通缉今后侦破的案件已达30余起,最快的当晚播出犯罪嫌疑人的监控图像,马上就有群众的举报电话打进来。静安公安分局1999年7月破获的抢劫银行储蓄案,就是其中的成功案例之一。

教市民如何维护自身安全的专题片《防范一招》,更是与观众心贴心,播出后好评如潮。《东方110》已经成为丰富侦查手段、拓宽破案渠道、震慑犯罪行为的重要一途,成为“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生动注解。中央电视台的“新闻30分”,也报道过上海警方借助《东方110》破案的新闻。P1-4

序言

通观古今中外的文学史,在众多文学作品中有两个永恒不衰的题材:男女情爱和刑案侦查。这里我们着重谈谈后者。自从私有制的产生,出现阶级社会后,伴随着刑事犯罪的滋生和发展,从此惩治犯罪、保障安定始终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大事。刑案的发生和侦查必然反映到文学领域,逐渐形成了一个群众喜闻乐见的、独特的文学品种。在我国古代名之为“公案文学”,大众所熟悉的包公断案系列等。到了近代,随着专业的分工,科技的发展,犯罪手段的翻新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我们也改称为“侦探文学”(或称“探案文学”),较有影响的作品如《霍桑探案集》。“中国侦探文学”这个名称沿用到我们建国后。直至上世纪80年代,一个内涵更深、外延更广的“中国法制文学”的称谓替代了“侦探文学”。它兼具文学性和法制性,以法理清晰、善恶分明、情节曲折、悬念丰富、惊险刺激、逻辑严密的表现形式,吸引了广大的读者。法制文学虽然发轫于“文革”之后,但是正值新时期文学蓬勃发展之际,并同社会主义法制的完善和健全一起前进,所以很快繁荣于改革开放年代。自它兴起后,就为社会治安、政治稳定,进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温家宝总理在第八次文代会、第七次作代会的报告中指出:“文学艺术的主要功能是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激励人们向上的斗志;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法制文学必须努力发挥这些功能。同时还必须按照法制文学的特点实现其独有的功能。法制文学的独特功能有哪些?一是阐法释义的功能。通过“以案论法”、“寓教于乐”等形式,增强人们的法制意识,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二是惩恶扬善的功能。用文学的感染力、渗透力和影响力,震慑、制止、预防犯罪,挽救失足者的心灵;三是醒世净化功能。以弘扬正气、鞭笞丑恶的舆论,培育人们的道德修养。这些功能正是法制文学的独特价值所在。这对我们加快依法治国的进程无疑有着现实和历史的意义。进入新世纪,我国正朝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迈进。和谐社会是高度法制、高度民主、高尚道德的社会,作为意识形态领域中重要内容的法制文学应该和可以大有作为的。它的使命和责任就是要充分发挥其功能,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氛围。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不断加大法治建设的力度,特别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战略决策的确立,既对法制文学提出了新的使命和要求,又为法制文学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宽广的舞台。近年来,法制文学的作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题材之广、创作之旺、受众之宽都是空前的。同侦探文学相比,法制文学的范围,已由侦探领域扩展到检察、法院、司法等部门,甚至税务、海关、金融等单位。其内容已由侦查破案延伸至包括反黄、反毒、反恐、反腐、反走私以及打击互联网犯罪等方面公安政法各项业务。其对象已由警察和案犯扩大到社会各阶层,既有政法英模人物、优秀“社工”和见义勇为先进群众,又有改造的在押罪犯和社会上受矫治的失足者。其内涵已由写案转向写人或兼写案和人,注重从人文的角度对社会转型背景下人的内心世界的刻画和人情的关怀。当前法制文学呈现多元化、多题材、多形式、多风格的态势,正步入一个发展繁荣的新时期。

作为传播法制文学的重要载体的《东方剑》杂志,为适应和推动这个形势,在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结合较好的作品的基础上,按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作品分类汇编了书系出版,奉献给社会和读者。本辑书系选择了三类题材:警营警务警风特写,法理情社会故事,治安百态治理纪实。这样汇编的目的,让读者能从多侧面、多视角,较完整地了解治安,理解警察,明白法理,在阅读中发生共鸣,获取知识,享受愉悦,受到启迪。  让我们共同期待《东方剑》和“东方剑书系”为我们呈现更多多姿多彩多样的法制文学作品,就如同这绚烂多彩的暮春初夏时节。

后记

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仔细想想,这话说得真是够精辟啊!

生逢治世,可谓海晏河清、民丰物阜,尤其上海这块地方,滨江枕海,区位绝佳,长期执中国经济发展之牛耳,老百姓的日子相对好过,所以世道也就相对太平。但在太平世道中待久了,人的激情缺少宣泄的渠道,天天按部就班,赚有限的银子,过一眼可以望到头的日脚,长此以往,是不是也太无趣了?

事后检点,我这十多年来之所以老是喜欢往公安的圈子里凑,原因恐怕就在于自身的日子过得太寡淡,而公安的生活又太丰盛。

起初我只看到这种生活丰盛的表面,时间长了才慢慢体会到,公安的丰盛就在于它是一种与人奋斗的职业。

不是一般性的、随机的、充满私欲的偶尔斗斗,而是职业化的、非常程序的、具有很高专业水准和忘我精神的、经年累月的斗。

人的一生,无非兜游于天、地、人、神四维之间,其他的三维都很抽象,唯独作为对象的人,是具体、生动、直观的。

人与人同宗同祖、同体同脉,与人奋斗,说穿了就是与己奋斗,因为我们共有一个名字叫人类。

这个人类使我既熟悉,又陌生;既清晰,又迷蒙;既亲近,又恐怖。

人类是天使与魔鬼的集合体.

不能再往下说了,再说下去我怕我会走不出自己设置的语言迷宫。

与人奋斗是需要授权的。法律拒绝私刑,哪怕以替天行道、锄强扶弱的名义也不行,只有公安这样一个群体,才堪当此任。

没有办法,我无权以个人之力直接得到的快乐,或可转借于这个群体,体味其无穷之乐于万一?

这恐怕就是公安吸引我的关键之所在。

写公安不容易,走近它是需要时间的,我花了十多年时间,写了不下六七十万字,书都出了两本了,还觉得与其若即若离——台阶是上了的,手中的钥匙叮当乱响,但是真要登堂人室,却怎么也对不准锁眼。公安的光环太耀目了,屏蔽太厚重了,太不容易穿透了。尤其是以非虚构的方式写作,事件人物都是可以对号入座的,你还能怎么样?

就是遵命文学,就是歌德派,不必胡扯什么多侧面、全方位,现实规定我的只有一个正面、一种仰角。

纵使你有十八般武艺,也只能,潇洒且待他处。但凡上了这道台阶的,不消说,必然舍弃很多,譬如意的自由、象的独立,必然主题先行、理胜于辞,而思辨,恰恰是我的偏爱。思想为什么就不能大于形象呢?不过,当一种选择理智大于情趣时,往往会做得很辛苦,这也是事实。

能把这“一面之词”写透了,写出境界来,谈何容易。

斡旋在文学与非文学两大壁垒的夹缝之间,孰轻孰重?说实话,我宁可怠慢文学的不二法则,假如不可兼得的话。

至于商业价值,还是不要计较了吧。

它是我们这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却无可奈何地被排挤在了文学的边缘。从红透文坛的大家,到屡登畅销榜的文学商人,好像都与之却步于神交,转身他去了。我斗胆猜想,他们要么是不屑于写,要么是写不了,在一种过于强势的权力语境面前,任何私人化的写作都会被憋得嘴唇乌紫,再华丽的转身也只能属于——逃跑。

不必过高地抬举虚构类作品的身价,相比脱衣舞娘的百无禁忌,戴着镣铐的舞蹈,虽然看上去气喘吁吁、躲躲闪闪,却更有益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当然,我也渴望松绑,至少还可以比现在绑得再松快一些。存续至今的海派文化,不就是开放与宽容的隐喻?  有一年夏天,正值强台风从上海过境,一天傍晚我下班回家,走在半道上突遇天气骤变,黑压压的乌云锅盖一般阻断了天光,雷鸣电闪加瓢泼大雨把我堵在了一个中途下马的建筑工地外,我蜷缩在一座废弃的工棚屋檐下,非常无助,非常孤独,多少还有点惊恐。这时,30米外的马路上突然出现了一辆警车,它就停在那儿,红灿灿的警灯刺破黑暗一轮一轮地漫射过来……

我一下子安定了,内心的天穹雨霁云开。

这一幕简直太写意,太具有象征意味了,以致多年过去,脑海中的记忆依然如镌如镂。

有一种恩德经天纬地。

我是一个受人滴水也要念兹在兹的人,惟此,还能有别的选择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警界儒风/东方剑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姜龙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32089
开本 32开
页数 2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07-10-01
首版时间 2007-10-01
印刷时间 2007-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4
14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5:28:59